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佛像怎麼製作

印度佛像怎麼製作

發布時間:2022-05-07 02:28:31

⑴ 為什麼佛像的腳上都有珠串

這叫瓔珞,是古代印度貴族身份的象徵。梵天的天神也佩戴。在古印度,只有受人尊重,身份不凡,而且富貴的人才會佩戴,因為都是珍寶製作的。象徵佛菩薩地位尊貴。觀音菩薩身上也有佩戴。

⑵ 印度那裡做銅佛像的技術是最好的,大家幫忙解答下。想了解下拉薩有沒有專門製作銅佛像的生產企業。謝謝!

印度做的沒有尼泊爾的好,尼泊爾做的仿古宗教金屬器幾乎是世界首屈一指的
拉薩專門的企業沒聽說過,一般都是家庭式的工作坊,工匠們來自藏區的各地

⑶ 印度佛像沒有眼珠為何中國佛像雙目炯炯有神

之所以出現印度的佛像沒有眼珠,中國的佛像雙目炯炯有神的原因在於,印度的大多數的佛像上面是沒有寶石鑲嵌的,而中國對於佛教的尊重遠遠大於應印度本土,很多都是用名貴的寶石鑲嵌。第二點,使印度佛像和中國佛像的建造理念是不一樣的,印度更強調佛像那種威嚴和庄嚴,而中國的佛像除了強調本身的庄嚴性之外,還強調了佛像本身的一種慈祥,讓拜菩薩還有拜佛的人,心中更充滿了一種期待。

綜上所述,由於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在各自國內的影響地位不一樣,以及中國古代人和印度古代人對於佛教的態度不一樣,才會出現印度佛像沒有眼珠,中國佛像雙目炯炯有神的現狀。

⑷ 印度佛像的發展歷程 印度佛像有什麼特點

在佛陀時代是沒有佛像的(2600年前,公元前5世紀左右)
佛陀涅槃後,為了紀念佛陀,人們用法、獅子等圖像來代表佛法佛陀,這是最初的佛教造像形式,一直持續到公元元年左右。
之後,公元元年後,大乘佛教逐步興起,開始有了佛陀相,一開始主要是來自於健陀羅的佛像,有明顯的雅利安人特徵。
印度的佛像,主要呈現雅利安人特徵,也就是歐洲人特點較多。
然後在公元13世紀左右,印度佛教滅絕了,佛像也變成了婆羅門教裡面大神的第九個化身

⑸ 印度佛像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的創立者是誰

在很久很久以前,佛祖釋迦牟尼佛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國土上,並受到波斯匿王虔誠的供養。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講法,以報答母親養育之恩。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極其虔誠的佛弟子,一連九十天沒有見到佛陀,未聽到佛陀說法,他感到悵然若失,心中似乎無依無靠。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吃不下,睡不著,急切地盼望著能早日見到仁慈的佛陀。
波斯匿王實在忍不住了,便用珍貴的牛頭旃檀雕了一尊如來像。此佛像雕得精緻無比,容貌神態與佛陀維妙維肖,雙目慈悲地注視眾生,如同佛陀在為眾生說法一般,且芳香四散,沁人心睥。波斯匿王見到這尊如來像,就如同見到了佛陀一樣,心生歡喜。
波斯匿王將雕好的佛像置於佛陀的座位上,每天供養、禮拜。如此,他想念佛陀之心才得到了安慰。
卻說佛陀釋迦牟尼在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不覺一晃就過去了九十天。其母勸佛陀趕緊回去,因為眾生不能離開佛陀的教誨。佛陀深以為然,便辭別摩耶夫人,回到自己的精舍。
佛陀一進房門,只見一尊佛像離座起身,前來迎接。佛陀用法眼觀這佛像來歷,心中釋然,便恭敬地對佛像說:「請您坐回原來的座位吧。」
隨即,釋迦牟尼佛對眾弟子宣佈道:「我涅檠後,此佛像可以為四部弟子,即此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做法事。」
佛陀說完,那佛像便坐回原來的座位。
這尊佛像就是眾佛像之始祖。後人凡做佛像,均仿效這尊佛像。

⑹ 印度西北部的健陀羅和印度本土地帶的馬土臘造型是怎樣的

在印度西北部的健陀羅和印度本土地帶的馬土臘首先打破了早期佛教只用象徵手法表現佛陀的慣例,創造了最初的佛像。犍陀羅佛像基本上是仿照希臘、羅馬神像的樣式創造的希臘式佛像。佛像的造型高貴冷峻,衣褶厚重,強調沉靜內省的精神因素。貴霜馬土臘佛像起初是參照馬土臘本地傳統的葯叉像來塑造印度式佛像的,造型雄渾偉岸,薄衣透體,熱衷於表現健壯裸露的肉體。

⑺ 印度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其佛像造型融入中國本土文化元素之後有哪些變化請舉例說明。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之後,普受漢人的認同,而加以信仰成為中國佛教,尤其觀世音菩薩,時常變化不同的法相,來救渡世人,所以有了三十三應化身之說。
一、楊柳觀音
楊柳觀音別名為葯師觀音,自古中國人相信柳枝,具有靈力, 因而命名楊柳觀音,是中國觀世音菩薩,三十三種應化身的首尊,楊柳觀音的像很多種,有手持柳枝,還有身邊放著,裝有楊柳的凈瓶,相傳每年 正月十五日,有楊枝凈水供,先用正月的清水,經過七天加持祈禱之後,插入五十公分左右的柳枝,使凈水增加觀音力,然後法師為參拜者舉行,結緣灌頂法會。
在日本靈異記記載,接受此法會之人,可消 災解厄,也可治療疾病,有這段傳說,所以說楊柳觀音,又變成葯王觀音。
在台灣也有用柳葉,來凈身洗手才進入廟內,代表借著楊柳的靈力,來驅邪趕煞,每次祭典或者神 佛聖誕,還是做法事,高僧與法師,手持楊柳來清凈。楊柳觀音的真言梵文為
二、龍頭觀音
觀世音菩薩乘龍在雲頂的法相非常多,可見觀世音與 龍的關系密切,在中國或者台灣大部份,早期都有龍王廟,當作進行祈雨儀式的地方,還有安撫帶來洪水之龍王的意思。
民間傳說大多數的龍王,會引發大洪水,讓天下蒼生受苦,有能力懲罰龍王罪惡的人,就是觀世音菩薩,另外一方面,少數秉性善良的龍王,經常跟隨在觀世音的左右,呼雲喚雨,澤被大地使五穀豐收,因為在祭拜龍王之時,信眾也會祭拜觀世音菩薩,使龍王不敢隨興發飆,中國與台灣相信這種講法,而來信仰,就創造出站在龍王頭上的觀世音菩薩。
古印度相信觀世音,是由水源之神濕婆神演進而成,與波斯水神阿難陀女神,貌合又神合,所以由水神衍生的。
生命神觀音乘在龍的法相,是承襲太古時代水神的信仰,這是古印度之時的說法。
三、持經觀音
持經觀音的法相,大部份有端坐蓮花,也有盤坐在岩石上,右手持經卷,也有雕刻左手,經卷並非古印度式的梵篋,而是中國的卷書,透出時代感的氣息
四、圓光觀音: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圓光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閩南有一山村,人們以打獵為生,但山中有一隻怪獸經常趁人們進山打獵時到村子傷害小孩。觀音菩薩知道後,便化身一個小孩來到村口,等怪獸進村傷人時,現出身後烈焰閃爍的寶像,將怪獸降伏。表示眾生只要臨危不亂,樹立必勝信念,觀音菩薩就會保佑眾生解除災難。
五、游戲觀音: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與《普門品》中「或被惡人受,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相應。
游戲觀音又稱三面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觀音菩薩雲游到洛陽城內,取出一面寶鏡,聲稱只要人們拿出三文錢,就可以從鏡中照見自己的過去與來生。待人們一一照過驚疑不定之時,觀音菩薩現出寶相,但人們看到菩薩的相貌卻是有嗔有怒有喜,大不一樣。於是,人們便用菩薩沒有拿走的錢塑了一座三面觀音像供奉起來。表示觀音菩薩告誡眾生不要以為做了惡沒人知道,要多做善事,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沒有人逃得了因果報應。
六、白衣觀音: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中原兵亂,無辜百姓死傷無數,到處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寧。觀音菩薩在鬼節的那天來到中原,現出一襲白衣的寶相,超度冤魂。表示觀音菩薩懷有純凈的菩提之心,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七、蓮卧觀音: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卧姿,表三十三觀音之小王身。卧蓮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有幾個盜賊偷光了多寶觀音像上的寶物,便將塑像扔進了長江。金陵有個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只求生個兒子,得到觀音菩薩點化的他來到江邊撈起了菩薩的法像,並將一塊石荷葉雕成蓮花寶座,但由於觀音法像已受到損傷無法直立,只好側卧在蓮葉之上。一年後,潘夫人如願生下一個男孩。表示觀音菩薩對有心向佛的眾生有求必應,求財者得財,求子者得子。
八、瀧見觀音:在高山倚岩而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壠見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杭州有個叫胡家莊的地方,有個農夫在耕地時挖出了一尊碧琉璃觀音像,便送到寺廟供奉起來。從此那裡便風調雨順,人畜平安。表示觀音菩薩關注眾生的苦難,保佑眾生五穀豐登,人畜安康。
九、施葯觀音: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施葯觀音又稱施樂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山東登州府瘟疫盛行,許多病人不治身亡。觀音菩薩化身賣葯的老翁前來救治,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才把瘟疫根除。表示觀音菩薩無時不惦念著世間疾苦,解救眾生於病痛之中。
十、魚籃觀音: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遇羅剎鬼,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魚籃觀音又稱馬郎婦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東海之濱的人們身居化外,不知禮儀。觀音菩薩便化作一個美麗的漁婦前來點化。菩薩承諾誰能背誦她所教的佛經便嫁給誰做妻子,結果有一個叫馬郎的漁夫如願以償,並最終得到了菩薩的點化。表示眾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只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就能得到觀音菩薩的幫助,同時也能影響周身的人們。
十一、德王觀音: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手臍前,表三十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德王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是觀音化身中的梵王身,象徵著福與祿。表示觀音菩薩樂於滿足眾生的願望,保佑眾生福祿雙全。
十二、水月觀音: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三十三身炎辟支佛。水月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觀音菩薩在杭州城內的河中顯現寶像時,恰巧有一個叫丘子靖的畫家也在河邊觀看。為了讓世人共瞻菩薩寶像,他便將觀音菩薩在水月中示現的寶像畫了出來。後來,不少百姓紛紛前來求畫,並供奉在家中。表示眾生只要心中有佛,觀音菩薩就會在眾生的身邊永保眾生的平安。
十三、一葉觀音: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一葉觀音又稱童子拜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有個叫賈一峰的商人得到菩薩的點化後,便到各地朝禮名山,他因感念菩薩的點化之恩,每到一處便會雕刻一尊他曾經看見過的觀音法像。他雕刻最多的便是一葉觀音。表示觀音菩薩為普濟眾生,不辭勞苦。
十四、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葯傳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青頸觀音又稱青頭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有個叫賈一峰的商人夢見一位一首三面的青頸菩薩對他說了四句偈語:逢橋莫停舟,逢油即抹頭。斗谷三升米,青蠅捧筆頭。賈一峰按菩薩的指點平安回家後,頭抹香油與妻子一起睡覺,晚上前來殺他的康七因聞到香油而誤殺了自己的情婦賈妻。官府懷疑賈一峰殺了妻子,要將他打入死牢,就在縣令落筆時,一群青蠅飛來抱住筆頭。縣令問明原由後,最終找到了真凶。表示觀音菩薩保佑眾生逢凶化吉,遇險化夷。
十五、威德觀音: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天大將軍身,威德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是觀音化身中的天大將軍身。表示觀音菩薩保佑眾生度過眼前的一切障礙和危難,從而走上平安的坦途。
十六、延命觀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延命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太倉有許多小孩患了痧疫,觀音菩薩知道有一種赤檉柳可以治病,便化成一位老翁前來送葯治病。當地人們為感謝菩薩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檉柳的觀音寶像供奉起來。表示觀音菩薩樂於幫助眾生消除災難,保佑眾生延年益壽。
十七、眾寶觀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長者。

多寶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江北百姓兇殘貪財,觀音菩薩便化身一個帶著許多財寶的和尚前來點化。一夥貪婪的歹徒見到後,便把財物搶劫一空,沒想到財寶拿回家後全都化為灰燼。表示貧富自有天命,不可強求。只要是正當的願望,觀音菩薩都會讓眾生得到滿足。

十八、岩戶觀音: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岩戶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有個叫吳璋的孝子為了尋找母親歷盡千辛萬苦。有一次,吳璋在途中被毒蛇咬傷,生命垂危,觀音菩薩念其純孝,便現出大慈寶相,將吳璋救醒,最終讓他們母子團聚。表示觀音菩薩保佑眾生免受蛇蠍等毒物的侵害。

十九、能靜觀音: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能靜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象徵靜慧如海,不為煩擾所動。表示觀音菩薩保佑眾生度過世間的煩擾,求得內心的永遠安寧。

二十、阿耨觀音: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阿耨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觀音菩薩來到南海普陀山面海靜修時,常常從海水中見到世間的疾苦和罪惡。於是菩薩便大發慈悲之心,決定到世間點化有緣之人。表示觀音菩薩洞察世間一切,解救眾生苦難。

二十一、阿麽提觀音:常乘白獅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為密宗所奉,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門身。

阿摩提觀音又稱獅子無畏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觀音菩薩雲游到河南登封縣時,正碰上李全的軍隊攻打少林寺。為使佛門凈地免受兵禍,觀音菩薩便在山頂現出提棒騎獅的寶相,幫助少林寺僧殺退敵兵。後來,少林寺內便供奉一尊手提寶棒怒目嗔容的觀音塑像。表示觀音菩薩匡扶正義,懲治邪惡。所謂邪不壓正,只要正氣凜然,就能無畏無敵。

二十二、葉衣觀音: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葉衣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觀音身披一件八萬四千功德衣,把眾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記錄下來。表示觀音菩薩無時不關注眾生所做的一切,行善積德的眾生最終都會得到好的報應。

二十三、琉璃觀音: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自在天身。

琉璃觀音又稱氽來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一峰和尚得到觀音菩薩點化後,便雲游四海,宣揚佛法。有一次,他來到東海之濱,正想找一塊奇石雕刻觀音寶像,卻見海浪之間飄來一尊琉璃觀音像,他便撈起來送到附近的寺廟中供奉起來。表示心誠則靈。只要心誠,觀音菩薩就會幫助眾生實現自己的心願。

二十四、多羅尊觀音:多羅意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蓮花,為密宗所奉。或釋為《普門品》中「或值怨賊繞,各值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多羅觀音又稱多眼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象徵觀音菩薩能夠觀照世間一切,無所不察。表示觀音菩薩知曉世間的一切善惡,並對眾生懲惡揚善。

二十五、蛤蜊觀音: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緣出唐文宗食蛤,遇觀音現於其中的故事,也釋為表三十三身中菩薩身。

蛤蜊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唐文宗愛吃蛤蜊,地方官吏便借進貢蛤蜊為由而魚肉沿海漁民。觀音菩薩便隱身蛤蜊內,文宗見到蛤蜊內的觀音寶像後,大驚之餘,便下旨取消進貢蛤蜊。表示觀音菩薩對眾生懷有憐憫之心,樂於救苦和勸善。

二十六、六時觀音:作居士裝束。表三十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奉供不斷,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時觀音。

六時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六時為佛教中的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表示觀音菩薩在這六時之中格外掛念護佑眾生,並普為施惠。

二十七、普悲觀音:衣端受風立像。表三十三身之大自在天身。

普慈觀音又稱普悲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是觀音化身中的自在天身寶相。象徵三界的最高神祗。表示觀音菩薩對眾生懷著一視同仁的慈悲之心,保佑眾生平安度世。

二十八、馬郞婦觀音: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婦女身。
二十九、合掌觀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羅門身。

合掌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象徵觀音菩薩時刻心懷著眾生的疾苦。表示觀音菩薩樂於化解眾生的一切苦難,實現眾生的良好願望。

三十、一如觀音: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普門品》中有:「雲雷鼓掣電,降雹澎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配圖的經本多畫有雷電降電與觀音場面。

一如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寓意不二為一,不異為如,是為一如,即真如之理。表示觀音菩薩觀照眾生的一切,對眾生一視同仁的懲惡揚善。

三十一、不二觀音: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表三十三身之執金剛身。

不二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寓意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最高。表示觀音菩薩道行精深,佛法無邊,保佑眾生消災消難,福壽無邊。

三十二、持蓮觀音: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三十三身之童男童女身。

持蓮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是觀音化身童男童女的一種顯示寶相。表示觀音菩薩慈悲為懷,引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十三、灑水觀音:又稱滴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灑水觀音又稱滴水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姑蘇有數十萬百姓慘遭金兵殺害,觀音菩薩便化身一位美麗少婦前來建台誦經超度,將甘露功法水遍灑四方,讓亡靈往生樂土,並在河中顯示寶相。於是姑蘇人便在觀音菩薩誦經的地方供奉一尊誦經灑水的觀音法像。表示觀音菩薩樂於救贖眾生,即解除生者的苦難,還超度死者的亡靈。

⑻ 什麼是古印度佛雕像特點

下面咱們就來區分區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印度佛像造型。

犍陀羅風格

一般認為,佛造像最開始出現於公元1世紀的犍(jiān)陀羅地區(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阿瑪拉瓦蒂風格佛像,圖自首都博物館編《古代印度瑰寶》

總之,古印度作為佛祖的老家,各種不同的佛造像風格最初在古印度產生,又傳播到世界各地,對各地的佛教藝術都產生了影響。多多了解其不同時期的佛像造型,對於了解中國的佛教雕刻造型特點,也是很有幫助的。

⑼ 公元2~3世紀印度佛像為何具有希臘藝術風格

原因:
1、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希臘文化對印度河流域的政治、經濟影響。
公元前三百多年的希臘半島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征服亞、非、歐大陸的亞歷山大帝國,但是十多年後在佔領印度河流域回師的路上病死,帝國四分五裂,其中亞洲部分建立了塞硫古帝國,直至公元前一世紀。在亞歷山大在世期間及其死後,希臘文化影響播及到達印度和中亞地區,北印度有很多希臘化的國家,而且與中亞、希臘等歐亞地區有廣泛的經濟文化往來。
2、貴霜王朝對佛教的弘揚傳播。
迦膩色伽崇信佛教。貴霜帝國佛教迅速傳播,丘就卻、迦膩色伽都是佛教的贊助者。迦膩色迦信奉大乘教派,從此印度佛教以大乘為主。兩漢三國時,外國僧人半數以上來自貴霜領地,他在首都建立起極其壯麗的寺院和佛塔。我國東晉高僧法顯巡禮印度時曾親眼看到過這些雄偉的建築物。他慨嘆地說:「凡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在迦膩色伽時期,傳說在迦濕彌羅(又譯為罽賓或濕婆,即克什米爾)曾舉行過佛典的第四次結集。脅尊者召集500高僧,世友為上首。經這次結集,使經、律、論三藏各成10萬頌,共960萬言。當東印度佛教已不是那麼興旺的時候,西北印度的富樓沙卻成了佛教的中心。

⑽ 印度佛像

摘要 最早開始出現的是菩薩像,後來才出現佛像。佛陀被神化,明顯地發生在古代印度西北部,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叫犍陀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閱讀全文

與印度佛像怎麼製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有什麼紳士 瀏覽:170
伊朗總統怎麼上台的 瀏覽:824
義大利點炮手是什麼梗 瀏覽:454
怎麼畫印度眼睛 瀏覽:322
伊朗空襲能力怎麼樣 瀏覽:761
英國什麼時候進入議會制度 瀏覽:732
中國電信如何裝電視 瀏覽:200
英國蓮功放如何配音箱 瀏覽:657
印尼榴槤怎麼取 瀏覽: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給多少錢 瀏覽:139
新中國改革運動有哪些 瀏覽:514
印度的航母是長什麼樣子 瀏覽:507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
越南老婆來中國有多少 瀏覽:483
義大利高中畢業去哪裡留學 瀏覽:239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3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