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印度電子工業發展的快

為什麼印度電子工業發展的快

發布時間:2022-05-04 10:55:06

❶ 印度IT真的很強

印度IT真的很強。 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的大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是領土緊挨著。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兩個國家在過去的將近20年的迅速發展成長過程中,都在向著西方經濟的發展進行學習。當各自的IT產業都與美國「矽谷」緊密相連的時候,對西方的了解遠遠高於兩國互相的了解。基本上在一段時間,很多人對印度的了解也只是限於那幾部引進中國的電影印象,似乎把印度和高科技IT都無法聯系起來。 然而,當世界的經濟腳步都在往前邁步的時候,印度也借著IT的風潮迅速發展起來。通過這些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印度的軟體產業、IT教育等都已經處在世界的前列。 國家的綜合國力,地理位置、國民素質,印度都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在學習西方IT發展模式的同時,印度IT產業的發展更應該讓我們在經歷了IT風暴般地發展之後,認識和解決一些遺留下來的問題。

❷ 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原因

印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和做法

--------------------------------------------------------------------------------

近20年來,印度政府一直將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鎖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個領域。這主要是基於在知識經濟時代,印度可以利用其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的認識。在《2020年科技遠景發展規劃》中,印度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還要成為信息技術大國、生物技術大國和核技術大國。在2003年發布的《科技政策》中,政府也強調了科學研究和創新的優先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

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是印度高新技術產業中出口增長最快的部分。《遠東經濟評論》分析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推動了印度經濟以高於6%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是軟體產業,而硬體產業無論就其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現僅以軟體產業為例介紹印度政府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扶持政策。

1.營造政策環境

自1984年起,歷屆印度政府就不遺餘力地促進以軟體產業為主的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1984年頒布的計算機政策正式確定軟體業為產業,並為其發展提供政府補貼;

1986年又進一步放寬政策,為軟體生產提供進出口用匯便利,簡化投資和進出口手續,並在稅收上給予減免稅;

1991年實施《軟體技術園區計劃》和《電信港建設計劃》,開始在班加羅爾等地建設軟體科技園區和電信港。此後,又相繼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出口加工區」、「100%出口導向型企業」、「電子硬體技術園區」和「經濟特區」等,以促進電子工業和軟體產業的發展。進入園區的企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如免交進出口稅,允許外資100%控股和免徵所得稅等。

1992年取消了設備和產品講口許可證制度,進一步刺激了出口導向型軟體業的發展。

在機制建設上,1998年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是今後重點發展的兩大知識型產業,並成立了以政府總理為組長的國家信息技術和軟體發展工作組。同年7月,內閣決議通過了該工作組提出的《信息技術發展計劃》。該計劃制定了產業發展遠景目標,即:用10年時間,在印度獨立60周年之際(2008年),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生產和出口國。此外,該計劃還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打破國內信息基礎設施壟斷經營的局面、解決信息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改革稅制,確保對信息產業的資金支持;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培訓,完善電子商務和相關法律等措施。

1999年,政府組建了獨立的信息技術部(MIT),具體負責信息技術行業的政策制定、產業管埋和項目實施等。為更好地協調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頒布了《信息技術法》,建議政府各部將2%~3%的預算用於發展信息技術,如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采購、人員培訓和服務等。這些措施在推動國家級信息中心和政府資料庫建設的同時,也促進了印度國內軟體市場的形成。目前,各邦政府也都仿效聯邦政府的做法,成立了各自的信息技術部,制定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包括:免除環境許可證;建設通信網路;建立培訓中心;鼓勵私入投資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對經濟落後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提供補貼和培養高質量人才等。

2.完善法律體系

近20年來,政府修訂並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版權法》、《信息技術法》和《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法》等,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法律體系。

為適應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1994年政府修訂了《版權法》,明確界定了未經版權持有人授權,復制計算機軟體,出售、出租盜版計算機軟體的行為皆屬違法。違法者如被認定有罪,將被處以7天至3年的監禁或5萬盧比(約合1萬元人民幣)以上20萬盧比(約合4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罰款,或兩罰並用,該法被印度官方認為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法律之一。政府各部門和行業組織也不斷打擊軟體盜版活動,對舉報者給予重獎。目前,軟體用戶的版權意識開始增強,軟體盜版率已經降到60%左右,遠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90%以上的盜版率,這使印度的軟體產品逐漸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可。

2000年5月,印度議會通過了《信息技術法》。該法修訂了《證據法》、《刑法》和《儲備銀行法》等相關法律的有關條文,對非法進入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篡改源文件、傳播計算機病毒、復制軟體和偽造電子簽名等違法行為等都做了明確界定,並制定了具體的罰則。同時,還提出電子合同、電子文書和數字簽字的法律依據,使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發展有法可依。2000年10月18日《信息技術法》的正式實施不僅使印度成為世界上12個有信息技術法的國家之一,還標志著印度已構建了較完善的信息技術產業法律保障體系。

3.重視人才培養和儲備

印度政府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開展人才培養:①各種公立的院校;②私營的商業性培訓機構,這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這類培訓機構已超過1000家,每年能夠培養數萬名專業人才;③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工作。政府鼓勵人才自由流動,只要能夠回印工作就能帶來相關的經驗和技術。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這種產業化的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的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專業人才,使得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軟體人才儲備庫。

4.加大投入

政府除加大政府投入,與銀行和企業聯合設立軟體和信息技術工業國家風險基金外,還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通過吸引跨國風險投資、為軟體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放寬國際融資機構收購國內軟體企業的有關限制等資本市場工具實現資源配置和產業提升,使軟體企業向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

❸ 印度電商:「2022年之前都很難賺到錢」,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印度電商之所以不能賺錢,是因為政策對於電商企業不容好,以及客單價非常低,高物流的成本和低物流效率,這三點原因都是造成了印度的電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很難發展起來,同時也讓這一些電商創業者在這幾年沒有辦法賺到太多的錢。

印度的物流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就是說投入是大於收益的,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依靠於物流的,對於派送服務質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覺得印度人可能沒有辦法做好這一個行業,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他們城市內的交通是很堵塞的,即使是用摩托車,也有可能要用好幾天才能把商品送到買家的手上,綜合了這幾點在印度市場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比較困難的。

❹ 印度的鋼鐵工業基地、電子工業基地,它們的布局因素是什麼

印度的鋼鐵產業

產生與布局:優越的資源條件 印度擁有豐富的鐵礦、錳礦和鉻礦資源,其蘊藏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資源也很豐富,唯優質煉焦煤不足。而且上述幾種資源,在地理分布上互相毗鄰,為發展鋼鐵工業,尤其是建設大型生產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印度的鐵礦資源具有儲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的顯著優點。其探明儲量達72億噸,平均品位為60.3%,按含鐵量計居世界第5位。最主要的礦帶位於加爾各答以西240~320公里的焦達訥格布爾高原,跨越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這里也是印度重要的煤田和錳礦產區,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鋼鐵工業區。區內鐵礦基本上全部內銷。此外,在印度半島的中、南部也擁有一批大型鐵礦山,所產礦石主要供出口。1989年印度開采鐵礦石5340萬噸,居世界第6位;其中近半數出口,約提供了世界貿易量的7%。主要出口到日本。在本國出口貿易中,鐵礦石地位也比較重要。

印度錳礦的儲量約l.28億噸,居世界第5位。其分布與主要鐵礦帶毗鄰,產銷十分近便。1985年錳礦產量為114萬噸,本國鋼鐵工業、本國其他行業和出口大約在其中各佔1/3。

印度煤炭總儲量達1千餘億噸,但優質煉焦煤不多,主要集中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附近,煤田位置對鋼鐵廠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南部的資源條件是有鐵無煤,這里的鋼鐵廠多使用進口煉焦煤。

印度鋼鐵工業的生產布局特點 世界各國鋼鐵工業的生產布局,既有其共有的規律性,又往往各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離不開資源和歷史基礎。對於印度鋼鐵工業生產布局的基本特點,我們大體上可歸納為兩條,即:

(1)向以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為骨幹,近年來中、型電爐鋼廠發展較快。

(2)內陸建廠,分布集中,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主要消費區。

發展歷程 印度現代鋼鐵工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37年全國鋼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大關,此後直至1952年生產規模在所有發展中國家裡一直居於首位。印度獨立後的頭十年,鋼鐵工業發展緩慢。從1956年開始執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起,印度政府把鋼鐵工業列為發展重點,投入巨資,並接受外國援助,先後建設起一批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鋼鐵產量遂開始明顯上升。但總的看來,發展速度並不快,不僅與投入的巨額資金不相稱,與本國發展鋼鐵工業的優越條件也不相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控制了全部生產能力4/5的「公營」體制下,決策不當、管理不善的現象比比皆是,再加上長期缺電、運輸緊張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少基建項目一再拖期,已投產的生產能力也未能充分利用,致使整個鋼鐵工業經濟效益很不理想,其擴大再生產也受到了不利影響。1989年,印度產鋼129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在各國中居第15位;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里,已次於中國、巴西和韓國,居第4位。從1949年到1989年,中國鋼產量增長384倍,韓國增長2284倍、巴西增長41倍,印度則僅為8倍。

此外,由於印度大型聯合企業分布過於集中,許多地區均與之遠離,為確保供應,70年代以來印度在一些消費區建設了一批中小型電爐鋼廠,加上老廠,1984年其總數達176家,合計產鋼能力為400萬噸,佔全國1/4。中小鋼廠以電為主要能源,廢鋼鐵為主要原料,相對於大型聯合企業,具有設備簡單,工藝流程短,布局和經營都比較靈活的特點,今後還可望有進一步的發展。

印度的鋼鐵工業基本上完全建立在本國資源基礎上,又基本上是面向本國市場的。受資源條件制約,大型聯合企業除1988年新建的維沙卡帕特南廠外,部集職於礦產豐富的焦達訥格布爾高原及其毗鄰地區。長期以來,全國絕大部分鋼和生鐵都是東起加爾各答、西迄比萊,橫貫焦達訥格布爾高原,長700公里的狹長帶狀區域內生產的,這樣高的集中程度在世界上也不多見。該區不臨海洋,完全屬內陸建廠;又無大河流貫,運輸全賴鐵路。其生產布局的主要條件是區內擁有儲量巨大且配套齊全的各種原料和燃料,本身又是重要的工業基地,鋼鐵消費量獨佔全國之半數,因而具有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消費區的顯著特點。

上述五廠在生產布局特點上大體上都屬於煤鐵兩就類型,但彼此之間又有一些差別,以此可分為三類。

表5-23 印度五大鋼鐵聯合企業一覽

(1)位於鐵礦和煤礦的中點,如賈姆謝德布爾廠。該廠距鐵礦石的主要供應來源96公里,距全國最大的賈里亞煉焦煤田160公里。

(2)建於鐵礦產區,如勞爾克拉廠和比萊廠。前者緊靠全國最大的辛格布姆鐵礦,供應十分近便。比萊則距品位極高的查理拉賈拉鐵礦不遠,有專用鐵路相連。比萊廠附近還有豐富的石灰石礦和錳礦,唯距煤田較遠。

(3)建於煤田區,有波卡羅廠和杜爾加布爾廠。前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煉焦煤產地,後者是各大廠中距賈里亞煤田最近的。

除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外,上述五廠在生產布局上還有一些共同特點、如陸路交通方便,其中賈姆謝德布爾、勞爾克拉、比萊三廠均在加爾各答—孟買的干線鐵路上,杜爾加布爾廠在加爾各答—德里的干線鐵路上,便於產品運往主要工業中心。典型的如杜爾加布爾廠,距加爾各答160公里,除有四線電氣化鐵路相連外,還有公路和運河溝通。此外,各廠用水也很方便,工廠一般均沿河布列,賈姆謝德布爾廠位於一寬4公里的河谷中,既滿足了用地要求,水源也有保證。比萊廠為供水專門開鑿了一條運河,並建有大型蓄水池。

在上述核心區以外,80年代印度在半島中部的維沙卡帕特南附近建成了本國第一座大型臨海鋼鐵聯合企業,首期工程年產鋼120萬噸,二期將達340萬噸。維沙卡帕特南是印度主要的鐵礦石輸出港,並可利用礦砂船返運進口煉焦煤,生產布局特點迥異於前述各廠。維廠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印度鋼鐵工業高度集中的狀況,對供應廣大的南方具有重要意義。

印度鋼鐵新政提出,到2019-2020財年印度鋼產量將從2004-2005財年的3800萬噸增加到1億噸,年均增長率達到7.3%,為此需要約440億美元的投資。該政策旨在鼓勵提高鋼鐵產量,而且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產品結構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均將具有全球競爭力,使其國家鋼鐵產業成為現代化的、高效的並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產業。印度鋼鐵新政旨在通過多種策略達到這一遠期產量目標。例如,在需求方面,印度政府將通過實行鼓勵措施、建立信息知曉通道以及加強交貨鏈(特別是鄉鎮地區)的方面刺激消費。在供給方面,國家將鼓勵增產,在程序和政策上消除原料獲得渠道的瓶頸,鼓勵技術研發、人力資源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

電子工業

和科技中心與教育水平有關,北部和半島南端。

艾哈邁達巴德 班加羅爾 孟買 都不錯。

印度電子工業不算很發達呀,遠不及日韓.
但印度的軟體業世界第一,因為印度是精英教育,數學很好,語言又比東亞諸國有優勢。

印度整體電子產業市場仍然落後於中國。2004年,後者的電子行業產值達到了2720億美元。印度電子行業預期的高增長吸引了市場研究機構的注意。In-Stat預測,印度電子市場復合年增長比率將達到23%,到2010年銷售額達到400億美元。

In-Stat還指出,較低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雄厚的技術力量是印度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口眾多培育了電子產品的消費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障礙。In-Stat分析師Bryan Wang認為,「主要的挑戰來自於電子行業基礎設施需要盡快完善、外國投資流程有待簡化、政府要重新考慮關稅問題。目前的進口零關稅政策使進口產品價格低於國內產品價格。」

這位分析師還提及,印度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目前已有3.3億人口,有足夠能力購買電子消費品,比如計算機等。

❺ 印度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的原因及有利條件

印度電子工業不算很發達呀,遠不及日韓.
但印度的軟體業世界第一,因為印度是精英教育,數學很好,語言又比東亞諸國有優勢,又比歐洲人勤奮一點.

❻ 印度十年後或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經濟發展快嗎

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這主要源於全球化的舞台中,印度人口以及勞動力較為廉價,從而讓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印度的人口眾多,勞動力較為廉價,很多公司和企業都會將工廠開設到印度,從而通過廉價的勞動力進行貨物生產,這就讓印度的經濟發展大大加快,並且印度也可以接觸到很多高新產業。

印度的勞動力,吸引了很多產業的進入,這也讓印度的電子產業快速發展,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讓越來越多的產業進入印度。

印度雖然有著自己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往往都是國家不發達而存在。

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價格也必然會越來越昂貴,而印度人口的增加,也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患,因此印度10年想要超越日本,還需要一定的機遇和改變。

❼ 印度為什麼能發展那麼快

印度是純民主國家 所以和我們國家不能相比...
印度政府的功能非常的小
大的原因有三點

①英國、美國 把印度作為軟體的加工工廠

因此 在印度做軟體的公司 和中國做服裝做輕工業的工廠數量差不多...而且 英美都負責收購 這也是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當然 英美給印度錢 然後再強賣給印度軍火 把錢再收回來...

②印度太民主了...太自由了..導致了很尷尬的結果

首先 印度有幾千個黨派 開一次會 得開一年...
其次 印度的語言太混亂...說什麼語言的都有...因此 寶萊塢的電影產量世界第一..因為一部電影 幾乎要翻譯成N個版本...
再次 直接導致印度政府的執行能力很低 很多法案只能個化 不能量化 沒有凝聚力

③印度各級官員 手裡哪怕是有一點點權利的都非常的貪 貪污在印度官員的字典里 是正常的 是極為正常的 這個正常程度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和印度比起來 某些有某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簡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因此 層層剝削 人民的收入及其的低 根本沒有能力去消費

舉個例子:印度沒有家樂福 沒有沃爾瑪 甚至沒有印度本國的大型連鎖市場...全是小賣鋪的形勢..(別噴 不要以為 只去過加爾各答 新德里什麼的就以為去了整個印度...去絕大部分印度城市都看一看 你會發現什麼叫窮)

因此 印度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不買洗發膏 買的話就買一小管...和牙膏筒那麼多的 一家人能用一年...只有出席什麼重要會面的時候 才會用..

綜上所述,由於這三點的相互作用 導致了 印度的各類產品需求及低 因此 印度沒有公路網 城市與城市之間相通的仍然大部分是土路 因為沒有什麼商品需要用車每天的運...也由於人民消費水平的低下 導致印度的經濟非常的糟糕...但這不影響印度人的心態 因為印度是宗教國家 過苦日子 心裡更爽 因為他們相信 這都是在修行...

而中國完全不一樣...首先 中國是 一擋磚症 又是一個統一了語言 文字的國度..(貌似兩千多年前 中國就書同文 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了..)因此執行能力和印度比起來要強非常多 我們有發達的地面運輸網路 以及步入國際化的航空網路 因此 人民的物質極大豐富 基本上想要的東西 都能買的到 而改革開放以來 人民手中的錢 也比 40年代 50年代的時候要多很多 思想解放以後 也比60年代 70年代幸福的多...(別噴 我不是五毛 自己想去)起碼餓不死人了....因此 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迅速

但是 中國的快速發展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 發展的程度參差不齊 東南沿海的發展度極高 而內地的發展度非常低 很多鄉鎮 偏遠的山區 甚至還沒有電 孩子們上不起學 又由於缺乏信仰(甭管是宗教信仰 還是政治信仰)導致人們的生活極度浮誇 內心嚴重空虛...

還有很多東西 無法在這里表達 因為某人的兒子會屏蔽這些....算了 寫到這了

❽ 印度的電子工業相當發達

印度電子工業不算很發達,遠不及日韓.
但印度的軟體產業位於世界第二 僅次於美國的矽谷
印度的班加羅爾是世界第二大軟體生產地區
因為印度是精英教育,數學很好,語言又比東亞諸國有優勢,又比歐洲人勤奮一點.

❾ 印度經濟增速,為什麼會那麼快

居民消費是印度經濟主驅動因素,再加上投資的拉動,使得印度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現在印度每年新增1600萬人,這是支撐印度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印度的人口總量與中國相差5000萬,預計到2025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家,印度15歲-64歲的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67.9%,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中國。

除了內需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印度經濟還需要強大的投資作為依託,從高速公路、到鐵路、再到港口和機場,印度每年的投入都是巨大的,印度雖然沒有中國的高鐵,但是印度從孟買到新德里規劃了兩條總長2800公里,時速100公里的鐵路復線。雖然印度的鐵路狀況遠遠不及我國,但是印度的鐵路投資效益,遠遠高過了我們國家。

與為什麼印度電子工業發展的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