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國鳥是什麼
印度的國鳥是孔雀。全世界共有3種孔雀,即藍孔雀、綠孔雀及剛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屬於藍孔雀,又叫印度孔雀。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為「國鳥」,使孔雀受到了來自宗教和法律兩方面的保護,身貴而位尊。可是藍孔雀到了中國便成了「合理開發利用」的對象,其任人宰殺的境遇比起其在次大陸的老家真有天壤之別。
藍孔雀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種雞形目、雉科鳥類。雄性羽色艷麗,頭部冠羽呈扇型,尾屏的眼斑羽惹人注目,頸部鮮亮奇異的藍色使其在色彩世界中獨佔一席:孔雀藍。孔雀矜持而機警、華美卻不嬌媚,隨遇而安,食性廣泛。
在印度,關於孔雀的民間故事很多。傳說印度教舞蹈之王濕婆有個兒子迦爾迪蓋耶,曾坐著孔雀雲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戰神卡提科亞也都把孔雀選為騎乘工具,甚至封孔雀為鳥王。印度人世世代代喜愛孔雀,多將其形象雕於建築上,刻在器皿上或塑在廟宇中。
我在印度期間,常常碰見孔雀,還遇上幾次母孔雀帶小雛的熱鬧場面,要知道這都是些真正自由的野孔雀!有一次在一個清真寺前,我見到一位神職人員用孔雀羽紮成的笤帚掃地。後來才知,孔雀雖為國鳥,受法律保護,禁止銷售,甚至不許私帶出境,但允許用野孔雀毛做扇子、笤帚和裝飾物,據說這還能為使用者帶來好運和仙氣。
在印度生活期間,每當清晨或黃昏,我總能聽到遠方傳來孔雀高亢、單調、凄婉的鳴叫,駐足傾聽,每每令人產生一種高深莫測的冥思,真不知這到底是一種鳥,還是一位神的使者。
公元前4世紀,印度歷史上出現了一支號稱孔雀族的強大部落。經數年征戰,他們掃盪群雄,成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王朝——孔雀王朝。尤其是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使他的統治時期成為印度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他統一了印度次大陸,把釋迦牟尼的佛教定為當時印度的國教,他皈依佛門、講信修善、公平慈愛、杜絕葷腥,被後人推崇備至。正由於佛教在孔雀王朝時得到迅速發展,才使這一教派有機會向國外傳播,逐步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今天,盡管佛教徒在印度已成為少數,但印度作為佛教的發祥地,佛教教義的偉大精髓已經融入耆那教特別是印度教之中。所有這些教派無不主張寬容、自律、禁殺生靈,都供奉佛陀,強調普度眾生。這種一脈相承的宗教信仰已成為印度社會精神氣質的奠基石。
在印度,國家也劃定了野生動物禁獵區和國家公園,但因宗教文化的影響,孔雀、葉猴……甚至眼鏡蛇,無論在哪兒出現都會受到人們的保護。從這個角度講,印度3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就堪稱一個超級自然保護區。
② 藍姆伽在印度是什麼意思
藍姆伽是印度北部的一個小地方,60多年前,中國遠征軍在這里重整旗鼓,新38師在這里接受了美軍的訓練,並配備上了先進的美式裝備,一群中國勇士在這里鑄造成一雙叢林鐵拳,發起了向日軍宣戰、收復緬甸的第一聲號角。
③ 印度auroville是什麼
是要去當志願者嗎?這個暑假我也很想去,我們可以聯系下
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印度
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201,446(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英聯邦成員國。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
⑤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印度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
⑥ 印度到底是什麼意思
「印度尼西亞」只是音譯,與印度無關;印度洋是以印度命名的;歐洲多個國家設有東印度公司,是在亞洲南部和東部地區從事貿易及武裝掠奪的機構。
⑦ 印度這個詞是什麼來的
印度地名得名於印度河,但主要流域不在印度而在巴基斯坦。
印度一名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是玄奘所說,謂得名於月亮,「印度者,唐言明月」。但另一說法,則謂得名於梵語之Sindhu,即印度河。折衷二說,則印度河可能本來是明月河的意思。
然而最須注意的是——這條明月河或者印度河,主要流域並不是印度而是中國西部和巴基斯坦。
印度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語之五河地)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在印度河流域有一塊肥沃的平原即印度河平原。
歷史上所說的古印度文明,其實就是以印度河平原為中心的一小塊古文明區域。然而這塊地域,在地理上現在歸屬於與中國西域和青藏高原直接接壤的巴基斯坦。
這塊被稱為印度河平原的古文明地區,即古印度;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在17世紀被英國殖民者佔有,而後合並於恆河平原、德干高原而成為統一的近代印度,於是發生了地理和歷史的巨大混淆。
但是在此之前,印度河平原文明長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區域,是一系列獨立王國的主要所在地。印度河古文明的繼承者不是今日的印度,而是一直被中國史學界所漠視的巴基斯坦。換句話說,人們所傳說的印度古文明,並非來自今日的印度,而是來自印度河平原所在的古代的巴基斯坦。
只有了解這種全然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人們才能理解一直延續到今日的巴基斯坦與印度兩國的對立與世仇關系。
直到英國殖民者進入控制南亞次大陸以前,古代的南亞次大陸並不存在一個叫印度的統一國家。
古印度次大陸大部分時間處於小國林立的分裂狀態。在隋唐以前,漢語中用來稱呼南亞次大陸那些神秘國度的名字不統一,非常雜亂。最常見的名號有身毒、天竺等。唐代玄奘以後才稱之為印度。印度這個地理名稱並非國家名稱,而是唐僧玄奘所命名的區域名稱。
但是印度人從來沒有這么叫過自己(正如所謂拜占庭,東羅馬人從來沒有這樣叫過自己)。
玄奘在公元7世紀游學中亞和印度次大陸時,足跡遍及西域及南亞。他的《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當時中亞及南亞次大陸的國家數目多達138個。即使在莫卧兒王朝(蒙古人的王朝)和英屬印度帝國時期,印度地區也只是相對統一,各地大小土邦林立,異國為數眾多。
所以印度詩人泰戈爾也說過,「印度」之名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這一論斷反映了歷史事實。
⑧ 印度人五個等級是什麼
更加准確的來說,印度人五個等級是錯誤的,印度人應該是六個等級,這個應該是准確的,這六個等級分布是:
1、梵天:和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
2、婆羅門:僧侶貴族,壟斷文化教育,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祀特權,享受奉獻。
3、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負責征稅,軍政管理,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
4、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沒有特權,主要從事經商,必須以布施和納稅來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特權階層。
5、首陀羅:被征服的原印度土著居民,主要做僕人和工匠,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6、賤民:也叫達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觸之人,傳統上認為他們是骯臟的,是社會的最底層,不能穿鞋,走路都要避開人,為村民服務,卻不能住在村子裡,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無地位。
⑨ 印度的地勢特徵是什麼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自然資源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
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⑩ 印度的國球是什麼
印度曾經是英屬殖民地,所以板球水平很高,巴基斯坦的水平也很高,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兩國都很重視板球比賽,所以投入也很多,現在印度的板球水平應該是世界的前兩名,所以說板球是國球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