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

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

發布時間:2022-05-04 19:11:27

1.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1)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2. 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有哪些具體項目

中國政府已順利完成對巴基斯坦地震緊急物資援助工作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23:01 商務部網站

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新提供的第10批緊急救災物資已於11月9日晚安全抵達伊斯蘭堡。至此,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新提供的緊急物資援助已全部完成,包括棉帳篷3124頂,單帳篷1550頂,棉被24000床,棉褥24000條,毛毯9200條,床單24000條,發電機900台,總重量800噸。

自巴基斯坦地震災害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分三次先後向巴提供了2673萬美元的無償援

助,包括物資、現匯和派遣醫療救援隊等。我提供的物資共約1911噸,分24架次運往災區。

中方提供的援助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高度評價,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巴方表示,巴政府和人民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在巴災後給予的同情和物資援助。中巴之間有著特殊的友誼,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力量源泉,巴方為有這樣的朋友感到驕傲和自豪。巴災區民眾紛紛贊揚說,友好的中國政府和人民總是在巴最需要幫助的情況下第一個向巴施以援手,巴基斯坦人民會永遠記住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3. 70年代印巴戰爭中國對巴有過那些援助

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戰斗機、坦克等,此外,還提供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幫助巴基斯坦的軍事指揮。

70年代印巴戰爭指的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爭,時間是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間。

戰爭期間,我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裝備,有殲六戰斗機數十架、59式坦克近300輛等,由於生產時間不夠,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而且是先供貨不收錢,價格留待戰後再談。

同時我國還免費為巴基斯坦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基斯坦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

此戰以後,我國繼續向巴基斯坦提供裝備、培訓的援助,並協助其建立了一些相關的工業設施。先後提供過強五攻擊機、殲七戰斗機、海軍反艦導彈,合作研製了K—8教練機、哈立德主戰坦克、FC—1戰斗機等。

(3)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印巴矛盾由來已久,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南亞次大陸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2]巴基斯坦獨立後,中央政權以及經濟、軍事大權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資產階級手中,東巴人幾乎處於無權地位。

隨著東巴經濟的發展,東巴資產階級對此種狀況日益不滿。1966年,東巴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點自治綱領。及至1971年年初,東巴進一步掀起了大規模「不合作運動」,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號。

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取締在東巴佔領導地位的政黨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為此,東巴發生兵變。

巴基斯坦國家軍隊隨即出動,「孟加拉解放軍」無力抵抗,大多數逃往印度,還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東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難。

自古道,內亂必生外患。東巴局勢的惡化,給蓄謀已久、早就想肢解東巴的印度,提供了一個發動戰爭的絕好機會。

4. 中國紅十字會向印度提供援助,援助了哪些物資

在印度新冠疫情告急之際,中國紅十字會向印度提供人道主義支持:援助制氧機、呼吸機、100萬美元!據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發推披露,中國紅十字會向印度捐贈的首批100台制氧機、40台呼吸機以及其他防疫物資,4月9日已由中國貨機從成都運抵印度。

5.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能讓沙漠變綠洲,印度:給我們造成了困擾,為什麼

所以印度也完全不用擔心中國這一基建工程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相信中國會解決好這一問題,找到一個讓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都滿意的方案。

6. 中國紅十字會向印度提供援助,此次援助了哪些物資

此次援助了100台制氧機,還有20台有創呼吸機和20台無創呼吸機,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資,其實中國已經不止一次地援助了印度,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渡過難關。

7. 中國對印度所實施的經濟援助

中國沒有對印度進行過經濟援助

相反,援助過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

雙方簽署了以下文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補充議定書》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內政部互換關於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置換館舍的照會》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石油和自然資源部關於礦產領域合作的框架協議》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石油和自然資源部關於地質礦產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環境部環境保護合作協定》

(七)《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與巴基斯坦新聞廣播部廣播電影電視領域合作框架協議》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空間及外層大氣層研究委員會PakSat-1R通信衛星采購合同》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科學院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農業研究委員會農業領域合作協議》

(十)《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巴基斯坦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協議》

(十一)《中國板球協會與巴基斯坦板球理事會合作諒解備忘錄》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內政部關於集裝箱檢測系統的諒解備忘錄》

8. 中國800台制氧機運抵印度,幫助印度我們有什麼好處

為印度提供製氧機,可以加強中國醫療產品在印度國內的銷量。

雖然印度官方對中國生產製造的產品進行了嚴格的制裁以及限制,但是在印度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印度民間企業依然選擇采購中國的產品來應對疫情危機。因為中國所生產的制氧機本身就有著可靠的質量以及性能,所以這一次印度企業的采購行為可以給中國的制氧機打一次很好的廣告。

一、為印度提供製氧機,可以讓印度的疫情問題不會蔓延至中國境內。

由於中國和印度是領土相鄰的國家,所以印度的疫情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中國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如果能夠把印度的疫情問題扼殺在搖籃之內的話,那麼就會使得中國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得到徹底的維護。雖然這一次表面上中國是為了幫助印度老百姓打擊疫情,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樣的行為還是能夠維護中國老百姓的人身安全。

當然中國在幫助印度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因為印度的反復無常,在歷史上也多次出現過,所以中國拼盡一切全力幫助印度,反而不一定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

9. 中國已向印度提供超2萬台制氧機,我國還幫助過哪些國家

還幫助過很多國家,比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寮國、緬甸、澳大利亞等,都在它們危難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且不計前嫌。

10.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10)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閱讀全文

與中國援印度有哪些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最大神石在哪裡 瀏覽:162
印度幣是怎麼算的 瀏覽:631
伊朗簽證為什麼辦不下來 瀏覽:787
英國垂耳兔大概多少錢 瀏覽:292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德國軍隊 瀏覽:930
伊朗人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594
義大利掛面是什麼面做的 瀏覽:16
英國的天氣最低多少度 瀏覽:854
100元在印尼能買什麼 瀏覽:718
怎麼撥打中國電話 瀏覽:514
義大利留學學音樂需要考什麼 瀏覽:446
印度老虎學名叫什麼 瀏覽:960
印度的大學有什麼用 瀏覽:437
中國省界怎麼記 瀏覽:617
中國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185
義大利的貝爾加莫在哪裡 瀏覽:967
印尼蘇拉威西肯達里怎麼樣 瀏覽:496
原油寶中國銀行為什麼要認 瀏覽:798
印尼客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743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