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的談判特點 急
印度人對你的時間觀念會要求很嚴格,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各種對時間處理上的怪癖會令你覺得他們時間觀念極差(比如吃飯會遲到2小時,不多不少,剛剛好)
印度人等級觀念超級強,如果你是業務,對方可能愛答不理的,你是經理,他們會很認真的和你討論,如果你是總經理~~對你會很尊敬~~~
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喜歡請示領導,所以他們的反應速度一般比較慢。
印度人很紳士(其實是想模仿英國人,單總有點不倫不類)他們不喜歡和對手爭論
愛搞小聰明,會被蠅頭小利蒙昏頭腦
距離觀念淡薄
B. 和印度人能打起仗嗎
首先我判斷未來應該不會打仗。因為中國顯然不希望跟印度打起來,我相信印度也沒有真的要大打一仗的想法,沒有這種必要,雙方都沒有這個企圖。
為什麼印度會這么做呢?我估計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內因,一個外因。外因是,中國現在開始在藏南地區,也就是現在這個爭議地區搞基礎建設,大規模地修路。我們中國人認為,在自己的領土范圍內修公路、修鐵路,這是挺正常的一件事,我愛怎麼修就怎麼修,你管不著,這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
印度的擔心是,中國你現在修公路修鐵路,調動軍隊能力越來越強,一旦有事,你就能快速地從西里古里走廊將印度一分為二,中國可能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把印度攔腰截斷。
雖然中國並沒有在那調兵,但這種來自中國的無形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這種戰略投送能力成了抵在我脖子上的一把尖刀,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讓我不得安寧。所以印度有一種本能的恐懼,而不管中國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想法,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從外部因素來分析,中國和印度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他們的內心都不想真的威脅對方。但是印度認為中國你這么修路,對我構成了無形的壓力,而且這個壓力會越來越大,所以我要採取一種比較激進的方式。
這種激進方式,就是他要尋求一種談判中的有利籌碼,而且是要無中生有。如果從談判這個角度來說,本來不丹這個地區是沒有爭議的,但是我就愣說這塊地區有爭議,愣說不丹被中國欺負了,我是為了捍衛不丹的權益所以才替它出頭的,替它打抱不平的。這是我們現在看到印度的借口。
但無論用什麼說法,它出兵本身並不是准備打仗,實際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在談判中間的籌碼。比如說中國為了換取局勢恢復平穩,那中國你要做出讓步,比如你這個鐵路、公路只能修到哪裡,不能再往前延伸了。那中國肯定不答應啊,因為這鐵路公路是在我本國領土上修,我愛怎麼修怎麼修,你管得著嗎?所以雙方肯定在這個問題上要較量一番。在我看來,印度這么做就是為了要創造談判籌碼,而不是真的為了打仗。
C. 與印度人進行商務談判注意的細節,以及印度的民俗風情
網路資料。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D. 印度人的談判能力怎麼樣,有什麼特點
但是從談判結果和過程來看,和印度人談判能把你給氣瘋了,死打爛纏的能力印度人可以說是天下無雙。有的印度客戶來中國,在街上買東西,可以為了幾塊錢在那磨上一兩個小時,真是不佩服都不行。他們談業務時候的表現,足夠讓人想像了。除此之外印度人還有這兩個特點: 1、說話不算話。今天講的話,明天只要風向一變,立碼就跟著變,絕不會給你留下絲毫情面。即使簽字畫了押的合同,他也能從一些條款找出點麻煩,以至要求增加附加條款。在與印度的貿易中,永遠不要將主動權交到對方手裡,否則,死定了是遲早的事。 2、死拖爛磨。印商最擅長的招術,用此招可以充分消磨對方的意志,從而能夠徹底探清對方的底牌。對於你要急於了解的信息,他們是軟硬全不吃,有時甚至一個Y/N的簡單結果他都不會給你。你要真的急了,便是著了他們的道。 為達目的,印商的手段有時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印度有一個公司的外貿經理,曾為了2%的利潤空間,竟給中國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跪下。
E. 如何與印度客戶談判
與印度商人打過交道的人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累,真累;煩,真煩。有時氣到拍案而起時,總會想起那些跟著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趁火打劫的印度雇傭兵。但也正因為與印度人交往如此地難,才為一些真正有毅力,有耐心的人提供了一些機會。對於如何應對這些談判桌上的只講目的,不擇手段的印度生意人,需要從其文化歷史根源上深挖一下。 印度人談判有如下特點,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情況大多會如此: 1、賴。今天講的話,明天只要風向一變,立碼就跟著變,絕不會給你留下絲毫情面。即使簽字畫了押的合同,他也能從一些條款找出點麻煩,以至要求增加附加條款。今年我與印度談了一個進口300噸某化工產品的訂單,來回往復談市場、規格、價格和條款的EMAIL就達百封以上。結果形式發票傳過來,船期變了,港口變了,CIF成了CFR。娘希匹!再談,季節不等人,再等,可能等到花兒也得謝了。一氣之下,放棄。那邊等不及了,一天幾個電話過來。我也以印人之道,還治印人之身,不理睬。當然,前提條件是機會已經錯過,否則再惱火賺錢還是第一位的。 有一經驗之談,在與印度的貿易中,永遠不要將主動權交到對方手裡,否則,死定了是遲早的事。 2、拖。印商最擅長的招術,用此招可以充分消磨對方的意志,從而能夠徹底探清對方的底牌。對於你要急於了解的信息,他們是軟硬全不吃,有時甚至一個Y/N的簡單結果他都不會給你。你要真的急了,便是著了他們的道。 對付此招有一辦法,嚇唬他,有時不惜編排一些故事,讓他感受到,再拖,會損失他的利益。靈驗得很。 3、磨。為達目的,印商的手段有時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印度有一個公司的外貿經理,曾為了2%的利潤空間,竟給中國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跪下。這與中化文化中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來比,來得更加務實。此家老總從十幾年前的據說五千元起家,後發展到買了一家殼上了市,風雨經得多了,最終還是讓出了部分利潤。 另外,從一些小事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經商風格。有一次,與一印商在杭州拜訪客戶,晚上閑來無事散步走進了一家鞋店。一百塊錢的鞋,為了五元,與店家侃價侃了足足有兩個鍾頭。我有心給扔下五元錢,可真怕傷了他的自尊。我心疼我那兩小時,五塊錢那買得來。最終店家估計是賠錢賣給他的,實在是心理上無法承受這種折磨了。 不知印商的這種精神是從哪裡來了,也許是印度近代史上的非暴力不抵抗主義給他們留下的烙印太深。幾十年前,大英帝國實在承受不了聖雄甘地所領導的那種沉默的,坐地泡式的而又堅定不屈的斗爭,從那片統治了兩百多年的美麗國土上無耐地撤走了。 如誰有機會與印商進行經常的接觸,就能深刻地體會到那聖雄遺風
F. 外貿女友要接待一個印度客戶 說說印度人有什麼特點 該注意些什麼
准備些小禮品:
你要以平常心去對待這件事:
你在語言和感覺上不能流露出中國比他們好,生活條件好,你這樣是對的應先做些功課,對待他,(他們也知道中國要比他們好多了),而其感覺不必中國差。
印度客人的話,首先要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印度人是印度教徒,請他們吃飯千萬不要點牛肉豬肉。雞肉是可以吃的。當然也有不是教徒,什麼都可以吃的。所以最好閑聊時可以問一下。
還有可能有時候會遇到他們的齋戒日,所以也要尊重哦。如果他們說不能吃,就不要強迫。
不要泡中國茶葉茶,准備些咖啡,奶茶也可以吧。印度人所謂的茶和我們喝的奶茶有一點點像。
印度同是發展中國家,所以相處也比較隨和的。可以做點功課,閑聊時和客人拉拉家常,可以問問關於他們國家的風俗,表示你的關注。
人和人不一樣的,有的人比較嚴謹,有的人比較享樂,你自己看了。在完成商務討論後可以帶他隨處逛逛。因為印度人一般都會買些禮物給家人,帶他們去些有中國特色的商店。
如果自己要送禮物,買些很小的禮物表表心意就行。如果還沒有建立業務關系,千萬不要送太多太貴的。
真誠些,誠信對人,不管對什麼人都是適用的。外國人也有騙子有壞人的。所以如果還一點不了解對方公司,要謹慎些,特別在商務上。
G. 為什麼印度作為侵略者的一方,民眾群情激憤的要抵制被
1962年中國與印度打的那場仗,實際上吃大虧的是印度,下面我就說說印度都吃了那些虧。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來在中印邊界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30萬平方公里,你能想像它有多大嗎?它的面積相當一個雲南省!現在你明白了中國政府多次提出以現有控制線為基礎進行邊界談判,印度為什麼死活都不答應的道理了吧。最近大家對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中國軍隊主動撤軍至戰爭前的實際控制線一事,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在領土上吃了大虧,便宜了印度。我曾經有一本珍寶級的書,叫《中印邊界戰爭》,後來叫人偷了,現在告訴大家一些不廣為人知秘密。大家都知道,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先說東線達旺戰場,為什麼先說它哪?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里,這里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印軍考爾中將的部隊就是沿達旺——邦迪拉——德讓宗一線展開的,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打垮了達維爾准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准將,打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軍隊宣布就地停戰,等待印度回應。在這期間中國軍隊緊急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保證了戰爭物資的供應。中國軍隊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拿下達旺,但拿下達旺後,一清點戰果,發現俘虜的人數與打垮的印軍數量相差太大,達不到戰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邊界安全的目標。正好這時藏民來報告說,印軍的增援部隊分三部分正沿德讓宗——達旺公路展開,准備攻擊達旺,戰機顯現,中國軍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公路迎擊印軍,另一路 沿貝利小道堵印軍的後路。結果把印軍一個半旅加一個師部夾在了達旺與邦迪拉之間,這就是中印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個戰士擊潰印軍一個炮連,繳獲四門大炮。八個戰士俘虜180印度兵。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本來這是一個從貝利小道穿插過來的加強連,等從深山密林鑽出來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為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印度軍隊,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虜,收都收不回來了,這個連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半個連的30來名戰斗人員,硬是在邦迪拉外阻擊了裝備齊全的3000印軍。印軍打了幾次沖鋒死了幾百人還是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師部的參謀向師長建議說,有一條幾乎沒走過人小路,可以突圍,但就是不知還能不能走,師長破口大罵「XXXX,能走不能走就這一條路,不走還在這等死嗎?還不快走」。印軍丟棄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後面那半個連還窮追不舍,途中遇到那個連的副連長帶的一個重機槍班在橋頭阻擊,打光所有子彈後,眼睜睜地看著800多印軍蜂擁而過。這個連的任務本來就是切斷這條小路,副連長帶的掩護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連長帶的主力卻光顧抓俘虜了,但念在阻擊印軍主力有功(別的穿插部隊沒有及時趕到),降職使用,連長和副連長就地掉了個。中國軍隊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還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槍不發,穿城而過,一掉頭又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就在這個連吃飯休息挖工事時,後面來了一個車隊,戰士們槍都來不及拿,這個龐大的車隊就進了德讓宗。等打下德讓宗才知道,車里全是英美兩國緊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進武器,連封條都沒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其中就有美國當時最先進的M16步槍。德讓宗戰斗中,犧牲了一個副教導員(副營級),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當時一隊中國士兵打的興起,收不住腳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個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後面的人上去一看,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到美國了。指導員一挺肚子驕傲的說,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 了。戰後,中國軍隊撤軍過了達旺(就是第一階段停戰的地方),然後又宣布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虜達維爾准將的地方。亞東當時距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約110公里,是中國、印度、錫金三國交界的地方,歷史上一直歸西藏管轄。1890年時錫金還是西藏的屬地,由噠癩喇嘛委託錫金部落王管理,後錫金部落王被英國人囚禁在印度,至死不願發表脫離西藏的宣言。由於滿清政府的無能,在李鴻章的授意下,清政府西藏事務大臣與英駐印度總督簽訂加爾哥達條約,錫金脫離西藏(也就是脫離中國),後英屬印度找借口發動戰爭趁機佔了亞東。期間英國為了避開晚清政府挑起西藏事端,突然不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地位,美國政府警告英國,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地位,英國政府已在加爾哥達條約及其他有關條約中予以認可,把英國弄個個大臉紅。現在中國政府還在引用這一事例堵美國的嘴。中印邊界反擊戰時,印度軍隊在這一地段並沒有挑起事端,但駐有一定力量的兵力設防,中國軍隊突然間用一個師的兵力發動進攻,進展神速,當時考爾中將乘蘇聯援助還是由蘇聯人駕駛的米-8正在此地視察。還沒反應過來,直升機就被中國軍隊繳獲,害得考爾中將坐牛拉的敞篷吉普冒雨而逃,要不是一個穿插的連隊迷路, 勞爾中將就被中國人優待了。這架米--8直升機就是中國繳獲的唯一一架印軍的直升機,中國戰後對外宣布歸還所繳獲的印軍的一切裝備,但這架直升機沒還。戰後一直以為中國從亞東撤軍了,撤到了戰前的實際控制線。巧了,今天央視10套正好播放了一段這一地區的片子,一看,這里現在叫亞東縣,邊界又回到了當時錫金脫離西藏時的地方,就是清政府設立海關的地方。PLA不僅沒退,還前出了不少。真是大快人心。再說西線,西線地區廣闊,也有個類似於麥克馬洪線的XXX線,也是英國人搞得鬼,印度在現在的邊界談判中還在堅持這一條早已不存在的線,事關重大呀,近30萬平方公里。西線中國軍隊反擊時,印軍在獅泉河(現西藏阿里地區的首府),駐有一個連的兵力,整個地區是一個營的兵力,滾雷英雄羅光喜(四川人,不知大家還記得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在斑公湖地區駐有一個半連的兵力。當時新疆軍區的部隊,一直打過了喜馬拉雅山脈,離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嚇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園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離市區,各國駐外機構紛紛撤離。戰後中國軍隊是撤軍了,但也沒退到戰前的實際控制線,現在離獅泉河最近的邊防站,從獅泉河出發,座兩天汽車,再走兩天路才能到達。離斑公湖最近的邊防站,也有120公里以上。中印邊界反擊戰時,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一段話,「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小學課本里寫著哪,連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裡就成了930萬平方公里,憑空少了30萬平方公里,你們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大家看清了吧,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來在中印邊界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30萬平方公里,你能想像它有多大嗎?它的面積相當一個雲南省!現在你明白了中國政府多次提出以現有控制線為基礎進行邊界談判,印度為什麼死活都不答應的道理了吧。
H. 中印最終談判會是怎樣
目前的談判有可能不了了之
印度有搶占藏南地區(印稱阿魯納恰爾邦)之勢,大量的駐軍,和不斷的增軍;
21世紀,網路先進,消息傳播快,迫於國內輿論的壓力和維護國土的責任,歷屆政府將在國土爭議問題上不會做出讓步,而大力發展經濟決不動搖的國家政策制約了我們的戰斗思想,中國將陷被動,不到印度打出第一槍,中國決不動武,也就是說維持現狀由後屆政府完成這個使命就是中方最理想的狀態,
會談免了,爭我國土休想,阿三小心,待我再發展幾年,拔了你的小鬍子,摘掉你的小氈帽,一腳把你踹出我的藏南,滾回你的貧民窟,哈哈
I. 和印度人做生意打交道要注意什麼
他們10個有9個是騙子,沒邊的騙。 正規的公司也是, 經常在文字上做文章,能騙就騙。 在歐美人圈裡,他們被稱為:fucker。 供參考!!!
J. 印度的商業習慣有哪些
在商貿習慣方面印度人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印度人對於價格的重視遠遠超過了質量。即使報給他們的價格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他們也是跟你照砍不誤。
2、印度人的忠誠度是比較差的,也許和你合作多年,發現有其他廠家價格低一點點可能就轉單了,而歐美客戶忠誠度則比較高。
3、印度人的精明是出了名了,他們很會很精明地算計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個精明的商人大家特別是新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在對印的貿易交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報價的時候適當加上一點價格給他們砍,並可以根據不同的定量給他們報個等差的價格,讓他們覺得定多了有甜頭。對於那部分煩不勝煩的問價格而從來不關注產品細節的貿易商保持常規的回復,可以制定一個回復模板。對於吹自己實力有多強,訂單的數目有多大切不可全信,要適當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的狀況,至於訂單的數目,等他真正下單了以後才是具體的數目,否則都是把他當做理論值處理。
2、堅持付款方式以即期信用證為主的世界上通行的習慣貿易做法。仔細、認真地審核並履行信用證。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嚴格按信用證條款執行,不給一些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機。不聽信買主的花言巧語和種種理由,堅持不做付款方式為D/P即期、遠期和D/A的交易。因為當地的市場在不斷變化,進口政策也時有調整,一些進口商,特別是一些中小商業公司隨時有可能以各種借口不履約。俗話說:「貨到地頭死」。由於進口商掌握著主動權,近兩年因以D/P、/D/A方式交易而造成經濟損失的中國公司已有數家。一些不法進口商,貨到後以種種理由不贖單提貨,並以此要挾出口公司,無理強迫中國公司一再降價和改付款方式為D/A,以達到以極低的價格買到貨物甚至完全侵吞貨物的目的。
3、通過香港、新加坡的中間商,尤其是印度人在上述兩地開的皮包公司達成的生意需加特別注意。他們有的是香港開證,貨交到香港然後再轉船到印度;有的則是香港開證,交貨目的地是印度;有的是中間商聯系,印度的最終用戶開證。凡此種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調查中間商的基本情況和資信,分清責任,按規定的法律程序辦。近幾年,按以上方式成交的買賣,由於中間商在其中做了手腳,發生貿易糾紛,索賠甚至違反印度有關進口的法律、法規的例子已有很多起。應該具備的素質,這可能也是印度人能夠縱橫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吧
4、注意市場調查,顧全大局,認真制定價格和嚴格對外報價,不要為了開拓市場和搶到客戶而低價傾銷。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以反傾銷名義對外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不少商品因為受到調查而出口公司又未積極應訴,因此而退出印度市場。今後,一旦再發生反傾銷調查案件,有關出口企業應積極參加、配合相關商會組織的應訴。
5、貨物到達目的地後,如果因為進口商不付款不提貨或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是允許的。出口商需憑原進口商提供的不要貨證明、有關提貨憑證及出口商要求退貨函電委託船代理在付清港口倉儲費、代理費等合理費用後辦理退貨手續。如果進口商不願給出口商出具不要貨的證明文件,出口商可憑進口商拒絕付款或提貨的函電或由銀行或船代理提供的進口商不付款贖單的函電、有關提貨憑證及賣方要求將貨物回運的函電委託船代理直接向印度有關港口海關提出退運要求,並辦理有關手續。如果貨物被進口商從海關提出,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的,進口商已交付的進口關稅也可以退還,不過只能退還原來所交關稅的80%-90%。近年來,少數不法進口商常常以海關不允許提貨、海關將沒收、拍賣進口商品及海關不退進口關稅等謊言欺騙中國出口商,務必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出口商在辦理退貨手續時,應注意在印海關規定的港口海關倉庫存放時間內不失時機地辦理有關手續。印度海關規定,貨物到港後可在海關倉庫存放30天。滿30天後海關將向進口商發出提貨通知。如進口商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提貨,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向海關提出延長申請。如進口商在延長後的時間內仍未能按時報關提貨,海關將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向進口商發出催促提貨的通知。如果進口商在接到海關第二次通知後,在規定的時間內仍不提貨,也不做任何說明和申請延長,海關將拍賣有關商品。想掙印度人的錢確實不容易。我以前也曾聽人說印度人的生意不好做。自己也不信,不過有一次,我們的一個印度客戶和我們聯系也是很久了的,他過來的時候,老闆還親自開車從杭州把他們接過來,花了不少錢, (因為當初說好的,他們說會有一個相當大的訂單)後來他們也的確下了好幾個櫃的訂單,單是價格壓的很歷害,有些是賠本的(有些比我們從廠家進來的價格要小好幾毛,我們這個東西價格本來就不高,)而且他們還要7個點的回扣,但老闆為了下次生意,也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沒想到的是,到了驗貨時,他們確說產品和樣品不一樣,(其實一模一樣的,有些還比樣品要好一點)他們拒絕收貨,我們老闆就很生氣,跟他們談判,他們就拒絕跟我們談,就堅決說不要這些貨,要我們退還定金,(這是老闆的聰明之處,事先收了他們的定金)老闆不給,所以他們想走也走不了,後來在協商下,他們只出了一小櫃的貨,老闆看確實和他們沒有商量的餘地,也就同意了,但卻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這只是一個側面,但是印度人的生意確實不好做,以後做印度人的生意要防著點。近兩年來,從國外直接來中國做化纖生意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就連我們去也必須有當地人陪同七拐八拐才能找到的工廠,偶爾也會冒出幾個不同膚色的外國朋友,他們或黑或白的皮膚,加上大多數國人聽不懂的英語,常常惹得村子裡熙熙攘攘,人歡狗叫。人們用陌生、好奇、友善的目光歡迎著這些八百年也見不著的朋友。他們的足跡遍及江浙各大專業化纖市常和他們談判的每個國人幾乎都會被告之,只要能談成,你的工廠和公司馬上就會有來自他們國家的many many business,你也很快就會掙得many many money,他告訴你的信息有時會讓你覺得金礦就在你身邊,而他就是指引你到金礦的使者,你也會恨不得在他黝黑的腦門上kiss一下。這些可愛、但有時最終也會讓你感到很無奈的外國朋友,有一部分來自我們的友好臨邦 ----印度。近兩年來,由於工作的關系,我接觸和認識了不少的印度商人。對他們的為人處事、風俗習慣以及辦事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說一說,希望能給還沒有或即將和他們打交道的朋友一點借鑒。先說說他們的風俗習慣吧。印度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只要是上過學的印度人都會講英語(這一點,好象要比國人強),不過印度人的發音可不是每個自認為會英語的國人能聽懂的。印度大多數人t和d發音分不清,往往包括一些專業人士第一次和印度客商交談時,都一眼霧水,不知說得是雲里還是霧里。經驗一:最好有一個曾經和印度客商打過交道的翻譯在場,實在聽不懂,就請對方用筆寫下來更好一些。印度大部分人信仰宗教,不吃肉類,很少喝烈性酒,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接待印度客商比較簡單,搞一桌蔬菜就會高興得他們屁掂屁掂的。如果頓頓有洋蔥,那就very good了。對了,許多飯店有的印度拋餅,並不是印度傳過來的,不知是那位中國廚子的專利。和他們一起吃飯講究不多,你可以點幾個自己喜歡吃的肉菜放在自己這邊,告訴他們是自己吃的就行,否則他們會很好奇地問這問那。我剛開始和印度客商打交道時,出於禮節,他們吃什麼,我也吃什麼,不好意思吃肉菜,特別是牛肉,因為在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因此幾天下來就面容菜色了。後來才知道印度人並不介意這些,我也就開始大塊吃肉了。印度人對「否定」和「肯定」的回答,一般中國人準保搞錯,中國人對「肯定」回答一般點頭,印度人卻用搖頭表示「肯定」,中國人對「否定」回答一般搖頭,印度人也用搖頭表示「否定」,因此有時侯你真搞不清楚他是對你說的表示肯定還是否定、同意還是不同意,這時你也只有多問幾次,從他語言中確定了。下面再說說和印度商人打交道時的經驗吧。印度商人和全世界其它國家的商人一樣,有著共同的優缺點,同時也有它本身的特點。幾乎每個來中國的印度商人都會告訴你,印度的化纖、紡織市場很大很大,這第一筆單子完成以後,馬上會有很多很多的訂單給你,你彷彿已經坐在了金子塔尖上。記住:這時你千萬不要腦袋發熱,高燒38度,有一單子說一單子,這一單子能順利完成就不錯了。多數情況下後面的承諾都是幌子。印度人做生意,喜歡砍價,往往還亂砍價,真搞不懂這時他們怎麼就沒有一點成本意識。一次和他們談設備出口合同,經過我們反復核算慎重報出去的價格,上來他就攔腰砍一半,還美其名曰:咱們是發展中國家,成本和勞動力價格低,設備價格怎能和日本、德國比呢,如果不圖價格便宜,還來中國買什麼,可一說起質量,要求就必須國際接軌,按國際標准,國外廠家該給的,我們一個也不能少給,備品備件還要備雙份,因為當地買不到。多麼赤裸裸的雙重標准,既然一點也不掩飾。經驗二:報價要留有較大的餘地,你先給他一個大的百分之多少的discount,再接著談,尤其是設備談判的時候。和印度商人約定見面時間後,你可別千萬當真,十有八九他會遲到,這一點咱們可比他們守時間多了,往往是你按規定的時間在賓館的大堂打電話給他,他會告訴你,我正在淋浴,5分鍾就下來,你就照著30分鍾等吧。因此請記住,經驗三:如果你要想把會議時間定在9:00,那就告訴他會議是在8:00或8:30。談判往往到了最後,他還要向你要個特殊的discount,請記住了,這時馬上終止談判,明確表示不談了。如果你有絲毫的猶豫,你的前期談判成果可能會煙消雲散,我曾經為了表示友好,答應再給些折扣,但最終的結果,你不得不再從不多的利潤中讓出一塊,這時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從你身上割肉了。談判中的報價,最好是口頭報價,需要書面的報價也最好不要是顯示公司名稱的那種,更不要在報價上簽名。印度客商有一習慣,習慣拿東家的價格給西家看,再拿西家的價格給東家看,想想,你要是見到了競爭對手的正式報價有何反應,估計在稍有可能情況下,大多數人會再給他一個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你肯定不會想到他也會把你的正式報價給你的對手吧,恐怕你這時還在心裡感激他的好處呢。其不知,你已經成了他手裡的一張牌。手腕夠毒的吧。這一招對中國的廠家最好使,本來利潤很不錯的生意,經他一折騰,恐怕大家都得為他打工了。同胞們,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不自相殘殺?!!經驗四:不要輕易給印度商人正式書面報價。特別是在知道有好幾家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貿易商和中間商最好不要和印度客商談生意,他們的信譽和某些國人的素質一樣,絕對屬於過河拆橋的主,一旦一單生意過後知道了廠家,那就拜拜了您拉,也許昨晚還和你在暢談友誼,交杯痛飲。經驗五:千萬不要透露你的下家,哪怕就算他想要認你這個爹,否則你只留下想扇自己一個耳把子的份了。飯也吃了,手也握了,合同簽訂了。嘿嘿,你可別以為就鈔票到手了。印度客商往往會要求你馬上准備好貨,催你急得恨不得明天就要發貨。他也會告訴你一回國馬上就付款或開信用證。可往往有的一走,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好象什麼都沒發生過。你再催他,他就會告訴你這個那個原因,反正是說不清的原因。碰巧你已經安排生產出了貨,而又不是那種多數人要的大陸貨,那你就可以慢慢地體會什麼叫猴急猴急的了。經驗六: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收到預付款前,千萬不要組織生產,哪怕合同規定了明確的交貨期。就此事我曾經問過比較要好的印度朋友,他們說:印度客商多疑。你們搞不懂吧,我也搞不懂。印度有多如牛毛的中間商,他們的工作就是收集情報,撮合貿易,作為生產廠家的你要注意羅,可能和你談來談去的印度客商只是個中間商而已,他最終要多少貨他都吃不準,雖然他會信誓旦旦的告訴你他的工廠一個月需要多少多少,其實他自己一點也不需要,只是他的客戶需要罷了。我曾經接待過兩撥印度客商,巧的是都要一樣的規格,美呵呵地忙了一周,到頭來卻發現,感情兩撥都是同一家客戶的代理,又是陪吃、陪喝、陪考察工廠,整個一個三陪。最終客戶又自己從別的地方買了產品。你說我們這不都是瞎忙嗎。經驗七:搞清情報,看準客戶,有的放矢,別瞎耽誤工夫。對了,做貿易的朋友,你會發現近來你收到越來越多的從印度發來的詢價電子郵件了吧,當真也別太當真,很多都是向你尋尋價格而已,說白了,你也只是在瞎忙,尤其是那些常規品種的尋單,什麼FDY、POY之類的,可以說基本沒戲,生產廠家可能還有那麼點點戲,別忘了印度也是一個興起的化纖和紡織大國,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比我們還低,目前一些印度廠商正琢磨著出口化纖絲到我們國家,很多印度客商知道我們的退稅率,連能退稅多少都能算出來,從廠家拿過來的貨,你能再賺多少毛。經驗八:接到的尋函,最多報一個中心價,大筆定單,來人到中國談。特別是化機設備及備品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