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全年都不斷電的國家
一名印度網民在網上問了一個問題:「中國永遠不停電么?」
很快一個外國兄弟回答說,「我已經在中國住了5年了。台風期間,我們有15分鍾沒有電。我去過的四五線的城市裡,似乎也沒有人記得上次停電是什麼時候。」
2002年,國家電網公司成立。隨著電網的積極建設和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等項目的發展,全國聯網格局基本形成。
2011年,我們的發電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高壓傳輸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並已成功出口到國外。我們的標准在世界各地都有使用。
⑵ 印度電力發展與中國相差多少年
根據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2017年1月31日印度電力裝機容量為3.15億千瓦,而中國2017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是17.8億千瓦(總量超過美國,但人均比美國差3倍),印度不到我們的五分之一。國際能源署(IEA)在2015年發布的《印度能源展望》中指出:預計,到2040年,印度電力系統規模將翻兩番。按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2040年,印度的裝機容量也不過13億千瓦,比我們現在的還要少4億千瓦。所以,估計印度要想達到我們2017年底17.8億千瓦的水平,印度還得奮斗30年吧。
⑶ 中國電力比印度多少
中國2013年全年發電量52451億千瓦時,2013-2014財年印度總發電量預計上漲5.7%,發電站發電量有望達9638億千瓦時,中國比印度發電量多42813億千瓦時。
⑷ 中國比印度領先多少年
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人口大國,目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為世界矚目。印度學術界愛把中國作為重要參照對象來研究印度經濟,我國學術界對中印綜合國力比較也情有獨鍾。本文不僅對比兩國經濟狀況,還把兩國納入全球坐標中衡量,著重比較兩國國際競爭力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基礎設施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密切,我們選擇一些指標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兩國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人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牗千瓦小時牘,印度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
⑸ 中國全年24小時不斷電印度網友為何會驚呆了
中國全年24小時都不斷電嗎?
(▲北京之夜燈火通明,車流彷彿寫成了勝利V的手勢)
來源:鳳凰網資訊
⑹ 請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個方面來分析中國和印度現在誰強誰弱,以及弱者與強者有幾年的差距
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印度僅次363 KWH 。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 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 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 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 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 追問: 有沒有21世紀,這幾年的數據,你給的數據怎麼全是上世紀的······················ 回答: 中國(1)2009年起中國將成為 世界經濟 第一引擎( 美國次貸危機 對美國和歐盟經濟的負面影響高於對 中國經濟 的負面影響,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同時中國也將在金融, 國防軍 工,航空航天科技等關鍵領域強大起來。2011年底 軍事力量 世界第二(與俄羅斯相比防禦能力更強,進攻能力相當—中國更強調國防), 國民生產總值 世界第二, 外匯儲備 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金額將多於外匯儲備世界前10的國家中,其他9國的總和),國內市場規模世界第三(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軍工科技,核科技,電子信息科技等核 心領 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佔全球商業500強比重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總數世界第一(3000萬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數(體育 超級大國 地位的象徵)。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擁有五座以上: 上海 ,香港, 廣州 ,深圳, 青島 , 天津 等。經濟上與歐盟,美國形成世界經濟大三角;軍事上與美國,俄羅斯形成 世界軍事 大三角,超級大國地位顯現。但由於那時中國僅處於中等發展中國家高級階段且歐盟和美國優勢較大,所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甚至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實體,還有一段路要走。 (2)中國的競爭優勢:2012年底 中國東部 將達到初等 發達國家 初級階段水平,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較高;中國中西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略高於印度全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且比印度更具有資源,能源,交通運輸等優勢。商品運輸:陸路可以直接通過亞歐大陸橋運往歐盟,俄羅斯;海上可以較近的運往日本,韓國, 東南亞 ,印度,美國, 澳大利亞 等;空中可以較快的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並且那時中國本身就是僅次於歐盟,略高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所以在2008年初~2020年底的13年中,中國始終都會是世界最大的製造中心(中國更有必要成為 高科技產品 的世界製造中心),只是區域上會由東部逐步向中西部轉移,東部也會由世界製造中心發展為世界創造中心(中國需要在中西部建立起大量的高質量 大中 型城市吸引國際資金的區域性轉移)。隨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比重的增大,在未來,世界絕大多數 經濟實體 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將很大程度上依賴對華貿易的高速增長。 (3)中國的外部競爭壓力:未來五年內俄羅斯和印度的對外貿易增速都將與 中國對外貿易 增速相近;2020年底前俄羅斯和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將進入世界前八,那時這兩個國家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競爭力都將不 亞於 美國,大國成為強國,對中國經濟將產生分流作用,相對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全世界高速增長也極有可能引發全世界的高通貨膨脹;俄羅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會逐年增大;2010年底~2018年底有兩屆奧運會和兩屆 世博會 都不可能在中國舉辦,這將加快中國對手國的發展;中國將來還需要償還虧欠日本的貸款。 中國的內部發展問題: 通貨膨脹率 很高; 財政赤字 問題和 國債 問題也有一定的壓力; 黃金儲備 量在世界大國中排名靠後(與歐盟各國黃金儲備總和及美國黃金儲備相差懸殊);資源科技和能源科技的發展速度低於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會使中國百姓在激烈的 國際金融 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 綜合國力 增強速度,在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印度粗通英 語的人超過兩億,這是印度在 現代計算機 領域,尤其是軟體業的優勢; (據說印度民間有1萬噸以上的黃金和15萬噸以上的 白銀 )2012年以後,印度政府有實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收購民間5000噸黃金,使印度盧比迅速成為高價值的,為全世界認可的世界性貨幣之一,進一步提升印度的亞超級大國地位。 《福布斯》 雜志2008年5月4日報道:身價430億美元的51歲印度富豪 穆克什·安巴尼 在 印度經濟 中心 孟買 市,耗資20億美元正在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摩天豪宅」。 軍事: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據稱,印度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
⑺ 印度寧願1億人不用電,也不接受中國設備,原因是什麼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要說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相信大家會想到兩個國家,一個是我們中國,還有一個國家,相信在100個人中有99個都會說吃一樣的答案,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印度,的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是很小,但和中國相比起里也算不上很大,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國家的人口數量在2016年的人口統計中就已經超過了13億,跟中國相差不多,因此印度絕對說得上是一個如人口大國。
結語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普坦漢姆
他們的做法也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勸說他們能早日回頭,早點恢復和我國之間的經濟來往,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如果再這樣意氣用事下去,最終受傷的一定是你們自己,所以說,我們也是為你們著想,不想看著印度無辜的百姓因為用不上電而受苦,趁早想明白吧,對於我的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記得留言評論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⑻ 中國是怎樣的強國,發電量數據告訴你真相,而印度也在
目前國內有些專家學者拿中國的發電量增長說事,似乎要來證明中國經濟造假的,但這里我也要說一下在發電量數據之下,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強國,根本不是這些人想像的那樣。他們能夠忽悠,但是發電量數據相對保密,不如其他的數據那樣公開好找,老百姓知道的不足而已。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印度的發電量已經悄然超過俄羅斯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三了,雖然這10多年印度比中國增長慢,但印度比世界的速度還是快多了,而且這一兩年,印度的增長是比中國快的,我們需要注意這樣的競爭對手。
展望未來,如果保持中國這個增長,未來世界的格局在10年內將大變,時間在我們這一邊,大家需要有信心,有發展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