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歷史上共有9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何全是婆羅門
因為印度實行著嚴格的種姓制度,同時印度還奉行精英教育。婆羅門就是印度的貴族種姓,所以能夠接受到印度最好的教育,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是婆羅門。
印度的種姓制度從一開始就實行,而且各個種姓之間還不能夠通婚甚至是不能夠交流。印度根據神靈的身體的不同位置分為了不同的種姓。神靈的頭部代表著智慧就是婆羅門。而身體的軀干則是剎帝利而腿則代表著吠舍。腳則是代表最普通人群的首陀羅。而完全不在身體上的則是賤民階層。
而這種情況放到整個階層來看就是婆羅門的人更容易接受到好的教育,能夠和外國的科學家進行合作,進行國際最先進的科學研究或者是文學創造。
2. 印度象物理學家玻色這樣的科學家有幾位
麥克斯韋: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在經典電磁理論方面.麥克斯韋方程.
牛頓: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經典力學體系的奠基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泡利:瑞士籍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最重要的貢獻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普朗克: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之一.普朗克早年的科學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
楞次:俄國物理學家.發現了確定感生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庫侖:法國物理學、軍事工程師.他在1785年根據實驗得出了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庫侖定律.
卡諾:法國物理學家、軍事工程師.提出了作為熱力學重要理論基礎的卡諾循環和卡諾定理,從理論上解決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根本途徑.
克勞修斯:德國物理學家,是氣體動理論和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文迪許:扭稱,測出萬有引力常量.
胡克:胡克定律F=kx .
哥白尼:日心說.
開普勒:三定律.揭示天體運動規律.
麥克思韋:電磁理論.
法拉第:場概念的提出.
居里夫婦:發現物質的放射性,發現新元素.
惠更斯:單擺的周期公式.
1:牛頓
主要開創了微積分、經典力學、幾何光學等幾門學科,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導出了聲波的傳播速度、導出流體粘性阻力與剪切率成正比、導出物體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散失的熱量與溫度梯度成正比.因此我們可以把牛頓的功勞簡稱3K+4D.//牛頓的導出結果在現在看來也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無一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還有,牛頓差點就發現波動光學了,好可惜!
2:愛因斯坦
開創了相對論時空觀和現代宇宙學、和別人一起創立量子力學、導出激光原理、建立固體物理理論的愛因斯坦模型、證明原子的存在、解釋了光電效應、獨立導出玻色_愛因斯坦統計.因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很多,玻爾、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普朗克等貢獻都很大,所以愛因斯坦的貢獻最多隻算0.2個.因此他貢獻合計2.2K+5D.//沒給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頒獎實在太不合理了!據說是因為太難證實,沒等到找到廣義相對論的直接證據,愛因斯坦早死了.
此二人的貢獻足以令其他科學家望塵莫及,誰如果沒把他們二人排在前兩名,那這個排名就是無理取鬧.不過,他們二人的貢獻還真是差不多,3K+4D對2.2K+5D,好像是牛頓強一些吧?
其餘的人中我認為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
3:麥克斯韋:
他沒有開創新學科(熱力學與統計物理不太算一級學科吧?),但他用兩個方程組結束了兩個學科.一是電磁學的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另一個是著名的熱力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後人基本上就是確定邊界條件,代公式計算就完了.他的貢獻可表示成2J.//麥克斯韋是個可怕的數學天才,他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土星環是由一群離散的衛星聚集而成的,在論文中運用了200多個方程.
4:伽利略:
他不能算開創學科,因為沒有建立經典力學的理論體系;但他結束了經驗力學和經驗天文學.其中天文學他最多算0.8的功勞,因為有哥白尼0.1、布魯諾0.1.所以貢獻大約1.8J.//附加個說明,開創或結束一門學科其中當然包括好多D級的貢獻,這里如日心說啦、加速度的概念啦、天文望遠鏡啦、月球環形山、金星月相、木星衛星啦等等,但為了不重復計算,就不另加說明了,反正大家記得K和J>>D就是了,另外K>J.
5:狄拉克:
開創量子力學(0.2K),導出電子自旋、預言正電子、提出生命靠負熵生存、獨立導出費米_狄拉克統計.0.2K+4D,不可思議的高.
6:阿基米德:
開創微積分初步,提出日心說(用來解釋了日月食的成因,可惜流傳不廣,要不歷史上就沒有哥白尼的名字了)、浮力定律、杠桿原理,0.2K+強3D.莫要小看浮力定律和杠桿原理,要往大了說這就是流體力學和剛體力學的基礎了.
7:惠更斯:
開創波動光學(和托馬斯.楊一起)、導出擺的性質(作用重大)、改良天文望遠鏡(用來發現土星光環),0.5K+1.5D.//我認為改裝天文望遠鏡只算是0.5D的貢獻,可是開創學科的貢獻實在太大了.
8:法拉第:
發現電磁感應定律、提出場的概念、發現磁致旋光效應,強3D.//我這里不討論化學,因此法拉第被嚴重低估了.另外,開創電磁學的人也太多了,就算演算法拉第個0.
9:盧瑟福:
原子有核結構模型、人工核聚變、放射性研究,弱3D.//把他放在這兒是因為他勉強算是近代物理的奠基人吧,其實奠基人好多.
10:居里夫人:
3. 印度的數學家和他們的貢獻
在我看來,以下15位非常牛X:
第一位:「數學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圓的度量》,利用圓的外切與內接96邊形,求得圓周率π為: <π< ,這是數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指出誤差限度的π值。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圓周長為底、半徑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積;使用的是窮舉法。
《球與圓柱》,熟練地運用窮竭法證明了球的表面積等於球大圓面積的四倍;球的體積是一個圓錐體積的四倍,這個圓錐的底等於球的大圓,高等於球的半徑。阿基米德還指出,如果等邊圓柱中有一個內切球,則圓柱的全面積和它的體積,分別為球表面積和體積的 。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拋物線求積法》,研究了曲線圖形求積的問題,並用窮竭法建立了這樣的結論:"任何由直線和直角圓錐體的截面所包圍的弓形(即拋物線),其面積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積的三分之四。"他還用力學權重方法再次驗證這個結論,使數學與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
《論螺線》,是阿基米德對數學的出色貢獻。他明確了螺線的定義,以及對螺線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還導出幾何級數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關於力學的最早的科學論著,講的是確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重心問題。
《浮體》,是流體靜力學的第一部專著,阿基米德把數學推理成功地運用於分析浮體的平衡上,並用數學公式表示浮體平衡的規律。
《論錐型體與球型體》,講的是確定由拋物線和雙曲線其軸旋轉而成的錐型體體積,以及橢圓繞其長軸和短軸旋轉而成的球型體的體積。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第二位: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第三位:數學之父——塞樂斯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塞樂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簡單: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邊豎立一根小木棍,然後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陰影長度恰好等於木棍長度時,趕緊測量金字塔影的長度,因為在這一時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與塔影長度相等。也有人說,塞樂斯是利用棍影與塔影長度的比等於棍高與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用到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塞樂斯自誇,說是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古埃及人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應該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類似的方法,但他們只滿足於知道怎樣去計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這樣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塞樂斯以前,人們在認識大自然時,只滿足於對各類事物提出怎麼樣的解釋,而塞樂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能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古代東方人民積累的數學知識,王要是一些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塞樂斯認為,這樣得到的計算公式,用在某個問題里可能是正確的,用在另一個問題里就不一定正確了,只有從理論上證明它們是普遍正確的以後,才能廣泛地運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初期,塞樂斯自覺地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它賦予數學以特殊的科學意義,是數學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塞樂斯素有數學之父的尊稱,原因就在這里。 塞樂斯最先證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3.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半圓的內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個定理也是塞樂斯最先發現並最先證明的,後人常稱之為塞樂斯定理。相傳塞樂斯證明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宰了一頭公牛供奉神靈。後來,他還用這個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與陸地的距離。
塞樂斯對古希臘的哲學和天文學,也作出過開拓性的貢獻。歷史學家肯定地說,塞樂斯應當算是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經常仰卧觀察天上星座,探窺宇宙奧秘,他的女僕常戲稱,塞樂斯想知道遙遠的天空,卻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數學史家Herodotus層考據得知Hals戰後之時白天突然變成夜晚(其實是日蝕),而在此戰之前塞樂斯曾對Delians預言此事。
第四位:數學奇才——伽羅華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爾湖附近躺著一個昏迷的年輕人,過路的農民從槍傷判斷他是決斗後受了重傷,就把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抬到醫院。第二天早晨十點鍾,他就離開了人世。數學史上最年輕、最有創造性的頭腦停止了思考。人們說,他的使數學發展推遲了好幾十年。這個青年就是時不滿21歲的伽羅華。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1828年,17歲的伽羅華開始研究方程論,創造了「置換群」的概念和方法,解決了幾百年來使人頭痛的方程來解決問題。伽羅華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論改變了整個數學的面貌。1829年5月,伽羅華把他的成果寫成論文,遞交法國科學院,但伴隨著這篇傑作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打擊和不幸。先是父親因不堪忍受教士誹謗而自殺,接著因他的答辯既簡捷又深奧令考官們不滿而未能進入著名的巴黎綜合技術學校。至於他的論文,先是被認為新概念太多又過於簡略而要求重寫;第二份推導詳盡的稿子又因審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論文又因評閱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羅華一方面追求數學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獻身於追求社會正義的事業。在1831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中,作為高等師范學校新生,伽羅華率領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國王的專制統治,不幸被捕。在獄中,他染上了霍亂。即使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伽羅華仍然繼續搞他的數學研究,並且寫成了論文,准備出獄後發表。出獄不久,因為捲入一場無聊的「愛情」糾葛而決斗身亡。
他去世後16年,他留存下來的60頁手稿才得以發表,科學界才傳遍了他的名字。
第五位: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 數學家歐拉
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第六位:高斯
高斯[1](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 高斯
23日),生於不倫瑞克,卒於哥廷根,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 高斯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 高斯雖然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哥廷根大學學習,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獲博士學位。從1807年起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長直至逝世。 1792年,15歲的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在那裡,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質數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術幾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大學。1796年,19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5年以後,高斯又證明了形如"Fermat素數"邊數的正多邊形可以由尺規作出。 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於睡夢中去世。
第七位:牛頓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是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其研究領域包括了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神學、自然哲學和煉金術。牛頓的主要貢獻有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典力學,設計並實際製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等等,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為了紀念牛頓在經典力學方面的傑出成就,「牛頓」後來成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單位。
第八位: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爾
勒奈·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都蘭城。笛卡爾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兒是歐洲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兒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第九位:萊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他的研究成果還遍及力學、邏輯學、化學、地理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氣體學、航海學、地質學、語言學、法學、哲學、歷史、外交等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是出自他之口,他還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十位: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全名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 1735~1813)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1736年1月25日生於義大利都靈,1813年4月10日卒於巴黎。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近百餘年來,數學領域的許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溯源於拉格朗日的工作。所以他在數學史上被認為是對分析數學的發展產生全面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大的數學家」。
第十一位:業余數學家之王——費馬
費馬一生從未受過專門的數學教育,數學研究也不過是業余之愛好。然而,在17世紀的法國還找不到哪位數學家可以與之匹敵:他是解析幾何的發明者之一;對於微積分誕生的貢獻僅次於艾薩克·牛頓、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概率論的主要創始人,以及獨承17世紀數論天地的人。此外,費馬對物理學也有重要貢獻。一代數學天才費馬堪稱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第十二位: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第十三位:劉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第十四位: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無論是解說外在物質世界,還是描寫內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沒有數學!最早悟出萬事萬物背後都有數的法則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以後因為嚮往東方的智慧,經過萬水千山來到巴比倫、印度和埃及(有爭議),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
第十五位:泰勒斯
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
泰勒斯在數學方面劃時代的貢獻是引入了命題證明的思想。它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這在數學史上是一次不尋常的飛躍。在數學中引入邏輯證明,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保證了命題的正確性;揭示各定理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數學構成一個嚴密的體系,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使數學命題具有充分的說服力,令人深信不疑。他曾發現了不少平面幾何學的定理,諸如:「直徑平分圓周」、「三角形兩等邊對等角」、「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三角形兩角及其夾邊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確定」、「半圓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等,這些定理雖然簡單,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人也許早已知道,但是,泰勒斯把它們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題,論證了它們的嚴格性,並在實踐中廣泛應用。據說他可以利用一根標桿,測量、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據說,一年春天,泰勒斯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解決這個難題。泰勒斯很有把握地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泰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別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將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在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在科學上,他倡導理性,不滿足於直觀的感性的特殊的認識,崇尚抽象的理性的一般的知識。譬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並不是指我們所能畫出的、個別的等腰三角形,而應該是指「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這就需要論證、推理,才能確保數學命題的正確性,才能使數學具有理論上的嚴密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泰勒斯的積極倡導,為畢達哥拉斯創立理性的數學奠定了基礎。
4. 為什麼印度的科學家們願意丟下國外富裕生活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代謝工程,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的集團領導Shashi Kumar。
當初決定學醫,雄心勃勃的離開家鄉去追尋自己的學醫之路,離開印度家鄉去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多年來,經過多年的試驗和與世界上一些頂尖科學家的合作,他們現在選擇了重返家園,成立最好的全球研究實驗室。
傳統上,這部分家庭是被強迫驅動回國就業創造的,給他們提供一系列的獎學金和獎勵的政府,部分國外發展的印度科學家們已經搬遷到回到印度。現在的主要吸引力是Shashi Kumar的全球研究實驗所,並承諾給到其他科學家們永久職員工的職位。
科學技術部秘書Ashutosh Sharma說:「把人才流失成為現在科學事業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我們應該創造合適的機會,利用本國的優勢資源來吸引科學家們回國,培養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出國留學的科學家。」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CSIR)前總幹事RA Mashelkar說:「印度正在從人才流失到腦循環腦增益。一位印度科學家很願意呆在印度,只要他在這里有一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堅信,印度正在成為一個機會之地。」
印度確實正在迅速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研究、設計和開發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家公司在印度設立了他們的研發中心。在200000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印度,至少有四分之一人已經從海外歸來。
跟很多海外留學的科學家們一樣,Shashi Kumar在德里大學提交的博士論文,1988年當初去到美國後不久,在那裡一呆就是12年,領略各高校---弗吉尼亞大學,夏洛茨維爾,中佛羅里達大學,奧蘭多,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術教育後,他2010年回到印度,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很想為印度科學做一些事情,這也是導致他決定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印度工作的最好的一部分是歸屬感。但印度科學事業有著嚴重的挑戰,需要加以解決,包括研究經費和研究質量。雖然政府正在努力追回人才外流,但是更應該做的是,怎樣去吸引人才回到國家。
坎普爾分校電氣工程,副教授Shilpi Gupta。
當Shilpi Gupta2008年離開美國後,她加入了馬里蘭大學,攻讀電氣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2014年七月,Gupta回到印度,目前在拉馬努金團契助理教授電氣工程在坎普爾分校。
她主要領域是研究在納米光子學領域,光與物質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在光通信和感測應用使晶元規模的設備。
Ramanujan(拉馬努金)獎學金是針對科學和工程的全球人才的,將在國家機構和高校科研崗位就職。
她表示「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回到印度。不過Ramanujan獎學金確實是一個吸引人的要點,提供一個優良的主動靈活的資金啟動,科學家們希望歸國;在印度工作的最好的事情是能夠為印度的教育做出貢獻的滿足感。」
相對於印度年輕的人口規模,在印度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的數量仍然非常小。
基因組研究所和綜合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家Lipi Thukral
Lipi Thukral說到:「讓你的希望,不是你的傷害,塑造你的未來」。大背景是她的『印度在科學地位的改善的希望』。
從2012年開始她就一直,作為一個計算生物學家,研究所從事CSIR基因組和綜合生物學(igib)的研究。
Thukral剛剛結束了一個短期的拜訪,作為代表團在德國的一個實驗室參觀。她也是在海德堡大學畢業的第2011個博士後學位。她在2012年受封激發教師獎的時候回到了印度。她的研究領域探索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蛋白質如何與我們體內的脂類(脂肪)相互作用。
她覺得獲得獨立的獎學金是她返回印度後的主要動機。
孟買化學工程系副教授Arindam Sarkar(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
Arindam Sarkar說:「我的激情應該推動我的研究,而不是資金」。
激情是什麼?激情是促使他完成薩卡爾的學業旅程,在恰爾肯德邦的Kuju區的藍姆迦小鎮,在德克薩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然後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獲得博士後學位。
「回到印度的想法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打轉」薩卡爾說,所以2013年他就毅然決然地回國了。他目前是孟買IIT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
當記者問到他是否願意在幾年後回到美國,他回答說:「這個很難說,未來的事情誰能預測呢,我想我會留在印度。」原因大概是:印度仍然提供了大量的學術自由的研究。
印度德里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Aadesh P Singh。
他的學習路程相對艱辛點。從小在農村長大,當Aadesh Singh收拾好行裝,赴往馬里蘭大學讀書的時候,命運放佛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校期間有個交流計劃,可以在美國獲取他的博士學位。
然後,他加入了德國的科隆大學,作為博士後研究員,他在那兒研究可再生燃料的產生,通過太陽能轉化為化學燃料。
2012年,他回到了印度,這一次在激勵的科學與技術系教授獎,並加入iitdelhi進一步研究太陽能分解水領域。
他說:「在印度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先進的研究基礎設施和資金;此外,我們印度沒有一個強大的學術界的研究和發展的合作。」
Singh表示政府的鼓勵政策是他們前進的功力,以扭轉腦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政府和機構應攜手合作,提供一個更好的研究環境。」
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Syed Mansoor
Syed Mansoor出生於齋浦爾,2008年在伊利諾伊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三年後,他加入了耶魯大學,並在那裡獲得了一個教師職位。2015年回到印度,簽下Ramanujan團契。
Syed Mansoor表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在印度沒有很好的研究機會,而且薪水少得多。但經過了很多的反省,我最終還是決定回來;Ramanujan獎學金提供了一個獨立的工作平台;可以運行自己的實驗室,可以申請更好的資金」。
曼蘇爾認為政府應該在海外舉辦更多的交易會和活動,讓科學家們意識到印度的新機會。
他說:「印度科學地存在著許多問題,資金和資源的缺乏是主要問題。但我愛我的國家,永遠不會再去任何外國的海岸工作」。
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Sarika Chaudhary
2013年,Sarika Chaudhary回到印度,加入了CSIR的基因組學和綜合生物學研究所。其中一個歸國的原因是她認為在印度比在美國有更多的機會,希望給印度合作者學習一些新的科學進展。她在查蘭·辛格大學完成她的碩士學位,之後2000年,Chaudhary搬到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和中佛羅里達大學聯合部。
後來她搬到了三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在那裡,她開發了一種結構生物學的激情,才作出回印度的打算。她表示現在已經習慣了在印度的研究環境,我很滿意,我同樣也希望為我們國家的人民作出一份貢獻。
5. 印度上百科學家呼籲政府公開疫情數據,印度的疫情究竟是怎麼失控的
其實對我們來說,印度疫情失控有多種原因,因為印度國民普遍存在種族信仰,所以正是因為如此,他們認為一些宗教禮儀,所以反對科學防疫,另一方面政府考慮自身的政府威信問題,所以也選擇忽視,所以這又導致疫情監管不力,最終導致印度疫情爆發,所以正是因為如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看待問題。
3,對我們來說,印度上百名科學家呼籲政府公開疫情數據,其目的也是為了科學防疫,切實為國民負責,所以很有必要這樣做。其實不得不說,是在印度疫情發展的今天,確實引發國際社會的重視,而印度本國上百名科學家呼籲政府公開疫情數據,也是為了意義情下的國民所考慮,所以這是因為如此很有必要及時公布數據,切實做到科學防疫挽救印度國民的生命。
印度上百名科學家呼籲政府公開疫情數據,印度疫情確實讓國際社會所擔憂,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印度國民確實缺乏科學防疫的常識,而且大多數人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所以抵制科學防疫,這也就導致政府疫情防疫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導致疫情進一步失控。
6. 印度科學家比中國多嗎
不知道,應該是中國的多吧
7. 印度18歲天才少年,靠自學造出世界最小衛星,如今成首席科學家嗎
我們常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很多的少年天資聰穎,做出來的成就是一些科學家幾百年都無法匹及的,比如2019年就有一位19歲加拿大華裔少女和自己的同伴發明了天然酶降解塑料的方法,解除了困擾科學家幾百年的難題,然而這個還不算什麼個。
由於RifathSharook獲得了這么大的殊榮,讓全世界的人都對印度的科研有了全新的認識,態度有了極大的改觀,印度政府為此還特意授予了他首席科學家的稱號,並邀請他加入本國的航空研究項目組,完全是按照最高榮譽的待遇對待他,據了解,RifathSharook在本國的科研項目組中表現依舊十分優異,他現在已經是一個18人團隊的領導人了,帶著一個團隊有國家資本支持進行自己的研究,這簡直是少年最理想的生活啊。
8. 印度經濟不如中國發達為什麼能誕生那麼多有名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家是為自己國家打工,服從安排,有些人在軍工界默默奉獻是無從知曉的。
印度本國沒實力,科學家跳槽為他國打工,才顯得鶴立雞群。
國家經濟實力是一個整體的實力,中國發達是利用每一個人的參與國家分工,可能貢獻量不大,但每個人交一丁點的銳,政府就有錢再投入,如此良性循環,才有今天的進步。印度政府就沒有這個遠見。
9. 印度出過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嗎
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印度物理學家,又譯喇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於1970年逝世,享年82歲。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泰米爾語:ஸ்ரீனிவாஸ ராமானுஜன் ஐயங்கார்,轉寫: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又譯拉馬努詹,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歷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
10. 你如何看待印度上百科學家要求政府公開疫情數據這件事
我覺得印度的科學家讓印度官方公布疫情數據這樣的舉動是出於各種方面所考慮的,所以我也是支持這樣的舉動。疫情並不只有印度一個國家有,在病毒爆發之後,很多國家也是深受這一方面的迫害,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在疫情也是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在前幾天印度再次爆發大規模的病毒,而且是變異以後的毒株,所以對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危害。不僅是印度官方在觀察的這件事情變化,同時別的國家也是引起了重視,因為病毒影響的往往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而在疫情當中,最關鍵的就是疫情的數據,因為它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印度科學家也是為了能夠讓疫情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所以才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同時公開數據的話也能夠讓科學家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入手點來研究病毒,因為我們知道數據往往能給科學家們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只有實踐才能夠檢驗真理。所以疫情公布疫情數據公布之後,對於科學家們有著巨大的幫助。我們並不能夠一味的把數據當做一個不好的事情來對待。正是因為它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所以我們應該將它的作用完全利用起來,才能夠保證疫情在很短時間內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