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洛陽的哪
這是洛陽白馬寺內的印度佛殿。 印度國捐資,印度國的石材,印度國派來的工匠打造而成,印度總理來洛陽參加剪綵! 充分顯示了洛陽白馬寺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
Ⅱ 中國白馬寺在那
華夏文明第一次大規模吸納外來文化,是佛教的傳入。公元64年,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的故事。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從此,在東土大地、洛河之濱、天子腳下,便有了中國最早的佛寺,它是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賴以發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歷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白馬寺內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寺內的主要建築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後五座大殿錯落有致,嚴謹有序。
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薴乾漆」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他們全都是由絲、麻製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是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白馬寺內的齊雲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是白馬寺內的齊雲塔院,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於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收藏於白馬寺,他是中國最早的譯經道場,中國的第一個漢人和尚在這里受戒,正是這些第一使得白馬寺能夠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於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時至今日,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於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鍾聲」,用108下鍾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Ⅲ 白馬寺在哪個城市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Ⅳ 白馬寺在什麼位置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
華夏文明第一次大規模吸納外來文化,是佛教的傳入。公元64年,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的故事。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從此,在東土大地、洛河之濱、天子腳下,便有了中國最早的佛寺,它是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賴以發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歷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白馬寺內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寺內的主要建築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後五座大殿錯落有致,嚴謹有序。
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薴乾漆」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他們全都是由絲、麻製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是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白馬寺內的齊雲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是白馬寺內的齊雲塔院,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於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收藏於白馬寺,他是中國最早的譯經道場,中國的第一個漢人和尚在這里受戒,正是這些第一使得白馬寺能夠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於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時至今日,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於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鍾聲」,用108下鍾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Ⅳ 白馬寺在那裡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Ⅵ 白馬寺在哪
http://www.lyinfo.ha.cn/ly/jingdian/bms/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相傳,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身有日光,飛行殿前,欣然悅之。明日,傳問群臣,此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尋佛取經。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經佛像,並與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東回洛陽,藏經於鴻臚寺,並進行翻譯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馬寺。寺址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白馬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尊為「釋源」和「祖庭」。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台上,清涼台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白馬寺山門東走約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毀。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1961年國務院將白馬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馬寺文物保管所。現在,白馬寺有僧眾數十人,已正式開放,供國內外遊人參觀游覽。
Ⅶ 白馬寺是在哪裡為什麼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我國各地有若干寺廟均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馬寺最為有名。 將寺院取名「白馬寺」是為了銘記白馬馱經之功。
Ⅷ 白馬寺位於哪個城市
河南洛陽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歷史起源:
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庄因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洛,漢明帝躬親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
Ⅸ 洛陽的、河南的同志們看過來,幫我看看這是洛陽的哪裡 謝謝~~~
這個是鄭州市的世紀歡樂園裡面的阿拉伯古堡。不是洛陽的景區。
鄭州世紀歡樂園位於鄭州市東南107國道與隴海鐵路的交會點是集火車文化、科普教育、休閑娛樂、餐館服務大型綜合游樂園,設立機車模型展示廳給人們提供一個了解鐵路和火車發展史、普及鐵路知識的場所。 世紀歡樂園摩天輪是目前為止亞洲最高的摩天輪,吊艙有56個,重達數千噸。在被鄭州市列入夜景照明工程後,近日,鄭州市市政部門投資600多萬元對其進行了精心設計,在該摩天輪上安裝了裝飾燈。該燈由2000多根彩色燈管圍繞直徑90 多米的摩天輪組成,中間的六根菱形支柱也被變幻的燈管裝飾,無論是從高度還是燈管的長度,該燈都堪稱「亞洲第一燈」。
門票120元,通票。過山車等等全免費。
如果你要到洛陽玩給你推薦幾個洛陽的經典景點。
推薦景點: 漢光武帝陵 關林 龍門石窟 白雲山 小浪底
[東線] 白馬寺
[西線] 萬山湖 千唐志齋博物館
[南線] 白雲山 雞冠洞
[北線] 漢光武帝陵 小浪底
[市區] 關林 龍門石窟 門票80元 咨詢電話:0379-65981299 乘車路線:洛陽火車站乘81路
龍門石窟於2000年11月30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這里香山(東)與龍門山(西)對峙,伊水於山間北流,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厥,史稱「伊厥」。 隋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面對「伊厥」而始稱「龍門」。龍門石窟就密布在伊水兩岸長達1公里的兩山崖壁上。據龍門石窟研究院統計:龍門石窟現存2100多個窟中,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龍門石窟同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其佛像雕刻群體美輪美奐,巧奪天工,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的技藝。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公元495年),嗣後歷經西魏、東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在這里形成了南北長達一公里、具有兩千餘座窟龕和十萬余尊造像的石窟遺存。在這歷時500餘年的營造過程中,包含著北魏和盛唐這兩個造像的高潮階段。至今,保存在伊闕兩山的這些數以千計的像龕,絕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時期所營造的。其中北魏石窟佔30%,唐代約佔60%,其他時期窟龕約佔10%。北魏時期的大型洞窟,主要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火燒洞、魏字洞、石窟寺及普泰洞、路洞等等。而唐代的主要洞窟有奉先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潛溪寺、敬善寺、萬佛洞、雙窯、惠簡洞、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看經寺、唐字洞、極南洞、凈土堂和麻崖三佛龕等等。 在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等最有代表價值。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經50多年的營造,集中了北魏遷都洛陽初期的一批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造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這些石刻作品代表著石窟藝術流入洛陽以後最早出現的一種犍陀羅佛教美術風格,因此,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除此以外,這里還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都集中在這里。賓陽洞於公元500年魏宣武帝時開始開鑿,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這些石窟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舉國佞佛的歷史情態。
唐代石窟中,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佔大多數,這與她長期身居洛陽有關。歷時四年時間修建的奉先寺,其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堪稱第一。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盧舍那像龕一組尺度宏偉的藝術群雕最為著名。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為龍門石窟中的最大佛像。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頭部稍低,姿態可人,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盧舍那大佛側旁還有其弟子阿難、迦葉、脅侍菩薩和力士、天王的雕像。這樣的一組雕像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藝術整體,完美地烘託了佛教氣氛。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葯、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龍門石窟藝術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特別是雕刻、繪畫、書法、建築、服飾、樂舞、圖案紋樣以及時代社會風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
咨詢電話:0379-65981299 乘車路線:洛陽火車站乘8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