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航天實力如何印度發射火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這款火箭是印度用來准備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火箭的芯一級使用的推進劑仍然是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由於這些推進劑都是有劇毒的,所以也被航天愛好者們形象地稱之為毒箭或毒發。現如今,一流的重型運載火箭使用的都是氫氧發動機,採用液氫液氧為燃料,不僅高效且環保,這是當今運載火箭發展的趨勢,可見印度對於這一塊的研究還是很薄弱的。
印度對於本國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來一直是增長的趨勢,並且他們還制定了“15年願景、7年戰略、3年行動計劃”等重要舉措,著力改革航天發展,同時印度大力培養航天人才,國外一些著名的航空航天大學及學院中來自於印度的留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對於航天是有很大遠見與抱負的,切莫小瞧他們,他們有自己的運載火箭,有獨立的探測器研製技術,技術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且印度民眾對於他們的航天事業非常支持,可以預見,印度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也邁入到太空探索俱樂部的第一梯隊中來。
B. 印度總理直管,為何衛星還會發射失敗印度的太空能力到底如何
印度一直將太空力量的發展視作邁向世界大國、體現其綜合國力的重要步驟。其用國家計劃來打造空天能力,已經持續了將近五十年。8月,印度發射「間諜衛星」失敗了,火箭的第三級低溫發動機性能異常,直接在大氣層內就爆炸了。這顆衛星號稱印度「間諜衛星之王」,是該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成像衛星。如果成功發射,可以直接監控到邊境進行反間諜操作。
五、結語
文末,我們簡單對比一下中印空天能力,目前,印度航天在大型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是明顯落後於我國的,其很多領域還處於初級階段,這也是綜合國力和綜合科技水平的明顯差距。但在應用衛星和軍用航天方面,印度卻與我國的差距不算太大。憑借這些方面的技術掌握,印度的空天能力穩居在世界5-10名左右。
嚴格來說,這個成就還是值得印度人吹一吹的,畢竟,對於 GDP 只有我國約 1/5 的印度來說,印度在發展軍用航天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而印度能取得不錯的空天發展,有這么幾點值得一提,甚至值得借鑒的。
C. 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發射了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艷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只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科學體系。
D. 中國一枚火箭運載10顆衛星,印度104顆,印度航天已超中國
一箭多星」技術指的是同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把多枚衛星送進軌道。「一箭多星」的實現代表著一個國家運載火箭能力更上一層樓,當然衛星數量越多代表技術也更加困難。目前,發射「一箭多星」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在2017年,印度曾經發射過一次一箭104顆星。這個數量不僅遠超中國,也遠超美國,美國的最高紀錄是一箭64星。因此有網友驚呼,印度的火箭技術已經超過中國。
E. 世界各國歷年來火箭發射次數及成功率的最新條形統計圖排名
摘要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成功率:
F. 印度發射衛星火箭失敗主要原因是什麼
印度火箭的製造工藝不過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當地時間25日16時05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從安得拉邦的斯里赫里戈達發射場發射這顆衛星,但執行發射任務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在升空後不久突然爆炸。新華社/路透
12月25日,當世界沉浸在聖誕節的歡愉中時,印度人的心情卻極為沉重。承載著印度航天大國夢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師不利,在升空45秒後出現故障,火箭連同上面搭載的重達2.3噸的國產通訊衛星GSAT-5P轟然爆炸,化為碎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數以億計的印度電視觀眾,親眼目睹了這灰色的一幕。
GSLV是印度在引進俄羅斯等國裝備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一種具有地球同步運載能力的大推力火箭。然而自2001年初次發射以來,這種火箭迄今只有兩次完全成功地實現了發射任務。有關分析認為,印度火箭的製造工藝不過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過度依賴外國技術裝備
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位官員透露,印度專家對GSAT-5P通信衛星發射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後認為,此次發射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升空後不久,由於火箭上的一個硬體出現問題,導致火箭飛行控制系統出現故障,隨後418噸重的運載火箭出現了軌道偏離等失控現象。地面控制中心發現後,隨即下達了火箭自毀指令,目的是使火箭和衛星的碎片能夠落入孟加拉灣海域。
自從2001年4月以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總共發射了7次GSLV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但其中只有2003年5月和2004年9月的兩次發射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他幾次或者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或者火箭發射後不久即失去控制導致發射失敗。從前六次的發射經驗來看,有幾次發射失敗問題都出在印度自製的低溫燃料發動機上。
GSLV是一種傳統設計型的三級火箭。第一級是重139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是常溫液體火箭燃料段;第三級是攜帶15.2噸液氫液氧的低溫燃料發動機。該型火箭的低溫燃料助推段,部分採用了俄羅斯的技術,部分是印度的自主技術。一些印度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發射失敗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採用的是俄羅斯的低溫燃料助推段,故障很可能就出在這里,反映出印度對外國技術裝備的過分依賴。
研究人員認為,一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包括幾十萬個零部件,使用大批各種材質的部件,每一個部件的質量都直接關繫到火箭發射的成功。就拿GSLV火箭的三級分離系統來說,每一個系統如果發生微小的差錯,就會給整個火箭帶來毀滅性災難。此外,印度火箭為了加大推力,以便達到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必須使用溫度在攝氏零下250度以下的液態氫和液態氧低溫燃料。然而,這兩種燃料從生產、運輸、加註直到發射,對於火箭的材料和質量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印度火箭發射失敗,顯露出了其基礎製造業系統的薄弱環節。
製造業薄弱是最大短板
印度火箭發動機製造上的缺憾,同該國製造業整體薄弱是一脈相承的,而這一直都是印度邁向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塊短板。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崛起,走的是一條依靠研發、引進來實現自有品牌的道路。因為印度在設計思想、與西方接軌的財會體制等方面具有優勢,該國近十幾年來在服務業、軟體產業等方面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其製造業卻一直沒有較大提升,硬體產品的製造顯得十分薄弱。
目前,印度整個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只有17%,主要表現在,印度的大部分產品質地粗糙,不夠精良。以電子產品為例,目前印度市場上的電子產品,大部分是西方以及日本和韓國的品牌,印度的本土製造在設計上並不落伍,產品質量也還說的過去,但在製造上卻總是顯得不夠精緻,因而價格也就低於進口產品。
另外據業內人士透露,印度市場上的手機,不論是國際知名品牌還是印度自創品牌,其內部零件大部分來自中國,離開中國組件,印度本國手機根本無法上市。印度大城市最新建成的幾個航站樓和地鐵系統,也都是大批引進中國產品和技術服務。以至於一些印度人士在媒體上驚呼,印度與中國在製造業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印度將在未來的現代化競爭中徹底輸給中國。
印度的軍工製造能力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遠程導彈等尖端技術領域,印度曾提出多個龐大計劃,但鑒於經驗和技術方面的欠缺,讓自己吃了不少苦頭。
以印度引以為傲的「烈火」導彈為例,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其射程,印度在「烈火-2」的基礎上提出了「烈火-3」甚至是「烈火-5」等更為先進的型號。但就在本月初,「烈火-2」改進型導彈的試射失敗,再次暴露出印度「烈火」家族技術不穩定的弊病。更有甚者,印度海軍還曾直接將陸軍的「大地」彈道導彈豎立在老式護衛艦的直升機甲板上充當遠程威懾手段,這種「趕鴨子上架」的行為令外國同行大跌眼鏡。
目標與現實存在脫節
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工藝水平不足外,印度航天的研發基礎與宏大的戰略目標存在「脫節」,也是造成火箭發射屢屢失敗的一個原因。
為了振奮民族信心,印度政府制定了龐大的航天計劃。1975年,印度依靠前蘇聯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80年,印度首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SLV-3成功地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衛星和火箭發射任務,於2008年10月成功地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月船一號」。在此基礎之上,印度宣布要在本世紀20年內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
然而,與宏大的航天計劃相對應的是,印度航天業的基礎設施較差,經費也緊緊巴巴。為了在節約經費上另闢蹊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正在積極研製新型火箭發動機。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科學家目前正在研製的「艾瓦塔」火箭發動機,在重量和燃料需要量上都不同於美國傳統的火箭,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太空探測。
但是一些航天業界專家認為,太空探索計劃是世界許多國家長期開展的一項工程,有關的工藝技術和技術創新都已經過各國幾代科學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印度航天專家不可能離開現有的理論實現技術創新。此外,據曾經考察過印度航天研發基地的一些西方專家指出,印度航天專家在理論科學和數學上具有獨到的優勢,但並不能掩蓋印度航天工業研發基礎薄弱的事實。印度火箭發射所需要的許多關鍵部件,目前還都依賴進口,特別是在低溫火箭發動機及其相關技術上,印度仍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就火箭發射這樣的高端產業而言,一個國家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創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鏈接:
印度人驚嘆中國「手工活」
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但印度人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更多地展現的是其精神層面的創造力。例如,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等古老宗教的發源地,同時在古代哲學、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一些研究印度宗教的外國學者,窮其一生都無法完全弄明白印度極為龐雜的神話傳說體系,而印度人復雜深奧的邏輯思維方式更是令外國同行自嘆弗如。
然而這樣一個文明古國,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卻沒有流傳下來精美的古代工藝品,或者令人嘆為觀止的手工器物。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印度現代製造業「先天不足」的一個例證。
《世界新聞報》駐印度記者經常能在該國市場上看到一些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品,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古樸雋永的特色,但在做工上卻顯得韻味有餘,精美不足。記者有時會從中國帶來一些蘇綉和漆畫送給印度友人,其精美絕倫的做工常常會令收到禮物的印度人拍案叫絕,驚呼這樣精緻的東西印度人絕對做不出來。雖然不乏溢美之詞,但也些許透露出中印兩國工匠「動手」能力的差異。
G. 印度載人飛船也要發射,和我國相比,印度的航天實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起始於2007年,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承擔。
從2007年開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600公斤太空艙回收實驗(SRE),並且使用極地運載火箭(PSLV) 將太空艙發射升空,在近地軌道運行12天後返回地球。
在之後印度還進行了乘員艙大氣再入實驗,以及2018 年的中止試驗,這讓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飛行所需的耐熱材料、技術和程序。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其中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但依靠航天領域的科學家們,在歐美人的質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壯舉,現在還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初步建設,在航天領域,我國絕對處於頭部集團。
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10多年過去了,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研製出袖珍版的「加甘楊」載人飛船,這個只比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艙要重一點。說白了,也就是讓宇航員到太空裡面去體驗一把,什麼科學實驗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拍上幾張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於艙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體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為航天強國,印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H. 印度經濟實力不行,為什麼感覺印度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歐、中。所以在世界上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印度的水平屬於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為他們的航天技術而自豪,這主要是因為下面三項成就:
1.火箭技術
火箭最關鍵的技術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國可以向深空提供25噸的補給。中國正在建造長征九號火箭,它將在未來10年內把發射能力提高到100噸以上。印度最多能發射4噸。由於印度沒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計劃仍在想像中。
2.一箭多星技術
印度一次發射104顆衛星。中國強調具有一次發射200顆衛星的能力。
3.衛星網路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衛星網路北斗系統。中國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也超過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接近200顆。印度目前在軌衛星20顆左右。
4.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沒有載人航天技術,而中國已經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以及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天舟二號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5.深空技術
中國實現了無人登月和實現從月球「回」地任務。印度的航天技術算不上很發達,只是在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盡管嘴上不說,但印度的航天科技還是把中國作為了「假想敵」和追趕對象的。
I. 世界各國歷年來火箭發射次數及成功率的最新條形統計圖排名
摘要 你好,公布的只有2020年的其他年份的並未公布,,1、美國,發射44次,成功率93%
J. 世界各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都多少中國與印度都什麼水平
美國為92%,中國93%,日本95%。
發射成功的概率多少跟發射航天器的類型,次數都有關系,中美日三國的成功率基本上是一樣的。
中美俄歐盟算是世界上航天科技走在前列的國家與組織,是第一梯隊。
至於印度- -總體來說航天科技還比較薄弱,屬於比較落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