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西安為什麼是中國小印度

西安為什麼是中國小印度

發布時間:2022-05-03 14:36:33

㈠ 西安有哪些歷史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長安縣灃水中游西岸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一年,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是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是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西周歷12代約300年,公元前771年亡於犬戎。�

國人暴動(共和行政)

【國人暴動(共和行政)】西周厲王十分殘暴,將原來國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國人利用。國人對此強烈不滿,怒罵譴責,沸沸揚揚。周厲王遂命衛國神巫監視國人。公元前841年,終於爆發了國人暴動。國人沖進王宮,厲王倉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厲王奔彘後,朝政由周公、召公共管,史稱"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確切的不間斷紀年的開始。�

秦遷都櫟陽

【秦遷都櫟陽】秦獻公二年(前383),將都城自雍城(今寶雞市鳳翔)遷至櫟陽(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鄉)。公元前356年,商鞅在此主持變法。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將都城由此遷咸陽。�

秦建阿房宮

【秦建阿房宮】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規模地修建離宮別館。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渭河以南上林苑中的朝宮開始營建。由於工程過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前殿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以容納萬人,四周修有"閣道",向南直抵終南山,向北跨過渭水,與咸陽相接。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鑄成十二金人(銅人)立於殿前。前殿的東、西、北三面築有城牆,稱為"阿城"。始皇死後,二世胡亥又繼續了這項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全部竣工。項羽進關中後,將其付之一炬。�

鴻門宴

【鴻門宴】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市東北)攻破秦軍,進駐鴻門(今臨潼區東北)。此前,劉邦已由武關(在今藍田縣)入關中,接受秦王子嬰投降,駐軍霸上(在今西安城東灞橋區)。按當初楚懷王心與二人的約定,劉邦當以先入者為關中王,但考慮到項羽的驕橫和強大勢力,劉邦只好應邀前往拜會項羽。席間,項羽謀士范增曾數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聽。范增又命部將項庄在席前舞劍,以助興之名,借機刺殺劉邦,未遂。劉邦在張良和樊噲的幫助下脫險,逃回霸上。這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此後劉邦厲兵秣馬,最終擊敗項羽;而項羽也因"放虎歸山"而自食惡果。�

漢高帝定都長安

【漢高帝定都長安】漢高帝六年(前201)五月,劉邦在擊敗項羽之後,都洛陽。婁敬、張良等人認為關中是形勝之地,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建議建都關中。劉邦即採納此建議,遷都於櫟陽(今閻良區武屯鄉)。翌年又將都城由櫟陽遷至長安。西漢歷12代208年,公元8年亡於新莽。�

西漢建長安城

【西漢建長安城】漢高帝五年(前202),西漢開始營造長安城。漢高帝命丞相蕭何主持營建工程,在秦興樂宮基礎上興建了長樂宮(皇宮),以秦章台為基礎修建了未央宮。惠帝時期,曾兩次征發京兆、馮翊、扶風三郡30餘萬人建築城牆,歷時4年完工。漢城為不規則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稱"斗城"。城內宮廷官署與民居雜處,有九條主街干線互為經緯。漢武帝時期,又修築了桂宮、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並在城西開辟了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當時長安面積36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都市。漢長安城在漢以後屢遭破壞,又不斷修葺,曾作為新莽、東漢(獻帝)、前趙、前秦、西晉(愍帝)、後秦、西魏、北周和隋的都城,隋建大興城後圈在宮苑之內,宋以後廢棄。�

張騫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張騫應募從長安出發,出使西域,尋找被匈奴驅逐西遷的大月氏以牽制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張騫由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返回長安。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陪同烏孫(今新疆伊犁河和中亞伊塞克湖一帶的古部族)使者數十人返回長安,拜為大行。從長安通往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公里的"絲綢之路"從此開通,成為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對中西文化交流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長安太學建立

【長安太學建立】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孫弘等奏准建太學,為五經博士(即老師)設弟子50人,在長安城南安門外(今蓮湖區大土門北)修築太學校舍,這是中國最早的國立最高學府。�

新莽定都長安

【新莽定都長安】西漢居攝三年(8)十一月,王莽即天子位,定都長安,改國號為新。翌年正月,改長安為常安。�

劉玄稱帝

【劉玄稱帝】新地皇四年(23),綠林軍諸將擁立西漢宗室後裔、河南南陽大地主劉玄為皇帝,國號"漢",年號"更始"。公元24年,更始政權機構由洛陽遷至長安。更始三年(25),劉玄被赤眉軍絞殺。�

東漢獻帝遷都長安

【東漢獻帝遷都長安】東漢初平元年(190)正月,袁紹、袁術自渤海起兵,發動關東各州郡,組織聯軍,進討董卓。董卓在陷於關東各州聯軍和黃巾軍兩面夾攻的威脅之下,殺弘農王(少帝劉辯),挾獻帝遷都長安。臨行前,燒毀洛陽宮室、官署、民居,以步騎驅使人民西徙長安。�

西晉愍帝即位長安

【西晉愍帝即位長安】晉建興元年(313)四月,皇太子司馬鄴在長安即皇帝位,是為晉愍帝。建興四年(316),愍帝被劉曜殺害,西晉滅亡。�

劉曜遷都長安

【劉曜遷都長安】前趙光初二年(319)四月,匈奴族人劉曜由蒲子(今山西隰縣)遷都長安。六月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後趙太和二年(329)為羯人石勒所滅。�

前秦建都長安

【前秦建都長安】前秦皇始元年(351),氐族人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大單於,國號大秦,史稱前秦。後秦建初元年(386)為姚萇所滅,歷時35年。�

後秦建都長安

【後秦建都長安】後秦建初元年(386)二月,羌人姚萇在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秦,史稱後秦。旋改長安為常安。永和二年(417)滅亡,歷時31年。�

赫連勃勃在常安稱帝

【赫連勃勃在常安稱帝】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十一月,匈奴族人赫連勃勃進入常安,十二月在霸上即皇帝位。翌年返統萬城,以常安為南台,由其子赫連王貴鎮守。�

西魏定都長安

【西魏定都長安】北魏永熙三年(534)閏十二月,大丞相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翌年立南陽王鮮卑族人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定都長安。公元557年滅亡,歷時23年。�

北周建都長安

【北周建都長安】北周閔帝元年(557)正月,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在長安代西魏稱天王,改國號為周,是為北周孝閔帝。至大象二年(580)楊堅受禪稱隋,歷時23年。�

隋建都長安

【隋建都長安】北周大象二年(580),掌握朝政大權的相國外戚楊堅脅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改國號隋,以長安為都。�

隋建大興城

【隋建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而且宮室形制狹小,不能適應新建的統一國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幾百年來城市污水沉澱,壅底難泄,飲水供應也成問題。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開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愷負責設計建造新城--大興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愷參照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都南城,把龍首原以南的6條高坡視為乾之六爻,並以此為核心,作為長安城總體規劃的地理基礎。"六坡"是大興城的骨架,皇宮、政權機關和寺廟都高高在上,與一般居民區形成鮮明對照。岡原之間的低地,除居民區外,則開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興城充分利用地形的優勢,增大了立體空間,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大興城的平面布局整齊劃一,形制為長方形。全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完全採用東西對稱布局。外郭城面積約佔全城總面積的88�8%,居民住宅區的大幅度擴大是大興城建築總體設計的一大特點。�

創立科舉制

【創立科舉制】隋開皇十八年(598),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大業三年(607),煬帝詔以十科舉士,標志著科舉制度的確定。唐代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每年考試,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童子八科;制舉則是根據需要由皇帝自定名目選考,有文辭清麗、博學通藝、武足安邊、軍謀越眾、才高未達等科。�

李淵反隋稱帝定都長安

【李淵反隋稱帝定都長安】隋大業十三年(617)二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淵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佔領關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陽公主在今戶縣起兵,佔領今周至等縣。婿段綸在藍田起兵響應。十一月克大興城,立隋文帝孫楊侑為隋恭帝,自為大丞相,進爵唐王。翌年在大興城太極殿稱帝,建立唐朝。�

唐建長安城

【唐建長安城】唐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唐高宗永徽五年(654),曾兩次整修外郭牆,在東、西、南三面9個城門上修建起高大城樓。龍朔二年(662),高宗又命人對大明宮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年(714),又在外郭城東面春明門內的隆慶坊營建興慶宮。此外,唐玄宗和憲宗分別於開元十四年(726)、開元二十四年(736)和元和十二年(817)在外郭城東、北兩牆外面修築了3段與之平行的城牆,名為"夾城"。�

王孝通撰《緝古算經》

【王孝通撰《緝古算經》】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緝古算經》在長安成書,這是中國現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第一批日本國遣唐使到達長安

【第一批日本國遣唐使到達長安】唐貞觀五年(631)十一月,日本國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鍬為大使、葯師惠日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團到達長安城。此後,到唐昭宗乾寧元年(894)的264年中, 日本國共派出13次遣唐使團。�

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唐貞觀十四年(640),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相國祿東贊來長安,以黃金5000兩、珍寶數百件作聘禮,請求和親。太宗以宗室女為文成公主,許配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漢族高度發展的文化與生產技術得以輸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經著《大唐西域記》

【玄奘天竺取經著《大唐西域記》】玄奘俗名陳?,13歲時被隋朝廷破格錄取為僧,15歲隨兄西抵長安。以後又遍訪名師。25歲時再到長安,已成為佛學後起之秀。他精通《經藏》、《律藏》和《論藏》,被譽為"三藏法師"。他發現諸師之說各有淵源,但隱顯有異,莫知所從。於是決心赴印度取經,請求西行,但遭到朝廷拒絕。玄奘不屈,於貞觀三年(629)毅然私自離開長安,時年28歲。玄奘從涼州出玉門關沿絲綢之路冒死出國。途中歷盡艱險,九死一生,但他百折不撓,歷時4年,穿越數十國,終於抵達天竺(今印度)那爛陀寺。玄奘在此苦讀5年,成為第一流學者。貞觀十九年(645)攜帶657部經書返抵長安,長安數十萬眾夾道歡迎。此後玄奘先後在長安最大的皇家寺院弘福、慈恩、西明諸寺譯經傳教,創立唯識宗。他在宰相房玄齡的幫助下,從全國選出20名高僧參與譯經,歷時19年,譯經74部,1335卷,1300萬字,在中國譯經史上前無古人,成為古代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玄奘還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筆錄,寫成《大唐西域記》12卷,記述親身經歷的110國和聽聞28國的情況,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中亞及中國西北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現已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廣泛流傳的世界不朽名著。玄奘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明朝吳承恩據傳說寫成著名章回小說《西遊記》,玄奘(唐僧)也因此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頒布《新修本草》

【頒布《新修本草》】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唐朝廷頒布蘇敬等編撰的《新修本草》,載葯850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葯典。�

劉知幾撰《史通》

【劉知幾撰《史通》】 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史學家劉知幾撰《史通》20卷在長安成書。這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

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制定《大衍歷》

【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制定《大衍歷》】 自唐開元十三年(725)開始,僧一行(張遂)率領一個科學考察隊實測滑州白馬(滑縣)、汴州太岳台(開封市)、許州扶溝(扶溝縣)、豫州上蔡武津館(上蔡縣)一線緯度,得出了子午線一度為351�27唐里。開元十五年(727),僧一行編成《大衍歷》,糾正前代歷法中的許多錯誤,是這一時期歷法的集大成者。�

安史叛軍攻陷長安

【安史叛軍攻陷長安】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大肆搶掠財物,殺戮百姓。長安城受到破壞。次年,唐將郭子儀、李光弼率兵在回紇的幫助下,收復長安。�

杜佑撰《通典》

【杜佑撰《通典》】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宰相杜佑撰《通典》200卷在長安成書,是為中國第一部記載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專史。�

賈眈繪《海內華夷圖》

【賈眈繪《海內華夷圖》】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宰相賈眈在長安繪成《海內華夷圖》。用100里1寸開方,朱、墨兩色分注古今地名,創中國沿革地圖製法的先例。�

二王八司馬事件

【二王八司馬事件】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王叔文、王亻丕掌權,革新朝政,任用韋執誼、柳宗元、劉禹錫、凌准、程異、韓曄、韓泰、陳諫等。這次革新維持了146天,以失敗而告終。王亻丕、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8人被貶為遠地各州司馬,時稱"八司馬"。�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 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在長安成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較完整的全國地理總志。�

黃巢攻佔長安

【黃巢攻佔長安】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黃巢在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中和三年(883),黃巢退出長安。�

唐長安城被毀與韓建建新城

【唐長安城被毀與韓建建新城】 自安史叛軍攻佔長安後,長安連續幾次受到破壞。昭宗天�元年(904)正月,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朱溫(全忠)劫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毀長安宮室和民舍。至此,長安城遭到毀滅性破壞。留守西京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從防禦考慮,放棄原有外郭城和宮城,只將子城(皇城)加以改建,是為"新城"。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

宋敏求撰《長安志》

【宋敏求撰《長安志》】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宋敏求撰《長安志》20捲成書。該書考訂古跡,對唐代長安郭城、坊市記載頗詳,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文獻。�

呂大防繪制《長安圖》

【呂大防繪制《長安圖》】 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五月,知永興軍事呂大防主持繪制的《長安圖》刻成石碑,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圖。�

西安碑林的創始

【西安碑林的創始】 唐開成年間,朝廷將12部儒家經典校訂刻石,作為士子應試進士的標准版本,稱《開成石經》。唐亡廢棄。北宋哲宗元�二年(1087),漕運大使呂大忠把《開成石經》由故唐尚書省西南隅(今鍾鼓樓廣場)移置長安府學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

駱天驤纂成《類編長安志》

【駱天驤纂成《類編長安志》】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駱天驤以宋敏求《長安志》為底本,補充金、元資料,分30類目編成《類編長安志》10卷。�

元建安西王府

【元建安西王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封其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鎮守關中,節制川、陝。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安西王府建在今西安市區東北部斡爾垛,元末被毀,現存遺跡。�

李好文編撰《長安志圖》

【李好文編撰《長安志圖》】元代,李好文編撰《長安圖記》3卷。上卷為漢唐城市宮坊等圖,以宋呂大防所跋之《長安城圖》為藍本,訂正其疏訛;中卷為古跡、陵墓圖,以宋游師雄圖為藍本;下卷為《涇渠圖說》及圖志雜說18篇。後人將《長安圖記》與宋敏求《長安志》合刊,改名《長安志圖》。�

明建西安城

【明建西安城】 明王朝建立後,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木爽為秦王,駐西安,在城東北部(今省政府一帶)建秦王府。由於原來的城垣比較狹小,而且已經殘破不全,為了保衛城內的秦王府,占據有利的地勢以利防守,明朝廷於洪武三年(1370)開始增修西安城,將東城牆向東擴展了近千米,將北城牆向北擴展了五六百米。城牆高三丈,厚四丈七尺,全部用黃土分層夯築,每層厚8~12厘米。城垣周長約14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城設四門: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處城門都有三重城樓,即正樓、箭樓和譙樓。四隅有角樓,環城牆上有堞樓98座。城內配有登城設施。明中期以後,西安城牆又經歷了幾次修葺。隆慶二年(1568),陝西巡撫張祉在城牆外壁和頂部砌了一層青磚。崇禎九年(1363),陝西巡撫孫傳庭又在城門外四關增修了四郭城。�

嘉靖大地震

【嘉靖大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夜半大地震,西安城房屋倒塌近半,死者約1/3。大雁塔塔頂墜落。碑林《開成石經》有40塊斷裂。�

關中書院創立

【關中書院創立】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陝西布政使汪可受令咸寧、長安兩縣(西安城由兩縣分治)將寶慶寺東小悉園改建為關中書院(在今西安城南門內東側書院門街),由罷官歸里的工部尚書、理學名儒馮從吾主持講學。當時,川、甘、豫、晉等地青年紛紛前來拜師就學。�

李自成攻陷西安城

【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明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改西安府為長安府,稱西京。建國大順,自稱大順王,年號永昌。翌年撤出西京。�

創辦西安機器局

【創辦西安機器局】1869年,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左宗棠在西安創辦西安機器局,生產洋槍、子彈和火葯。這是西安最早的近代工業。�

創辦學堂

【創辦學堂】1905年,護理陝西巡撫李紹芬將原有的在咸寧、長安書院和崇化書院基礎上設立的陝西大學堂改為陝西高等學堂。1906年,將原有少墟書院(西關馮公祠,今西安42中校址)改為長安縣立高等小學堂。�

創立易俗社

【創立易俗社】1912年8月13日,陝西省修史局總纂李桐軒與修纂孫仁玉等在土地廟什字小學(後遷武廟街即今西一路)創立易俗伶學社(後稱易俗社),招生排演新編秦腔劇目,進行戲劇改革,倡導社會新風尚。魯迅於1924年暑期在西北大學講學期間,曾5次觀看易俗社的演出,給予好評,並親筆題贈"古調獨彈"匾額。講學結束後,將自己的部分講學酬金捐贈易俗社,以支持其秦腔改革。在民國時期的37年中,易俗社共招收了13期學生,畢業或肄業的近600名。劉箴俗、劉迪民、王天民、宋上華、馬平民、蘇牖民、劉毓中、耿善民、沈和中、王秉中等是其佼佼者。這期間,專業編劇和社外作者共創作大小劇本600多個,先後擔任易俗社主要領導工作的李桐軒、孫仁玉、范紫東、李約祉、高培支、呂南仲編寫的劇本就佔一半以上。1949年後,易俗社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至今仍是西北地區最有影響的戲曲團體,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

西北大學創立

【西北大學創立】1912年3月,陝西督軍張鳳歲羽商請甘肅(含今寧夏、青海)、新疆兩省協作,合並陝西高等學堂、陝西農業學堂、陝西法政學堂,在西安創辦西北大學,錢鴻鈞任校長。西北大學是中國西北地區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1924年改為國立,現為全國重點大學。�

魯迅來西安講學

【魯迅來西安講學】1924年暑假期間,魯迅應陝西省教育廳和西北大學之邀來西安講學。從7月21~29日,魯迅為暑假學校學員講《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所講內容經西北大學記錄整理、魯迅本人審訂後收錄於《國立西北大學、陝西教育廳合辦暑假學校講演集》第二集中。1994年,西北大學在逸夫樓前立魯迅石雕像以紀念這次講學活動。�

隴海鐵路通車至西安

【隴海鐵路通車至西安】1934年12月27日,中國最大的東西主幹鐵路線--隴海鐵路鋪軌至西安,通車成功。西安由此發展成為西北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繼續進行內戰。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因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民眾抗日運動的影響,與紅軍實現了停戰。12月上旬,蔣介石到西安督戰,迫張、楊進攻紅軍。張、楊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被蔣訓斥。12日凌晨,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隨即,張、楊發表了對時局的通電,提出了八項抗日救國主張。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為全權代表來西安調停,爭取蔣抗日。經過談判,蔣介石被迫答應抗日。25日,蔣介石被釋放,由張學良陪同飛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西安。25日,成立西安人民政府,賈拓夫任市長。�

西安工業基地建設

【西安工業基地建設】1949年後,西安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城市之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西安重點發展工業,工業基建投資占總投資額的62�91%。在156項國家"一五"重點建設的項目中,西安就有17項,如西安棉紡織三廠、四廠、五廠、六廠,灞橋熱電廠,黃河機器廠,秦川機械廠,西安儀表廠,西安飛機製造公司,慶安公司等,促進了西安經濟的發展。工業基地建設在西安古城西形成電工城,在古城東形成韓森寨機械城、灞橋紡織城,在渭濱閻良形成飛機城。城區的迅速擴大客觀上超出了西安的承載能力,為西安可持續發展留下了隱患。�

交通大學遷校西安

【交通大學遷校西安】1955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由上海遷移西安。1956年開始在西安招生,1957年停止搬遷,遷到西安的大部分系科、教師、圖書資料和實驗設備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留在上海的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的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獨立建校,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

半坡博物館建成開放

【半坡博物館建成開放】1956年9月2日,位於東郊氵產河東岸半坡村北的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動工興建,1958年4月1日建成開放。郭沫若為"半坡遺址"題名。�

"藍田猿人"發現

【"藍田猿人"發現】1964年5月23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考古人員,在藍田縣公王嶺發現一基本完整的中年女性猿人頭骨化石。屬距今約100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初期,定名為"藍田中國猿人"。�

秦始皇兵馬俑發現

【秦始皇兵馬俑發現】1974年3月29日,臨潼縣晏寨公社西楊生產隊農民楊志發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發現陶兵馬俑,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後經發掘和研究確認為秦代兵馬俑。� 西安-臨潼高速公路建成

【西安-臨潼高速公路建成】1990年12月28日,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西(安)臨(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長30多公里。�

第五屆世界歷史都市會議

【第五屆世界歷史都市會議】1996年9月10~12日,第五屆世界歷史都市會議在西安古都大酒店舉行。錢其琛副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詞。會議以"歷史都市的振興"為主題,有京都、巴黎、莫斯科、巴格達等70多個城市的市長或市長代表出席。會議結束時成立了"世界歷史都市聯盟",西安市當選為聯盟總會副會長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是這次會議的資助項目。
另註:這是我復制其他人的。

㈡ 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值得遊客們去參觀游覽嗎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看了五千年的中國,讓人感受到古長安的風土人情,西安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歷史悠久的城市,經歷了十三個王朝興亡的這座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博物館。

西安的話題一直很受歡迎。 西安總是有辦法讓你愛它。 西安是中國第一個優秀旅遊城市。 西安世界遺產名錄有兵馬俑大雁塔唐代長安大明宮遺址兩大遺產。

鍾樓和鼓樓


小雁塔距離大雁塔5公里,是歷史上西安佛教輝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佛教場所。 寶塔的特殊結構使其成為建築奇觀,並在其背後隱藏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小雁塔一直是許多遊客前往西安的迷人目的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在西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

㈢ 西安咋樣據說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位居中國古都之首,我很想知道西安到底咋樣,我不是西安的

西安(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

西安是中國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2年)確定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公約免遭戰火之城,世界著名旅遊勝地。

西安周圍的著名帝王陵:華胥陵、黃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漢高祖長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武則天乾陵……

西安為帝都醞釀的盛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盛世、開皇盛世、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

西安接待的外賓: 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印度總理……

西安代表宮殿:阿房宮 建章宮 未央宮 長樂宮 太極宮 大明宮 興慶宮 華清宮……

西安是中國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西安濃縮了中國歷史的精華:從奴隸制社會的頂峰西周王朝、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中國第一個盛世王朝西漢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唐朝,西安書寫了中國歷史最華彩的篇章。

㈣ 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城市嗎

是的,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開羅、雅典、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四座城市的歷史濃縮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東、西兩方不同文化的深邃同時吸引著世人的注目,輝煌燦爛的黃河華夏文明、尼羅河文明、美索不達美亞文明、印度河文明、希伯來文化創造了人類歷史文明的每一個亮點,在這里我們將為您展現四大古都的方方面面。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周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陸腹地,緊鄰中國大地原點,是歐亞大陸橋的中心城市。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擁有7000餘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不計陪都),歷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西安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古都,居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精神之都。當今西安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長安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由於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後,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別稱。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中國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
截至2016年,西安已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帝陵、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其中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㈤ 論西安為什麼是中國第一古都

論西安為什麼是中國第一古都?
答:世界上史學界對古都有著嚴格的定義,有著很多評定標准。如這座城市建都史、影響世界或是這個國家的大小,所以在世界四大古國中,古埃及、古印度、中國是沒有爭議的,只有後一個,是古巴比倫、還是古希臘、或是古羅馬,爭議不斷。
中國文明史在世界上第一次有重大影響是最早的漢代,那時世界東有中國長安,西有古羅馬帝國,所以有東長安西羅馬只說。由於中國不但有著中國文字、歷史記載(如史記、各縣有縣志等)、各類公眾建築等,一脈相傳至今,所以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古國前沒有加」古「的國家。由於長安影響世界時間很長,從漢代、大唐一千多年,所以世界上評為西安是世界第一大古都。
那麼西安在世界歷史上有著很高聲譽,在國內就更加有著影響中國歷史文明的貢獻,這就應該從秦朝開始算起了。秦朝是中國第一個意義上統一的中國,秦朝當時都城就在長安,也就是如今西安地區,所以西安是中國第一古都!
希望能給予你幫助

㈥ 長白山、新疆、西安這三個地方有什麼特色和特點

長白山:長白山,位於吉林省延邊州安圖縣和白山市撫松縣境內,素有「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是中朝兩國的界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5A級風景區、關東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中國境內的白雲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東北第一高峰,而長白山最高峰是位於朝鮮境內的將軍峰。長白山是中國東北境內海拔最高、噴口最大的火山體。
新疆當地特色1: 古絲綢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正是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條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東岸的古絲道有一半是在新疆境內,因此新疆是東西文化的薈萃交融之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
在新疆綿延的絲綢之路上,遺留著許多舉世聞名的關隘、城堡、石窟寺、墓葬及烽火台等。現保存最好的遺址,要數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和交河古城。另外,新疆境內多佛窟,較大的有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5個。古絲道上,最令人神往的莫過於樓蘭古城。它處於羅布泊西北角,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曾經有過商旅往來盛極一時的歷史,如今只剩下被流沙淹沒的古城遺址。
新疆當地特色2: 瓜果之鄉
新疆民謠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個瓜果和瓜果之鄉。
新疆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瓜果品種繁多,質地優良,一年四季干鮮瓜果不絕於市,如石榴、葡萄、無花果、巴旦杏、杏、桑椹、蟠桃、梨、阿月渾子、核桃、沙棘、伽師甜瓜、哈蜜瓜等。
石榴:維語稱「阿娜爾」,以「石榴之鄉」葉城縣的石榴最為有名。葉城縣地處昆侖山北麓,霜期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質好,非常適合石榴的生長。葉城石榴色紅汁甜,深受人們喜愛。
葡萄:新疆有兩千年的葡萄種植歷史,吐魯番、喀什是葡萄的盛產地,除城郊有大面積的葡萄園外,家家庭院里都種植葡萄,「城在葡萄中,人在葡萄中」。現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個優良品種。
無花果:喀什盛產無花果,它可與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齊名。無花果果形扁圓,果肉細
軟,果味甘甜,營養豐富並有葯用價值,含糖量高達24% 。由於無花果枝幹光潔,樹冠整齊,人們還把它栽在庭院里美化環境。
巴旦杏:喀什的名貴特產,是維吾爾族人民最珍視的乾果,常用它待客贈友,還把它的圖案綉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築物上。巴旦杏屬落葉喬木中的桃類植物,它的果肉不能食,但果仁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在喀什的維吾爾醫葯中,60%的葯里都配有它。喀什巴旦杏遠銷國內外,在國際市場乾果交易中售價很高。
杏:維語稱「玉呂克」,是受人們普遍喜愛的果實之一。新疆杏子品種繁多,肉厚汁多,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杏子除鮮食外,還可以曬制杏干,有的地方還加工製成杏脯、杏包仁。
桑椹:喀什土沃泉甘,宜於植桑 ,故桑椹很多。桑椹是喀什成熟比較早的果實,被稱為「瓜果中的報春花」。喀什桑椹有白、紫兩種。因桑椹性寒、味甘,除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的功能和對陰虛、頭暈目眩、失眠等症有明顯療效外,還含有芸香苷、花色素、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等成分而深受人們喜愛。
蟠桃:較珍貴水果,蟠桃是桃子的一種,形狀扁圓 ,頂部凹陷形成一個小窩,其果皮呈深黃色,頂部有一片紅暈,味甜汁多,不愧為「仙桃」之稱。
梨:新疆梨的資源十分豐富,共有60多個品種,其中碭山梨(從安徽碭山縣引進)和庫爾勒梨較為有名,都有果大、皮薄、肉細、汁多、味甜的特點,極受人們的喜愛,梨含糖量高,維生素 C 、磷、鈣含量也較豐富。
阿月渾子top:維語稱「皮斯特」,是一種稀有名貴果樹。落葉小喬木。春季開花,夏秋間果熟,果實呈乳白色,尖端開裂有紅暈,果仁香脆可口,營養豐富,果仁含植物油54%至68%,還含有維生素A、B,阿月渾子在國際市場上與巴旦杏同被視為堅果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核桃:又名胡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乾果之一,被公認為「長壽之果」。核桃仁含脂肪65-70%、蛋白質15-27%,碳水化合物16%,還含有維生素 A、B、C 、E、K 、胡蘿卜素、核黃素、鈣、磷、鐵、鋅、碘等多種元素。葉城縣是新疆重要的核桃產區,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年總產量在1200噸左右。
沙棘:新疆沙棘資源十分豐富,營養豐富,果味酸中有甜,內含多種維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以沙棘為原料,製成的各種飲料,深受人們歡迎。
伽師甜瓜top:新疆甜瓜有近百個品種,其中數伽師甜瓜(因產地在伽師縣而得名)為最佳。伽師甜瓜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時代就被列為貢品,後來經過不斷改良,瓜質越來越好。緊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伽師縣具有適宜甜瓜生長的獨特氣候與水土條件,當地瓜農和維吾爾族群眾有貯瓜過冬的習慣,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甜瓜。
哈密瓜:俗稱甜瓜,世稱「名貴之果」,哈密的瓜最為著名。哈密瓜外形呈橢圓形,果皮為黃色或青色,有網紋,果肉較厚,呈白色、青色或紅橙色。它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晉代,而得名於清代。哈密瓜的品種有「黑眉毛」、「黃金龍」、「香梨黃」等二十多種,其中「紅心脆」為珍品。它甘美肥厚,芳香醇郁,細脆爽口,哈密瓜皮厚肉美,極易保存,在當地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新疆當地特色3: 奇異地貌
新疆具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地域遼闊,景觀殊異,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
帕米爾、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聳峙藍天,白雪皚皚;塔里木、准噶爾盆地開闊平坦、瀚海無垠;眾多的山間盆谷地理環境更是千差萬別:伊犁谷地降水豐沛,山青水秀,似江南水鄉;尤爾多斯盆地湖泊連片,水草豐美。這里還有被世界稱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8611米)與世界第二窪地吐魯番艾丁湖(-154米)高差竟達8765米。全世界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新疆佔4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山地高峻,盆地坦盪,是典型的垂直景觀,具有得天獨厚的沙漠、登山探險和旅遊條件和科學考察價值。烏爾禾還有經過萬年風蝕地貌奇特的「魔鬼城」,神奇瑰麗,充滿異趣。
此外,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神奇莫測的響沙、羅布泊窪地的雅丹群、准噶爾盆地的恐龍和硅化木化石、幻如魔境的沙漠日出和晚霞,都是遊客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新疆當地特色4: 維吾爾族禮節
學一些禮節,對於你的新疆之行會大有幫助:
打招呼的方式是握手後互道「薩拉木」(平安)或「亞克西姆塞斯」(您好)。
對長遠不見的親友要熱情的招待飯食。
在路上遇到長者要恭立道旁,右手放在心口並鞠躬,口稱「薩拉木里孔」(祝您平安)。
平時說話要讓長者先說,走路讓長者先行,落座時讓長者坐上座。
新疆當地特色5: 新疆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里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滿、烏孜別克、塔塔爾等民族都能歌善舞。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漢代,於闐樂舞就已傳入中原,對於中原的音樂和舞蹈藝術都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維吾爾族人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稱,女性舞蹈姿態優美、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則剛健奔放,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舞蹈「麥西來甫」,熱情歡快,極富維吾爾民族特色。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哈薩克諺語說:「歌和馬是哈薩克的翅膀。」哈薩克族民歌悠揚,高亢,在冬不拉樂器的伴奏下,草原氣氛分外濃厚。而哈薩克族舞蹈動律性極強,表演風格粗獷,多用「動肩」,步法上採用「馬步」。
柯爾克孜民歌節奏明快,熱情活潑,舞蹈中以「挑肩」最富特色。此外,女性舞蹈中常有吹「口弦」的動作,這在其它民族中是沒有的。
新疆當地特色6: 中國之最
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
吐魯番的艾丁湖是中國陸地最低的地方。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
庫爾勒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
坎爾井是中國最長的地下灌溉系統。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是中國唯一的天鵝保護區。
阿爾金山有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新疆當地特色7: 宗教信仰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較大的影響。現在全疆各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活動場所包括喇嘛廟、天主教堂等,共23000多處,充分滿足了各族信教群眾的需要。
新疆宗教組織主要有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經學院和佛教協會等。

最佳旅遊時間

去新疆旅遊最佳時間是八九月份,這時天氣已經開始涼爽,瓜果也已經成熟,對於遠道而來的遊客來說,還有什麼比這兩點更重要的呢。
新疆遠離海洋,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乾燥,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於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於北疆。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節日

新疆的主要節日是伊斯蘭教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
肉孜節 又稱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月,在此期間,他們只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進食,白天禁止任何飲食,這種齋戒一直持續到開齋日之後,要連續慶祝三天。
古爾邦節 又稱宰牲節,相傳真主安拉曾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殺兒子獻祭,忠誠的易卜拉欣聽從真主的命令准備殺子,此時真主命他以羊代子。這一天是肉孜節後的70天,即回歷12月10日,人們將這天定為宰犧節。在這些節日里,穆斯林們都要沐浴整裝去清真寺做禮拜,還要走親訪友,殺羊烹肉款待客人,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此外,新疆還有藏傳佛教的麥德爾節、塔吉克族的燈節和播種節、錫伯族的西遷節等等。

住宿介紹

去新疆旅遊,住宿在烏魯木齊市、各自治州、各自治縣主要城市、縣城不成問題,酒店從高級涉外星級酒店到普通酒店,設施齊全,交通方便,並能領略特色濃郁的地方舞蹈。去吐魯番,住好象是在葡萄園內、葡萄架下,別有風情,如吐魯番賓館、綠洲賓館等。「塞外江南」的伊犁,各酒店都是環境優美、設施良好,如:如友誼賓館、呼勒佳賓館等。而喀什市的各賓館發達,設施現代,並且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如:其尼瓦克賓館、以巴基斯坦風味菜餚為特色的中巴友誼樓。經濟實惠的招待所,也隨處可見,價位在25元到50元左右。但人煙稀少的其它地區,住宿不是十分方便,有些遊人罕至的地方不但沒有賓館或招待所,甚至沒有居民,只有自己配備汽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和自帶帳篷。

餐飲介紹

新疆人的主食是面條、饢和牛羊肉,他們的菜以酸辣口味為主,洋蔥、番茄、辣椒、土豆用大蒜頭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調味料,所以新疆菜總是香噴噴、又酸又辣,特別開胃。總地來說,新疆各民族的人們都偏愛吃麵食、奶製品、牛羊肉及各種瓜果。
維吾爾族的人常吃饢、抓飯、面條、烤羊肉、青燉羊肉,蔬菜類喜歡吃胡蘿卜和洋蔥,飲料主要是奶茶和磚茶。 [Page]
哈薩克人吃牛、羊、馬肉,愛喝馬奶,也喜食抓飯,平時很少吃蔬果;塔吉克人除了不吃馬肉、不飲馬奶外,其他的飲食習慣基本與其他民族大致相同。
小貼士:除了蒙古族,新疆各民族基本都不食豬肉,你到了新疆還是入鄉隨俗,暫時先放棄吃豬肉的習慣,這樣會處處都方便一些。

小吃

粉湯 風味包子 灌面肺和灌米腸 烤包子
烤全羊 烤羊肉串 烤魚 拉麵
辣罐和血腸 納仁 奶茶 饢
饢坑烤肉 曲曲 饊子 羊肉抓飯
油塔子 抓飯

娛樂介紹

新疆娛樂活動,除烏魯木齊市、吐魯番、伊寧市等各自治州城市有與內陸幾乎相同的娛樂場所外,其他娛樂活動多以地方色彩濃郁的歌舞、賽馬、草原盛會等民族活動為主。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里的維吾樂、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滿、烏孜別克、塔塔爾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為新疆的娛樂活動增添無限魅力。如果趕上當地民族節日或近年來剛起步的各種旅遊節,如維吾爾民族古爾邦節、蒙古「賽達木」、吐魯番葡萄節等,各民族人民身著盛裝,載歌載舞,節日氣氛特別濃郁。

購物介紹

烏魯木齊購物以新疆民族工藝品和地方土特產為主,它們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深受中外旅客的喜愛。哈達、紀念章、蒙古族服裝及飾物、哈薩克服裝及飾物、維吾爾族服裝及飾物、木雕(木碗、木勺、木花瓶等)、玉雕製品、金銀首飾、錫伯族香袋(煙袋)、「那達慕」仿皮壺酒、哈薩克地毯、掛毯等都是值得一買的紀念品。到新疆最誘惑人的是西域水果,民謠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還有石榴、巴旦杏、無花果、蟠桃、伊犁蘋果等,水果乾是饋贈好友的佳品,葡萄乾、瓜乾等色澤鮮艷,果肉柔軟,易於攜帶儲存。簡單介紹一些特產:地毯、英吉沙小刀、艾德萊斯綢、花帽、木模彩色印花布、土陶、首飾、民族樂器、瓜果等。

特產

艾德萊斯綢 地毯 花帽 民族樂器
木模彩色印花布 熱瓦普 首飾 土陶
英吉沙小刀

西安特點;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曾經是陝甘寧邊區轄市、西北行政區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陝西省省會所在地,現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四縣。 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二、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三、歷史上咸陽和長安的關系
歷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陽同屬一個城市。從古時咸陽與長安的關系可見一斑。西安和咸陽是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不到20公里。同時西安市的西三環已修至咸陽境內,機場從原西安市桃園遷至咸陽。2006年,咸陽區號並入西安,與西安共同使用029區號。 ·秦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漢
都城長安。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 ·唐
都城長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與咸陽屬同一城市,1956年被劃為兩市:西安市和咸陽市。其中,西安為副省級,咸陽為地級。 西安文化概要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人,將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概括為關中十大怪,它們分別是——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 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 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 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 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
在西安碑林,有一塊清代碑石紀錄了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八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它們被稱為關中八景,又稱長安八景。這八景分別是—— 華岳仙掌、驪山晚照、 灞柳風雪、曲江流飲、 雁塔晨鍾、咸陽古渡、 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陝西話。西安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作為中國西北飲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為著名,回族的清真飲食在其中佔有很大比例。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㈦ 西安到底好不好玩

非常好玩!歡迎
人的最大特點:實誠
最大特色就是:吃

西安主要旅遊景點介紹
1.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秦始皇從葬坑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秦始皇兵馬俑位於陵園夕陽東門外3公里處。秦始皇兵馬俑造型逼真,無一雷同。秦始皇兵馬俑的車兵、步乓、騎兵列成各種陣勢,嚴陣以待,遇敵出擊,儼然一支整齊威嚴、浩浩盪盪的秦朝軍隊,保衛著秦始皇地下王國的安全.整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2.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陵墓規模宏大,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方形,外城長方形。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所以現在這里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沒有太大的觀賞性。
3.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華清池距歷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華清池就是游覽沐浴勝地,華清池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務院公布華清宮遺址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清池緊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 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歷代天子.華清宮是唐代唐玄宗天寶六載(公元 747)修建,華清池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遊玩、沐浴的場所。華清池驪山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3度,華清池被稱為「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是游覽和沐浴勝地。
4.驪山
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長青鬱郁蔥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驪山又名「綉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5.陝西歷史博物館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與翠華路的交叉路口西北側,佔地約7萬平方米,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型、最現代化的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組仿唐建築,內部分為三個陳列廳,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都是從陝西省出土的幾十萬件文物中精選而出,大多為稀世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6.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
7.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距西安城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薦福寺創建於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後百日,為其獻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獻福寺。公元698年改名薦福寺。大.小雁塔是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這一「小」字小出了精緻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氣,在聲名和氣勢上與大雁塔簡直是天壤之別。
8.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鍾樓
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於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築,被譽為「古城明珠」。
10.鼓樓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11.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遺址即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約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有6000年的歷史。屬於仰韶文化。這類遺址僅在黃河流域的關中地區就發現了400多處,因此,黃河流域素有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美稱。
12.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年間(1370棗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牆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於高度,建築穩重堅固。自1983年開始的環城建設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牆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環城公園。以城牆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牆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禦體系,為遊客直觀了解古代戰爭提供了珍貴的人文景觀.
13.清真大寺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並 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學習巷寺以東,故又叫東大寺。大清真寺位於西安市鼓樓西北隅,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殿式古建築群,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該寺院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保護,成為目前的格局。該寺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又晉升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5月榮獲西安市旅遊十大景觀之一。.
14.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的大唐芙蓉園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包括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
15.青龍寺
青龍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在9世紀出達到鼎盛,它是日本佛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聖寺。1986年,青龍寺從日本引進千餘株櫻花樹,植於寺院,每年五、六月間,櫻花盛開,春色滿圓,奼紫嫣紅,風光異常。至今,青龍寺也以它傳奇的歷史角色和美麗的靜謐風景吸引這眾多的中外遊客。 青龍寺位於西安是鐵爐廟村,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象徵。 它的建築風格非常的日式,從古到今很有文人墨客到此游覽,並留下了很多很好的文章和詩詞。 每年一到3、4月份,寺院內的幾株櫻花樹落英繽紛、如雪如霜、非常的漂亮。這也是青龍寺每年的幾個勝景之一!
16.興教寺
興教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長安區杜曲鎮少陵原畔,長安區杜曲鎮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師圓寂後葬於白鹿原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
17.水陸庵
水陸庵地處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原名水陸殿,為六朝古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第二敦煌」。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壁塑群把繪畫、圓雕、浮雕、樓刻藝術手段容為一體,在牆、梁、柱上鑲滿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件件栩栩如生,個個活靈活現,在方寸之地上映出氣象萬千的意識效果。在人物雕塑上匠心獨具,尤為突出,立足故事情節,追求場面動感,抓住表情、眼神、動態等環節的變化,以寫意而達意境,以塑體而托思,以人物粗礦、文靜性格、喜怒哀樂的表情躍染壁上。
18.八仙庵
道教勝地八仙庵,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內,為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相傳修建於宋代,隨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主建築均為清代所建,因庵中供奉以傳說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的塑像為主,故名「八仙庵」。
19.曲江寒窯
曲江寒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郊,大雁塔東側、雁引路以南、曲江池東南方向的一條溝里。進入寒窯,可欣賞雕繪精美的山門坊,一覽王寶釧當年綉球擇婿的飄綵樓,可觀畫室、寒窯故事蠟像館。
20.樓觀台
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距古城西安70公里,107國道橫穿而過,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位於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樓觀台得名於西周,古代聖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高崗築台授經,故此地是全國的道教聖所,並受道教信徒的仰慕膜拜,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地,被譽為中華文化之魂所在地,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21.草堂寺
中國佛教寺院。在陝西戶縣東南15千米,面對終南山。龜茲僧人、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為後秦姚興迎至長安後不久,即安住此寺譯經。因其以草苫為寺中一堂屋頂,故名。北周時毀,唐宋以後多次重建。今有大殿三間及鳩摩羅什舍利塔等。距西安約50公里的草堂寺位於陝西省戶縣圭峰山北麓,東臨灃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2.翠華山
翠華山在終南山太乙鎮,去了終南山就一定要去一下翠華山。據說大約在周幽王時期,關中發生大地震到這里。地質構造比較脆弱的翠華山一帶發生強烈山崩,甘湫池和翠華峰是山崩破壞最嚴重的地段大量的崩積物堆滿山谷,截水成湖,形成秦嶺北坡罕見的兩個堰塞湖,即水湫池和甘湫池。水湫池的面積約20公頃,因為它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也叫翠華山天池。崩積體的上部有天然冰洞和風洞各一個冰洞內外的溫差可達23℃終年結冰不化。
23.高家大院
高家民俗大院位於北院門144號,總居住面積2310平方米,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大院明朝末年崇禎時期開始興建,到清朝乾隆時期基本初具規模。大院主體完工在乾隆時期,到道光年間整個院子完成。最後一次大修在同治十年,最近一次恢復是在六十年代進行。
24.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已有歷史1350餘年。據史書記載,慈恩寺始建於隋開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他母親文德皇後而擴建,寺院的規模很大,共有13個院落,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異常豪華。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聖命,為首任上座住持,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

㈧ 西安評價 城市印象

我是北京人,去過2次西安,感覺很不錯,有一種認同感。和北京一樣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尤其是明城牆保存的非常好,這點比北京強得多。其它象兵馬俑、半坡遺址之類的人文景觀就不用說了,那裡的歷史博物館實在太棒了。遺憾的是沒有帶DV去,下次一定補上。其它的城市我感覺很不習慣的道路走向問題,在西安一點沒有陌生感,完全的南北正向規劃,典型的古都風格。另外,她的內城保護的比較好,主要在外城發展,很有遠見。碑林對於書法愛好者無疑是個上好的游覽勝地,我就帶回了不少字帖。同上海不一樣,她具有的都是一些非看不可的東西,有特點就有生命力,而不會如過煙雲。有機會到北京來,歡迎你!

㈨ 我奇怪的不得了,西安為什麼會有這么多舌尖上的美味小吃呢

西安追溯起歷史來說可是不少帝王的古都之地,這里的人們也大多是性情中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美食文化,一方美食文化培育一方風土人情。先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市,也有很多不同文化的撞擊,這里有伊斯蘭風情,也有印度特色,在鍾樓附近可以隨處看到外國人來瞻仰中國古牆文化。所以在這里,你不但可以體驗中國傳統美食,還有各種宗教清真美食~

到現在,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古都總是設在美麗的西安了,美食文化體現了歷史發展和人文特色,這里的人們、文化、城市氣質都書寫的大氣方正和這里的美食咸辣而特色鮮明不無關聯。無論你是豪擲千金的土大款還是囊中羞澀的背包俠,這個正在發展的多元化包容城市都會讓你眼前一亮,令你不自覺的愛上這里的風情、愛上這里的美食。

㈩ 西安大雁塔來源於印度,這有什麼歷史依據

西安大雁塔在古代的時候這里的和尚很飢餓沒飯吃。在天空突然來了群大雁,給和尚們帶來了食物,和尚們為紀念,起名西安大雁塔。

相傳在玄奘法師西天拜佛求經的路途中,有一天走在大漠里的時候遇上風沙,迷失方向。糧食和水所剩無幾,眼看就要陷入絕境。但玄奘法師依然淡然盤膝而坐,念經呼法號。這時飛來一隻大雁,法師跟隨這只大雁走出了荒漠,找到了水源。所以玄奘法師對大雁充滿感激之情。回國後修建大慈恩寺的時候,就將塔命名為「雁塔」

閱讀全文

與西安為什麼是中國小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7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699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1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5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6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8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6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9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3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