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哪裡產紅薯

印度哪裡產紅薯

發布時間:2022-05-06 09:25:33

『壹』 甘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甘薯原產於美洲。16世紀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侵佔美洲和呂宋(今菲律賓)後,番薯便被傳播到呂宋。當時,南洋、呂宋一帶已有許多中國人僑居謀生。據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多年在呂宋從事貿易的福建長樂籍華僑陳振龍見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將薯種引進國內,以濟民食,但西班牙當局卻禁止此物種外傳。無奈,陳振龍只好設法私下購買幾英尺薯藤,並向當地人學得栽種方法,於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許,挾小蓋中」,攜子陳經綸回到福州。回國後,陳經綸生怕番薯不適應在當地生長,便先在「本屋後紗帽池邊隙地試栽」,結果一舉成功。他將收獲的番薯呈獻給福建巡撫金學曾,並上書「敬陳種薯之利益」,建議官府推廣種植。

如果滿意,求採納。

『貳』 番薯是怎麼傳入中國的,還的多虧了哪些人呢

多虧了陳振龍將番薯引入中國,然後由他的子孫開始推廣,最後由康熙、乾隆等皇帝下令推廣,所以才真正在中國盛行起來。番薯又叫地瓜,在現代被做成各種美味佳餚供人品嘗。不過,在古時候,番薯因為其好種植、產量高、飽腹感強等特點,確實是拯救了很多陷入飢荒的人,也養活了一大堆人口,據說清朝時期人口暴增跟它也有關系。

康熙初年的時候,陳振龍的子孫帶著番薯在河南、河北、山東、浙江等地大肆推廣。大概是民間的種植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到了乾隆時期,乾隆親自下令要官員推廣番薯的種植。從這里開始,番薯得到大面積的種植。不管怎麼說,番薯的推廣以及種植,切切實實為一些貧苦百姓帶來了福利。

『叄』 【大明星想知道】江映蓉想知道:有哪些蔬菜的原產地不是中國,是外國傳入的

番茄、葡萄、黃瓜、菠菜
回答者: chen_lingling - 二級 2010-1-17 19:39
有胡蘿卜 捲心菜 花椰菜 馬鈴薯
回答者: 優雅的琪 - 一級 2010-1-17 21:30
黃瓜的原產地是印度,後來傳入中亞。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一種「實長數寸,色黃綠,有刺甚多」的瓜,稱為「胡瓜」。後來東晉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後趙國主石勒,不喜歡這個「胡」字,因而便將它改為黃瓜。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洲,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
豇豆 原產地: 印度
西紅柿的原產地: 美洲 秘魯

參考資料: 網路
回答者: VikeyQi - 二級 2010-1-18 08:58
辣椒
回答者: 雞骨草 - 三級 2010-1-18 09:12
西紅柿
回答者: 珠海星人類 - 二級 2010-1-18 11:36
朋友 你問的是哪一個中國,是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過去幾國包圍圈的中國,你的問題我想答。
回答者: 221.131.61.* 2010-1-18 13:53
萵苣
回答者: 60.161.169.* 2010-1-18 13:57
義大利生菜,原產義大利。
回答者: xdsyyw - 一級 2010-1-18 15:07
花花你真搞笑,竟然會想到吃的。。。。。。。。。哈哈
回答者: tongxues - 二級 2010-1-18 18:24
番茄,茄子,菠菜等等
回答者: 百變淑女 - 一級 2010-1-18 18:25
原產於中亞的是黃瓜、胡蘿卜、蠶豆、菠菜、萵苣
絲瓜原產於南洋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苦瓜原產熱帶亞洲
回答者: 鄭晗麗 - 一級 2010-1-18 19:58
絲瓜——原產於南洋,明代引入中國;

芫荽(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引進;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黃瓜——原產中亞;

胡蘿卜——原產中亞;

蠶豆——原產中亞:

菠菜——原產中亞:

萵苣——原產中亞;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回答者: 2010峰love花 - 一級 2010-1-18 21:02
絲瓜——原產於南洋,明代引入中國;

芫荽(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引進;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黃瓜——原產中亞;

胡蘿卜——原產中亞;

蠶豆——原產中亞:

菠菜——原產中亞:

萵苣——原產中亞;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苦瓜——原產熱帶亞洲,明代引進
番茄,原產南美洲的秘魯,當地人稱之為「狼桃」,因人們被它成熟的果實血紅顏色而害怕有毒,無人敢食用。16世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情人從羅諾克島將它帶回英格蘭贈送給女王,雅稱「愛的蘋果」。18世紀末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由於它是從西方傳入的,又形似柿子,故稱「西紅柿」。最初供觀賞用,19世紀中葉才開始作為蔬菜並廣為栽培。
辣椒,原產南美洲,明朝時傳入中國。最初叫「番椒」,因其含有辣味,改名叫辣椒。
西瓜,原產非洲南部。它先傳入西亞地區,五代時由郃縣縣令胡嶠從回紇(今鄂爾渾河流域)引入中國。先在新疆栽培,後傳到中原,因瓜是從西域傳入的,故名西瓜。
胡蘿卜,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傳入雲南地區,後來遍及全國。
黃瓜,原產印度,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中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見其成熟後渾身金黃,改名「黃瓜」。
菠菜,原產波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從頗陵國帶入中國,當時稱「菠陵」或「頗陵」,後簡稱「菠菜」。
芫荽,又稱「香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在漢代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萵苣,又稱「萵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唐初傳入中國。
茄子,原產於印度、泰國等地,大約在晉代傳入中國。
南瓜,原產非洲,由波斯人傳入中國南方地區,成熟期略遲於黃瓜,當時也叫「番瓜」。
番薯,原產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逐漸傳播到南亞,明代萬曆21年,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中國,開始稱番薯,後來又有紅薯、紅苕、山芋、甘薯、地瓜等稱呼。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清朝初由南洋群島傳入中國,又稱土豆、洋芋豆、地蛋等。
回答者: fanation - 一級 2010-1-18 21:03
是西洋菜吧。因為名字很洋氣。就是吃了不會變西洋人,所以很放心
回答者: 螢火蟲小雪 - 二級 2010-1-18 21:12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黃瓜——原產中亞;

胡蘿卜——原產中亞;

蠶豆——原產中亞:

菠菜——原產中亞:

萵苣——原產中亞;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苦瓜——原產熱帶亞洲,明代引進。
回答者: 今天還是喜歡你 - 一級 2010-1-18 21:58
現在常見的蔬菜如茄子、黃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晉至唐宋時期陸續從國外引進來的。茄子,原產於印度和泰國。黃瓜原產於印度,傳入我國時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種叫法。菠菜是唐代貞觀年間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入的,最初叫波稜菜,後簡稱菠菜。扁豆原產於爪哇,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刀豆原產於印度,唐代傳入我國。 蠶豆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中國本不產蠶豆,相傳是張騫從西域帶回蠶豆。一般認為蠶豆起源於亞洲西南和非洲北部,現存最早發現是現在巴勒斯坦的傑利科古城,裡面發現了六千年前的蠶豆殘存物。 綠豆,大部分專家認為它產之印度緬甸,但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是他原產地。古代叫它菉(LU)豆。西漢司馬相如的賦里就提過菉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豌豆有叫寒豆、麥豆。古代原產在地中海沿岸和亞洲西岸。豌豆這一名詞最先見於張揖《廣雅》(三世紀),又名豍(bēi)豆。豍豆在東漢崔豍《四民月令》(二世紀)中已有記載,可見至遲在漢代就已傳入我國。 到元、明、清以來,又陸續有一些品種加入我國菜譜中來。胡蘿卜原產於北歐,元代由波斯傳入。辣椒和西紅柿的傳入時間還要晚些。西紅柿雖由歐洲傳入我國,但它的祖居地卻是南美洲的秘魯。西紅柿原名叫狼桃,秘魯土著人剛發現它時,以為它有毒,還不敢吃呢。進入清代末期,我國現有傳統蔬菜品種基本上都出現了。 土豆(馬鈴薯)中國本身也沒有,它的故鄉也在美洲。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從哥倫比亞帶回歐洲,大概是在十六世紀中期或更晚,從西北或華南傳入中國。 甘藍利用和種植歷史比較長,早在四千多年前東南歐地區(特洛伊遺址)就把某些野生甘藍利用,在也許傳說的美女海倫也吃過甘藍。甘藍流傳到我國時間並不長,最早見於書本是1848年,當時稱其為葵花白菜(這名字有意思)。其後又稱為回子白菜,大概這種叫法緣由是從其絲綢之路的路線傳播過來。花椰菜傳入中國比甘藍(包菜)更晚,在20世紀初才在廣東、福建等地有少量種植。建國後發展比較快,現已在中國廣泛種植。青菜花的傳播的還是近十幾年的事情。萵苣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和西亞一帶。有的人認為萵苣是在。隋朝傳入的證據是,宋代陶觳在其《清異綠》雲:「咼國使者來漢,隋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咼國在現在的阿富汗、不丹地區)。但是在葛洪《肘後方》已有萵苣記載。因此萵苣傳入中國年代更早. 中國南瓜原產在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緬甸). 明代以前沒有記載苦瓜紀錄,一般認為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帶過來。與鄭和同行的費信寫的《星槎勝覽》中就記載了苦瓜。在其同時代《救荒本草》中就把苦瓜列為救荒作物之一。但是當時吃苦瓜並不普及。直到明代中葉之後在南方才開始普及起來。芫荽原產在歐西南地中海沿岸。後來傳入西亞。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把它帶入中原,西晉張華撰寫《博物志》就記載:「張騫鑿空,得安石榴(石榴)、胡桃(核桃)、大蒜、胡荽(芫荽)」。 絲瓜原產印度,南宋陸游說:「用絲瓜絡擦硯台,可以把臟東西全部擦乾凈,且不傷硯台(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杜北山寫過詠絲瓜的詩,因此說明,絲瓜傳入中國不遲於宋代。古埃及是最早種植洋蔥地區之一。洋蔥開始分布中東和近東地區,後來傳播到全世界。中國古代稱為「胡蔥」。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就有記載。因此洋蔥引入年代不遲於南北朝時期。洋蔥名字得於日本,洋蔥傳入日本後,被命名為洋蔥。這個名字後來被傳入中國,成為通用名。

參考資料: 文青傳媒
回答者: siwei24008 - 三級 2010-1-19 10:47
番茄,捲心菜。
回答者: Du號外 - 二級 2010-1-19 12:59
黃瓜的原產地是印度,後來傳入中亞。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一種「實長數寸,色黃綠,有刺甚多」的瓜,稱為「胡瓜」。後來東晉十六國(公元317——420年)中最強大的後趙國主石勒,不喜歡這個「胡」字,因而便將它改為黃瓜。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洲,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回答者: 我是sh迷 - 二級 2010-1-19 20:47
我國是一個對美食有著無限追求的國家,創造了引以為豪的八大菜系。中餐館遍及世界所有國家,全世界的人們都著迷於我們的飲食文化。但是大家知道嗎?我們餐桌上,構成我們偉大菜譜的蔬菜,卻有很多來自國外。除了很多帶有"胡""洋""番""西"的食物之外,還有很多習以為常的食物居然也源自外邦。他們影響著我們的口味,影響著我們的文化。蔬菜的外來史也是我們的祖先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史,這些生活中的蔬菜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偉大傳播。
NO.1 辣椒(海椒)
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毫無疑問,辣椒對於中國飲食有巨大的影響,小小的辣椒辣出了遍布全國的川菜館和湘菜館。誰能想到一種讓人無法忍受的調味品居然能對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辣椒強烈的刺激著人們味蕾的同時,也將豪爽而潑辣的性格注了中華飲食,甚至是注入了中國人的性格,還帶給我們美麗的辣妹子。但辣椒卻是在明末才從美洲傳入,而這場辣椒革命的發起地居然是江浙和兩廣,被川湘菜接受則要到清乾隆年間。
NO.2 紅薯(番薯)
旋花科甘薯屬甘薯(Ipomoea batatas)這同樣是一種神奇的作物,雖然他毫不起眼,似乎對中華飲食文化也無影響,甚至是一種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食物。但是,紅薯的引進卻真正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紅薯使得中國南部山區得以開發,不能種植水稻的山地得以遍種紅薯。紅薯的高產,以及富含的高能澱粉一次又一次的在飢荒之年拯救了無數中國飢民。清朝開始的人口膨脹可以說來自紅薯的力量。紅薯也是由美洲經南洋於明朝傳入兩廣的。
NO.3 黃瓜(胡瓜)
葫蘆科黃瓜屬黃瓜(Cucumis sativus Linn)黃瓜不僅是一種家常菜,也被廣泛採用於各大菜系。因為它自兩漢時就已引入中國,所以幾乎很少有人把它作為外來作物來對待。但是胡瓜這個曾用名,卻泄露了它的來歷。黃瓜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熱帶雨林,據說最早是由張騫把胡瓜種子從西域帶到了中原。從此之後,黃瓜就與中原飲食密不可分。不過後來改名黃瓜卻又是另一段歷史趣聞了。當然黃瓜也是女士美容的良品。
NO.4 芝麻(胡麻)
胡麻屬胡麻(Sesamum indicum)因為"芝麻開門"的歇後語,芝麻也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國產傳統作物了。但是同樣,胡麻的本名也暴露了他的身份,而芝麻這個稱呼源自脂麻,表明了它是作為油料作物引進的。據《夢溪筆談》考證,芝麻也是張騫帶回的,但是考古發現中國使用芝麻的歷史卻更為久遠。不過有名的"芝麻開門"和考古發現表明早在4000年前中東地區就開始使用芝麻了,而更早的原產地這可能在非洲南部。芝麻的歷史可以說是相當久遠復雜。
NO.5 馬鈴薯(洋芋)
茄科茄屬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也許大家不相信,但是土豆從南美進入中國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的傳播速度卻如此之快,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紅薯,並且成為中國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主食。而伴隨快餐文化,它甚至改變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在成為大眾食品的同時,薯條,薯片也成為了一種比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據說就是每天一頓「土豆燒牛肉」----至少赫魯曉夫同志是這么認定的。
NO.6 西紅柿(番茄)
茄科茄屬番茄亞屬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因為不知道的原因,番茄原產地中美洲的人們居然認為番茄有毒,而一直不敢食用,直到十八世紀的歐洲一位搞笑自殺者才讓人們得知了這么一種美食。同樣在中國明末就已經把番茄作為觀賞植物引種了,但是知道清末才把它作為美妙飲食的一部分。番茄和雞蛋的絕配也成為最為大眾的一種飲食搭配。不過當然除了飲食之外,番茄和雞蛋也是狂歡節時,人們互相投擲的一種偉大娛樂武器。
NO.7 玉米(玉蜀黍)
禾本科玉米屬玉米(Zea mays L)玉米作為蔬菜的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的糧食作物。印第安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了,而傳到我國也有400年歷史了。沒有一種作物能像玉米一樣在世界每個國家都能有如此的滲透力。玉米是全世界動物飼料的主要原料。油價上漲後,玉米酒精也開始取代石油成為汽車的主要食物,而作為發酵工業的基礎,玉米也是從青黴素到白細胞介素等等生物製品的原料。玉米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偉大蔬菜或者食品。
NO.8 菠菜(赤根菜)
藜科菠菜屬菠菜(Spinacia oleracea)其實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個蔬菜來自波斯,在那裡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而進入中國最遲是在唐代。相比於原產中國的白菜而言,菠菜可能是另一種被廣為食用的蔬菜了。甚至《本草綱目》也有記載。因為乾隆而得名「紅嘴綠鸚哥」更是讓菠菜成為中國飲食中高貴的一種食物。雖然菠菜富含鐵得理論是因為小數點的錯誤,但是這一點不妨礙大力水手瘋狂的食用菠菜。
NO.9 大蒜(胡蒜)
百合科蔥屬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同樣和張騫一起來到中原的食物,但是已經牢牢的成為了中國飲食調料的一部分,當然也作為普通蔬菜直接食用。因為其含有蒜素,雖然味道很重,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一部分作用。也許因此大蒜也成為了東西方辟邪的一種食物,不管對付西方的吸血鬼還是東方的僵屍,都很有用。
NO.10 紅蘿卜(胡蘿卜)
傘形科胡蘿卜屬胡蘿卜(Daucus carota)如同所有胡開頭的作物一樣, 它們都是通過西域傳入我國的。胡蘿卜大約是在13世紀傳入中國,原產地在阿富汗和伊朗一帶。傳入中國以後很快發展成獨特的亞種,而不同於原產地的紫蘿卜。因為其富含的營養,也因此成為中國的一種傳統蔬菜。雖然不知道之前兔子們吃什麼,但是現在胡蘿卜也是兔子食物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4143&tid=2694519272281327544
回答者: hesperusau - 五級 2010-1-20 00:07
絲瓜——原產於南洋,明代引入中國;

芫荽(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引進;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黃瓜——原產中亞;

胡蘿卜——原產中亞;

蠶豆——原產中亞:

菠菜——原產中亞:

萵苣——原產中亞;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苦瓜——原產熱帶亞洲,明代引進。

現在常見的蔬菜如茄子、黃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晉至唐宋時期陸續從國外引進來的。茄子,原產於印度和泰國。黃瓜原產於印度,傳入我國時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種叫法。菠菜是唐代貞觀年間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入的,最初叫波稜菜,後簡稱菠菜。扁豆原產於爪哇,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刀豆原產於印度,唐代傳入我國。
回答者: 只為花上網 - 一級 2010-1-20 10:57
西紅柿 呵呵
回答者: █街頭詩仌█ - 一級 2010-1-20 11:12
胡蘿卜/捲心菜/花椰菜/南瓜/荷蘭豆
回答者: 陰慧芳 - 一級 2010-1-20 16:36
蕃茄\苦瓜\土豆\萵苣\菠菜\蠶豆\胡蘿卜\黃瓜\辣椒\小蔥\芫荽\絲瓜\

小花。我愛你。
回答者: 4ever_YR - 一級 2010-1-20 16:41
絲瓜——原產於南洋,明代引入中國;

芫荽(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引進;

小蔥——原產西伯利亞;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

黃瓜——原產中亞;

胡蘿卜——原產中亞;

蠶豆——原產中亞:

菠菜——原產中亞:

萵苣——原產中亞;

土豆——原產美洲;

蕃茄——原產美洲;

苦瓜——原產熱帶亞洲,明代引進。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
蔥:產於天山昆侖山,所以昆侖山古稱蔥嶺。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芹菜:中國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義上的芹菜並不相同,被稱為中國芹菜,還有一說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現在吃的西芹種傳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產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後漢時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種蔬菜之一。
小白菜:簡稱白菜、青菜。原產我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大白菜:古名崧,我國人工培育產品,地道中國原產菜。
茭白:其來源同上。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東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我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布。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蕹菜:就是空心菜,產於我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過了,時間不用說了吧。
扁豆:原產印度,漢、晉時傳入。
茄子:原產東南亞和印度,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
菠菜:原產波斯,唐代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代以前怎麼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來華時傳入。
胡蘿卜: 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紅薯:原產美洲,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
土豆:原產南美,明末傳入我國。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咱也不知道這味道好不好吃,怎麼琢磨都覺得是欣賞性植物,估計也不怎麼辣)。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我國。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南瓜 : 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還有另一種南瓜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估計宋朝時也有了。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皺,明朝時傳入我國。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清朝中晚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但1983年,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從成部鳳凰山的西漢古墓中,發現有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西葫蘆: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國。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傳入我國也就100來年。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葡萄,張騫帶回來的。
西瓜,五代時期由絲綢之路傳來的。
無花果,唐前就傳入了,但中原地區是很難吃到的。
芒果:據說由唐僧取經時帶回的種子,但現在的芒果是荷蘭人在台時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時期第一次有文獻記載。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後也是做為貢品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西瓜:原產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
芝麻:原產我國雲貴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遺址中,發現有古芝麻的種子,證實了中國是芝麻的故鄉。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我國解放後在漢中地區有少量引進。而果橄欖則是中國願生的,不過在古代應該算是百越地區。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

『肆』 木薯和紅薯的區別是什麼

木薯,又名樹薯、樹番薯。成分以澱粉為主,不但是雜糧作物,而且也是優良的飼料作物。木薯主產於巴西、泰國、印度等國。在我國,木薯栽培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南方地區種植較多。木薯產量高,每公頃可產45000~52500kg鮮薯塊。依含毒素(氰酸)多少可分為三類:甜味木薯、苦味木薯和Lilanera。
紅薯是一種塊根作物,是世界第三種主要蔬菜作物(馬鈴薯和木薯分別居世界主要蔬菜作物的第一和第二位)。其味道甜美,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可供給人體大量熱能,所以有的地區把它作為主食。與熟馬鈴薯相比,熟紅薯含有大約相等的熱量,較少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以及更多的維生素A。紅薯是維生素A的主要植物來源之一。

『伍』 高粱、小麥、玉米、大豆、甘薯、馬鈴薯均是從國外傳入中國嗎

關於高粱的原產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原產於中國,二是原產於非洲。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世界上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里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里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小麥的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後的產物,栽培歷史距今已有1萬年以上。在中亞的廣大地區,曾發現有史前原始社會的居民點,並在其中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以及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瑪雅人的聖書記載,早在有歷史記載的5000年前,玉米是印加人、瑪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 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
大豆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甘薯又名紅薯,它原產於美洲中部墨西哥等地,後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菲律賓等國,在明朝中葉才傳入我國。由於它種植十分簡單,適應能力很強,因此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廣,成為對抗災荒的有效手段。
馬鈴薯屬於茄科茄屬能結塊莖的一種草本植物,原產於拉丁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地區。馬鈴薯16世紀末期至17世紀初期分兩路傳入我國,一路可能是由荷蘭人從海路引進我國的京津和華北地區;另一路是由荷蘭人從東南亞引種至我國台灣,爾後傳入東南沿海的閩、粵等地。

『陸』 玉米和紅薯是由哪個洲傳入中國的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瑪雅人的聖書記載,早在有歷史記載的5000年前,玉米是印加人、瑪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 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紅薯原產自南美洲,在明朝時候傳入中國。當時我國很多人仍然相信「橘逾淮則為枳」的說法,認為移植的作物即使能夠存活,也會改變原有的品質。時任翰林院官員的徐光啟不為陳見所拘,經過「大膽設想,小心求證」(胡適語),在全國推廣種植紅薯大獲成功。此事載於《甘薯疏序》。
據說當初南美諸國禁止生鮮薯塊出境,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分享這種作物的好處。後來是一位福建籍的水手把薯藤纏繞在身上矇混過關,到了船上則用淡水和原產地的泥土小心養護,這才把紅薯的種苗帶到中國。
即使沒有這樣的困難曲折,第一個將紅薯引入中國的人無疑是值得紀念的。然而這位水手姓甚名誰,到今天已無從考證。據徐光啟《甘薯疏序》的紀錄,我們只知道有一位客居福建莆田,姓徐的年輕人,為他推廣紅薯提供了種苗。這已經是紅薯引入我國以後的事情了。
紅薯曾經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並不是人們一味苟且將就的結果。它本身的素質也很不錯的,如若烹飪得法,味道甚佳!
把水煮熟的紅薯去皮碾作薯泥,混入麵粉中開成麵糊煎餅,不但香甜而且特別軟熟。這是kk小時候吃過的美食之一,比《難忘今宵》還要難忘得多!當然,要加點糖做成甜餅;喜歡吃咸餅的則需要另想辦法。
在野外挖到新鮮的紅薯,無鍋無灶一樣可以烹製得美味無比。
先在泥地上扒一個窩,稍稍凹下去就行。然後用乾的泥塊壘成窯狀——就像一個微縮的蒙古包的樣子。由下至上逐漸收縮直到封頂,這是要有點兒耐性和建築技巧的。
這就是集鍋和灶於一身的「窯」。用柴草在裡面燒熱了,泥塊都隱隱約約地透出些許紅光(所謂的「燒紅」了)。在頂上開一個口子,把紅薯放進去,把泥塊都打碎了用來埋住它們。再把別處的泥土挖一些過來,在上面再蓋一層,把熱氣結結實實地封在里邊。
這樣等上十多分鍾或半個小時(kk那個時候還沒有表,實在弄不清楚准確的時間了),再挖開那一大堆土——哈哈!紅薯全都烤熟了!!
這樣烤紅薯俗稱「打紅薯窯」。跟「叫化雞」的做法原理是一樣的,專業的術語叫做「泥烤法」。因為把食物密封在很小的空間內烤制,香氣無路可逃,所以味道特別香濃。這是kk吃過的又一種美食,那味道真是——「難忘今宵」啊「難忘今宵」……
然而在很多時候,紅薯是相當委屈甚至於相當倒霉的。在廣州話里,「大番薯」是用來形容「愚笨、蠢鈍的人」;「薯頭薯腦」則相當於「笨頭笨腦」,簡稱「薯」……如此造詞,全然忘卻曾經有過的「一季紅薯半年糧」的年代,忘了紅薯為我們立下的功勞。
我們常常仰慕那些以戰爭殺戮建立功勛的帝王將相,卻不屑於記住這些真正為人類帶來巨大福利的平凡人物。缺乏感恩之心似乎是人類的通病,因此,我們真的有必要經常吃點紅薯。
現代科學的發展證實了紅薯營養價值相當高,而且對於防治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效果。庶幾kk的提議不至被譏為迂腐吧!

『柒』 紅薯的原產地是哪裡

紅薯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在明朝中葉,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

『捌』 紅薯是在哪個朝代引進中國的,又是誰引進的呢

按照歷史記載,紅薯是由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我國的,紅薯傳入時間,公認的記載是在16世紀末期,比較准確的時間是明朝萬曆二十一年5月下旬(1582年)。紅薯通過多條渠道傳入我國,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
番薯是1593年傳入中國的,由當時在菲律賓從事貿易的福建人陳振龍,將西班牙人在當地種植的「朱薯」帶回中國。番薯,又稱甘薯、紅薯、山芋、地瓜等。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
(8)印度哪裡產紅薯擴展閱讀:
紅薯別稱甜薯、紅苕、甜薯、地瓜等,為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
紅薯的原產地並不是中國,紅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
紅薯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台灣省等地傳播,現今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玖』 紅薯是從那個國家引進的詳細點

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在明代時期引入中國,中國引進番薯第一人是陳益,據史料記載,陳益是廣東東莞虎門北柵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他身著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從虎門出發前往安南(今越南)。

到達安南後,當地酋長接待他們時擺出一道官菜,這道菜香甜軟滑,除了非常可口外,還能充飢,這便是番薯。

陳益此後便特別留心番薯的生長習性和栽培方法,兩年之後的1582年,他冒著殺身的危險,收買酋卒,將薯種藏匿於銅鼓中,想偷偷帶回國。陳益在其祖父位於虎門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墳墓前購置了35畝地,開始大面積種植番薯。

成功收獲後,他決意要把這種食物廣為傳播,並將自己的壽穴也選在薯田邊,要與番薯長相廝守。陳益作為「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為我國開辟糧源,貢獻重大。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

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

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據記述,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古鎮傳授種植番薯的時候,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獲,得薯尤多,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競相種植。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於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並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1733年,番薯傳到四川,1735年傳至雲南,1752年傳至貴州。此後,番薯蹤跡遍布西南。

營養

有觀點提倡番薯應連皮吃,因番薯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多酚。烹煮前應徹底將皮洗凈,連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營養;且因番薯較少加農葯,可購買品質較好的番薯,帶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營養。地瓜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橙黃色的番薯是因為當中的β-胡蘿卜素,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黃色的。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在烏干達的番薯卻是白心的,因為當地的氣候令胡蘿卜素含量較高的物種無法成長,但可以生長的物種卻只會製造大量碳水化合物。

紅薯含有眾多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增強腸道蠕動,另有一種氧化酶物質,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紅薯吃得過多,會使人腹脹、打嗝、放屁。

紅薯是β-胡蘿卜素最豐富的天然來源之一,到達人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對人體免疫系統和至關重要,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

食用

在東亞,烤紅薯是流行的街頭食品。在中國,紅薯,通常是黃色品種,在冬天用大鐵桶烘烤,作為街頭食品出售。

冬日供應的紅薯湯,將紅薯加冰糖和姜在水中煮沸。在閩菜和台灣菜中,紅薯常與米飯一起煮成粥。紅薯蒸干是連城縣的一道名菜。紅薯青菜是台灣菜中常見的配菜,通常煮熟或炒熟後與大蒜和醬油混合食用,或在食用前簡單地加鹽調味。

它們以及以紅薯根為特色的菜餚,常見於便當 餐廳。在中國東北菜,紅薯通常被切成塊並油炸,然後浸入一鍋沸騰的糖漿中。

在印度的一些地區,紅薯晚上在廚房的煤上慢慢烤熟,然後配上調料食用,而在南方,更簡單的方法是在去皮、切塊和調味蔬菜菜餚之前簡單地煮沸或加壓烹飪,作為膳食的一部分。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它被稱為「Sakkara valli Kilangu」。

它被煮沸並作為晚間小吃食用。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新鮮的紅薯被切成薄片,曬干,然後磨成麵粉;然後將其與小麥粉混合並烘烤成薄餅(麵包)。一些印度社區將 15% 到 20% 的紅薯收成轉化為泡菜和小吃片。部分塊莖收獲在印度用作牛飼料。

在巴基斯坦,紅薯被稱為shakarqandi,可作為蔬菜菜餚和肉類菜餚(雞肉、羊肉或牛肉)烹制。灰烤紅薯在巴基斯坦集市上作為小吃和街頭食品出售,尤其是在冬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番薯

『拾』 芋頭是紅薯嗎

芋頭不是紅薯。

閱讀全文

與印度哪裡產紅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中國公民的 瀏覽:156
印度大壩薩爾瑪在哪裡 瀏覽:200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09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