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保險業怎麼樣

印度保險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03 16:16:56

A. 二戰後印度農村養老保險

二戰後印度農村養老保險的新發展

印度的農村保險改革始於6年前,政府為了提高農村地區的保險服務水平(滲透率),決定同時向私營經濟開放壽險和非壽險市場,新的保險法規要求各壽險公司必須逐步提高農村保險業務的比重。

印度保險監管和發展當局(IRDA)2000年頒布《關於保險人對農村社會的責任》,對開展農村保險業務的數量和比重做出了具體規定,即從2001年起,各壽險公司開展農村壽險的保單數和農村保單佔比(農村保單/全部保單)分別不得低於以下標准:

第一年5000份, 比重7%;第二年7000份,比重9%;第三年10000份,比重12%;第四年15000份,比重14%;第五年及以後20000份,比重16%。

根據印度保險監管和發展當局的規定,農村是指總人口低於5000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足400人、25%以上男勞動力務農的地區。由於機構少,沒有經驗,該定義對新進入市場的保險公司是個巨大的挑戰。新保險公司認為,如果按照該定義所指的農村,完成法律規定的上述業務指標非常困難。2002年印度保險監管和發展當局對農村的定義進行了修改,新定義涵蓋了農村人口的72%,而根據以前的定義這一比例僅為42%,意味著降低了開展農村壽險的難度。

除了必須開展農村壽險外,法律還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向經濟上易遭受損失的其他人員提供法定保險。其他人員包括:農業工、修路工、漁民、手藝工和個體戶。根據法律規定,新保險公司開業的第一年至少要承保上述人員5000名,並逐年增加到第五年20000名以上。

農村保險面臨的問題

多項調查表明,總的來看,印度農民保險意識高、長期儲蓄率高。目前印度農村的儲蓄率為33%,遠遠高於城鎮。根據2001年印度外資研究機構Forte公司的研究,印度農村的壽險意識最高,其次為機動車輛,第三是個人意外傷害,第四為牛,第五為拖拉機,第六是財產,第七是作物損失,保險意識最低的是農具。

鑒於印度農戶對購買壽險的儲蓄性偏好,保險監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注意開發設計新的儲蓄性產品,不要為達到法定業務標准而提供單一的定期壽險產品。

農村壽險產品的設計面臨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也是最突出的問題是保單小、成本高。國有印度保險壽險公司,市場份額高達75%,其經驗表明農村單均保額不足10萬盧比(約合2200美元)。農村單均保費少成本高是保險公司普遍面臨的難題。

其次是農民連續交費能力差。印度農民的收入因深受季風氣候影響,保單失效比例高。僅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由於發生飢荒的農民交不起保費就造成2000年所簽的50多萬份保單失效。

第三是在簽發保單時,獲得有效材料難,業務質量沒保障。由於缺乏官方出生日期記錄,被保險人的年齡難以確定。

第四是保費收取管理難。由於印度農村人口文化素質差,農村保險面臨著保費計算不準確、交納不及時和上劃難。

第五是理賠難。由於農村查勘耗時費力,成本高導致理賠難。如曾經發生多起因蛇咬致死索賠案,保險公司難以找到可信的醫療證據。

保險公司業務開展情況

不少新私人壽險公司一開始對農村業務缺乏信心:有的農村業務不能達到政府的要求,有的乾脆自己出錢「買保險」。盡管如此,許多公司還是逐漸認識到農村市場的潛力,開始採取積極的態度。

許多公司通過銷售部門為農村量體裁衣設計保費低廉的短期產品,有些公司同時銷售金額相對較小的儲蓄性產品;這些公司主要是通過農產品銷售渠道來銷售保險產品以達到政府要求。 目前,開展農險最流行的辦法是承保農村「自助組(SHGS)」成員,自助組是當地居民小組,由15-20人組成,目的是在銀行和小型金融機構的「種子」貸款和適度貸款支持下開展經營活動。政府負責在自助組與最近的商業或農村銀行牽線搭橋,過去兩年已有80多萬自助組取得貸款資格,政府將進一步擴大該數字。

組織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自助組成員參加保險至關重要,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自助組成員大多數是婦女,道德風險較低。目前,大多數壽險公司仍在擴大短期險,個別公司在開始階段提供可返還性團體保單,以強化自助組的儲蓄作用,提倡儲蓄存錢是自助組的活動和發展原則。

印度國壽公司在農村銷售儲蓄性產品的網路普及,而私營壽險公司則發現農村個人代理效率低、成本高。因而私營壽險公司則一直偏好與公有銀行和農村專業金融機構,如地區農村銀行(RRBS)合作。地區農村銀行擁有大量的農村客戶群和廣泛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保險銷售的有效渠道。印度共有地區農村銀行196家,近期政府一直在鼓勵整合、購並,以優化業務結構,強化金融機構的風險承受能力。鑒於代理費用豐厚,許多地區農村銀行樂意代理保險業務。

近期銀保合作日益升溫,銀保合作為保險產品銷售提供了一個易於接觸農民的渠道,而地區農村銀行自家銀行的性質更利於團體產品的推銷。銀保合作也為保費收取和上劃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渠道。

印度郵政系統也在利用農村網點多的優勢實施自己的農村壽險計劃,其主要提供中等水平的保障。

有的保險公司與農村大的消費品商合作,如保險人與婦女經營的農村肥皂等日常消費品合作社合作;有的與印度最大的煙草製品公司合作。

由於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農村保險的普及水平(滲透率)迅速提高。過去3年農村壽險保單數量和保費收入迅速增長,2003年保單數為360萬份,2005年達到470萬份,保費收入也從2003年68.8億盧比,猛增到2005年145.9億盧比。

發展農村保險急需採取新策略

鑒於農村保險市場廣闊,未來急需採取不同的策略。

(一)進行農村市場細分,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開發設計產品,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二)開發在保費支付上可變的儲蓄性產品。如支付保費與收獲季節相銜接,提供靈活的付費方式,豐年時多支付,大的自然災害時調整支付期,但不影響保單的有效性。

(三)採取新的措施,延伸現有農村金融服務。印度農民使用信用卡廣泛,保險人可通過信用卡一起推銷自己的產品。如「kisan"信用卡是一種保證長期信貸的信用產品,保險人可利用該平台設計針對農戶的養老保險產品。

(四)創新營銷渠道,與村級非政府法人實體合作。印度不少村級經濟實體經過培訓,可作為保險代理,通過代理,來降低營銷和理賠成本。

(五)開發壽險非壽險捆綁式保險產品。印度保險監管部門已宣布允許為小型農戶設計這種一攬子保險產品,鼓勵向農村家庭提供綜合保險保障福利。

B. 全球人身保險公司排名前十

你好!
友邦在中國是唯一的獨資外資公司,友邦中國公司在07年中外合資公司中的排名是第一,在友邦深圳是在深圳市所有壽險公司中都是處於前三甲的位置!在全球就更不用說了,一直都是排名前十名的!
友邦保險為東南亞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其分公司、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遍布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澳大利亞、汶萊、關島、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及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友邦保險通過以龐大營銷員隊伍為主的不同銷售渠道,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壽險產品及服務。友邦保險為美國國際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該集團是世界保險和金融服務的領導者。
友邦保險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始於1992年,是當年第一家獲許在中國經營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並於同年在上海設立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目前,友邦保險在中國大陸的業務范圍已經擴展到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深圳市。作為第一家將壽險營銷員制度引進國內的保險公司,友邦保險一直致力於建立一支專業的保險營銷員隊伍,並通過多元化銷售渠道,為客戶提供一系列人壽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的產品和服務,「財務穩健、信守一生」是友邦保險對中國市場不變的承諾。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印度經濟的經濟部門

農業
印度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2007年農業和諸如林業、水產業等相關產業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6.6%,約佔了總勞動力的60%。 雖然近幾年占的GDP有下降的趨勢,但其仍然是最大宗的經濟支柱,在穩定印度的社會經濟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1950年開始,印度農地單位面積產量因為五年計劃的大力提倡而增加,此計劃使得農業在灌溉技術、農業、信貸等方面快速成長,且在印度的綠色革命後,政府也開始補貼農民。盡管如此,在農業上的排名仍然僅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到五成而已。
印度農業生產力的低下,有以下原因:
根據世行報告《印度:農業及農村發展的優先項》,印度政府巨額的農業補貼妨礙了投資進入農業,而這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過度的行政管制,推高了成本、增加了價格風險,從而令投資者對未來缺乏確定感。政府在勞工、土地和信貸方面的過度干預,嚴重影響了市場機制的運作。而農業發展亟需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業則發展不足。
較低的識字率、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落後、土地改革進行緩慢、不足或低效的金融和市場服務。
土地政策和家庭財產糾紛,令每家農戶平均佔有的土地量很小(低於20,000 平方米),且往往支離破碎。這嚴重影響了土地利用效率,造成過度耕作,並導致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低下的勞動生產力。
現代農業生產方法和技術的普及率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對於大量中小農戶而言,農業機械化過於昂貴,不切實際。很多人對現代技術認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世行認為,印度水資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且缺乏可持續性。不良的灌溉系統則加劇了印度的水資源危機。 數據顯示,2003到2004年度間,印度全國只有52.6%的農田得到了灌溉。印度農村的灌溉設施嚴重不足,導致農民仍然靠天吃飯,嚴重依賴季風等自然條件。恰到好處的季風可能會令全國農業得到強勁增長,反之則會導致農業不景氣。農業所需的信貸由印度國有開發銀行(NABARD)監管,該機構是南亞次大陸在農村發展方面的最高法定機關。
印度有許多農業保險公司,在農業部監管下,為農民提供自然災害或災害性歉收保險。印度農業保險公司是此類機構中的佼佼者,為全國近兩千萬農民提供政策規定內的各類保險。
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稻米的增產速度。這可能導致潛在的糧食危機。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椰子、生薑、姜黃、茶葉與黑胡椒的生產國。同時也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眷養牛數目(1億9千3百萬頭)。還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小麥、稻米、砂糖花生與淡水魚產地。外加世界上第三大的煙草生產國。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水果是印度生產的,而其中的香蕉sapota(疑似是人參果)與芒果堪稱世界第一。
工業
工業佔27.6%的GDP且僱用率17%的總勞動力。盡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廠勞動力僅從事簡單的家庭代工。印度的小型工業產品在世界排名第16名,而他們的小型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佔全球排放量的5%。
經濟改革帶來外國的競爭,某些公家企業因此而轉向民營,開放轉為公共部門帶來民生消耗品的大量生產.開放後,那些經常搞壟斷式經營的私人家族企業需要良好的政治掛勾才能與外國企業及廉價的中國商品競爭。自那以來的變化包含壓縮成本,改進管理,專注於開發新產品並依賴低廉勞工與科技。
紡織業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勞動力來源,印度的輸出品中大約有26%來自於紡織品。Tirpur的襪子,針織毛衣,休閑服跟運動服早已普遍的被接受。Dharavi貧民窟的皮革製品已經享有一些盛名,而塔塔汽車公司的"納米"試圖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車。
印度是世界第十五大的服務業國家,提供了全世界23%的雇員,此數值成長得很快,在1951~1980年間僅有4.5%,而在1991~2000年間卻已成長到13%。也因此而造成了極高的GDP數值,從1950年的15%上漲到2007年的55%。
商業服務(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服務、商品外包)是2000年成長最快的項目,達到了總輸出服務的三分之一,IT產業的成長,要歸因於高技術高專業但極低的生產成本,及持有流利英語的工人,作為供應方,藉由配合顧客以提升對於印度的服務產業的興趣,或增加外包的機會。印度IT產業的全國GDP從2005~06年的4.8%到2008年,已成長至7%。到了2009年,印度有七家公司擠進了世界前15大外包公司的排名。2009年3月,全印度外包公司的總年收入高達600億美元。專家預估,到了2020年時此金額將上看2兆250億美元。
大多數印度人皆習慣於在傳統市場,或被統稱為kirana的各自獨立的食品雜貨店采購。因為政府不鼓勵外資介入印度零售業,因此至2008年為止, 連鎖生鮮超市僅佔全印度商場的4%。而且外來商家必須遵守三十條以上的相關規定,比如招牌執照,反囤積條約等。而且不只有貨物進出口稅,連在國內流動都要繳稅。
旅遊業在印度不太好發展,產值僅有二位數字。有些醫院渴望發展醫療旅行。
服務業
參見:印度離岸外包業
金融業
參見:印度銀行業和印度保險業
印度的金融市場可分為:有組織的部門(包含私人企業,公營事業與外國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合稱為計劃內銀行和未組織化的部門(包括個人或家族所擁有的當地銀行或信貸和非銀行性金融公司<NBFCs>)。缺乏組織的部門在農村與半開發都市仍然擁有比傳統銀行龐大的市場,特別是在非生產用途上的借貸,比如婚喪喜慶或短期貸款。
英迪拉‧甘地總理在1960年時宣布了14家銀行的國有化,1960年時又開放了六家,並規定銀行要提供40%的優先貸款於農業、小型工業、零售貿易、中小企業的發展。以確保銀行盡其對社會發展的義務。之後,印度的銀行分行總數從1969年的一萬零一百二十間增加至2003年的九萬八千九百一十間,一個銀行分行的單位面積服務人口數也因此從6.38萬降至1.5萬。1971年的存款總額比1991年的增加了32.6倍,與1951年相比則多了7倍。
自然資源
參見:印度的能源政策

D. 世界上人壽保險最發達的國家

中國民族壽險業在推銷保險的同時,更在進行著一場觀念更新的革命,任重而道遠。因此在認識差距、借鑒經驗的同時,必須探索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
參照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經驗,服務業是最具前途的領域。而人壽保險就是目前我國最重要且最具發展潛力的服務業,否則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西方保險公司等待著中國大門的開啟。同時,從經濟建設的角度考察,這一領域也已逐漸成為更深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橋梁。
最近幾年國家開始加快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當社會保障體制全面改革後,強制性的社會保險發展勢必要有商業性的人壽保險與之配套;否則,社會保險將沒有生命力,不會持久下去,也不利於從舊體制向新體制轉變過程中社會的穩定。
中國最早的壽險營銷業始於四年前。當時美國友邦保險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引進全套國際壽險業運營模式在滬上展業;1994年,素以靈活飲譽的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也悄然將經營重心移至人壽保險;太保以至人保也隨後開始了壽險業務。但目前我國的民族人壽保險業務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參照西方國家,應該說我國的保險業特別是人壽保險業是滯後於經濟的發展的;並且原來的社會保障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目前的總保險額為600億元,人壽保險額不足200億,不到保險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在國外,人壽保險額均為保險總額的一半以上。並且就保險密度而言,我國人均保費僅1.4美元,還不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我國的印度,更與日本、韓國等相距很遠;就保險深度而言,我國壽險業保險費用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5%;就保險從業人數而言,我國壽險業執業人數同西方發達國家平均每300人就有一名壽險營銷員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些都說明,在我國構成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為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的地位還是從屬的,中國的壽險市場尚未真正啟動開來。
客觀地說,我國人壽保險業與發達國家人壽保險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這首先表現在保險意識、保險觀念上的差距。中國壽險執業者必須同中國兩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傳統觀念--"養兒防老"和近半個世紀以來"大鍋飯"狀態下形成的生、老、病、死國家保險的思想作斗爭。二是人壽保險行業經營觀念上的差距。作為一種刨造性的服務部門,保險公司的工作不僅僅是售出保單,更重要的是要絕對履行保單上所承諾的服務。保險公司的宗旨座該是:共同努力,創造出一流服務,全方位滿足顧客需要。三是人壽保險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上的差距。國外發達國家人壽保險業高度發達,集約經營,向深度發展,力爭為消費者及時、准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而中國人壽保險業目前還處在向廣度發展階段,粗放經營,甚至還處在"古廟""墾荒"階段。四是專業技術上的差異。五是電腦等現代化技術手段運用上的差距,並且國外人壽保險業發展的一些先進經驗和管理技術也不能直接應用於中國。
針對上述狀況,中國的人壽保險業要想盡快地縮短同發達國家的距離,就必須採取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推進策略。在現有條件下,中國人壽保險業必須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既要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壽保險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又要切實結合中國的國情文化背景。同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國是從兩千年的農業經濟發展而來,現在尚處在二元制結構中,並且浸潤之中的傳統的儒家東方文化祟尚和強調的是家庭觀念、集體主義和互相協作精神,因此,壽險營銷就必須立足這種國情,在把人身保險知識介紹給廣大客戶的同時,在執業初期,必須把觀念傳播放在重要位置上。
巨大的壽險市場期待著優質的服務,而優質的服務呼喚出色的營銷人員。正如英國鷹星保險集團主席李署先生所言:壽險業最重要的是壽險營銷員。
因為壽險營銷滲入性較強、分散面廣等一些不同於其他商品營銷的特點,入戶直銷一直被證明為最快捷、最有效的展業方式。而就入戶直銷而言,開始我們可能會首選自己的熟人、朋友,但這些"關系"畢竟是有限的,"陌生拜訪"似乎也就無從避免。
在壽險業發達的西方國家,頂尖的壽險營銷人員肯定也是位頂尖的"陌生拜訪"的專家。但中國目前的人文環境、交往習慣、居民防護等是否適合"陌生拜訪",卻是每一位營銷者必須弄清楚的。要知道,即使是在西方世界,在隱私意識大覺醒的二、三十年代,這種"陌生拜訪"也同樣招致過鼎沸的怨聲。平安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曾對其屬下壽險營銷人員進行的遭遇統計證實:在20戶對敲門作出反應的家庭中,只有一戶准其進屋攀談,餘下的舉動"不用了,謝謝"算是最客氣的了,諸如"討厭"或打開門後再"砰"地一聲關上則是家常便飯。
面對如此的觀念,面對具備這些觀念的消費者,對於剛剛喚起民眾注意的中國壽險市場來說,壽險營銷員無疑是壽險業的生命。作為拓荒的第一代壽險營銷人員,機遇與挑戰並存,風險與價值共生。他們必須依靠自身的高素質、高智慧和熟練的技巧才能把中國的壽險營銷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而目前國內壽險業市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礙也恰恰正是人才瓶頸制約,缺乏大量的壽險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這一方面需要保險公司加快對專業人才、實用人才的培養,迅速扭轉大學保險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適應保險公司需要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險監管部門、保險同業公會要統籌考慮並擔當起培養保險專業人才的職責,盡快培養出大量的適合中國保險市場需要的經營管理、市場開發、專業技術方面的人才;第三應該創造一個保險人才流動的寬松環境,保險專業人才的一定的有序的流動是現階段中國人壽保險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為了使壽險公司業務長期穩定發展,有必要給個人業務員提供穩定的保障,包括參加社會保障、公司為其提供養老保險等。
各個保險公司在進行壽險營銷員的招考中,還必須強調:"要做代理人,先做好人"的訓條。對嚴重違規的壽險營銷員,國際壽險業的通行作法是行業共同通告"終生封條"。但在中國,即使在北京市保險行業公會成立已相當長時間的情況下,具體的、針對性的壽險營銷員行為規范一直未見出台;唯一的舉措是壽險營銷員將要參加十月份人民銀行組織的統一考試,以取得《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書》後方可執業,這將對規范壽險營銷市場起到一定的作用。
面對眾多虎視耽耽准備在中國搶灘佔地的外國壽險公司,中國壽保公司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必須從樹立和塑造自身形象、滿足客戶需要著手。
自從打開國門,每一輪商機都是對中國同業者的挑戰。從最初的服裝業到後來的家用電器;從家庭轎車到家用電腦、多媒體;甚至從日常的洗滌用品到我們口中喝的飲料......我們都是在同擁入國門的外國公司進行著艱難的抗衡,每一次,我們都似乎做得不盡如人意。這一次呢?這一次我們依舊不能輕率從事。我們只能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我們做得更好上面不是等"入侵"者出現失誤。作為中國的壽險公司應該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用今天把握未來"應該成為所有壽險公司的宣傳口號,並作為同中國的傳統觀念和思維模式作斗爭的精神依據。
"以不懈努力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務,讓顧客滿意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成為壽險公司的管理宗旨。
壽險公司要想提高競爭力,就必須塑造自已與眾不同的企業形象,提高知名度。這可以考慮從公益廣告、大型公關活動著手,也可以通過投資興建老人公寓等社區服務體系來提高地位。
壽險作為一種服務,應該結合消費者的需要,及時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和新險種。例如就結合以上"陌生拜訪"的困惑,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出團體人壽險等。運用高新技術,開發出能滿足普通百姓家庭需要的、大眾化的保險產品及能通過電腦安排滿足不同家庭或個人需要的保險產品組合。
可以借鑒中國國情,在繁華地帶搞產品咨詢的方式,採取邊介紹、邊銷售的方式。平安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採取這種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其保費收入已突破7億元,約佔全系統總保費收入的17%,市場佔有率接近60%。平保在北京開展的大型壽險咨詢活動在今年春節達到一個小小的高潮,在北京市繁華地帶的上百個咨詢台前,人們絡繹不絕,僅在2月17日至3月4日的14天里,公司就收到5500份保單,平均每天超過300份,保費達到200萬元。
但願中國壽險業能夠在"狼也來了"的巨大壓力下末雨綢繆,在一批有志獻身中國壽險事業的開拓者的率領下,真正發展壯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全球十大保險排名榜

目前無專業機構的排名,以下僅供參考。中國產業洞察網聯合中國排行榜經濟研究院,依據道瓊斯(DOWJONES)提供的數據信息,從全球眾多人壽保險公司中,根據各企業年度的銷售額、規模、保費收入情況、理賠服務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品牌認知度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以及網路調查,評定出「2013年全球十大知名人壽保險公司排行榜」。排名榜單如下:
NO、1日本郵政保險有限公司
NO、2日本生命保險公司
NO、3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
NO、4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
NO、5印度人壽保險公司
NO、6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NO、7法國國家人壽保險
NO、8日本第一生命保險株式會社
NO、9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
NO、10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2019西方各國保險深度

中國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最新數據
中國成為世界第七大保險市場
「十一五」收關,「十二五」開啟。2011年,中國入世10周年,中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亦十載有餘。
如今,中國保險市場在世界上到底處於怎樣的水平?近日,在北京大學-瑞士再保險系列課程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北大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秘書長鄭偉博士透露,截至2009年底,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2010年相關數據尚未公布)。
世界第7亞洲第2
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從權威渠道得知的獨家數據,2009年底,中國保險業以1630470億美元的總保費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較2008年排名下降一個名次。佔世界市場的份額為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國,總保費收入113974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28.03%。其次是日本,總保費收入50595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12.44%。第3是英國,總保費收入309241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7.61%。
與中國水平相當的是義大利,總保費收入169360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4.17%,位列第6位,2008年,則位列中國之後。
世界前十大保險市場總計保費為3107733,占據了世界76.43%的份額。
而關於亞洲市場的中國地位。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費規模(壽險和非壽險)為40660億美元,其中歐洲佔39.6%(2008年41%),北美佔30.5%(2008年32%),亞洲比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佔24.3%,排名第三。
就亞洲市場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個國家/地區中,如果用保費收入來衡量市場份額,2009年日本仍在10個國家或地區中穩居狀元,擁有53%的市場佔有率。
中國則與2008年一樣,依然占據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場佔有率增長至17%。韓國位列第三,擁有10%的市場佔有率,相對於2008年萎縮了1%。印度在亞洲市場佔有率約為6.8%。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台灣)一共佔有20.2%的市場份額,小於中國和印度市場佔有率之和。
密度第64深度第44
除了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則是衡量一個地區保險市場成熟程度的指標。
首先,保險密度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額,反映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保險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於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蘭,保險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險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麥,保險密度5528.9美元。日本和美國則分別位列第9、第10。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亞洲國家和地區2009年人均保費支出約為243.1美元,略高於2008年的234.3美元。其中,2009年壽險保費和非壽險保費支出分別為180.3美元和62.8美元。由於經濟差異以及財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國家和地區保險密度存在較大差異。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日本擁有最高的保險密度,為3,979美元,中國香港緊隨其後,為3,304美元,其次是中國台灣(2,752美元),新加坡(2,558美元),以及韓國(1,890美元)。2009年度,中國台灣超越了新加坡而占據了排名第三的位置。
國家或地區名稱
人均保險費(2009年)
全球保險密度
595.1美元
荷蘭保險密度
6554.6美元
瑞士保險密度
6257.6美元
日本保險密度
3979美元
中國保險密度
121.2美元

保險深度則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保險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險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國台灣地區,保險深度達到16.8%;第二名是荷蘭,保為險深度達13.6%;再次是英國,保險深度達12.9%。中國香港則位列第5,保險深度為11.0%。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整個亞洲2009年的平均保險深度為6.1%(與2008年的6.0%相比略有上升),其中「亞洲四小龍」依然占據領先地位。中國台灣保險深度最高,達16.8%,接下來依次是中國香港(11%),韓國(10.4%)以及新加坡(6.8%)。日本作為規模最大的市場,保險深度為9.9%。亞洲人口最多的兩個經濟體中國大陸和印度,保險深度卻分別只有3.4%(2008年為3.3%)和5.2%(2008年為4.6%),也說明了這兩個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保險深度最低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只有1.3%。
國家或地區名稱
保險費佔GDP比重(2009)
全球平均
7.0%
中國台灣
16.8%
荷蘭
13.6%
中國香港
11%
中國大陸
3.4%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G. 印尼前10大保險公司

第一是國壽
第二是平安
第三是太平洋

第四的是泰康

亞洲前10名的人壽保險公司主要包括中國和韓國的公司:其中包括4家中國內地公司,3家韓國公司,2家中國台灣公司,1家印度尼西亞公司。但是在盈利能力指標測試里,新加坡和泰國壽險公司具有較高排名。一般來說,和新加坡保險公司相比,中國大陸、韓國、中國台灣的保險公司擁有更龐大的市場規模(基於保費收入和資產)。
以下是本次亞洲保險公司綜合競爭力排名前10名壽險公司(不包括日本和馬來西亞)的詳細信息。
第一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在142家亞洲壽險公司中位列第一。該公司擁有亞洲(除日本和馬來西亞,下同)第一大的保費規模(400億美元)以及第二大的資產規模(1490億美元)。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數據,2009年其壽險保費收入佔中國壽險市場的36.23%。該公司是第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上海上市的保險公司,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人壽保險上市公司。截至2009年12月31日,擁有1.15億份保單,包括個人和團體人壽保單、年金和長期健康險保單。中國人壽強大的競爭力也得益於其較好的盈利能力(22位)、資產流動性(22位)和賠款准備金充足性(42位)。
第二名:三星人壽保險公司
三星人壽是韓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佔有韓國650億美元壽險市場中的27%。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三星人壽向1260萬人提供了保險產品,大致相當於韓國總人口的26%。作為三星集團的一部分,三星人壽的3萬多名銷售人員通過龐大的銷售網路提供個人和團體人壽保險服務。公司在中國、印度、日本、泰國和英國均有開展業務。三星人壽市場規模在亞洲排名從第四位升至第三位,流動性測試排名28位,賠款准備金充足性排名34位。
第三名: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是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排名在中國人壽之後),是中國平安集團的主要分公司,2009年平安人壽的保費收入佔中國16.24%的市場份額。目前平安人壽擁有35家分公司,超過2600家營業網點和遍布全國的服務網路,和超過18萬的保險代理人。公司的龐大的市場規模(排名第5位),穩定性(排名第8位),盈利能力(排名20位),和雄厚的資本充足性(排名28位),使其在總排名里列第三。
第四名: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國泰人壽是中國台灣最大的保險公司,擁有台灣28%的市場份額。作為台灣市場價值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國泰金控的主要分支,國泰人壽共有700家分支機構,服務於大約1100萬客戶。市場規模方面,2008年國泰人壽擁有860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第5位)和140億美元的毛保費收入(排名第3位)。
第五名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人壽成立於2001年11月,是滬、港兩地上市公司中國太保的子公司。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數據,2009年該公司保費收入90.8億美元,佔有中國壽險市場的8.3%,為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太平洋人壽通過其3.4萬員工及25.4萬名銷售代理提供保險服務。在本研究的142家壽險公司里,太平洋人壽在市場規模上排名第6位,並擁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排名23位)和流動性(排名25位)。
第六名:韓國教保生命保險株式會社
教保人壽在韓國和三星人壽、韓國人壽一起被稱作「三巨頭」。穆迪公司對其評級為A2,為韓國金融機構評級之首。過去5年其在「三巨頭」中擁有最高的凈資產收益率。教保人壽通過其分支機構向1000萬顧客提供壽險及資產管理服務。該公司市場規模在亞洲排名第11位,流動性排名第3位。
第七名: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人壽通過32家分支機構向超過1800萬客戶銷售年金、人壽和健康保險。從保費收入的角度來看,泰康人壽已連續3年占據中國保險市場第四,是中國第一家於2009年進行養老社區投資試點的公司。泰康人壽市場規模排名第9位,盈利能力排第19位。
第八名:印尼保誠人壽
印尼保誠人壽成立於1995年,2009年從保費收入看,是印尼最大的壽險公司。1999年,印尼保誠率先將投資性產品引入印尼市場,此後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09年12月,其擁有超過9.1萬代理人和94萬多客戶。印尼保誠盈利能力排名第2位,資本充足性排名第15位。
第九名:韓國人壽保險公司
韓國人壽保險公司是韓國保險業的先行者,成立於1946年。總部設於首爾,為韓華集團下屬分公司。韓國人壽為韓國第二大保險公司,擁有500億美元資產(排名第7位)和56億美元保費收入(排名第12位)。公司的整體流動性也很強,排名11位。
第十名:南山人壽股份有限公司
按保費收入計算,成立於1963年的南山人壽是台灣第三大壽險公司。2009年,其擁有台灣壽險市場15.32%份額,旗下3.7萬員工服務於400萬客戶。南山人壽的市場規模為第8位,資產流動性排名第22。但其在准備金測試中排名很低,處於第97位,其資本溢價幾乎為台灣所有壽險公司中最低的(排名倒數第三),資產負債率堪憂。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閱讀全文

與印度保險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4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7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699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1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5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6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8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6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9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