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掛民族的火車你們見過沒真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嗎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元化,飛機、火車、汽車、船舶等都成為了出行工具。咱們國家來說,高鐵就是非常好的出行工具,鐵路發展到今天,已經遍布全國各地,真正實現了想去哪就去哪。說到鐵路這一交通工具,咱們不得不說說印度,印度作為開掛民族來說,火車也是一樣,真正實現了掛票的存在,別以為我開玩笑,看看下圖,絕對讓人大吃一驚。
大家是不是感覺印度跟原先完全不一樣了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印記者從中印鐵路對比談兩國差距說明啥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具體國情,對交通方式的選擇而言也同理,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不過有些獨立思考人士硬要從中得出印度的特快列車比中國的高鐵列車先進的結論,甚至還扯到什麼體制問題和國人心態問題再把所謂的小將們批判一番(我想印度人自己恐怕都未必有如此自信),那就純屬無理取鬧了。
關於印度鐵路,恐怕大多數人都對「掛票」、「超載」印象深刻。當然其實印度火車也不都是「掛票」,設施高檔服務優異的城際特快列車也並非沒有,在某些方面印度鐵路也是有驕傲的資本的。我一直認為和印度比發展水平從而獲得優越感是一件很沒志氣的事情(比上不不下,比起歐洲日本來我們現在的鐵路水平頂多算後起之秀,運營水平差得就更多了),但如果居然有人認為印度的鐵路比中國要好,只能說那個人沒有常識或者他不打算帶上常識出門。
以下部分引用某鐵道論壇噴子的長篇大論(此人為堅定的高鐵黑,強烈反對國內大多數350高鐵項目,寫這玩意的本意是看衰印度發展高鐵的計劃,從下面的行文中也能看的出來),姑且增加下對印度鐵路的感性認識——
印度鐵路過去的確曾輝煌過:建國初鐵路總里程就超50000km,規模號稱當時世界第二,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長期霸佔著亞洲第一的位子。至今仍保留著三個世界之最:年客運量超80億人次;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日客運量近300萬人次(是國內客運量最大的北京西站的15倍);孟買一個城市的鐵路日客運量超750萬人次,比春運的日均總客流還大!可這看似「光鮮」的背後,更是慘不忍睹的現實:
1.鐵路基礎已如博物館
印度鐵路70%以上是英治時期建的,有一半是百年前的鐵路,其中更有四分之一歷史長達150年前的「古董式鐵路」仍在營運。不僅如此,型號雜、標准低、設施破、自主能力差、管理手段落後問題更突出。
型號雜:有大量米軌、單線鐵路;保有大量蒸汽機車;引進了美、日、加、歐不同國家的多型設施、設備。
標准低:印度目前最好最快的鐵路僅有新德里至齋普爾的一條改造線,設計時速才110km;現客車最快時速不到90km,平均時速僅47km;貨車的平均時速更低,不到28km;鐵路道口絕大部分是平交;全國鐵路的復線率只29%,電氣化率更僅27%。
(註:對比下,國內目前爛大街的K字頭快速列車,時速120公里,這種普遍認為是又慢又破適合低收入者的「紅皮車」放在印度居然躋身最快列車行列了;代表國內普鐵最高水平的Z字頭直達特快,時速160km/h,貨運列車一般也能達到80~100km/h左右。不要說與高鐵相比,就是普鐵我們也遠遠在印度前頭。)
設施破:建國以來,鐵路新站建設廖廖無幾,沒新、擴建一個大站;大多數站台無雨棚,無地下或空中進出站通道;許多枕軌己腐壞、破損,鐵軌、道岔磨損嚴重。
自主能力上:基本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引進的國外技術,國外早已淘汰,但印度又沒引進新的技術,自主開發能力更差。
管理手段上:中心及樞紐調度依然停留在半自動化水平上;信息發布主靠廣播;現場管理、指揮基本靠人工;國際普遍的自動閉塞調度運營至今仍是空白。
2.鐵路營運效率、效益低下
印度鐵路營運長度約相當於中國的65%,從事鐵路運輸主業的員工與中國基本相當均約140餘萬人(中國鐵路員工200餘萬人中,有近70萬人是多經和「企業辦社會」的人員)。但效率卻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中國的鐵路貨運周轉量是印度的6多,客運周轉量也比印度高35%,客貨運總收入更比印高8倍,鐵路運輸主業的勞動生產率是印度的8倍!中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運輸密度比印度最繁忙線大4倍多。更有差距的是,國內的重載線路每列運量可達20000噸,一般貨運線每列也可達5000噸;而印度鐵路貨運每列最高只能運4000噸,一般只能運2000噸。鐵路客運差距更大,印不僅無高鐵,連國內最普通的快速普客(時速120km以上)也還沒有。鐵路運輸效益上,中國現運輸主業的年總收入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而印年總收入僅摺合人民幣800餘億元;實現利潤中國是大體持平略有盈利,印度卻是連年巨虧,2013年巨虧己近摺合人民幣200億元。
3.鐵路投入更是杯水車薪
建國初印度鐵路總長已超50000km,67年後的今天,印度鐵路總長才達65000餘千米,年均新增通車里程還不到250千米,僅有國內的一個零頭(註:其實國內90年代後期21世紀初鐵路建設投資低谷期也有一年投資幾百億、通車100多公里的,但那畢竟是特例,最近幾年更是一口氣大建了上萬公里高速鐵路、年投入六七千億超過軍費不是問題)。不僅新增鐵路少,新增的鐵路標准也低,原有鐵路更因更新慢在不斷退化。現印度鐵路年均投入僅摺合人民幣200億元,僅我去年投入的2.5%;但據印度測算,僅維持現鐵路的簡單再生產每年的投入也需摺合人民幣500億元。印度吹噓的未來5年將為鐵路投入1350億美元巨資,相當於現投入水平要擴大8.5倍!可能嗎?按印度的風格,能實際完成三分之一就燒高香了!即使上了天能完成二分之一的投入目標,未來5年的投入仍僅能保現有鐵路的維護,並順帶補償點巨大的歷史欠帳,連建普通新線的投入都無來源了,更別談動輒需上數百億美元巨資投入的高鐵了。
4.鐵路票價之低將是高鐵發展的另一大障礙
印度鐵路的客運周轉量雖只比中國低35%,但年票款收入(僅摺合人民幣300多億元)居然只有六分之一!為何?除它們無高票價的高鐵和少高票價的卧鋪、快車外,更重要的是其極度優惠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低票價政策。印度鐵路正式票價體系分為7級,基本政策是高等票價少而奇高,低等票價多而奇低,最高與最低差價達40倍之巨(國內普客票價高低差價只有6倍)。印度鐵路客運列車70%為不關門、不關窗、無空調的低檔車,比國內現有的環境最差的「綠皮車」還不如(註:就連國內最爛大街的紅皮快速也是有空調的),但它承擔了印度90%以上的鐵路客運量,它的硬座(佔90%比重)票價比國內低3倍,少量硬卧票價也比國內低近2倍。這些低檔車中還有超三分之一的少座城市通勤專用列車,它與我們常從網上看到的印度鐵路客運奇觀——超三分之一的人是坐、站、掛在車外一樣,享受半價特惠票價。當然印度還有不少貧窮的逃票者,鐵路部門估計有10%之多。印度鐵路票價比中國高的僅有快速軟卧和豪華專列,但上述的客運量還不到總客運量的1%,無足輕重。也就是說,這高達90%的鐵路客運人群連普客硬卧消費都承受不起,更何況需高數倍票價的高鐵?
5.印度鐵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保維持、保正點、保安全的「三保」簡單再生產營運
保維持:就是保路網不崩潰,這方面每年投入至少需擴大2倍。
保正點:印度鐵路客運晚點如家常使飯,時常晚點上數小時甚至1天,如何少晚點、短晚點已刻不容緩。
保安全:更是頭等大事。印度現每年鐵路事故死亡超15000人(中國近年平均僅14人),人員受傷及動物傷亡數更無法統計,是世界其它各國鐵路事故傷亡總和的數倍之巨,早已為全世界所指備。
6.用大規模發展高鐵來解決印度鐵路客運能力嚴重短缺問題,只能是適得其反!印度鐵路平均超載200%,每列普客定員又比高鐵動車大1倍,高鐵的造價更比普鐵約大3倍。若用高鐵去解決鐵路客運能力問題,在高鐵不能超載且有天窗限制的情況下,考慮高鐵運輸效率高等綜合因素,解決同規模運能需求,總投資將是建普鐵的12倍以上。印度及其鐵路有此能力嗎?
Ⅲ 印度的鐵路現狀如何
印度的軌距大部分是闊軌,即1676mm(我國採用標準的1435mm),但是考慮到印度幅員遼闊,部分山區,比如著名的大吉嶺鐵路,是窄軌。這種情況就類似早些年你要從北京到雲南的河口去,北京到昆明是准軌,昆明下車後坐車去昆明北站,搭窄軌列車去河口類似。
並沒有你想像中因為軌距問題來回換車,除非你去印度比較偏遠的地方,大城市基本都OK。前面有人寫了鐵路報告,作為一名鐵路愛好者來看,寫的已經不錯了,但是部分地方不敢苟同。印度鐵路給咱們造成的印象是各種不靠譜,有以下幾個原因:1、印度鐵路的基礎較差。
說差主要體現在車輛購置還有線路上,前者就不贅述,上面都有。後者主要體現在有些地區鐵路設施老化,鐵路公司因為日常維護資金不夠,同時人為的干擾鐵路運輸(在鐵路上嬉戲,放牧)等因素。在這樣的線路上行駛的列車,晚點是家常便飯。
Ⅳ 國家為什麼不停用綠皮車
因為綠皮車價格便宜,目前還有很大一部分旅客因價格因素選擇該車的。為了兼顧這類(或觀光旅遊客人)低收入群體利益,若停用會引起民憤。
Ⅳ 印度高鐵配置高科技,群眾高呼趕超中國,結果通車後3天發生尷尬,為何
對於科技的普及,大家一定是喜聞樂見的,科技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是上去方便人們的生活,科技可以滿足人們的幻想,讓人感受到科學的神奇之處,印度高鐵配置高科技,讓當地人們很興奮,甚至高呼趕超中國,結果卻在通車後3天發生尷尬。
說起印度的火車,通過一些影視劇或者是一些文章,大家多少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們的火車就連火車頂部都是坐人的,讓一些人看得是心有餘悸,這樣難道部危險嗎,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現象才慢慢減少,這也算是一種好的進步吧,而且隨著科技之光的普照,印度的也在不斷發展的,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兩個國家在發展方面難免會借鑒,在中國出現高鐵之後,印度方面也是表現出自己不甘示弱的一面,就是他們也會盡快開通高鐵,緊跟中國的步伐。
甚至印度還放言高鐵的速度一定會超過中國高鐵的速度,對於這樣的話語,簡直讓人哭笑不得,開通高鐵又不是過家家玩樂,需要安全第一,牢固性和穩定性都要有所保證,至於速度能更快自然是更好,千萬不能為了追求速度的極致,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這樣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結語:對於這次的失敗,印度方面也總結了經驗,他們還是決定重新去建設高鐵,不過這次還是不切實際的許下了目標,眼看定下建設成功的日期已經迫在眉睫了,而高鐵都還沒有開工呢,這個結果又是一個打臉的場面,對此熒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Ⅵ 在印度坐火車是一種什麼體驗真的是掛滿人了嗎
在印度,坐火車肯定沒有在中國坐火車的體驗感有那麼好,畢竟這幾年,中國在高鐵方面已經是全球領先了,很難有其他國家的火車能夠超越中國。中國和高鐵的舒適度要比其他國家的火車的舒適度要好很多,所以在印度坐火車的舒適度是遠不如在中國的。他們車廂內的設施沒有我們國內的高鐵好,座椅也沒有我們的舒服,包括火車上的乘務人員也沒有國內的服務態度好。
我們有的時候不要用定向思維去思考一個國家,印度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也有加快,他們的城市建設也在一步步的跟進當中,我們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印度的火車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Ⅶ 中國高鐵建設如火如荼,為何印度還不建高鐵
在過去的40年發展中,交通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後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我們在經濟發展之後,首先考慮的就是交通發展。曾有外國學者評價中國的交通變化,不禁感慨中國發展交通事業的決心之大,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比擬的。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我們不同於韓國那樣只有狹小的國土,交通發展很容易遍及全國,也不同俄羅斯那樣擁有遼闊的土地卻稀少的人口,所以中國需要發展交通,也必然要發展交通將不同區域的人貫通起來,而事實證明,中國發展交通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蓬勃而富有生機,很大原因就得歸功於交通發展。
而就算印度真的建設高鐵,其實高鐵龐大的運營費用,票價自然不低,也就代表著印度高鐵的服務人群主要是印度那些富人階級的人,而這些人在印度的佔比特別少,所以這些條件下,印度建設高鐵是不是一個好主意仍舊需要時間去證明,但就現在而言,實力不允許的印度是建設不了的,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你覺得印度能夠自主研發出高鐵嗎?歡迎留言評論。
Ⅷ 印度高鐵打破世界紀錄!印度人卻選擇沉默,坦言:實在太丟人了,為什麼
縱觀中國歷史,在洋務運動時期也同樣出現過只照搬科學技術卻不重視思想變革的情況,但是迄今為止,中國之所以能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主要源於敢於正視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並且絕不妥協,絕不放棄地作出改變和斗爭。
印度電影在近幾年發展的非常好,以反映國內社會現實出名。然而當娛樂行業都開始直面現實生活慘淡問題時,政府卻一意孤行,活在自己的美夢中。
如果印度政府繼續活在自己製造的美夢之中,不直面自己國家的問題,那麼其差距將會與其它國家越來越遠。總而言之,印度要實現「印度製造」和真正的「印度高鐵」,還有一大段路需要走。
Ⅸ 印度火車載那麼多人不危險,那樣扒在火車上的,坐在車頂上的,難道不會掉下來嗎
印度火車載那麼多人很危險,那樣扒在火車上的,坐在車頂上的,也會掉下來。
掛票」作為印度鐵路運輸的一種特色,實際上是非常不安全的,「掛」在外面的乘客一不小心可能會摔下,甚至有可能滾到車輪底下而釀發慘案。另外在電氣化鐵路上,站在車頂的乘客還有誤觸帶有高壓電的電力線。在高速列車上則會被「吹」下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視頻中「掛」滿人的列車速度都不是很高。
(9)印度為什麼不建綠皮車擴展閱讀:
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攀爬列車都是被禁止的危險行為。而在印度則成為了一種特色。
在許多印度火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僅僅有車廂內的乘客,甚至還有更多乘客攀爬到車體外表搭乘列車。在印度爬火車成為了貧困人民遠行的無奈選擇,有部分乘客爬到車廂外部後手腳並用抓住支撐點,看起來人就像掛在車體外部,因此被中國網友們戲稱他們所購買的是「掛票」。
一般像火車等交通工具都是賣座位票(坐票),像中國這種人流多的地方還會推出站票。坐票和站票顧名思義,一個有座位,而一個無座位只能站著。「掛票」則是網上對於印度的火車運輸的一種稱呼。
火車、又稱鐵路列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為人類的現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混運車。
火車是人類利用化石能源運輸的典例。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於是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礠里維西克所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駛的火車。
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台電力機車。
隨著火車的普及,改變了人們騎馬(或以其他牲畜為主要動力)的出行方式。中國早期的火車車廂是綠色的,因此叫綠皮火車。
早期的傳統火車列車是由一至三節機車牽引若干車廂或車皮組成,現代的新型火車已經出現了多節車廂自帶動力的動車組列車,未來可能會出現磁懸浮列車。
Ⅹ 被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真的那麼不堪嘛
說是不堪,其實透露出更多的是心酸。
印度火車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似乎就不是一個特別寧靜的地方。每當看到印度火車承載著數以千計的乘客在軌道上行走的報道,著實會令人感到有些恐怖。一輛小小的火車,承載的人數大大的超出了它本身的客運量,但是依舊還是有人不怕危險的堅持往上爬,甚至掛在火車上,這在我們國家,這種行為無異於將生命置之度外。
當然,印度這種扒火車的現象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就是經濟方面的問題,也正是為什麼出現這種扒火車的現象更加心酸的原因。印度的經濟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富有的印度家庭不僅有錢,還擁有良好的教育設施以及家族產業,幾乎是代代相傳,而那些貧窮的家庭,如果沒有入學機會,幾乎就只能一輩子是個貧民,這就代表著他們只能一輩子做人多擁擠的火車,很難走出與他人擠火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