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吃自助餐

印度人怎麼吃自助餐

發布時間:2022-04-26 19:45:30

❶ 怎麼吃自助餐的步驟

❷ 印度有什麼習俗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信奉多種宗教,教派眾多,習俗也各不相同。因此,遊客須尊重當地風俗,在參觀清真寺和神廟時,進寺(尤其是清真寺)必須脫鞋,不宜大聲喧嚷,如見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禱時,須輕聲走過,不宜驚動,以免影響其做禮拜。在印度,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每年僧侶要舉行一個節日,叫「波高」節,以表示對牛的崇拜,這種儀式不許婦女參加。在印度有些地方可見牛隨意漫遊街頭,與行人、車輛等共享道路景象。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製品。印度教寺廟則不許帶有牛皮製作的東西入內,要赤腳而入。此外,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在亞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也有不少人認為將蛇打死是觸犯神明的行為。忌用浴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浴盆中的水不流動,是不吉利的。

印度是亞洲文明古國,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禮節。印度人與友人見面時,通常是雙手合掌或舉手,口念一句「納馬斯卡拉」(Namaskara)意為「向你致意」。但合掌或舉手的姿勢、高低大有講究,對長輩宜高,以示尊敬;對平輩宜平,以示對等;對幼輩則低,以示關懷。有時也相互擁護,兩手互搭對方肩膀,以示親熱。如遇迎候嘉賓,則往往敬獻花環,並套掛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歡迎。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個花環,這是印度人對你的尊敬。你應馬上取下來,以此表示你的謙虛。與中國人習慣不同的是,印度人在贊成或同意對方意見時的動作是既不是點頭,也不是搖頭,而是左右晃頭。初次與印度人打交道的人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對方是表示同意還是反對。印度婦女尤其是穆斯林女子,因受閨閣制度影響,甚少拋頭露面,她們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和異性握手。印度人還有尊重長者的風氣,一般不在長者面前喝酒抽煙。長輩有所吩咐時,幼輩應答應一聲「是」,並把頭昂起來,以示樂從。對老人或父輩,在名字後面加上一個「吉字」(意為「老翁」、「若伯」,或稱「巴布」(意為「大伯」、「父親」)。對偉人、老人和大師更為推崇,如對師長、導師稱古魯」,稱甘地為「聖雄」(意為國父),稱博學家、梵學家為「潘迪特」(賈·尼赫魯生前享有此譽)。對一般學者稱「斯利」(意為先生)。對精通伊斯蘭教主義和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學者,稱「毛拉」或「大毛拉」。與印度人打交道時,一般不要詢問詢問對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問題,以免引起不悅。不要以政治話題開始談話。特別是一些敏感的問題,印度人喜歡談文化成就、印度傳說、宗教、社會風俗、歷史,談論這樣的話題較為投機,也許能有助於你與對方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系。

印度人-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洋山芋),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菇類、筍類及木耳。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飲酒則很有限制。喜喝茶,飲紅茶、咖啡、牛奶、涼水等比較普遍,故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有吃抓飯的習俗。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一般不備筷子、叉子和匙子)。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一般用右手。因此,在朋友相見,切忌伸出左手與人相握。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雞蛋、黃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許吃雞、鴨、魚。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盤中取食。伊斯蘭教徒喜食牛、羊肉,禁吃豬肉。因此,進飯店就餐時,應根據菜譜點菜,不要輕易點食豬肉、牛肉。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

印度人喜愛紅色(象徵活力、蓬勃向上)、藍色(象徵真誠)、紫色(象徵寧靜)、金黃色(象徵光輝燦爛)、綠色(象徵和平),不喜歡黑色、灰色和白色。喜愛的圖案是「敬牛」。荷花在印度受到很高的評價。大象在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動物,被視為智慧、力量和忠誠的象徵。

印度是一些傳染病易發地區,臨行前,應打預防針和攜帶防疫證書,有備無患。另外,需做好物質准備。如必要的行裝、兌換外匯、機票或船票。有關參考書、學術交流資料、商品樣品、贈送友人的小禮品,以及常備葯品等。像西方國家一樣,印度人一般愛喝生水,飯店和旅館一般不供應熱開水。由於一些城市水質欠佳,喝了生水,會引起水土不服,容易患病。因此,要盡量少喝或不喝。如需喝水飲茶可囑咐旅館服務員准備和索取,但需付一點小費。

印度之行最好安排在冷季,即10月至翌年2~3月間。此季節涼爽,宜人。避免在7~8月旅行,此間是雨季,交通不便。臨行前,要了解該國節假日,以免遇上節假日耽擱時間。當婦女單獨一個人旅行時。為了安全和舒適,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最好穿上印度服裝,這樣別人會把你當作本地人看待。出門乘車時最好與婦女坐在一起,不要與陌生男人交談太多,一般僅限於談談天氣。同時注意,無論男女外出時最好避免走路,哪怕是很短的路程,因為印度街頭上有許多乞丐,千萬不要發善心給乞丐錢物。否則更多的乞丐會將你團團圍住,不給錢將無法脫身,而越給錢來的乞丐將越多。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印度購買火車票非常困難,一般情況下需要提前60天預定車票,臨時買火車票基本無希望。所以在印度國內,您可能仍需乘飛機旅行。

❸ 中國遊客在印度吃自助餐,看到食物之後為何吐槽不止

雖然遊客都知道印度以咖喱為主食,但是卻想不到自助餐都是各種糊狀的食物,讓很多遊客都覺得印度的食物真的無法下手。印度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手進食以及咖喱,雖然在國內都很多印度飯店,可當自己親身走在印度自助餐飯店都會意識到,原來印度人的飲食方式跟國內的印度店是不同的,當地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各種的糊狀形態。

由於印度菜多以糊狀形態出現,而且味道比較濃,部分中國遊客無法接受。

❹ 印度人飲食

印度人因宗教關系氣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葷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為主,絕不吃牛肉,但允許吃雞蛋、黃油、牛奶,也可以吃雞、鴨、魚肉。有許多印度教徒從不吃肉,甚至連雞蛋也不吃一個,因為在他們看來,雞蛋也屬於有生命的東西。特別是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他們認為只有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
因此,在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伊斯蘭教徒以食牛肉為主,絕不吃豬肉。其他教團,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對肉類無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菜餚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類、筍類及木耳。
印度人吃飯,與許多國家不同,他們既不像西方人那樣用刀叉,也不像中國人一樣使用碗筷,他們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飯是印度人的習俗,他們用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抓飯時,一般只用三個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他們的三個手指不但能吃米飯,甚至還能把菜湯同米飯一起攪拌,然後一一送進嘴裡,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別具風格,無論是盆、壺、罐,還是盤、碟,不少是銅製品,富貴人家還有不少銀器。廚房的各種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銅製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所以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大多喜愛喝紅茶。他們把茶葉放人銅制或鋁制的壺里煮沸,再加入適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帶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營養。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狀,不像中國的茶水那樣清淡,兩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寧可不吃早點,也要喝上一兩杯奶茶。除飲紅茶外,印度人也比較普遍飲用咖啡、牛奶、涼水等。

❺ 中國遊客在印度吃自助餐,當看到菜品的時候都說「這不是給人吃的」,究竟是怎麼回事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印度也不例外,但不是所有國家的特色飲食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的。例如印度就是,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恆河被當地人們視為聖河,但實際上這條河的衛生環境十分堪憂,印度也到處充斥著臟亂差的環境。但是他們的主要水源就來自於恆河,一想到恆河上漂浮著的屍體和垃圾等,真的會讓人毫無食慾。

綜上所述,印度的飲食文化特色就是使用各種香料來調味,看起來口味很重又沒有好看的賣相,這也是讓人沒有食慾的原因所在。所以說敢於品嘗印度美食的人都非常厲害。

❻ 印度人到底是怎麼摳門的,越交流發現越好笑,哈哈

去印度考察短短幾天時間,我們與印度廠方相處得很好,彼此流露出合作的意向。一天下午,我們還在交談時,廠方代表突然真誠地說晚上要請我們吃飯,推辭一番後我們欣然應允。誰知過了一會,我們竟收到一份書面列印的邀請函,大意是當天晚上他們

要在中心一酒店請客,希望我們能賞光,還希望我們能穿戴整齊。

看來印度連這一
點都在學習西方,非常注意細節和程序,不與我們在國內一樣,口頭邀請後至多再來個通知。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沒見過世面,就想看看印度人是怎麼請客的。可是到了吃飯地點我的心卻涼了半截。那是一個空曠的布置極其簡單的大廳,大廳的一角是一個吧台,幾名服務生正在忙碌地調試紅酒、威士忌、可樂等飲料。大廳四周除了門和通道外,擺了整整一排椅子,間或散落著數量很少的茶幾。等人都到齊了,那個個胖胖的印度代表首先致歡迎辭,簡短而又客氣,然後就是讓大家隨意。這時幾個同事去吧台要了杯飲料,就隨便閑聊起來。我後來注意到,印度廠方的代表拿著飲料會和我們每個人都要碰碰杯,聊上幾句。大家隨意閑聊,並不限於工作,也不管語法是否正確。想當年我在國內可是有著師奶殺手的美譽,聊天那是我的專長。我找了許久才找到兩位印度女士,也難怪,這里職業婦女少。也許她們都被我這個所謂的中國帥哥給吸引了,竟然很樂意和我聊天,還向我打聽中國現在的城發展情況。我請她們合影,她們同意了,但不讓我離得太近。沒辦法,印度婦女還是比較傳統的。正當我們聊得起勁時,那個胖胖的代表又開始大聲講話,意思是我們的時間差不多了,大家吃一點東西就可以離開了。這頓飯是自助餐,無論是領導還是小兵都是自己動手,排隊進行。

我還沒感覺出這頓飯的意味,宴會就結束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所謂西式的宴會,第一次接收印度人的請客,沒有大魚大肉,沒有觥酬交錯,有的是一份隨意,一份輕松,也算是不錯的。

❼ 是不是印度人都很小氣很摳門啊 有錢的也這樣啊

去印度考察短短幾天時間,我們與印度廠方相處得很好,彼此流露出合作的意向。一天下午,我們還在交談時,廠方代表突然真誠地說晚上要請我們吃飯,推辭一番後我們欣然應允。誰知過了一會,我們竟收到一份書面列印的邀請函,大意是當天晚上他們

要在市中心一酒店請客,希望我們能賞光,還希望我們能穿戴整齊。

看來印度連這一
點都在學習西方,非常注意細節和程序,不與我們在國內一樣,口頭邀請後至多再來個電話通知。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沒見過世面,就想看看印度人是怎麼請客的。可是到了吃飯地點我的心卻涼了半截。那是一個空曠的布置極其簡單的大廳,大廳的一角是一個吧台,幾名服務生正在忙碌地調試紅酒、威士忌、可樂等飲料。大廳四周除了門和通道外,擺了整整一排椅子,間或散落著數量很少的茶幾。等人都到齊了,那個個胖胖的印度代表首先致歡迎辭,簡短而又客氣,然後就是讓大家隨意。這時幾個同事去吧台要了杯飲料,就隨便閑聊起來。我後來注意到,印度廠方的代表拿著飲料會和我們每個人都要碰碰杯,聊上幾句。大家隨意閑聊,並不限於工作,也不管語法是否正確。想當年我在國內可是有著師奶殺手的美譽,聊天那是我的專長。我找了許久才找到兩位印度女士,也難怪,這里職業婦女少。也許她們都被我這個所謂的中國帥哥給吸引了,竟然很樂意和我聊天,還向我打聽中國現在的城市發展情況。我請她們合影,她們同意了,但不讓我離得太近。沒辦法,印度婦女還是比較傳統的。正當我們聊得起勁時,那個胖胖的代表又開始大聲講話,意思是我們的時間差不多了,大家吃一點東西就可以離開了。這頓飯是自助餐,無論是領導還是小兵都是自己動手,排隊進行。

我還沒感覺出這頓飯的意味,宴會就結束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所謂西式的宴會,第一次接收印度人的請客,沒有大魚大肉,沒有觥酬交錯,有的是一份隨意,一份輕松,也算是不錯的。

❽ 印度飲食民俗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廳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 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時,雞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乾,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哩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的。

在一流飯店內都供應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國菜亦頗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變為當地口味,可能是入鄉隨俗的原因吧。印度食品的價格浮動較大,尤其蔬菜和水果,價格亦隨季節而異。

一半國民喜吃素

印度朋友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

❾ 為何印度人總是認為中國很窮有什麼特殊原因么

為何印度人總是認為中國很窮?看完印度豪華自助餐廳,瞬間明白了

現在社會條件好了,人們對這個旅遊是比較熱衷了,而且通過旅遊能夠豐富自己的閱歷,增長自己的視野,這對我們來說一件開心的事。尤其是近年來條件好,許多人都把目光放向了國外。就比如近幾年很多人喜歡到印度一樣,也確實,這個印度與我國的民俗不同,很多地方還是值得玩的。但是,你又知道嗎?我們都覺得自己國家強大,可是在這個印度人眼裡,他們覺得我們也很窮的。

不僅如此,印度的自助餐廳,也裝修得特別的奢華,有漂亮的燈具,就連背景牆看起來都那麼別具一格。所以,一旦來了這里,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不是到了這個印度,仿若置身於豪華的美國一樣。相信,看了他們當地的自助餐廳,也許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在印度人眼裡,我們中國人那樣貧窮落後。對於印度的這種消費行為,朋友們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❿ 有什麼印度FOOD比較出名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60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51

上面兩個網址有配圖的介紹,雖然少,但是看上去真的是令人垂涎啊~~~~~~~~

——————————————————-——————————

感受印度食文化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一半國民喜吃素

2002年8月的一天,印度朋友克瑞迪亞60大壽,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現象。加之,宗教色彩特別濃厚的印度素食主義者協會等團體極力倡導素食,這就使吃素的人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印度前駐上海總領事蘇伯拉馬尼告訴筆者,他在上海工作的7年時間里也吃葷,但回到印度後,受素食文化的強烈影響,他也就不知不覺地又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受宗教禁忌的影響,煙酒在印度不怎麼流行,宴會上印度人幾乎不勸酒,嗜酒成癮者或酒量很大者極少,從未見過印度人一飲而盡地乾杯,也從未見過有人行酒令或醉倒過。馬邦前副首席部長阿迪克(相當於我常務副省長)在飛機上多喝了點威士忌,下飛機時步履不穩,被媒體以「在公眾場合醉酒」予以披露。印度抽煙的人極少,公務往來和紅白喜事,從未有人敬煙。印度的煙僅10支裝,比中國的煙短。印度人口袋裡裝一包煙、一個打火機的不多,一些煙民寧願買一支抽一支。

在印度,一方面,吃的講究和禁忌很多;另一方面,又不排除人們互相寬容,這具體體現在許多家庭在飲食問題上「一家兩制」,甚至「一家多制」。一些中國姑娘嫁給印度人後,吃素的丈夫們一般不允許在家裡做葷菜吃,但不反對妻子在外面吃。一些印度朋友盡管自己吃素,但在宴請中國朋友時,會主動准備好一些葷菜。

野味無人敢問津

在許多中國人看起來是美味佳餚的東西,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印度沒有野味店,不僅野味無人問津,就是蟮魚、泥鰍、甲魚、烏龜、蛇這些東西,印度人也不吃,至於吃狗肉、貓肉、鴿子肉等,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各種肉類的下水雜物,因而價格便宜得不可思議,有的幾乎等於不要錢。例如,5個盧比(相當於1元錢人民幣)可以買到1公斤雞爪。由於素食主義者人數眾多,有的蔬菜價格反而很高,例如,白菜價格同雞肉差不多,芹菜論根賣,5個盧比才能買到一根(約1兩)。印度雖然吃素的人很多,但並不等於這些人缺乏營養,因為印度人喝了大量的牛奶,每次喝茶,印度人都會在茶里加一些牛奶和糖。值得指出的是,在印度,絕大部分長壽的人是素食主義者。

香辣咖喱唱主角 灑著花瓣撐著傘,印度人在歡慶聖·塞巴斯蒂安節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呈黃色粉末狀。在某種意義上說,印度飲食文化也可以稱為咖喱文化,這種飲食文化以香辣味道為特色。人們談到印度飯,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咖喱飯。咖喱飯可以是素食,也可以是葷食;可以是米飯,也可以是麵食。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湯等等,每個經營印度飯菜的餐館都飄著一股咖喱味。

從表面上看,中國菜的特點是「清清白白」,色香味三者,色是擺在第一位的,因好看可以激發食慾;印度菜的特點則是「糊糊塗塗」,各種主菜都放一大把咖喱粉,看起來都一個顏色。葷食不親口嘗一嘗,很難區分是什麼肉類,蔬菜也是搗成糊狀,擱些咖喱。在中國人看來,長時間的煮熬使維生素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則樂此不疲。說印度菜把香放在首位恐怕並不過分。不過,印度菜的香並非中國人所習慣聞的那種香味,而是太香了;印度菜的辣味也並非中國人所習慣的咸辣、酸辣或麻辣,而是「沖」鼻子的辛辣,許多中國人恐怕一時難以適應。在印度生活了幾十年的許多老華僑,普遍反映印度菜太香太辣,他們仍不習慣。

檸汁、飛餅是招牌

有人說:「辨別印度菜正宗與否,只要試點兩道菜就可以了,一道是鮮青檸汁,一道是印度飛餅。」此話很有道理。青檸檬酸甜清香,是印度菜乃至所有正宗東南亞菜系不可或缺的配料之一,用青檸檬而不是散發著濃香的黃檸檬來配菜,可以保證食物固有的香味不受破壞,更突出了食物的原味及咖喱的本真。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

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喜歡用手抓飯吃

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人或中產階級,在比較正式的場合用刀叉或勺子吃飯,但多數印度人,包括上流社會的人通常更習慣於用手抓飯吃。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和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米飯和餅,面條、餃子、包子、饅頭、燒賣基本上沒有。他們喜歡吃的並非中國人的白米飯,而是把飯煮熟後,放些油和調料,飯的顏色呈黃色,或者同別的什麼菜炒在一塊。在中國流行的「印度飛餅」也是印度人的主食。印度飛餅用的麥面都是沒有去掉殼的,而中國的「印度飛餅」,用的都是去掉殼的精粉,其口感與印度的餅其實不一樣。印度人吃米飯或吃餅時,喜歡用手把菜卷在餅內,有的像中國人吃北京烤鴨,或用手把菜和飯混在一起,在盤里攪拌幾下,抓起來捏一捏,然後送進口內。這種吃法,如換成用刀叉、勺子或筷子,自然是反而不方便了。

我剛到印度不久,就到卡納塔克邦前農業部長、反對黨領袖柏仁古達家裡做客。先生在家裡始終光著腳,沒穿拖鞋,這使我深感奇怪,更使我詫異的是,先生陪我們用餐時,竟然用手把米飯、菜和湯在盤里來回攪拌,然後手呈勺狀,不僅將飯送進嘴裡,而且用手舀湯送進口中。和我一起訪問的小高解釋說:請你到他家裡吃飯,是最客氣的了;主人不穿鞋光著腳,同桌用餐時不用刀叉和勺,而是按照印度人的習慣用手,表示沒有把你當外人,而是把你當成朋友,那就更難得了。

晚餐一般8點後

印度人吃晚飯一般至少在晚8點以後,飯店晚上最早在7點半才開門。印度人喜歡夜生活,每天開始工作的時間很遲,即使在印度的經濟首都———孟買,早上10點才上班。因此,他們不急於吃晚飯。

剛來印度的外國人因不了解印度晚飯太晚的習慣,弄得常常叫苦不迭。一次,印度著名的外科大夫馬昌德博士舉行家宴,歡送即將離任的英國總領事。請帖上說的是晚8點開始,但到晚上11點還沒有開始吃飯。原來,印度人舉行這種活動的習慣是,晚飯開始前,每個人端一杯威士忌或其他飲料,站著或坐著自由地交談,侍者則不時送來一些印度的點心,這有點類似於西方的雞尾酒會。到11點1刻時,印度尼西亞總領事馬思塔德加勃悄悄對我說,他餓得實在有點受不了了。而且馬博士是素食主義者,那天晚飯的主菜只是蘿卜、白菜、土豆、番茄而已,在中國人看來,惟一稍微上檔次的只不過是飯後提供的冰淇淋而已。

填飽肚子再赴宴

一些外交官員了解到印度人的這個習慣後,為了不餓肚子,吃過晚飯後再去赴宴。比利時總領事就曾得意地告訴筆者他的這一高招。然而,這一高招也有不靈的時候。2003年12月的一天,華人中有影響的人物陳少佔先生娶媳婦,邀中國總領事館官員出席婚宴。陳再三說明,他們家是基督教徒,因此婚禮6點准時開始,9點禮成,決不會像印度人那樣拖到很晚。婚禮在陳的庄園里舉行,所以,我們下午2點就出發了。然而,我們到達以後,發現一切同印度人一樣,慢慢騰騰,婚禮拖到7點多才開始,婚禮結束後,領事館的官員們早已飢腸轆轆,以為婚宴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接著開始的是舞會,吃飯拖到10點才開始。等到回到家裡,已經零點過了。(作者系湖南益陽人,曾任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現為中國駐孟買總領事、法學博士、教授)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吃自助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勒莫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422
英國人為什麼都喜歡吃豬肝 瀏覽:379
英國人送清朝什麼禮物 瀏覽:285
越南旅遊怎麼砍價 瀏覽:583
中國民生熱點在哪裡 瀏覽:917
中國夢怎麼寫 瀏覽:489
中國有哪些知名的超市 瀏覽:290
2004印尼死多少人 瀏覽:593
哪些國家對中國捐贈物資 瀏覽:167
印度共和國是什麼社會制度 瀏覽:954
越南目前做什麼生意好 瀏覽:468
為什麼中國的葯品價格不是統一的 瀏覽:559
為什麼義大利威特斯洗衣店好 瀏覽:174
中國哪個省有廠 瀏覽:508
中國哪個省份淡水最多 瀏覽:77
為什麼中國男人普遍丑 瀏覽:413
英國攬勝海運多久到國內 瀏覽:772
中國有哪些古怪醫書 瀏覽:941
中國做了什麼面對疫情 瀏覽:867
伊朗人看到中國是什麼感受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