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糧食產量少如何保障夠吃

印度糧食產量少如何保障夠吃

發布時間:2022-05-05 06:56:29

㈠ 其糧食產量僅才中國一半的印度,它憑啥還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低,但是出口卻很高,是為了套取外匯,在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來實現印度的大國夢想,政府向群眾隱瞞了現實,讓很大一部分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卻把金錢用來購買武器裝備,這種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目前印度大約擁有10億人口,其中4億人在溫飽線上下浮動,每月的工資收入大部分用來購買食物,可以說這些家庭都完全處於赤貧狀態,但遇到大規模的社會動盪,這些人就會陷入到絕望之中。我國則與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1億噸左右,處於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糧食進口同樣是世界最高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民眾的糧食需求,還進行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樣的的觀念才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

㈡ 同樣為人口大國的印度,產量沒有中國糧食多,怎麼還能

印度的糧食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同時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而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印度的人均糧食消費僅略高於生命保障下限,勉強不餓死罷了。

所以他們吃唄。

當然有些人認為印度每年出口上千萬噸糧食(哪怕國內大飢荒),這也是說明他們偉大的農業成就(盡管單產不如中國1949年)。印度人吃素是因為他們有信仰,道德素質高(盡管人均壽命相當於中國1970年)。

㈢ 日本,印度糧食自供不足的社會原因

印度:糧食大國、飢餓大國

「印度用佔世界2.4%的國土面積養活全球1/6的人口。」這是國際媒體提到印度糧食生產狀況時常用的數據。在糧食安全上有過慘痛教訓的印度,嚴格來說應是「人多地不少」。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人計算18億畝合12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1/3,卻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河與恆河兩大河流沖積平原,給人口超過13.5億的印度帶來肥沃的土地。印度歷史上就是農業大國,但從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47年獨立,印度發生過5次大飢荒。從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印度又發生3次較大飢荒,官方統計餓死300餘萬人。

糧食安全問題是歷屆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並通過「綠色革命」等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到1980年,印度政府宣布本國實現糧食自給。現在,印度日常農產品價格保持低水平,糧食略有盈餘出口,這與獨立前後糧食長期短缺、依靠進口形成強烈對比。為保證農民的權益,刺激生產積極性,印度政府還長期實行糧食收購價保護。在維護社會公平和選舉因素推動下,印度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出台《國家糧食安全法案》。

在有糧食出口的印度,國民飢餓狀況卻在加劇。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去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仍是擁有最多「糧食不安全人口」的國家。報告估算,2014年至2019年,即莫迪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印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增長3.8個百分點。印度在「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1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4位,屬於「重度」飢餓類。英國《對話》雜志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糧食生產大國印度還是世界上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情況敲響警鍾,提醒各經濟體必須重新配置自己的糧食體系」。

日韓緊盯糧食出口國風吹草動

在日本,關於糧食自給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日本糧食自給率1965年為73%,之後就直線下降,現在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且前景嚴峻。為改變現狀,日本也有鄉村振興的藍圖。去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指導方針——「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其核心是到2030年將糧食自給率從2018年的37%提升至45%。日本《高知新聞》2019年曾刊發題為「日本食品安全保障處於十分危險狀況」的社論,提到日本小麥自給率只有12%,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感,要推進智能農業,以彌補無法集中農業用地大規模生產,以及農戶減少和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阿根廷等糧食出口國去年一度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或准備針對穀物出口商徵收特別稅,這讓地少人多的日本更為不安。日本農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像疫情初期口罩短缺一樣,如果糧食出口國都『國產國消』,對日本來說會意味著什麼?與生產工業產品不同,日本的農畜產品不可能馬上擴大生產。」來自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佐藤康博不無擔憂地說:「我有過這樣的危機感——食品安全保障是關繫到國民生命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好准備。」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井聰今年1月在《農業協同組合(農協)新聞》上撰文說,農業用地只佔日本國土的13.5%,從「食品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必須將提高「糧食自給率」定位為重要的國家目標。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曾援引農協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提高食品自給率只是中央政府在搖旗吶喊,在地方政府、農業生產者、消費者那裡還沒有產生廣泛共鳴。」

據報道,今年6月前,日本政府將匯總有關「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種信息,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東京大學鈴木宣弘研究室給出的一組數據是:「把種子因素考慮其中,2018年日本蔬菜自給率為8%,把飼料因素考慮其中,牛肉自給率為11%、豬肉6%、雞肉12%,而這些數字2035年將降至3%、2%、1%、2%。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日本將無法應對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的禁令。」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一直在向日本出口小麥,且日本還有國家儲備、大米自給自足。但日本主流媒體還是呼籲,政府必須與商社等民間企業合作,努力穩定糧食供應。據了解,日本很多綜合貿易公司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投資農業生產,專門生產面向日本出口的農作物。

水稻是日本唯一可以通過國產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的作物,不過,據《環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一些種植水稻的日本農民卻面臨收入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秋田縣湯澤市是日本著名的大米品種「秋田小町」的產區,在當地勞作近40年的稻農石成壽告訴記者,他同時還種植飼料用稻穀和櫻桃,因為「只靠種植水稻無法生存下去,要從事復合農業」。

韓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突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穀物綜合自給率曾高達90%,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如韓國人肉類消費增加,以及產業化、都市化提高讓耕地越來越少,韓國糧食自給率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目前,韓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34公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09年至2019年韓國政府在糧食領域投入13.52萬億韓元進行扶持,如補貼農民種植水稻以外的農作物、通過援助培訓和農資方式培育糧食作物共同經營制度、支持水田旱作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韓國2019年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5.8%,與2009年的56.2%相比大為降低。受天災和國際糧食價格影響,韓國2020年出現糧食產量過去52年來最低和價格史上最高的現象。

韓國糧食的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因此,糧食出口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劇韓國的危機意識。據《韓民族新聞》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去年5月曾進行過「應對糧食危機特別演練」,核心內容就是向在海外的韓國農場主下達「進口糧食命令」。目前,共有69個韓國法人在俄羅斯、柬埔寨、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經營農場,「進口糧食命令」實際上就是讓他們想方設法將糧食運往韓國。但一些韓國專家還是認為,韓國的糧食安全已亮起紅燈,為此必須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糧食生產率。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其糧食消費量的90%需要進口,但新政府仍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

㈣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印度很多人飯都吃不上,為何還對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無幾,自然條件似乎也更優越,可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我國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但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愛拿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進口糧食說三道四,但它們卻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年大范圍出口糧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餓人口,完整是在勒緊腰帶賣糧食。

受傳統文化影響,印度是個相當盛行吃素的國度,超越六成的印度人簡直不吃肉,有兩成的印度人完整素食,印度的肉類人均消費程度全球倒數第二,不到我國的零頭。

可即使如此,印度照舊有過半的青少年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值,半數以上育齡婦女貧血,超越五億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餓賣糧食到底何故,顯而易見。

㈤ 印度人的大米質量好,為何產量卻非常低

主要原因是印度的氣候不好。印度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雨季和旱季明顯,這導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中國東部的季風區,雨熱同期,是世界同維度最適宜搞種植業的地區之一,這是中國糧食單產居世界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耕地一年可以收割兩次,這是中國糧食產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熱帶氣候不適合耕種。


去年糧食總產量約為2.8億噸。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已經超過了泰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2017年出口的大米總量接近1200萬噸。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高於印度,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印度產量低,說明其生產力發展還有巨大潛力;我國產量高,繼續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產量難度就相對較大。

㈥ 印度要解決糧食問題合理的措施

兩次綠色革命,第一次引進培育新品種,使用化肥,改進灌溉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第二次,利用生物技術的進步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葯,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等

㈦ 印度自己不夠吃,為何還要把糧食出口到國外

‍‍

印度的糧食即使自己不夠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要出口到國外,這是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不出口的話,那麼就沒有貿易,如果貿易不通暢,經濟發展的道路就會受到影響。

印度的消費與經濟增長隨著這幾年還是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印度的生產周期以及雙邊關系歷史之間獨特的市場動態,顯示了印度對農業市場的特殊價值。

鑒於越來越多的商業農業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邊際實際或未來假定的關稅優勢,都可能對其他國家買家,特別是加工成品供本地消費的投入產生重要影響。

而且如果出口的話還能夠收到關稅,這要比自己在印度的城市當中去買賣糧食所獲得的利潤高許多,本來印度它就屬於農業大國家人口多,但是為了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相信印度的政府肯定會選擇犧牲一部分的人民來成就大事情。

‍‍

㈧ 人口與中國相同,面積與中國不相同的印度,為什麼糧食不夠吃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還屬於農業國家,人民主要是靠種田為生,想要換取其他生活就需要賣糧食,而有些人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賣了糧食換生活用品就不夠自己吃了。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的發展,製造的東西越來越受國外的喜歡,所以中國就憑借著物美價廉的產品從國外賺錢。而印度的工業發展沒有中國好,能夠向國外交易的也只有他們的糧食了。

㈨ 印度人多地少,糧食怎麼還夠供應出口

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

一般人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

閱讀全文

與印度糧食產量少如何保障夠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最大神石在哪裡 瀏覽:162
印度幣是怎麼算的 瀏覽:631
伊朗簽證為什麼辦不下來 瀏覽:787
英國垂耳兔大概多少錢 瀏覽:292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德國軍隊 瀏覽:930
伊朗人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594
義大利掛面是什麼面做的 瀏覽:16
英國的天氣最低多少度 瀏覽:854
100元在印尼能買什麼 瀏覽:718
怎麼撥打中國電話 瀏覽:514
義大利留學學音樂需要考什麼 瀏覽:446
印度老虎學名叫什麼 瀏覽:960
印度的大學有什麼用 瀏覽:437
中國省界怎麼記 瀏覽:617
中國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185
義大利的貝爾加莫在哪裡 瀏覽:967
印尼蘇拉威西肯達里怎麼樣 瀏覽:496
原油寶中國銀行為什麼要認 瀏覽:798
印尼客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743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