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的素質怎樣
我去過印度,當地人還不錯,素質我絕對比中國人稍微好一點,雖然沒有我們中國發達!
B. 印度為什麼趾高氣揚為什麼在全世界比樺人地位高他們的GDP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而已
中印比較之爭最近一段煞是熱鬧,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例如亞洲發展銀行的首席經濟師伊夫扎爾·阿里就開口預測印度經濟大約到2020年趕上中國。他的理由是:印度經濟在2003年第四季度達到了10.4\%的高增長,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9.9\%的增長率。而且印度經濟在未來10年將爆炸性增長。至於印度人,則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將其國民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對手」上的趨勢。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么?下面筆者就將兩國在若干方面的數字做一番對比,目的是希望能夠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中國值得比、應該比、甚至被迫比、盡管現在還沒法比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Internet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當年中國的三線建設被形容為鑲嵌式發展,以致圍牆內外可以出現航天時代與原始社會的差別(如西昌衛星城)。而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李玉和時代的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CIA(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C. 為什麼印度人那麼多啊全球排老二。
印度人多的原因:
1、計劃生育措施不到位,人口控制失調
印度的交通並不發達,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連接不深,因此避孕設施的設置在鄉村配備的不到位,並且大部分印度夫妻都沒有避孕的意識,選擇不停的生。
2、傳統觀念的影響
幾乎所有印度人民信仰的印度教認為,人死後一定要由兒子進行火葬儀式的主持,否則死者無法升天,這種思想促成了印度重男輕女現象的產生。特別讓人震驚的是,印度女性在夫家的地位竟然取決於女性的陪嫁,可以看出來印度的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在歧視女性。
在這種環境氛圍中,印度甚至有相關規定,如果妻子五年沒有生出兒子,那麼丈夫有權利再娶,所以妻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家庭地位,只能不停的生育,直到生出兒子。
印度思想的落後使得女性不受重視,很多印度人認為女人不需要學習。正因如此,印度女性文化素質水平普遍低,文盲很多。再加上本身印度貧困人口數量不少,吃飯和衛生問題都沒有解決,更別提教育。如此一來,越不受教育思想就愚昧,成為死循環。
3、自然條件
印度雖然面積不太大,但是是亞洲耕地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比中國多。另外領土都位於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物產豐富,地勢也相對平坦,海岸線長,所以可以養活的人口數比較多。
4、社會觀念
生活水平低,撫養孩子的成本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低下靠下一代養老。
D. 印度南北之間的差異為什麼會如此之大
眾所周知,印度南部相對富裕,北部則相對貧窮。印度南北方在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雖然在自然條件上,印度北方要優於南方,但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上,北方要明顯落後南方許多。殖民因素,印巴沖突,人口素質等重要因素的影響都是造成印度南北方發展差異的重要原因。
四、印度南部人口素質要高於印度北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南部受到殖民者的影響,英語程度普遍較高,民族成分也較復雜。北部人民的英語接受程度要低於南部很多,文化程度低於南部地區。人口素質較高的南部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以上所述的因素都造成了印度南部和北部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它們之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隨著南部的發展,南部城市化越來越高,又進一步拉大了和北部地區的距離。
E. 哪個國家的人素質最高
歐美等發達國家人的素質普遍高,但變態也很多,看新聞就知道了。 亞洲的話應該是日本,我去過日本,我覺得日本除了AV和黑社會合法以外,其他做的都很完美,你可以去看他們的大街上,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村莊,都很乾凈。 素質高低和處在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假如身邊的人素質低,就你一個高,別人會把你當傻子,然後自己素質就低了。假如身邊的人素質高,就你一個低,別人會看不起你。 然後大家最好堅持自己的的信念。我家算個不錯的中產階級,是靠我爸打拚出來的,他們小時候的環境很差,現在有錢了就更差了,隨地吐痰,仍垃圾,我每次說他們都不理我。有一次我撿地上的垃圾,我媽說我「那麼多人不撿,你去撿什麼,臟不臟」。 假如我受到父母的影響,那我肯定是個素質的底下的人,但我還是堅持我做我自己。 不要讓別的國家說中國人素質差,從我們這一代做起。我是90後呵呵。 現在國際上對中國的映象是不怎麼好的,不要聽新聞聯播說什麼中國正義的形象什麼什麼的,在窮的國家裡認為中國是有錢的國家,但不好。在富國,發達國家認為中國是又窮又臟。 發達國家看我們就是我們看印度那樣。
F. 如果從食物浪費多少上來看,印度人素質最高沒懸念吧
印度人是素質高才不浪費么,開玩笑,那是窮的、餓的,拿吃不飽去和豐衣足食物產豐富來比較節約的素質完全沒有可比性,都不是一個等級
G. 世界上各個國家人名的特徵有那些
法裔白人: 比較純朴, 沒有壞心眼, 活波開朗, 花錢大方, 天天吃喝玩樂,享受生活, 很多人非常善良, 沒什麼花花腸子, 不象英裔人那麼死板高傲, 集中了白人的主要優點, 歧視中國人的較少, 但有些人還是有白人的高傲的特點, 但較英裔人要少很多, 歧視中國人的往往是因為我們講英語,就象中國人必須用日語和其他人說話一樣,你的感覺當然也不好. 英裔白人: 其實他們同法裔白人, 就是傲一些, 人還不錯, 和他們打交道一定比他們還傲氣. 中國人接觸他們較多,我就不多說了. 猶太人: 人很文明,吝嗇, 高傲, 誠實,做事認真, 就認錢. 男人傲地很, 女的長得都很漂亮(皮膚好),相對沒那麼傲, 小孩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文明, 決不會象其他族裔人的孩子把我商店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 他們的團結真是厲害. 只要你是猶太人, 他們的社區就會無條件的幫助, 該捐款時大方得很, 決不吝嗇. 我認識的一個公證員也讓我認識到猶太人貪錢的本性, 我們是通過一個經濟人認識的,本來價格已經講好了, 見面就和我大談他付了如何多的錢給房東秘書及其他工作人員花了半個多小時,拿到我的支票就往上填, 告訴我簽名, 想蒙我一下, 我又給我的經濟人打電話,他才同意原來的價格又花了十多分鍾,最後給我做事只花了五分鍾,不過公證做得非常好,體現了他們工作認真嚴禁的特點. 南歐人: 義大利人注重家庭,勤奮節儉,且喜歡同類結群和成家。也許是被英屬移民排斥之故,他們相對而言能平等待人,容易與中國人和亞洲人交往。希臘人比義大利人更保守。除了注重家庭,勤奮節儉外,他們更喜歡同類結群和成家。他們也能較平等地與中國人和亞洲人相處。馬爾他人是歐亞混種。可是有些馬爾他人覺得自己有一點歐洲人的血統,比純正的歐洲人更看不起亞洲人。不過馬爾他人還是注重家庭,勤奮節儉的. 他們也喜歡同類結群. 阿爾巴尼亞人帶有阿拉伯的精明而較缺少其他歐洲人的寬容。 東歐人: ɡ既朔淺:枚 椅拿? 有些象法裔人, 是我比較喜歡的民族. 其他民族如俄羅斯人, 羅馬尼亞人等非常差, 很歧視中國人, 尤以俄羅斯人為甚. 俄羅斯人並不富裕,卻極度歧視中國人, 在中國人面前高傲得很, 是歧視中國人最厲害的民族, 我有幾個俄羅斯客人就是這樣. 後來被我弄老實了,現在好多了. 中國人遇到俄羅斯人或除波蘭人以外的其他東歐人一定提高警惕, 他們要說出什麼歧視的話來, 不能軟下來, 一定給他們點顏色. 西班牙裔: 主要是中南美人, 接觸幾個, 不是很傲, 大體上一般, 不是很優秀, 但也不差, 不過聽人說踢球時比較壞. 2: 亞洲後裔 韓國人: 比較純朴, 沒有壞心眼, 有很強的文化情節,文化上與中國相似, 與中國人容易相處, 比中國人更文明純朴. 菲律賓人: 被某項報紙評為世界上最快樂的民族, 名不虛傳, 人人很文明, 心地善良, 工作勤勞,非常老實, 天天笑哈哈. 菲佣天下聞名, 有此可見他們的心裡狀態, 人雖很好, 但有很強的媚外的毛病, 沒有很強的出人頭底的願望, 女人外嫁比較厲害, 女的做傭人, 男的就當普通藍領, 整個民族知足常樂, 沒有什麼出息, 天天有口飯吃就行了, 與中國人, 印度人, 韓國人, 越南人差遠去了, 但人非常容易相處. 我喜歡他們, 但瞧不起他們.(有一些白人對中國人的感覺, 所以中國人一定改變這種軟弱形象). 印巴人: 印度人,孟加拉人, 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人. 印度人素質較高,有些象中國人, 比其他三類人要高一些. 孟加拉人其次, 巴己斯坦,斯里蘭卡人素質較低, 人很野. 他們歧視婦女非常嚴重, 所以男人有些素質高的人, 女人就因為受教育少, 都俗得要命. 花錢謹慎,講價能夠煩死人,汽車的dealer就怕他們. 很多孟加拉男人(其他三國人不是這樣, 不知為什麼)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魅力十足, 中國女孩子見到他們就會迷上他們, 碰上這種人能把你氣死, 你不要把他們當根蔥, 他們就老實了. 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人就根本不講什麼公共道德, 做事只要對自己有利,什麼都干. 斯里蘭卡人皮膚比其他國人黑的多, 有暴力傾向, 可能與國家總打仗有關. 我感覺印度人還可以, 比其他三國強多了, 恐怕替他們背了不少黑鍋, 很多人分不清他們的區別, 就是一個」印度阿三」. 南亞人: 他們都不招人喜歡, 花錢小氣, 雖然很勤勞, 但男人沒有男子氣, 萎萎祟祟的過日子的感覺, 女人俗氣得要命. 越南人有種要強的精神,和中國人很象, 遠遠超過其他南亞民族, 雖然我不喜歡他們, 但不會瞧不起他們. 做醫生,律師和各個公司高層的亞裔人能夠發現越南人,中國人和印度人, 但發現不了其他人, 就很說明問題. 中亞人: 主要指伊郎人和阿富汗人, 和巴基斯坦人差不多, 不怎麼樣. 3: 非洲後裔 非洲黑人: 人較純朴, 素質一般, 和美洲黑人差不多, 但不象美洲黑人有非常強的暴力傾向. 美洲黑人: 好壞參差不齊, 好的非常優秀集中各種各樣的優點, 差的集中各種各樣的缺點,多少有一些暴力傾向. 我對他們的感情是比較矛盾的. 可愛的真是好, 差的你就覺得這世界上這么還有這種人. 他們心態上沒有很強的自卑感, 由於沒有較長的文化歷史, 他們各個方面趨於白人, 但比白人懶多了. 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講道理. 這是黑人的一大特色. 這也是黑人對付白人歧視的法寶, 你不用給我講道理, 我要達到什麼目的你就得給我做,否則我和你沒完. 黑人的原則就是你歧視我我就和你干,到你服輸為止.這一點在我的黑人客人身上體現得極為明顯. 這就是為什麼白人怕黑人不怕黃種人的道理.當有白人歧視你的時候,有八百個理由在等著你, 你用你的不靈光的英語和他講道理,根本就講不過他, 你就不和他講道理, 你就想辦法達到目的就行了, 不用擔心別人認為你胡絞滿纏. 這一點中國人一定要向黑人學習,尤其是和政府打交道時極為有用. 當黑人和你不講道理時, 你不用細細地和他講道理, 只有一個辦法, 比他還不講理, 他就服你了. 我記得有一部電影非常鮮明反映了黑人的性格, 講得是一個黑人父親沒錢給他的兒子治病, 到醫院劫持醫生給兒子做手術, 最後雖然他進了監獄但兒子命保住了. 中國人碰到這種事就會給孩子安排後事, 黑人就可能不計後果,玩狠的. 4: 阿拉伯人: 他們(包括北非和中東的)集中了東西方人的主要缺點,只有西方人的幽默的一個優點. 有些小聰明. 自以為是,不守時,計劃隨時改, 經常撒謊, 死要面子, 天天耍小聰明,歧視中國人. 他們計劃性之差另人嘆為觀止. 耍小聰明的樣子, 讓人受不了. 他們的思想就是阿凡提這種小聰明的人, 天天耍耍地主, 卻改變不了窮人的命運. 他們說的話,你可別當真. 他們讓我想起了在國內魚缸喂魚的小蚯蚓, 平時伸出腦袋拚命動, 但只要你碰它一下, 它就縮回去了. 阿拉伯人就是這種特點.我有些生意夥伴是阿拉伯人, 人人都可以瞪眼說瞎話, 牛轟轟的. 打幾回嘴仗後, 老實了. 通過性格看西方文化 有一則笑話,說的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與地獄的人員組成:如果是組建天堂,應該是英國人當警察,法國人做廚師,德國人當機械師,義大利人做情侶,瑞士人做總管;如果是組建地獄,則應該是德國人做警察,英國人做大廚,法國人做機械師,義大利人做總管……諸如此類的笑話,反映了西方各個國家或民族的不同性格特徵。 英國人的城堡 英國人不就是整天一套深色西服、腋下夾著雨散頭頂圓頂小禮帽,在暗灰色的天空下不苟言笑的「紳士」嗎? 英國人最著名的特點是言行自製、緘默含蓄。他們非常喜歡個人空間,所以有一句俗話:「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所以,很多外國人抱怨英國人總是顯得有點傲慢。英國人的傲慢源於他的自主性。游戲規則一定下來就不能改變。所以你最好不要對英國人說,這個你做不了。 英國人生活講究雅緻,凡事喜歡自己動手,追求完美。他們喜歡自己收拾花園,自己裝修房子,甚至自己修建住房。英國電視台也經常播放自己有關園藝裝修和居室布置的節目,實用而生動,令人看過就想動手。自己做事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力求完美。請別人來做,總是不好意思提出太多要求,最後難免曲意妥協,將就了事。 有三個詞似乎能代表英國:形容詞PROPER(適當的)、名詞ORDER(秩序)、還有一個動詞 ORGANIZE(組織管理)。 法國人的商務禮俗 在法國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西裝,訪問絕對要預約。在法國,禮節上要求你把自己的身份列在名片上,客人在拜訪並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喜歡送花給主人。法國人喜歡花,生活中離不開花。法國商人保守而正式,尤其是在較小的城市,你得表現得格外正式,處處勿忘握手,多握幾次更好。別問對方家事,對「商業機密」也很敏感。 一提到巴黎女郎,我們的腦袋裡會立即冒出一些濃妝艷抹的、奇裝異服、香氣四溢、行為浪漫的女人來。其實都不是,我們的印象里的巴黎女郎早已成為歷史人物。 今天的巴黎女郎,服裝普通而簡單,平時幾乎不穿名牌,款式也很少標新立異。她們所理解的「時尚」大概只是四個字:回歸自然。所以,她們最喜歡寬松自如而決不礙手礙腳的休閑裝,鞋子基本上是平底的,很少高跟,手包大多平平常常。頭發是自然而然的一披或一挽。至於化妝,她們決不在自己的臉上胡塗亂抹,動手術,貼膜,搞得面目全非。 德國人嚮往失業 當中國人為「下崗」而焦慮不安的時候,德國的許多人卻嚮往失業。對這樣的怪事,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可這完全是真的。 尼諾女士是我認識的第一位嚮往失業並已實現這一願望的德國人。她自我介紹說她叫「鍾雯」。 是北京外國語學院學漢語時用的名字。這位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曾在一家三星級旅館工作。但後來卻突然提出辭職,理由是不適應那份工作。 鍾雯對我們說,在德國,工薪階層的人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失業是福。」她說,這是政府的福利政策和稅務政策的「引導」。上班拿工資的人以各種名目的稅、費為社會作貢獻,尤其是東西德統一以後,不僅稅賦更高,而且,每月還要從每個人稅後工資中扣除2%作為扶持東德地區的專項基金。現在的稅費總額幾乎占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一。而不工作的人卻可以靠福利過得很滋潤,有的人拿著豐厚的各類救濟金旅遊度假,甚至周遊世界;還有為數不少的人憑著上大學免費的政策,竟十年八年地在大學里進行「再教育」。鍾雯抱怨說:「這樣的社會分配機制,誰還願意為生存而上班,誰又有必要為生存而上班呢?」 德國一位社會問題專家指出:降低稅賦才是鼓勵就業的根本出路,如果一個國家長期使用高稅收來支撐高福利,那就無異於是在限制再就業,鼓勵失業。 美國人不愛請客 旅美四十年,我發現美國人與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中國的人情味。他們彼此之間關系淡薄,有些父母甚至不幫助子女讀大學;子女當然也沒有贍養父母的觀念。親友之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同事之間也沒有什麼感情,逢年過節則是秀才人情一張紙,彼此寄一張賀卡,就算情至義盡了。 中國人剛來美國就業,總不免維護中國傳統,請上司和同事到家裡吃飯。請過兩次就會發現,他們很少會回請你。因為美國人習慣上不喜歡請客。 萬一美國人請客,不用期待吃到滿漢全席。他們最多供給客人一塊牛排,或者一片肉餅,另外再搭配青菜沙拉、馬鈴薯等。就算僅是一片肉餅你也要連聲贊美,問女主人如何做法。飯桌上不要太客氣,只要桌上有的,你便可取而食之。如菜太遠,可請臨座傳過來,切勿擺出隔山打牛的武功架勢取菜。美國人向來不會勸客人多吃多喝,你如不自己動手,就只好餓著肚子回家了。 美國人雖然缺乏中國人的人情味,卻達成了中國名言「儉以養廉」的目的。美國人揚棄了婚喪、生日、送往迎來的送禮惡習,人們就不必藉此機會來鑽營徇私,為職業或升遷來賄賂、巴結上司了。你一定認為美國人都是小氣鬼。實際並非如此,只是風俗習慣不同而已。美國人雖節禮節哀,卻深為慷慨,他們的教堂、慈善事業和哈佛等私立大學,大都是靠私人捐款維持的。
H. 你覺得印度人有啥優點
在個體層面,印度的精英階層智力水平很高,能力也很強,不遜色於任何其他國家的同等階層,而且他們的愛國主義與敬業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中間階層一般工作也很努力,比較自私,但看重家庭,向上爬的野心因人而異。總體來說,和其他國家的中產類似。底層民眾被好多人評論為知足常樂安貧樂道,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知足是沒辦法,長樂就難說了。
I. 印度人素質高嗎
怎麼說其實都得憑個人理解吧那麼多的人,單單你看到的自然很難說不是表象的.呵呵.是不是我一個新校區的朋友也跟我談起過.我倒是覺得能夠接觸另一個國度的文化,真的蠻好的
J. 為什麼印度人素質高
兩個國家其實都不怎麼樣。在外國大聲喧嘩,隨地吐痰,加塞,不愛說謝謝的人不是印度人就是中國人,不是不愛國,自己國家的人民素質真不如國家發展的好,國家強大了,人們的素質還不行。希望以後遠遠超過印度人。
早年去香港,看到有店主驅趕印度人,嫌棄人家講價格,我還想多不好啊,怎麼能這樣對待遊客,後來聊天才知道,基本香港人都是公認印度人素質低的,我後來見過不少加塞的,還有大巴車上把座位放到最低後面的人都壓迫至極的感覺,關鍵他們的光腳還要朝前放在前面椅子的靠背上。還見過一些印度人看到前面有老人或者小朋友走得慢堵了路一把推開的。希望以後中國更強大,人民不要和印度人比較,做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