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與中國農業有什麼區別

印度與中國農業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5-06 21:09:45

『壹』 中國與印度農業相比有哪些缺點和優點

房子重要,如果可以給你一生一世愛情的那人就一定能給你房子給你一個安穩的家,可是你把房子和愛情分開了,那麼
房子就是最重要的
,房子永遠不會背反你,即使你整天不打掃它
整天不理它
它也會為你擋風遮雨。

『貳』 為什麼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中國的糧食產量卻遠遠

自然條件。
印度是熱帶國家,自然災害比中國實際要少,按理說發展農業的條件比中國好。但是印度幅員較小,經緯度跨度都比較小。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就可能是全國性的災難。
印度的農業大部分聚集在恆河流域,恆河出現問題整個印度都出問題。而中國雖然自然災害,但是勝在幅員遼闊,地跨多種不同的氣候帶,同時擁有多個大的河流流域,因此不容易出現全國性的大災難。
技術條件。
中國的農業技術不見得很強,但是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做得遠遠強於印度。中國農業的機械化,電氣化程度遠高於印度,種子技術也明顯高於印度,使用的化肥,農葯都明顯的比印度多,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也明顯多於印度。基礎建設。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一水利大國。建國以後一直在大規模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設,這對於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農業基礎至關重要。而印度的基礎建設差的問題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當然搞軟體不需要太多的基礎設施。但是對於農業來說,沒有水,沒有路,沒有平整過的土地,農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中國農民整體的文化水平比印度高,中國自古就有精耕細作的農業傳統。中國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支持和技術支持投入讓中國農產品市場更活躍。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印度目前仍然沒有完成土改,無論是地主還是佃戶,都缺乏農業投入的積極性。

『叄』 印度的農業條件真的比中國優越嗎

印度推行的「綠色革命」,使印糧食生產由短缺到自給有餘,中國是人口大國,借鑒印度「農業革命」的成功經驗,我國在農業發展中應該調整農業結構,科技興農,走產業化之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

『肆』 中國與印度的各方面比較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伍』 中國農業與印度農業相比,哪個更發達

印度耕地數量比中國多,日照和雨水比中國充沛。印度水稻一年三熟,其農作物亦盛產。這個國家發展農業的各項自然條件,都比中國優越。然而,印度農業遠不能和中國相比。
中國水稻和小麥的產量比印度高出將近50%,水果產量也是其產量三倍。從絕對農業人口數量看,印度超過中國,不過在主要農產品指標看,印度都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是西北邊境的旁遮普邦,不過其平均產量,只能和中國普通農業省的平均水平相當。
印度有傳統優勢的領域,比如棉花,堪稱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農業產出,其生產能力也不如中國。相當長時期內,中國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產國。直到2015年以後,中國國內儲棉過量,主動大量削減棉產量,頭號棉花生產國的座椅,才由印度人來坐。至於茶葉生產,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的中國,是世界頭號茶葉生產大國。
印度人口和中國相當,農業人口比中國多,農業自然條件比中國好。為什麼印度農業不如中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水利能力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水熱條件優越,不過真正要組織生產,卻需要復雜的灌溉系統。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需要蓄水和引水工程。傳統印度是一個分裂鬆散的國家,缺乏治水傳統——這說明傳統印度的農業水平低。一直到英國人治理印度,才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並在近代超過中國。中國人有興修水利的傳統,一旦國家安定,往往就要治水,大興灌溉,農業生產的基礎能力一直很強,超過印度的底子很厚。
第二,印度工業化水平低。現代農業水平之高低,由工業水平決定。工業水平高,使用化肥和機械化的能力高,對人力依賴就低。工業和服務業是農業生產的延長鏈條,這鏈條越長,延長得越遠,其創造的生產力再反哺農業,將極大提高農業生產率。
中國是製造強國,還是信息化大國,這對農業的現代化改造很有力。單單一項農葯化肥,就依賴於工業系統,並對農業有相當大的拉動作用。反觀印度,農業基本停留在人力時代。印度牛很尊貴,疏於參加農業生產(當然也不是全部),這也極大抑制印度農業發展。印度農業化肥的使用,也遠不如中國。要記住,使用化肥農葯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它是解決吃飯問題的最大功臣。
第三,印度市場化水平比中國低。所謂市場化,指農業人口的自由遷徙,轉農為工;資本可以進入農業領域;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即各個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
中國農業在這些方面雖有不足,但也做得不錯。單單一項農業人口轉移,就解放大量人力資源,這為農業生率提高引入其他要素,創造了極好條件。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不是說中國人養不活自己,而是希望引入國外更便宜的糧食,從而優化國內糧食生產結構。落後體系不被淘汰,農業就難發展。
相比起來,印度農業的市場化水平就低得多。印度特色的種姓制度,限制了農業人口自由遷徙——雖說這種限制越來越少,但在傳統印度農村,傳統的限制仍不可忽視。印度政府對農業實行保護政策,既給予補貼,也對農產品進口有較多限制。印度社會有強大的農會勢力,這是中國所沒有的。
印度經濟比中國落後,原因是印度長期施行計劃經濟,國有經濟,其改革開放的施行要到1992年以後才開始,且阻力比中國大。印度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其實不如中國,這是他們農業落後的主要原因。

『陸』 中國與印度農業相比有哪些不足和優點

不利條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頻繁,造成農業減產.同時又伴有蟲害.農業科技水平低.阻礙農業發展. 有利條件:光熱水充足,雨熱同期,水源充足,耕地廣闊,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國家政策支持.

『柒』 比較中國、法國、英國、印度農業的特點

就是這些國家的農業工業交通資源特點求好心人幫忙急 你乾脆問地球人類發展現狀好了你這個問題太宏大了聯合國都可能沒有這么全!

『捌』 比較中國和印度的異同 從面積,人口,經濟,氣候,地形,工業,農業 來比較

1.面積
相同點:中印兩國都是陸地海洋領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
不同:中國是世界級的領土面積大國,國土面積居於世界前列.而印度只是區域性面積大國
2.人口: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世界級人口大國,人口數量相當
不同:中國人口增長率較低,而印度人口增長率交高
3.經濟: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世界經濟大國,發展潛力都很大,經濟增長較快
不同:兩國經濟發展模式不同,中國主要發展第二產業,而印度第三產業比較發達
4.氣候:
相同:中印兩國都深受海洋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高溫多雨
不同:印度氣候類型比較單一,主要是受熱帶季風影響較廣.而中國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5.地形:
相同:兩國地形多種多樣,都有廣大的平原,高原和山地
不同:中國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而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比較平坦.
6.工業:
相同:中印兩國都建立了規模比較龐大齊全的工業體系
不同: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基礎設施,製造業等比較發達.而印度的電子信息產業比較發達
7.農業: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農業大國,都有面積廣大的耕地,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不同: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更為先進

『玖』 中國與印度農業發展條件的異同

印度農業發展有利條件:①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光熱水充足;②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雨熱同期;③水源充足;④地形以平原和低矮的高原為主,耕地面積廣闊;⑤勞動力充足;⑥市場廣闊;⑦國家政策支持.。
不利條件:①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頻繁,造成農業減產;②同時又伴有蟲害;③農業科技水平低,阻礙農業發展。

閱讀全文

與印度與中國農業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09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8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5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