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歷史上不丹割讓多少土地給印度

歷史上不丹割讓多少土地給印度

發布時間:2022-05-03 14:32:02

⑴ 不丹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有多少人口

【國名】 不丹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Bhutan )
【國名釋義】「不丹」在梵語中意為「西藏的邊陲」
別稱:神龍之國(不丹人自稱「竺域」,意為「龍」)、森林之國、花卉之國
【面積】 4.6萬平方公里。
【人口】 不丹:南亞一自治國家,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側。長期受英國和印度的影響。廷布是其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232,000。人口增長率約2.5%。不丹族占總人口50%,尼泊爾族佔35%。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
【首都】廷布(Thimphu),人口約5萬(2002年)
【同北京時差】 -2:30
【國際電話碼】 975
【語言】 不丹語「宗卡」和英語同為官方用語,南部講尼泊爾語
【民族】 不丹族(菩提亞族)佔多數,其餘為尼泊爾族(30%~35%)等
【宗教】 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金黃色和桔紅色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中間一條白色的飛龍,四個爪子各抓一顆白而亮的寶珠。金黃色象徵國王的權力和作用;桔紅色是僧侶長袍的顏色,象徵佛教的精神力量;龍象徵國家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龍爪上握有白珠,象徵威力和聖潔。
【國徽】
呈圓形。圓面上兩條龍騰空而起,象徵權力和尊嚴。龍的周圍是燃燒的火焰,圓面中心是十字形圖案,它是大自然雷電霹靂的象徵。圓面外圈的白色圓環的上部,用藏文書寫著「光榮的不丹是不可戰勝的」。
【國歌】
《皇家頌歌》
【國花】
藍花綠絨蒿
【概述】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為內陸國。北部山區氣候寒冷,中部河谷較溫和,南部丘陵平原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
公元7世紀起曾為吐蕃王朝屬地,9世紀成為獨立部落。12世紀後,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逐漸成為執掌世俗權力的教派。18世紀後期起遭英國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1961年以來,不丹國王多次公開表示要保持自己國家的主權和獨立。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編輯本段【政治概況】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1972年7月24日登基;2006年12月14日,不丹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將王位傳給王儲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於2008年11月6日在不丹首都延布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年輕的國王。
【重要節日】
國慶日(12月17日--第一任國王烏金·旺楚克登基日)、國王生日(11月11日)、國王加冕日(6月2日)
【政治簡況】
公元7世紀起為吐蕃王朝屬地,後逐漸成為獨立部落,並由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執掌世俗權力。18世紀後期起遭英國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正實施憲政改革,由世襲君主制向君主立憲制轉變。2008年,將舉行首次議會選舉並產生新政府。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4個行政區、20個宗(縣)。2003年,不丹分為4各地區(如下)20個宗,202個格窩,5000多個自然村
地區名 首府 成立日期 管轄范圍
第一地區 楚卡 1988.12.10 楚卡宗、帕羅宗、哈宗、桑契宗
第二地區 普那卡 1988.12,10 加莎宗、廷布宗、普那卡宗、旺迪顏頗章宗、達迦納宗
第三地區 吉列普 1986.6.15 布姆塘宗、同薩宗、仁工宗、沙奔宗、乞郎宗
第四地區 扎西崗 1989.9.17 扎西崗宗、扎西羊孜宗、孟加拉宗、隆子宗、沙姆德羅普宗卡宗、佩瑪加澤爾宗
區 (dzongdey) 宗(Dzongkhag) 首府 面積 (km2) 人口 COK
西方 帕羅宗 (Paro) 帕羅 (Paro) 2,035 32,673 11
楚卡宗 (Chhukha) 楚卡 (Chhukha) 2,393 62,209 12
哈阿宗 (Haa) 哈阿 (Haa) 1,585 13,240 13
薩姆奇宗 (Samtse) 薩姆奇 (Samtse) 2,037 65,902 14
廷布宗 (Thimpu) 廷布 (Thimpu) 1,943 95,059 15
中央 奇朗宗 (Chirang) 丹普 (Damphu) 759 29,702 21
達迦納宗 (Dagana) 達迦納 (Dagana) 1,534 27,292 22
普那卡宗 (Punakha) 普那卡 (Punakha) 1,016 23,340 23
旺杜波德朗宗 (Wangdi Phodrang) 旺杜波德朗 (Wangdi Phodrang) 5,025 35,333 24
加薩宗 (Gasa) 加薩 (Gasa) 4,914 4,848 25
南方 蓋萊普宗 (Gaylegphug) 蓋萊普 (Gaylegphug) 2,461 51,142 31
通薩宗 (Tongsa) 通薩 (Tongsa) 2,181 19,460 32
布姆唐宗 (Bumthang) 賈卡爾 (Jakar) 2,992 22,024 33
謝姆岡宗 (Shemgang) 謝姆岡 (Shemgang) 2,579 27,506 34
東方 塔希岡宗 (Tashigang) 塔希岡 (Tashigang) 2,609 87,110 41
蒙加爾宗 (Mongar) 蒙加爾 (Mongar) 1,969 53,378 42
佩馬加策爾宗 (Pema Gatshel) 佩馬加策爾 (Pema Gatshel) 713 28,256 43
倫奇宗 (Lhuntshi) 倫奇 (Lhuntshi) 3,462 28,292 44
薩姆德魯瓊卡爾宗 (Samdrup Jongkhar) 薩姆德魯瓊卡爾 (Samdrup Jongkhar) 2,653 53,347 45
塔希央奇宗 (Tashiyangtsi) 塔希央奇 (Tashiyangtsi) 1.754 36,201 46
【重要人物】
國王:
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1980年2月出生,2006年12月繼承王位,於2008年11月6日在不丹首都延布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年輕的國王,旺楚克王朝第五世國王。
第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55年11月出生,1972年繼承王位,1974年加冕,2006年12月宣布提前讓位於其子凱薩爾·旺楚克。
歷任國王(1907年~今):
1. 烏顏•旺楚克 (Ugyen Wangchuk) 1907---1926
2. 吉格梅•旺楚克(Jigme Wangchuk) 1926---1952
3. 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Jigme Dorje Wangchuk)1952---1972
4.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h Wangchuk) 1972---
【政體轉變】
2008年3月24日,位於中印之間的不丹迎來其歷史上的首次民主選舉,直接選舉國民議會議員,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首個民選政府。對於這個面積僅3.8萬平方公里、人口73萬的小國來說,此次選舉意味著國家政治體制將由原來的世襲君主制變為議會民主制。這個轉變的推動者正是不丹的老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本人。
此次選舉是不丹國王多年來致力於推行政治民主化的結果。100年來,不丹一直實行世襲君主制,沒有憲法,也沒有政黨。1998年6月,辛格老國王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解散了內閣,將政府行政權移交給大臣委員會。2001年9月,國王發布命令,要求政府籌備起草憲法。2005年3月,辛格國王建議在不丹建立兩黨制度,由在大選中得票最多的政黨組閣,另外一個政黨則成為反對黨。根據憲法草案,不丹將組建兩院制議會,由75人組成的國民議會和由25人組成的全國委員會。2006年年底吉格梅國王宣布退位,於2007年4月將王位正式讓給27歲的兒子吉格梅•凱薩•旺楚克王儲。
辛格曾表示,還政於民是為了讓不丹在政體上與西方接軌,以便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他說:「為了不丹人長遠的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東北、西北與中國為鄰;南部與印度接壤。境內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區屬亞熱帶氣候,濕潤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區 ,氣候溫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北部高山區,氣候嚴寒,人煙稀少,海拔2650~5480米。河流均由北向南,主要有阿穆曲河、旺曲河及莫曲河等。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公元7世紀時受北印度的迦摩縷波王朝統治。650年後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8世紀喇嘛教從西藏傳入。9世紀吐蕃衰亡,不丹成為獨立部落。1616年後,佛教竺巴噶舉派領袖阿旺·納姆伽爾戰勝其他教派,統一不丹,形成僧俗同掌政權的封建王國。18世紀後期英國入侵,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被迫割讓2000平方千米土地。1907年,烏顏·旺楚克廢除德布王,自任國王,集政教大權於一身,並規定國王世襲。1910年英與不丹又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英國「指導」。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1952年第三代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即位,他發展經濟,對內政外交進行改革。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於1972年即位,繼續先王的內外政策。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經濟簡況】農業是不丹支柱產業。上世紀50年代實行土地改革後,98%以上農民擁有土地、住房。糧食基本自給。目前,農業約占不丹GDP23%(2005/06財年),農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63.3%。近年來,不丹第二、三產業比重快速上升,2005/06財年分別約佔GDP35%和42%。向印水電出口及相關建築業成為不丹經濟支柱之一。
2002年12月,不丹政府開放製造業和服務業,外資控投最高可達70%,標志著不丹正式對外國直接投資開放。
1961年起,不丹開始實行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印度、瑞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經濟援助。九五計劃(原為2002-2007年,2006年6月宣布將該計劃延長至2008年)主要目標是在「八五計劃」基礎上,進一步貫徹和實行"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理念,追求經濟和環境、社會、文化均衡可持續發展,力爭保持7-9%的年經濟增長率。
2003年,在聯合國發展署發表的全球人類發展報告中,不丹首次進入中等發展中國家行列。2006年,不丹排名第135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5/06財年,下同):8.04億美元
增長率:6.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5美元
貨幣名稱:努扎姆(Ngultrum),簡稱努(NU.),與印度盧比等值。
匯率:1美元≈44.7努
通貨膨脹率:4.7%
失業率:3.1%
【資源】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等礦藏。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3萬兆瓦(MW),目前僅開發利用了1.5%。【水利資源】不丹有許多水電工程待建。介紹了不丹水電資源蘊藏量、水電開發現狀和前景以及水電開發面臨的挑戰。
【工業】2005/06財年,不丹電力行業產出7347萬美元,佔GDP10%。建築業產出1.05億美元,佔GDP17%。製造業產出4365萬美元,佔GDP7%。另外還有少量采礦業等。
【農牧林業】可耕地面積占總面積16%,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稻子、小麥、大麥、蕎麥、馬鈴薯等。森林覆蓋率為72.5%,其中26%為自然保護區,以豐富的名木花草聞名遐邇。盛產水果,蘋果、柑桔等大量向印度和孟加拉國出口。
【旅遊業】是外匯重要來源之一。1974年起開放旅遊業,但控制較嚴,一般只接受團體旅遊。同時出於環保考慮,實行境外遊客每人每天165-200美元的最低消費制。遊客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地。2005/06財年,入境遊客1.5萬人次,旅遊收入2080萬美元,增長35.8%。其年均簽證通過指數為10000人/一年
【交通運輸】2005年全國公路總里程4392.5公里。九五計劃期間,計劃修路587公里。擁有近3萬輛機動車。山區仍以馬、牛、騾為主要運輸工具。距首都廷布約65公里的帕羅是唯一機場。不丹航空公司(Druk Air Corporation)成立於1983年2月,主要航線至南亞各國首都。2005年運載乘客9萬人次。2006年,不丹與印度、泰國和孟加拉國分別簽署加強航空聯系的諒解備忘錄。
【通訊郵政】不丹電信公司於1999年1月成立,同年建成全國計算機互聯網。擁有固定電話3.27萬部,手機用戶3.78萬人,郵局101個。
【財政金融】財年始於每年7月1日。2005/06財年,不丹國家總收入3億美元,增長12%。總支出3.61億美元,增長4%。外匯儲備約4.79億美元,增長37.8%。外債6.81億美元,增長12%。2006/07財年預算支出4億美元。
主要金融機構有皇家貨幣局(Royal Monetary Authority)和不丹銀行(Bank of Bhutan)。1996年政府允許金融部門發行股票,並與亞洲開發銀行和花旗銀行簽署協定,允許其購買不丹國民銀行(Bhutan National Bank)少於40%的股份。
【對外貿易】2005/06財年,不丹外貿總額為6.67億美元,主要在南盟成員間進行貿易。印度是最大貿易夥伴,與不丹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不丹對印進出口額分別占其進出口總額的87.6%和75.1%。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有孟加拉國、香港、日本、新加坡、泰國、德國等。不孟簽有優惠貿易協定。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力、化學製品、木材、加工食品、礦產品等;進口產品主要為燃料、穀物、汽車、機械、金屬等。1998年成為WTO觀察員,現申請成為正式成員。
【外國援助】經濟建設嚴重依賴外國和國際組織援助,過去15年接受外援年均增長18%。2005/06財年,接受外援1.21億美元。印度、丹麥、荷蘭、日本和世界銀行是最大援助方,印度在2005/06財年援助額占不丹外援總額56.9%。
【人民生活】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基本醫療服務已覆蓋90%以上人口。現有醫院29家和其它醫療機構650家。人均壽命66.1歲,嬰兒死亡率為每千人40人。傳統醫學來源於藏醫葯學,目前仍廣泛使用。普通家庭三大件依次是手錶、收音機和電飯煲,佔有率分別為75%、67%和31%。
編輯本段【軍事概況】
軍事 武裝部隊主要由皇家陸軍、皇家警察和皇家衛隊組成,共1.4萬餘人。實行徵兵制,國王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全部軍費、大部分裝備和給養由印度提供。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教育】實行免費教育。全國現有各類學校512所,在校學生19萬余名。目前,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6%。國民識字率約為60%。2003年6月,不丹第一所大學不丹皇家大學正式成立。
【新聞出版】政府設有不丹新聞與廣播機構,負責管理全國廣播、電視事務。廣播公司提供廣播、電視服務。《昆色爾》為官方報紙。2006年,私人報紙《不丹時報》和《不丹觀察家報》開始發行。另有《德魯克·洛塞爾》季刊,以宗卡語、英語和尼泊爾語出版。
【體育】射箭和摔跤為傳統體育項目。
編輯本段【外交關系】
不丹對外政策兩大主要目標是,加強和維護不丹主權和獨立、實現經濟自主。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奉行不結盟政策,在和平共處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誼與合作,特別是同鄰國友好相處。截至2006年,已同印度等21個國家及歐盟建立了外交關系,在紐約和日內瓦設有常駐代表處,在印度、孟加拉國、科威特和泰國設有使館,在14個國家設有15位名譽領事。印度和孟加拉國在不丹設有使館。不丹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目前是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同印度的關系】不印關系密切,1949年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1968年建交。
2003年,不丹政府對其境內的「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等印東北部反政府武裝展開軍事行動,摧毀其在境內的基地。
2006年1月,不丹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訪問印度;不丹-印度發展合作對話在新德里舉行。7月,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國王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10月,印度外秘梅農和水資源部部長索茲分別訪不。12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不丹;不印結束長達40多年的劃界、勘界和重新樹立界碑工作。
1979年起,不丹一直要求修改《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2007年2月,不丹國王凱薩爾·旺楚克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經過修訂的《友好條約》。3月,條約生效。
兩國實行開放邊界,自由通商。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2006年7月,兩國續簽《貿易、商務與轉運協定》,有效期10年。
【同南亞其他國家的關系】不丹同除阿富汗以外的所有南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來往日益增多。
不丹與尼泊爾存在難民問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丹將旅居境內的約10萬尼泊爾族人驅逐出境。這些人湧入尼泊爾境內,目前居住在尼東部的7個難民營內,由聯合國難民署管理。1993年至今,雙方舉行了15輪部長級聯合委員會,討論解決這一問題。尼要求向不丹遣返這些難民,不丹同意在對難民身份進行甄別的基礎上接收部分難民。1999年9月,雙方成立「聯合身份鑒別小組」,甄別在尼難民身份,並於2003年就難民分類達成一致。但遣返問題至今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丹積極主張加強南亞區域合作,是南盟成員國。2003年,不丹加入「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2005年3月,不丹原駐泰國大使臣克亞·多吉任南盟第八任秘書長,任期3年。2006年4月,不丹舉辦第四屆南亞保險監督論壇。5月,首屆「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成員國文化部長會議在帕羅召開。
【同南亞以外國家的關系】1985年開始,不丹開始發展跨地區外交,先後同荷蘭、丹麥、瑞典、瑞士、挪威、日本、芬蘭、韓國、奧地利、泰國和巴林等國建交。2002年以來,又分別同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建交。
【同中國的關系】中不迄未建交,但兩國關系一直友好,邊境地區總體保持和平與安寧。從1984年至今兩國共舉行了16輪邊界會談。1998年,兩國簽署了《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是兩國政府間簽署的第一個協定。2000年兩國政府就不丹王國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保留名譽領事館事達成協議。2001年4月,不丹王國宗教領袖央騰加增大師(不丹宗教界第二號人物)率不丹文化代表團訪華。7月,不丹外秘烏金•澤林率不丹官方代表團訪華。10月,不丹審計署審計長昆藏•旺堆率團訪華。11月底,中國不丹邊界第15輪會談在不丹首都廷布舉行。
中不邊界長約600公里,從未正式劃定。1984年起,中不兩國輪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舉行中不邊界會談。1998年,兩國在第12輪邊界會談期間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是兩國第一個政府間協定,對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並為尋求邊界問題的解決創造良好條件。2005年7月,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羅照輝率團赴不丹舉行中不邊界問題專家小組第二次會議。
http://ke..com/view/7805.html?wtp=tt

⑵ 投靠印度情非得已,為何不丹總統寧可追隨印度也不與其他國家建交

不丹與印度的關系,像極了一幅“子母圖”——目前的不丹,就像是處於襁褓中的嬰兒,還沒有脫離“母親”獨自活動的能力,必須繼續依靠“母乳”的喂養,才能夠茁壯成長,否則他就會死亡。

每個孩子從斷奶到走向社會,都需要經歷一個長久的“監護”過程。因此,不丹脫離印度的路還很長,其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印度。

二戰後英國實力急劇下滑,沒有能力繼續管控南亞殖民地區,並陸續撤出了南亞殖民統治。卻不想英國殖民這一走,長期受英國指導的不丹反而慌了,像斷奶的孩子一樣。英國殖民者走了,南亞地區亂成一鍋粥,印度短期內掌控了南亞霸權。不丹周圍彌漫著戰火。他們開始面臨被印度吞並的危險。

印度這個時候忙的不可開交,眼裡面全是巴基斯坦土地,根本無暇顧及身邊這小小的不丹。1948年,不丹主動派代表入印度談判,要求雙方達成友好協議。至1949年雙方簽署《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協議,延續了英國對不丹的外交控制。

至今,不丹建交國家仍需要印度點頭,全球建交國家僅21個。同時,他們也是全球唯一沒有與5大常任理事國建交的國家。也是中國周邊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建交成功的國家。

⑶ 唯一不和我國建交的國家,竟然和我國相鄰,為什麼

題主說的是不丹吧?
不丹王國,簡稱不丹。不丹國土面積為3.84萬平方公里。在2012年的時候,有80萬左右人口。
在8世紀的時候,不丹是吐蕃的一個不落,一直到9世紀,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部落。到1772年的時候,英國佔領了不丹,再到1865年英國與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10年1月,英國和不丹又簽訂了《普那卡條約》,條約規定,不丹安全受英印保護,不丹的一切外交都要接受英國方面的指導。
1947年印度獨立。獨立後的印度與不丹在1949年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繼承了英國在不丹的所有權利。也就是說,當下,不丹的一切外交都要接受印度的指導。
不僅如此,印度還給予了不丹經濟上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說,不丹在經濟上,是非常依賴於印度的。1961年,在印度的幫助下,不丹制定並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度還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支持這個五年計劃。一直到1997年,不丹的第八個五年計劃,印度是提供了2.15億美金的資金支持。
印度一直是不丹的第一大貿易夥伴,1972年,雙方簽訂《印度與不丹貿易條約》,這之前,不丹與印度之外的所有國家,都沒有任何的貿易關系。由此可以看出,不丹經濟,是嚴重依賴於印度的,由此印度也牢牢地控制著不丹的經濟命脈。
印度還幫助不丹建設多座水電站,而且生產的電力主要出口印度。電力輸出後的收入,是不丹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不丹國民收入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在安全方面,不丹也是非常依賴於印度的。近年來,不丹境內出現數支來自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反政府武裝力量,搞得不丹政府焦頭爛額。最後在印軍的支持下,對反政府武裝發動軍事攻擊,並取得最終勝利。
最後,不難看出,印度對於不丹來說,就是一個實際的決策者。我們都知道,中國和不丹至今都沒有建立外交關系,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印度對不丹的外交,有著絕對指導權而決定的。如果不丹與中國建交,相應地也會失去印度對它的各方面支持,就目前狀況來看,不丹還沒有那個魄力。但是,隨著中國的強大,情況在發生積極的變化。

⑷ 亞洲的哪個國家現在還沒跟我國建交,曾經是中國領土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世界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地球村,無論是遠程交流還是乘坐交通工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都變得越來越便利和頻繁。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就與亞洲的其他國家保持著友好的往來,幾乎全部建立了外交關系,但有一個國家是例外,它就是位於中印之間的內陸小國——不丹。

雖然與不丹未曾建交,但不丹與中國的交往一直是親密而友好的。不丹的環境非常優美,崇尚佛教,有很多寺廟建築,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區也一直保持著安寧平和的狀態,難怪不丹在中國也有著“最後的香格里拉”的美稱。

⑸ 在歷史上,尼泊爾被印度侵佔了多少土地

尼泊爾是一個位於南亞地區的內陸山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版圖近似於一個長方形,北部隔喜馬拉雅山和我國相鄰,其他三面都與印度接壤。也就是說,尼泊爾只有兩個鄰居,分別為中國和印度。不過在歷史上,尼泊爾也曾有第三個鄰居,那就是錫金。


廓爾喀王朝雖然善戰,但他們在恆河等地區的存在始終是英國的心病,所以到了十九世紀初,英國人卷土重來,從本土調派了大批英軍,發動了全面入侵尼泊爾的英尼戰爭。在英軍先進武器的打擊下,尼泊爾廓爾喀王朝最終戰敗,與英國簽訂了英尼《瑟高利和約》,將南部低地平原及東、西部總面積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割讓給了英屬印度。至此,印度不費吹灰之力,又擴張了七萬平方公里國土,真乃天上掉餡餅的美事。英國允許印度獨立後,這片原尼泊爾國土完全被印度繼承,至今仍在印度版圖之內。不過這些土地並非完全屬於如今印度和尼泊爾的爭議地區,如今印尼兩國爭議領土,要比尼泊爾丟失土地少得多。

⑹ 尼泊爾、不丹、老過、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幾新幾內亞、馬達加斯加以前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尼泊爾
尼泊爾歷史悠久,公元前6世紀就建立王朝。歷史上尼泊爾、朝鮮、琉球、安南(越南)、蘇祿(菲律賓)、緬甸、南掌(寮國)、暹羅(泰國)是中國皇帝冊封的八個屬國。公元1769年,興起於尼中西部地區的沙阿王朝的廓爾喀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征服加德滿都谷地,從此尼逐步趨於統一,並開始有年代准確、資料翔實的歷史。1814年英國入侵,迫使尼將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屬印度,並在尼享有多種特權,尼外交受其監督。1846至1950年,拉納家族依靠英國人的支持奪取軍政大權,並獲世襲首相的地位,使國王成為傀儡。1923年英承認尼獨立。1950年,尼人民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對拉納家族專政的群眾運動和武裝斗爭。國王特裡布文和王儲馬亨德拉在印度的支持下,通過談判恢復王權。拉納家庭統治結束,尼實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1960年,馬亨德拉國王取締政黨,實行無黨派議會制。1972年比蘭德拉國王即位。
不丹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西藏)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為中國的領土,到清朝時才分裂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當我們看到不丹國旗時就會看到旗上的中國龍。那麼旗上為什麼有中國龍呢,這要從信奉白教的帕木竹巴政權說起,元朝統一了西藏。帕木竹家族從元朝取得了13萬戶中的帕竹萬戶侯稱號。在元末大亂中統一13萬戶,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帕木竺巴政權,一統西藏達265年之久,也是與明王朝相始終的領土,被明王朝賜王號,龍旗。「竺巴」是音譯,「竺」這個音在藏語里是龍的意思。到了明朝末年。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權被其家臣所篡奪,另一方面黃教興起,黃教屯兵買馬,躍躍欲試。「竺巴」的信徒被兩面夾擊,處於岌岌可危之中。當時的竺巴派領袖是阿旺•納姆伽爾,他在危機時刻審時度勢,毅然帶領竺巴信徒遠走不丹。由於阿旺•納姆伽爾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腳神龍做護駕,因而所到不丹之處,無不歸順於其旗下。 1616年阿旺•納姆伽爾在統一了不丹後,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後五次打敗了黃教的進犯,終於在不丹立足。由於不丹的雷電多,四腳神龍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納姆伽爾奠定了現代不丹的領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礎。 1772年遭英國入侵。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被迫割讓2000平方千米土地。 1907年,烏顏·旺楚克(1907---1926)廢除德布王,自任國王,簡歷不丹王國,集政教大權於一身,並規定國王世襲。 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英國「指導」。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 1952年第三代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即位,他發展經濟,對內政外交進行改革。1961年以來,不丹國四代國王旺楚克與他的四個同胞王後王多次公開表示要保持自己國家的主權和獨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1972年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國留學回來,17歲繼承王位,繼續先王的內外政策。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2008年3月24日,位於中印之間的不丹迎來其歷史上的首次民主選舉,直接選舉國民議會議員,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首個民選政府。對於這個面積僅4.6萬平方公里、人口75萬的小國來說,此次選舉意味著國家政治體制將由原來的世襲君主制變為議會民主制。這個轉變的推動者正是不丹的老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本人。此次選舉是不丹國王多年來致力於推行政治民主化的結果。100年來,不丹一直實行世襲君主制,沒有憲法,也沒有政黨。1998年6月,辛格老國王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解散了內閣,將政府行政權移交給大臣委員會(2008年改稱為部長會議,政府首腦為部長會議主席)。2001年9月,國王發布命令,要求政府籌備起草憲法。2005年3月,辛格國王建議在不丹建立兩黨制度,由在大選中得票最多的政黨組閣,另外一個政黨則成為反對黨。根據憲法草案,不丹將組建兩院制議會,由75人組成的國民議會和由25人組成的全國委員會。根據不丹新憲法,國王是不丹的國家元首,而議會在三分之二多數的支持下可以彈劾國王,部長會議為行政機關,部長會議主席是政府首腦。2006年年底吉格梅國王宣布退位,於2007年4月將王位正式讓給27歲的兒子吉格梅·基沙爾·旺楚克王儲,2008年,其正式即位。辛格曾表示,還政於民是為了讓不丹在政體上與西方接軌,以便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他說:「為了不丹人長遠的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寮國
寮國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界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湄公河流經西部1900公里。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5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年降水量1250毫米~3750毫米。 公元1353年建立瀾滄王國,為寮國歷史鼎盛時期。189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9月被日本佔領。1945年10月12日宣布獨立。1946年法國再次入侵,1954年7月簽署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法國從寮國撤軍,不久美國取而代之。1962年簽訂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協議。寮國成立以富馬親王為首相、蘇發努馮親王為副首相的聯合政府。1964年,美國支持親美勢力破壞聯合政府,進攻解放區。1973年2月,寮國各方簽署了關於在寮國恢復和平與民族和睦的協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馬為首相的新聯合政府和以蘇發努馮為主席的政治聯合委員會。1975年12月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他們是最後信仰小乘佛教的東南亞國家,在75年前,佛教是國教。
柬埔寨
公元1世紀下半葉建國,歷經扶南、真臘、吳哥等時期。9~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法國重新佔領。1953年11月9日獨立。1970年3月18日,朗諾集團發動政變,推翻西哈努克政權,改國名為「高棉共和國」。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開展抗美救國斗爭。5月5日,成立以賓努親王為首相的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1975年4月17日柬抗美救國斗爭取得勝利。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1978金邊市獨立紀念碑年12月,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82年7月,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三方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1990年9月成立柬全國最高委員會,西哈努克出任主席。10月23日,柬埔寨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召開,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歷時13年之久的柬埔寨問題最終實現政治解決。
馬來西亞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宣布退出。
印度尼西亞
早在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國家葉調。公元三至七世紀,印尼境內分布著很多小王國和部落。七至十一世紀,大國室利佛逝與中國使者商旅不絕於途。7世紀到14世紀之間,佛教在印尼傳播,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滿者伯夷。鄭和下西洋經過了印尼,並在馬六甲有外交活動。到了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發現了這些小國。一些歐洲強國開始建立殖 第三大都市萬隆風景秀麗有仙之都美稱民地,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治,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加諾被任為印尼第一任總統。
巴布幾新幾內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全稱「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巴布亞島一名,其由來有兩種說法:①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從馬六甲駛往馬魯古群島,但海風把船吹到一無名之地,人便稱這 塊陸地為巴布亞。源出馬來語tanahpepua一詞,意即卷發人的土地。②早期葡萄牙人到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地。回答是巴布亞,他 們便把巴布亞種族名稱當地地名。種族名稱來源於馬來語papuvah(卷發)或pua-pua( 暗棕色)。指島上主要居民巴布亞人的頭發和膚色。新幾內亞島,亦稱伊里安島。1526年為葡萄牙探險險家若熱·德梅內澤所發現。1545年葡萄牙人奧爾蒂斯·德雷特斯到 達該島北部, 見當地居民膚色和氣候亦大致相仿,故取名新幾內亞。從此就稱這里為巴布亞紐幾內亞。1884年,英國、德國瓜分伊里安島東半部和附近島嶼。1906年,英將英屬部分交澳大利亞管轄,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1946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委託澳託管。197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成立自治政府。1975年9月16日宣告獨立,成立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
馬達加斯加
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

⑺ 不丹王國只和21個國家建交,投靠印度是情非得已嗎

有一個國家,雖然人均GDP只有三千多美元,卻被譽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它就是不丹,一個夾在中印兩大國之間的小國。受國內宣傳的影響,很多中國人都對不丹非常嚮往,恨不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去這最後的人間凈土那裡洗滌心靈。


歷史上不丹和中國交往密切,與藏地更是淵源極深。所以若非形勢所迫,是萬萬不會甘心被文化不同的印度所控制的。也許某一天,不丹的命運也會迎來轉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國際上交新朋友。

⑻ 不丹國的歷史 謝謝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元朝統一西藏後,受宣政院管轄,直到清朝時才獨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當我們看到不丹國旗時就會看到旗上的中國龍。那麼旗上為什麼有中國龍呢,這要從信奉白教的帕木竹巴政權說起,元朝統一了西藏。帕木竹家族從元朝取得了13萬戶中的帕竹萬戶侯稱號。在元末大亂中統一13萬戶,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帕木竺巴政權,一統西藏達265年之久,也是與明王朝相始終的領土,被明王朝賜王號,龍旗。「竺巴」是音譯,「竺」這個音在藏語里是龍的意思。到了明朝末年。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權被其家臣所篡奪,另一方面黃教興起,黃教屯兵買馬,躍躍欲試。「竺巴」的信徒被兩面夾擊,處於岌岌可危之中。當時的竺巴派領袖是阿旺·納姆伽爾,他在危機時刻審時度勢,毅然帶領竺巴信徒遠走不丹。由於阿旺·納姆伽爾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腳神龍做護駕,因而所到不丹之處,無不歸順於其旗下。
1616年阿旺·納姆伽爾在統一了不丹後,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後五次打敗了黃教的進犯,終於在不丹立足。由於不丹的雷電多,四腳神龍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納姆伽爾奠定了現代不丹的領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礎。 1772年遭英國入侵。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被迫割讓2000平方千米土地。 1907年,烏顏·旺楚克(1907---1926)廢除德布王,自任國王,建立不丹王國,集政教大權於一身,並規定國王世襲。 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英國「指導」。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 1952年第三代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即位,他發展經濟,對內政外交進行改革。1961年以來,不丹國 四代國王旺楚克與他的四個同胞王後
王多次公開表示要保持自己國家的主權和獨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1972年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國留學回來,17歲繼承王位,繼續先王的內外政策。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2008年3月24日,位於中印之間的不丹迎來其歷史上的首次民主選舉,直接選舉國民議會議員,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首個民選政府。對於這個面積僅4.6萬平方公里、人口75萬的小國來說,此次選舉意味著國家政治體制將由原來的世襲君主制變為議會民主制。這個轉變的推動者正是不丹的老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本人。此次選舉是不丹國王多年來致力於推行政治民主化的結果。100年來,不丹一直實行世襲君主制,沒有憲法,也沒有政黨。1998年6月,辛格老國王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解散了內閣,將政府行政權移交給大臣委員會(2008年改稱為部長會議,政府首腦為部長會議主席)。2001年9月,國王發布命令,要求政府籌備起草憲法。2005年3月,辛格國王建議在不丹建立兩黨制度,由在大選中得票最多的政黨組閣,另外一個政黨則成為反對黨。根據憲法草案,不丹將組建兩院制議會,由75人組成的國民議會和由25人組成的全國委員會。根據不丹新憲法,國王是不丹的國家元首,而議會在三分之二多數的支持下可以彈劾國王,部長會議為行政機關,部長會議主席是政府首腦。2006年年底吉格梅國王宣布退位,於2007年4月將王位正式讓給27歲的兒子吉格梅·基沙爾·旺楚克王儲,2008年,其正式即位。辛格曾表示,還政於民是為了讓不丹在政體上與西方接軌,以便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他說:「為了不丹人長遠的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⑼ 不丹以前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嗎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元朝統一西藏後,受宣政院管轄,直到清朝時才獨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當我們看到不丹國旗時就會看到旗上的中國龍。那麼旗上為什麼有中國龍呢,這要從信奉白教的帕木竹巴政權說起,元朝統一了西藏。帕木竹家族從元朝取得了13萬戶中的帕竹萬戶侯稱號。在元末大亂中統一13萬戶,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帕木竺巴政權,一統西藏達265年之久,也是與明王朝相始終的領土,被明王朝賜王號,龍旗。「竺巴」是音譯,「竺」這個音在藏語里是龍的意思。到了明朝末年。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權被其家臣所篡奪,另一方面黃教興起,黃教屯兵買馬,躍躍欲試。「竺巴」的信徒被兩面夾擊,處於岌岌可危之中。當時的竺巴派領袖是阿旺·納姆伽爾,他在危機時刻審時度勢,毅然帶領竺巴信徒遠走不丹。

由於阿旺·納姆伽爾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腳神龍做護駕,因而所到不丹之處,無不歸順於其旗下。
1616年阿旺·納姆伽爾在統一了不丹後,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後五次打敗了黃教的進犯,終於在不丹立足。由於不丹的雷電多,四腳神龍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納姆伽爾奠定了現代不丹的領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礎。 1772年遭英國入侵。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被迫割讓2000平方千米土地。 1907年,烏顏·旺楚克(1907---1926)廢除德布王,自任國王,建立不丹王國,集政教大權於一身,並規定國王世襲。 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英國「指導」。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 1952年第三代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即位,他發展經濟,對內政外交進行改革。1961年以來,不丹國 四代國王旺楚克與他的四個同胞王後
王多次公開表示要保持自己國家的主權和獨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1972年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國留學回來,17歲繼承王位,繼續先王的內外政策。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不丹割讓多少土地給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瀏覽:53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6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9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701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3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7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8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3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4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93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9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71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50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602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8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70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11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8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