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覺得印度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目前,印度擁有大約140萬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總兵力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印度自己認為自己的海軍排名世界第五,空軍排名世界第六,陸軍排名世界第三。
印度軍隊實力還是相當不凡的,論海軍的話,英國一艘已經覺得毫無使用價值的航母,居然被印度海軍拉回去修修補補使用起來,而且還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起到重大作用,並使印度海軍成為二戰後首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僅憑這一點,印度軍隊實力就是不容小覷的。
② 印度軍隊實力到底怎麼樣
有大量山地部隊,論山地戰如果印度不犯蠢那不比中國差,只是其軍事管理太糟糕了..拒絕本國產的坦克說明陸軍還不蠢,但..如果戰爭爆發,也許意味著印度需要大量購買外國裝備,但是有沒有機會還是未知數(個人認為就算有人肯支援也不會明面上,暗地裡的話效率就很低了)且在中印邊境印度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這也是印度敢惹中國的信心之一
③ 印度的軍事實力如何,真的有那麼差嗎
印度軍事實力難道真的那麼落後不堪?其實並非如此,你真的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最近印度和中國的關系因為邊境戰事很是吃緊,印度最高領導人甚至發言稱,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時代在發展,我們也很清楚的意識到,每一個國家都在進步和成長,中國也已經非1962年的中國,但是即使中國現在發展成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第三大國,我們對於印度的態度是不容小看的,印度之所以敢說出這種話,他也是有一定的實力所在的。
烈火導彈發射瞬間
「大地」系列陸基彈道導彈是短程彈道導彈,分為「大地-1」「大地-2」和「大地-3」三種型號,射程分別為150公里、250公里和350公里。
在三軍航空兵中,海軍的圖-142、空軍的蘇-30和幻影-2000等機型均具備核作戰能力,可以配備核炸彈和核導彈。
印度一方面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核威懾力量,並強調核反擊能力的建設。
目前,印軍已經配備反導系統,具備一定的反導作戰能力,能夠對幾千公里飛來的對方彈道導彈進行攔截,為首都新德里和金融中心孟買等大城市和其它戰略目標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保護。
所以中國今天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如果認認真真,用真實端正的態度面對別的國家的挑釁,不用輕視對方,也不可以強化多方,要與一個對手相抗衡,就要從這個對手的多方面考慮,腳踏實地的分析敵人的弱點和優點,這樣才會戰勝對方,贏得自己的領土與爭議。望採納
④ 印度的實力到底怎麼樣
印度的真正實力在東南亞還是老大。但國家貧窮,工業基礎差,製造業爛,屬於發展中的國家。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以印度的國力和財力,排名在國際上是靠後的。其軍事上所有武器全部為進口購買,無法自己生產製造,俗稱「萬國牌」裝備。二代坦克「阿瓊」造了四十年,還沒有服役就慘遭淘汰;三代戰機「光輝」號,一造就是三十年,連印度軍方都嫌棄;航母「維蘭特」號造了八年,下水三次還是個空殼;這是個奇葩國度,開掛的民族,江湖綽號為「阿三」。
陸軍主戰裝備,均來自不同國家。主戰輕武器來自比利時、捷克、德國,主戰坦克來自俄羅斯的二代坦克T72,達4000輛,三代坦克T90,但只有一百多輛;戰斗機均為三代機,分別來自俄羅斯的蘇27,蘇30,法國的三代半戰機「陣風」只有36架,買得多,摔得也多,摔飛機為世界第一;海軍裝備有一艘英國退役航母「維拉亞瑪蒂」號,已服役六十年,潛艇全部為俄羅斯的「基洛級」型,也租貸了四艘「北方之神」級核潛艇,護衛艦復雜,有美國的、英國的、俄羅斯的;導彈基本來自以色列,火炮有美國的MN120型,俄羅斯的「地獄火」……從數據上看,印度使用的裝備都是名牌,但也都是縮水版,中看不中用。
兵力為348萬,全球排在第一,戰鬥力低,其西孟加拉邦有一支達三萬人的西孟加拉獨立游擊隊,剿了四十年還剿滅不了,成為印度的心腹後患。
1962年,十三萬大軍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萬人,打得滿地找牙,王牌旅被全殲,俘虜七千多人,差點打到首都新德里。如今的阿三,借與中國對抗為由,左右逢源,美國、北約紛紛提供武器裝備。老實了五十年,又來挑事,估計又會被揍。
⑤ 印度整體軍事實力,實際上到底怎樣
印度的整個經濟發展還算是比較快的。我記得十年前,中國的GDP大概是處在世界第六的水平,印度是處在世界十三、十四的水平。十年之後呢,中國的GDP到了世界第二,印度跑到了第六,很快就第五了。現在,從PPP購買力平價來算的話,印度排在第三,中國排在第一,印度基本上是中國三分之一的體量。
另一方面,印度的武器裝備被笑稱為「聯合國軍」,五花八門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軍售大國都青睞它。俄羅斯跟印度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軍售,現在美國慢慢成為印度最大的軍售夥伴,以色列也越來越成為印度重要的軍售夥伴。
⑥ 印度的經濟實力到底怎麼樣
印度的經濟實力看和誰比較。他們的經濟規模大概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左右。
印度的整個產業是比較落後的。從印度生產製造看,印度的部分科技水平還是可以的。比如航天系統,衛生火箭發射,尤其是印度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這是全世界第二個。很多國家逗驚訝的目瞪口呆。另外印度的it產業比較發達。具有相當的規模。但是印度民用產業比較差,比如手機,機械製造等很多產業都不齊全。尤其軍事,大部分都是進口武器,印度國產的很差。
印度人生活普遍貧困,只有部分高種姓人生活水準很高。
所以說,印度雖然國家比較大,但是整體看比較落後,有一些亮點。但是和中國比還是差了不少。這就是基本現狀!
⑦ 印度軍事實力怎麼樣
陸軍是其主力,在其130萬軍隊中,90萬是陸軍,在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印度在駐扎人數和兵器總量上都擁有戰術優勢,且可以迅速從平時狀態調整為戰時狀態。
空軍方面,印度購買了世界各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實力上除了美軍以外並不亞於其他國家。
但印度也有一些劣勢。第一,其國防基礎工業能力一般。武器進口的多,但消化整合能力不強。其武器國產化率不但低於中國,也遠遠低於美、俄、英、法等大部分主要軍事強國。這意味著,其戰時的可持續作戰能力不高。
第二,由於印度的武器進口自世界各國,不夠標准化,後勤部門的壓力也比較大。
第三,眾所周知,印度的基礎設施比較差,因此全國范圍內的軍隊調動能力也較差。
不過,在10年之內(如果按照印度媒體「中印10年內必有一戰」的說法),印度在以上三方面都可能有重大突破,比如投入巨資加強國防工業、改善基礎設施等。
此外,印度正處在早期工業化階段。一般的觀點都是認為,中國以製造業立國,而印度以軟體和服務業立國。而事實上,最近幾年印度一直在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比如全國范圍內修高鐵,提高工業製造水平。他們已經意識到,從軟體中可以掘到第一桶金,但工業化才是強國之路。
還有,不要忘記了,印度即將迎來一個巨大的人口紅利期,而中國卻已經走向人口紅利期的尾聲,很快會進入老齡化社會。
以上說的都是一些變數。還有一個常量,就是地理位置。
從海上來說,印度處在一個環印度洋國家中絕佳的位置。目前,中國只要從中東進口石油,就必須走印度洋,換言之,印度可以對中國「關門」---除非中國全面修訂海洋戰略。要打破這一點,中國要投入很多資源。
但從陸地位置來說,印度又處於劣勢。印度的國土呈一個狹長的三角形,兩邊的側翼都不安全。如果中印發生沖突,中國進攻印度的人口密集區,不需要發射導彈,而印度如果想打到中國的人口密集區,由於隔著一個西藏,卻需要遠程導彈。
最為重要的一點:印度目前是一個趕超型的國家,立志要做印度洋上的霸主,其最大的戰略假想敵就是巴基斯坦和中國,應對這兩個國家可以傾盡全力。但對中國來說,首要戰略重點肯定不是印度,在這一點上,中國和印度並不對等,中國只能用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來應對所謂的印度威脅,在進行戰略評估時必需將中國的戰略總體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扣除」,才能和印度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拿中國的全部國防潛力和印度的全部國防潛力直接比較,對中國和印度都是不公平的。
⑧ 最近很囂張的印度真實實力究竟怎樣
印度的整個經濟發展還算是比較快的。我記得十年前,中國的GDP大概是處在世界第六的水平,印度是處在世界十三、十四的水平。十年之後呢,中國的GDP到了世界第二,印度跑到了第六,很快就第五了。現在,從PPP購買力平價來算的話,印度排在第三,中國排在第一,印度基本上是中國三分之一的體量。
印度跟中國相比,差別在於什麼呢?中國的製造業占的比例很高,印度服務業占的比例高。印度的服務業大約接近50%,製造業百分之二十幾。而中國服務業不到50%,製造業近50%。
印度弱在哪裡?弱在整個製造業上。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80年代,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時候,印度領導人拉吉夫·甘地領導人更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所以把印度往服務業等方面去發展,這就導致了現在不同的結果。
中印的貿易水平,在中國看來是很低的了。2016年中印貿易量大概是700億美元,這在中國貿易夥伴里頭是非常低的,比中越貿易量還低。即便是這點貿易量,中國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印貿易逆差是400多億。印度存在的問題是,它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賣給中國,而中國有大量的商品可以賣給印度。印度原來可以賣鐵礦石給中國,但是後來禁止了,整個貿易量就一直像現在這樣沒法上升上去。
關於現在印度的軍事實力,因為沒再打過仗,所以很難說實力如何,也不好衡量。軍事實力的衡量很大程度是需要打仗的,它還涉及到戰爭的意志、技巧等等。比如說經歷過朝鮮戰爭,國際社會就知道中國的軍事實力很強。但是從武器裝備等方面上說,還不錯。
關於印度武器水平的問題。事實上俄羅斯原來賣給印度的武器比賣給中國的要好,美國現在賣給印度的武器也比賣給中國的更好,更先進。比如說這次賣的無人機,那都是只有美國的北約盟友才可以買得到的。
另一方面,印度的武器裝備被笑稱為「聯合國軍」,五花八門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軍售大國都青睞它。俄羅斯跟印度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軍售,現在美國慢慢成為印度最大的軍售夥伴,以色列也越來越成為印度重要的軍售夥伴。
印度的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種姓制度事實上是很嚴重的。相對而言,中國是一個同質化程度比較高的社會,所以看印度的時候,就發現宗教、種姓、民族矛盾非常大。
⑨ 印度的實力到底怎麼樣各方面
以上回答可以忽略掉了 樓主 印度相對於東亞小國來說 確實是個龐然大物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 只能是一頭笨牛 先沖軍事上講: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 花費無數人力物力 結果准備量產的時候 他們本國陸軍都不願意使用 而我們國家的99式 可以正面擊穿現有任何坦克的裝甲 綜合性能世界一流 印度的所謂國產飛機 70%的零件需要進口 完全就是組裝下 而我們的J-10B 在亞洲可以橫掃 更別說J-20了 還有航母 三天一大修 五天一小修 他們的主戰裝備都是進口的 打一件少一件 至於作戰能力 當初的邊防軍就打得他們王牌雞飛狗跳的 更別說主力野戰軍了 除了是一個有核國家 常規軍力 我們國家可以絕對壓制印度 經濟方面:很多人以為印度的軟體行業很給力 其實這是個誤區 他們做的都是外包產品 真正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極少 變相的加工基地而已 目前中國在IT方面的實力都已經遠遠超過印度 工業的話 更糾結 他們的基礎工業非常薄弱 很多零件設備都是進口的 偏偏他們底子薄 卻喜歡爭創高新技術 導致頭重腳輕 連摩托車都沒辦法完全國產的國家 卻花大錢去搞航天 社會制度方面:印度是目前唯一的等級制度的大國 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種姓制度 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 下等人想要進入上曾社會 幾乎不可能 姓氏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在這方面 只要丟進去一個小火苗 就能引發他們的內部混亂 所以印度只能充當某些勢力抑制中國的棋子 想單挑中國 他們還沒這資格
⑩ 真實的印度社會和實力到底怎麼樣
印度的實力增長較快,但和中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2、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3、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4、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5、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