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種姓為什麼分工

印度種姓為什麼分工

發布時間:2022-05-06 14:51:11

『壹』 印度的種姓制度主要是什麼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種姓制度的來源

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然而隨著馬穆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而經歷過許多調整,並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徑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貳』 怎麼分辨印度種姓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1、看語言: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實際上很多印度低種姓和賤民們是不會說英語的。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在印度當地是一種能體現高種姓身份的榮耀。

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融入會英語的圈子中的,所以會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2、看膚色:

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種姓,而那些棕色皮膚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種姓。

3、看婚姻:

在印度高種姓娶低種姓是一種習慣,但是高種姓嫁給低種姓卻是種罪惡。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是不能結婚的,但實際上這種規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種姓的女子和低種姓的男子之間,如果是印度高種姓的男子想娶低種姓的男子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

(2)印度種姓為什麼分工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參考資料:網路-種姓制度

『叄』 印度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最高的被統治階層是婆羅門。

印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印度種姓制度的分工: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宗教為中介的分工制度,這種制度是世襲的,僱主與雇員的關系是世襲的。這種制度有趣的地方是:同一種工作,如果只是自己偶爾在家中做做的話,則不像專業那麼有污染性。

同一種工作,在不同地區,態度也不一樣。例如理發師,在印度南部,因為要負責喪禮事情,所以極度不潔;但在印度北部,因為不用負責喪禮事情,地位較高。

『肆』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是如何劃分出低種姓的人民的

種姓制度實際上是一種血統的區別延續,人生來本沒有高低貴賤,但是因為時間、空間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不同的地理氣候造就了不同的膚色人種,當然,不同的時間跨度也造就了非凡的人類文化,要說人類種族之間的差異,其最終不過是不同種族之間文化的較量。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這個真實的世界,真實到讓我們逐漸活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人,印度種姓制度,其實不僅在印度國內有不良影響,而且也經常成為其他國家人們茶餘飯後詬病的談資,將人劃分3、6、9等,說白了就是種姓制度的內在本質,但是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負責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的為最高等級職業,從事這一職業的也為最高等級人群,接下來就是行政管理事務層,其次便是生產者,接下來是各行各業服務者,最後就是游離在種姓制度之外的其他邊緣職業,低種姓的人如何產生,想必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其實很大程度上都與歷史原因有關,一方面是當時居住在印度境內的土著,其次也包括那些普通的殖民者。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奇葩的現象,那就是如果低種姓的男子娶了高種姓的女子,生下來的孩子直接被定義為賤民。

『伍』 印度種姓制度的由來

種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被征服之後、征服者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征服印度之後,為了讓被征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征服者把印度人分了等級。

征服者當然是最高一級,被征服者當然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征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征服者有意識地毀滅被征服者的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

幾百年之後,被征服者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接受了征服者強加的文化,種姓制度因而形成。印度獨立之後,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文化,但僅僅是個形式而已,種姓制度依然附著在舊有文化上頑強生存著,影響著印度的方方面面。

(5)印度種姓為什麼分工擴展閱讀

自從政府1950年從法律意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種姓的影響力開始慢慢下降。然而種姓依然時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不那麼發達的地區和農村地區。

2014年時,曾有一份調查27%的印度人事實上仍然過著「不可接觸者」的生活,而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承認自己拒絕「不可接觸者」進入自己的廚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種姓依然決定社會認同和個人認同,人與社會的關系,有時候僅僅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姓氏。

幸運的是,幾十年的發展,社會還是在不斷進步。政府一直有給低種姓的人提供政府工作和教育的配額。

而且隨著城市化,在城市裡出現了一些不同種姓雜居的現象,跨種姓的婚姻也越來越常見。甚至在1997年到2002年間,「不可接觸者」K. R. Narayanan成為了印度總統,想必激勵了無數為廢除種姓影響而奮斗的人們。

種姓的枷鎖一直制約著當代印度的發展,大多數印度人依然需要為擺脫種姓而努力。進展雖然緩慢,卻也給人信心——意識已經覺醒,觀念可以改變。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種姓真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只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南亞次大陸,希望那裡的人們不用再負重前行。這一次,呼喚的不是愛與自由,而是平等與尊嚴。

『陸』 請問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否分為四大階層

印度人口眾多,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種姓制度主要存在於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

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後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

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

獨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後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

隨著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裡,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柒』 印度種姓把人分為4個等級,為何很少人冒充高種姓

原人之口,生婆羅門;彼之雙臂,長剎帝利;彼之雙腿,產生吠舍;彼之雙足,出首陀羅。——《梨俱吠陀》這就是印度種姓最早的起源,可怕的就是這個早在公元1000年前所制定的制度,卻成為了印度控制人民的主要的制度,而這種種姓制度為很多印度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印度婦女

而且印度要求種姓之間不可以通婚,所以種姓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在樣貌上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印度能夠一直保持非常頑固的種姓制度。

【參考資料】《摩奴法典》、《梨俱吠陀》《印度種姓》

『捌』 印度種姓制度的發展變化及其實質。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種姓是一個身份的表示,代表著自己的出身、職業、信仰和母語。已經生成一個非常穩定的結構,滲透進每一個印度人的思想中。可以說沒有種姓的印度人,就不是印度人(穆斯林的群落也被視作種姓,現任印度總統就是個穆斯林)。同一種姓的認同感,不能簡單地類比為中國的本家或者同鄉關系,還要深刻得多,就如計算機中的「屬性」中的每一個參數的整齊劃一的認同。在樹立了人人平等觀念的現代社會中,這種頑固堅硬的小圈子意識,在印度是如此的天經地義,似乎不可想像。

種姓制度對印度的社會影響非常之深遠,在印度歷史上無論統一還是戰亂,整個都遵守這這樣的種姓制度,而對國家的概念並無清晰的認識。以至於古代印度很多時候都是鬆散式的類似於聯邦的政治結構。

種姓制度,在印度出現之初,是基於種族或民族的,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後,更多地具有了一種社會分工上的意義。這種世襲的職業種姓制度,在印度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建立起印度社會中嚴格而細致的職業分工。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都離開不了經濟這個基礎,可以說印度教社會的職業分工結構,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也是最穩定的,由此產生了歷史最悠久、最穩定的經濟形態。這個經濟形態,完全是在一種無主的狀態中自發形成的,無論是馬茂德及其後繼者的突厥王朝,還是帖木耳家族的莫卧爾王朝,還是英國殖民政府,都是構建在這個最古老最穩定的經濟結構之上的。

種姓制度在印度經濟結構基礎上的強大力量,使得印度創造了偉大的文明之後,以一種強力膠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來,幾乎沒有發展和創新地延續了千年。直到現在,談起印度的哲學,話題的下限還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蘭教統治印度之前。這種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義,有點類似中國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義,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礎而成熟和強大的一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阻礙發展的一面。

進入20世紀,印度的社會發展,開始對種姓制度形成威脅。傳統價值觀在新的經濟技術的發展面前,新的生活方式面前,日益脆弱。我相信印度的老派人中,也有類似中國的「人心不古」的感嘆。在甘地主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他試圖沖破與不可接觸者的種姓壁壘的努力是非常失敗的。但是當寶萊塢、中產階級、印度籍世界小姐、軟體產業發達等等的沖擊到來,在印度的城市社會中,種姓制度已經開始淡化,這同時也體現出印度教文化在印度城市中的衰落。不過,印度的大多數人口還在鄉村,強大的印度教宗教勢力和嚴格的種姓制度以印度鄉村為基地,還將在很長的時期內,繼續發揮其在印度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玖』 四大文明古國印度,你理解其種姓制度嗎

我們都知道,古印度與古中國、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一起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那是因為它有著璀璨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3、分工

種姓制度是以宗教為中介的分工制度,採用世襲制。

4、婚姻

種姓制度規定,婆羅門種姓不可離婚;寡婦不可再婚。除此之外,一般種姓的婦女可再婚。

當然,這種制度也有反對的聲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就很反對這種種姓制度,他提倡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教的那種血腥祭祀和古老咒術,而提倡人們可以通過苦修與冥想獲得感悟。

閱讀全文

與印度種姓為什麼分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09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8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5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