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教有哪些神話 關於濕婆 有什麼故事 他又哪些能力 他是不是最強的神
1、濕婆信仰與婆羅門教到印度教變革的歷史
濕婆原本是南印度的土著神靈,並不是北印度雅利安人的神
雅利安人入主古印度之後,將濕婆納入自己的神話體系,為「獸主」是個荒野、野蠻、生育之神;
因早期雅利安人是游牧而生,他們的神靈都是自然神,作為印歐人,他們尤其信奉雷神、火神這種具有威力的勇武之神,神靈多是武士、國王的形象;
而後雅利安的游牧文化被古印度的農耕文化同化,自然神信仰難以維持宗教需要,有位社會學家說過一句話,我忘了是誰「對於牧人而言自然神就足夠了,但對於農人卻不夠」。所以婆羅門教發生了教義的革命,堅持雅利安傳統古典派婆羅門被拋棄;自然神與創造神(梵天)信仰衰弱,本土哲學中「梵」的概念崛起,南印度的神靈成為主導,而且「梵神合一」,造就了如今的印度教,也就是三相神崇拜;
2、現今印度教中濕婆神的神格
濕婆是神中之神、梵中之梵,是一切的本源,是宇宙的本質;印度人稱它為「大天」。他即能創造也能毀滅,他是諸神的根源,也是諸神中最具威力者。
世界雖然是梵天創造,但梵天創造世界的能力來自濕婆,濕婆本身就是完美,他有雙性,有截然相反的兩面,這么說吧,完全形態的濕婆應該是「半男女像」,即是男性也是女性,濕婆脫離了本像,分離了自身部分神力,才有宇宙。。。。。所以濕婆之後一直是男子形象。
(你可以理解為陰陽。。。)
濕婆是苦修之神,是如今印度教中信徒最多的神,按印度教的說法,是濕婆最易取悅。信奉濕婆的派別有七個,比如和佛教密宗關系匪淺的性力派。
3、宗教本質
濕婆或者說三相神,是一種哲學上的三一概念,是對自然神宗教的一次升華,與復雜化、哲學化。
也是印度土著本土文化的一種勝利標志。如今也是印度人對外來侵犯的反抗精神的標志。就如同法國人一旦涉及要排外就搬出貞德,印度人則搬出濕婆。。。。。。。
『貳』 濕婆神是什麼意思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
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和神話中諸多神一樣,由於濕婆的全知全能性,因此濕婆的性別並不固定,而是根據相的不同隨時變化。
『叄』 濕婆神是什麼神印度的濕婆神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濕婆是“毀滅之神”,和“梵天”、“毗濕奴”並稱為印度教三相神,濕婆具體出現的日期目前不能得知。不過在《梵書》一書中就有對濕婆的記載,而這本書是在公元前212年就有的,所以這么推算的話,濕婆最晚就是出現在公元前二百多年,至今也有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不過此時的濕婆早已清心寡慾,面對雪山神女無動於衷,她只好前去請求愛神幫忙,愛神就親自做了一把愛的弓箭,射向濕婆。這一招果然奏效,但是沒多久,濕婆就發現了,原來這是愛神的詭計,於是很是生氣,打開了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噴射出的火焰將愛神燒的灰飛煙滅,不過好在愛神沒有消失,只不過從此之後就變得“無形”了。
『肆』 濕婆神居住在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為何會成為印度人的神
「濕婆」這個名字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濕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
另外,濕婆胯下坐騎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可以驅策風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夠傳播瘟疫。身纏的眼鏡蛇,更能飛快地沖向敵人喂毒。憑借這些神兵利器,濕婆征戰八方,誅殺了數不盡的魔鬼,並摧毀過阿修羅的三連城。
濕婆是最能體現印度教諸神復雜和雙面性的神祇。他有著善惡雙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溫和慈祥;既作為兇殘可怕的「惡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為慈愛熱情的「萬眾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徵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復仇者也是庇護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慾的苦行者。發起飈來逮誰滅誰,他的狂怒會讓整個宇宙顫抖;溫柔起來,又感情色彩濃厚,對人給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就是:絕對的強和絕對的酷!
『伍』 濕婆神有什麼樣的傳說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h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纏發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飾一申骷髏瓔珞,腰間圍著一張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頭上長著第3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3隻眼裡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沖後再流到人間。
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Mount Kalashi,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又叫烏瑪(Uma,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的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Durza,難近母)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Ganesh)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建陀(Skanda)則是可怕的戰神。
所有印度教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種,就是這尊與朱羅銅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偉大的濕婆納塔羅闍(舞王)即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像。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的製造延續倒12世紀。
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宇宙之舞。他的頭發隨著他的舞動而狂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的上邊的右手所持的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飛動。這種節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得聲音,通過創造之舞的善行而產生。宇宙本身被表現為環繞此神的光環,光環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羅的繁殖之口。與這創造的瞬間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的毀滅,由那些給光環鑲邊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單獨一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此神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錶示要撫慰他的信徒,預備賜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進一步證實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勢(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垂下手指模擬象鼻構成,在此指向真從無知的侏儒背上彈跳而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性的手勢使信徒有希望解脫摩耶的苦難,同時右腳以舞蹈的全力踏著侏儒的背脊。侏儒握著一條有毒的眼鏡蛇,而同樣的毒蛇像一件裝飾品佩戴在濕婆賜福的右臂之上。
在許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細節中,可以看到一個骷髏在此神纏結的發髻的寶冠上。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與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發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象的小像立於右邊的頭發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是闡釋這位跳舞的創造和毀滅之神的無限憐憫和宇宙力量的一種形象化的啟示。
在接踵而來的笈多王朝時代(公元四世紀初至公元六世紀初),以梵天(創造之神)、毗濕奴天(又稱韋紐天、那羅延天,為維持之神)、濕婆天(又稱大自在天,為破壞之神,但又兼具救護治療的性格)為三大主神的印度教,又分化為以毗濕奴天為至上神的毗濕奴派和以濕婆天為至上神的濕婆派。前者流行於南印度,後者流行於北印度,以此為契機,婆羅門教出現了全面復興的景象。
『陸』 濕婆神是什麼
濕婆神 即 濕婆 。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謝謝!!!
『柒』 濕婆神是一個什麼樣的神靈
早在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上我們就看到了一位神仙的形象,這位比梵天和毗濕奴的還要早出現的另一位主神就是濕婆神。他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印度神之一。在《梨俱吠陀》中,濕婆是風神之父,叫作樓陀羅。他通體褐色,頸項鐵青,頭披毛辮,手持弓箭。樓陀羅住在山中,有善惡兩重性格,用1000種草葯為人獸治病,可他一旦發怒,就會用霹靂傷害人畜草木。
到了後期吠陀時代,濕婆神成為毀滅之神,他多了兩只手臂,法力也隨之增強。他的額頭上長著一隻神眼,當他要毀滅什麼的時候,這第三隻眼就會發出神火,毀滅之火所碰到的一切都會化為灰燼。
和毗濕奴一樣,濕婆神也有不同的化身,以男性生殖器林伽為形象時,他成為再生之神;以赤身裸體,瘦骨嶙峋的形象出現時,他是苦行之神;以單腳著地的舞姿形象顯示時,他又變成了舞蹈之神。
『捌』 濕婆神是什麼神
印度三大神中的一位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纏發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飾一申骷髏瓔珞,腰間圍著一張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頭上長著第3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3隻眼裡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沖後再流到人間。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Mount Kalashi,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又叫烏瑪(Uma,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的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Durza,難近母)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Ganesh)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建陀(Skanda)則是可怕的戰神。所有印度教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種,就是這尊與朱羅銅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偉大的濕婆納塔羅闍(舞王)即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像。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的製造延續倒12世紀。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宇宙之舞。他的頭發隨著他的舞動而狂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的上邊的右手所持的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飛動。這種節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得聲音,通過創造之舞的善行而產生。宇宙本身被表現為環繞此神的光環,光環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羅的繁殖之口。與這創造的瞬間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的毀滅,由那些給光環鑲邊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單獨一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此神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錶示要撫慰他的信徒,預備賜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進一步證實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勢(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垂下手指模擬象鼻構成,在此指向真從無知的侏儒背上彈跳而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性的手勢使信徒有希望解脫摩耶的苦難,同時右腳以舞蹈的全力踏著侏儒的背脊。侏儒握著一條有毒的眼鏡蛇,而同樣的毒蛇像一件裝飾品佩戴在濕婆賜福的右臂之上。在許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細節中,可以看到一個骷髏在此神纏結的發髻的寶冠上。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與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發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象的小像立於右邊的頭發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是闡釋這位跳舞的創造和毀滅之神的無限憐憫和宇宙力量的一種形象化的啟示。
希望採納
『玖』 濕婆在印度神話中是什麼神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有他的神話。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葯,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他還是舞蹈之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妖魔鬼怪都受制於他。妻子是雪山神女,兩個兒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將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發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傳說恆河下凡時曾先落在他的頭上,分7路流向大地,頸上繞著一條蛇。坐騎是一頭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文獻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