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保養耳朵
1.不要用尖硬的東西挖耳朵,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2.聽到巨大聲響(打雷、放炮)時要張口,以免振破鼓膜;3.要預防鼻炎(鼻、炎與中耳相通),以免病菌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會損壞聽小骨或使鼓膜穿孔。
保護聽力從年輕做起
針對青少年和成年人,一、長期在雜訊強的環境中工作者,應佩戴防護耳罩;二、盡量不用或少用隨身聽,特別是避免音量過大;三、遠離或避免燃放大型煙花爆竹,預防雜訊性耳聾;四、對突然發生的一側耳鳴、耳聾,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刻請耳科專家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五、耳道內有耵聹(耳垢)栓塞,應到醫院由專科醫生取出。另外,老年性耳聾患者應到條件好的醫院進行檢查,選配合適的助聽器以提高生活質量。
如果你有使用MP3或隨身聽,順便在這里介紹一下正確使用的方法。
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質量佳、雜音小、音量可調控的耳機,一旦遇到聲響過大等情況可及時調整;2.音樂聲強最好能控制在80分貝以下,以感覺舒適悅耳為宜;3.戴耳機收聽的時間不應過長。
摘自《北京青年報》
保護耳朵的好方法
1.洗澡時,用棉花球輕輕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時不要老吸鼻涕。
3.用耳機聽音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
4.聽到巨響,要迅速張開口,捂住耳朵。
5.不要隨便掏耳朵。
6.經常捏耳垂,促進內耳血液循環
1、
正確的清潔耳朵的方法是用蘸了醫用酒精的棉棒輕輕地掏,如果用金屬的挖耳勺來進行清潔,會和中耳的皮膚摩擦,容易引起中耳炎。
2、
兒童時期,是耳朵的發育期。在這個過程中,生病後如果用葯不當,會引起葯源性耳聾。
3、
小孩的耳朵在發育過程中,裡面的神經非常脆弱,所以大人如果拉他們的耳朵,會影響其內耳的發育。
4、
耳朵的護養方法:護耳操,即揪耳朵。第一要輕揪,第二要搓,第三要轉。
⑵ 怎樣保護耳朵
耳朵的保護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個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聽覺外,也兼具保持身體平衡的機能。耳可分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內耳幾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損,結果可能嚴重,甚至會造成失聰,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耳朵。
如何保護耳朵?
1.教育應由兒童開始
很多小孩子經常都會將細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當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應保持鎮定,然後立即帶同小孩去看醫生。
父母應教導兒童不要亂塞東西入耳,亦不可試圖自行替小孩挖出異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潔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須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只會將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父母應留意嬰兒嘔奶時,勿讓奶水流入耳內,引致外耳道炎。
3.噪音環境
當人在每周超過四十小時及處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貝的環境下而又沒有作保護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發極大的響聲,都會毀壞耳蝸的精密細胞,造成聲震損傷。所以,在有聲震損傷危險的時侯,例如:工業噪音,尤以在機器車間或鑄造廠為甚,巨大的敲鍾聲、槍炮聲和爆炸聲,我們都應該戴上特製的耳朵保護器。在職業安全條例下,這種保護器須由僱主供應。
4.葯物的使用
當察覺耳朵有毛病時,應該去看醫生,切勿自行購買耳葯水滴在患處,以免因葯物不當而令病情更趨惡化。
婦女懷孕期間,應遵照醫生指示用葯,因為有些葯物會影響胎兒聽覺的發育。
5.及早治療
既然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況下,我們應盡早找醫生治療。例如:
l 流膿或出血
l 因異物入耳而感疼痛
l 長期耳痛不止
l 突然喪失聽覺
l 耳鳴及頭暈
香港兒童的聽覺保健
在本港,此項服務分別由?生署及教育署按兒童的年齡提供,目的在盡早識別兒童在聽覺發育的過程中的異常狀況,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及輔導,以增加其康復機會。
(一)新生嬰兒至六歲兒童
可在各區母嬰健康院內免費接受聽覺篩選服務。若兒童被發覺聽力有異常,便會轉介往「耳鼻喉專科」或「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中心」進行全面性覆驗及跟進。
(二)學童保健
由教育署安排為小一學生進行聽力評估,並按需要轉介學童往「耳鼻喉專科」作進一步治療。教育署特殊教育組亦會根據聾童的失聰程度安排就讀適合的學校。
家長亦應注意兒童的語言發展(例如發音不正),學習表現(例如對老師的發問沒有反應),和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把電視機音量放到很大或慣性使用單一隻耳朵)等情況,如有懷疑,可經家庭醫生轉介到耳鼻喉專科檢查。
愛護耳朵保護聽力
編者按: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耳聾的殘疾人2057萬人,由於葯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三萬人,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本期刊出一組相關的短文,讓我們共同關注這一群體,切實愛護耳朵保護聽力。
耳聾能預防嗎?
耳聾的發病,在我國目前尚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宣傳咨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葯,是預防耳聾關鍵。
在胎兒期如何防聾?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該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葯時禁用耳毒性葯物。新生兒期如何防聾?
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疸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如何防聾?
感染性耳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氧基本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葯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助聽手段
目前市面上助聽器是音量放大機器,功能只是注意音量放大,對於完全耳聾和極重度聾者沒有多大幫助,人工耳蝸是他們的另一種選擇。
耳聾可能是因為內耳創傷,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這些因素導致聽覺神經受損,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地失去聽覺。
耳蝸植人可繞過內耳的一些損傷的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使病人重獲聽力,這些是一般助聽器所無法做到的。
耳蝸植入幫助各種年齡的耳聾者,其中包括一些耳聾已久和幼年使耳聾的人,當耳聾的程度嚴重到助聽器也無法幫助時,就應考慮接受耳蝸植入。接受耳蝸植入,通常來說,喪失聽力的時間越短越好,如果時間拖久了,將會增加手術後訓練的困難,降低手術後的效果。
只有專業醫師及聽力學家才能對是否施行耳蝸植入提出適當的建議。相關鏈接1998年,部分政協委員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衛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十部門對該提案給予高度重視,經過認真調查論證後,一致同意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拂柳輯)
⑶ 如何保護耳朵
金耳勺金牌采耳培訓保護耳朵的方法:
1、盡量遠離噪音大的地方,不要經常戴耳機,即使帶了也要注意時間,每天不要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戴耳機時也不要把聲音開得過大,如果不知道的話就把聲音調到綠色以下千萬不要超過紅線,最重要的:睡覺的時候千萬不要戴耳機,這對耳朵來說會是超負荷的
2、游泳、洗澡、洗頭時,盡量避免耳朵進水,如果不小心進水的話洗完澡後拿棉簽輕輕的在外耳道轉一轉,記住,不要把棉簽往裡捅,也不要太大力太長時間的轉,只是清理一下外耳道的水就可以了
3、飲食上注意可以攝入一些對耳朵好的食物,比如說:黑木耳,銀耳,堅果,粗糧,蛋類,紫菜,海參,蘑菇,香菜,動物的肝臟等,每天有空的時候做一做耳朵養生操,以便更好的保護耳朵
4、生病了及時去醫院檢查,像感冒、發燒等都是會引發一些耳朵疾病的,所以在生病的時候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引起其他症狀,還有就是耳朵自身生病的時候也要及時去治療,像中耳炎等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鼓膜,因此造成不可逆的耳朵損傷就得不償失了,定期去檢查自己的耳朵,預防疾病的發生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習慣
⑷ 如何保護耳朵
1、有噪音時要捂住耳朵。當周圍出現很大的噪音時,比如飛機起飛、放鞭炮等,要捂住耳朵,以免耳朵耳膜受到影響。雖然很多人不以為事,但是時間長了會對耳朵造成一定損傷的。
2、避免耳朵進水。在游泳、洗澡、洗頭時,要注意不要讓耳朵進水,進水後容易引起耳朵發炎的。如果不慎進水,應該讓耳朵朝下使勁的空空水才行。然後輕輕的用紙巾或棉棒擦拭乾凈,特別是小孩子,家長給孩子洗頭要特別注意保護耳朵,避免進水。
3、身體發燒等有炎症要及時吃消炎葯。很多人不拿感冒發燒當回事,生病了也不按時吃消炎葯,這樣如果身體抵抗力低了,會誘發中耳炎的,對耳朵不好,要特別注意。
4、不要經常的掏耳朵。掏耳朵過頻了是不好的習慣,如果不小心會傷到耳道甚至耳膜的,很多人覺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頻率,而且要使用棉棒掏,不能用太尖銳的東西。
5、少吃高脂肪食物。如果經常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過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樣硬化,會使耳血液供應減少,聽覺器官營養不良,導致聽力減退或發生耳聾。平常應該少吃動物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6、不要長時間戴耳機。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走路、上班用耳機聽音樂,這樣時間長了對耳朵很不好。特別是高音量的音頻聲對聽覺器官造成疲勞、損傷,從而導致聽力下降,甚至發生耳聾。
7、定期檢查耳朵。耳朵如果有不適感,應該定期的去請專業醫生檢查,不能自己盲目的處理。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並心腦血管病的老人發生耳蝸功能障礙發生率很高的,應及時治療,防止循環障礙,延緩聽力減退速度。
⑸ 怎麼保養耳朵的皮膚
1 、打完耳洞後, 7 - 10 天內應保持耳垂處乾燥清潔。洗臉、洗頭時應避免接觸污水、污物,睡覺時要避免擠壓耳朵,並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2 、保持每日旋轉耳針,避免耳針與皮膚粘連,促進傷口癒合。
3 、術後每日用 75% 的酒精消毒 1 - 2 次,也可口服維生素 C 幫助傷口癒合。
4 、耳針和針托不要扣得太緊,否則容易引起腫脹,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
5 、穿過耳洞之後,大概六個星期的時間不要把耳環拿下來;
6 、穿洞後如果有發炎感染現象,若有便應及早就醫。
穿耳禁忌 !
1 、女性月經期間應禁止穿耳洞,因為此時全身各器官充血,抵抗力相對下降,穿耳眼容易導致出血和感染。
2 、耳垂患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膚疾病的人,應在炎症控制和皮膚病治癒後方可穿耳洞。
3 、疤痕體質的人穿耳洞容易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疤痕疙瘩,影響美觀。
4 、對金屬飾物過敏者易發生過敏,如出現周圍皮膚紅腫、瘙癢、流黃水等現象,要立即摘去耳環。癒合後可改換其它材料的耳環。
5 、切忌用金黴素葯膏,它黏稠的特性更易吸附污垢。
⑹ 平時怎樣保護耳朵
保護耳朵的好方法
1、洗澡時,用棉花球輕輕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時不要老吸鼻涕。
3.用耳機聽音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
4.聽到巨響,要迅速張開口,捂住耳朵。
5.不要隨便掏耳朵。
6.經常捏耳垂,促進內耳血液循環。
⑺ 怎樣保護耳朵
按摩有保護作用,但是不是誰都能的,如患有軟骨間積液者。可以短時輕輕揉搓,改善局部血循環。
保護耳朵的措施:
1、防止受外傷----挖耳時不慎將鼓膜扎傷:有人有喜歡挖耳的不良嗜好,不分場合、不擇用具(火柴棍、耳挖勺、發夾,毛衣針等等)不小心很容易扎破骨膜。手掌擊傷:就是打耳光,由於氣壓的突然改變,鼓膜會破裂。頭部外傷:可造成鼓膜破裂,較重者可使聽骨鏈錯位,或造成聽神經的損傷。氣壓傷:如乘飛機或潛水,氣壓的改變會使鼓膜內陷、外膨,造成鼓室積液,重者會造成鼓膜破裂。
2、防雜訊刺激----長期接受雜訊或突然受到爆震聲刺激,會引起雜訊聾。雜訊包括機器的轟鳴聲、金屬的撞擊聲、鞭炮聲、槍炮聲、鑼鼓聲,長時間聽耳機等。
3、禁用耳聾性葯物----有些葯物應用到人體後會引起神經性耳聾,這些葯物我們稱之為耳毒性葯物。這些葯物其包括: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常用有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妥布黴素等;非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有:小諾黴素、萬古黴素、氯黴素、潔黴素等;再有就是一些抗腫瘤葯物,如長春新鹼、順鉑等;抗瘧疾葯物有奎寧、氯喹等。此類葯物引起耳聾的原因,一是用量大、時間長;二是患者屬於敏感體質、無論是靜脈、肌肉注射或口服、外塗,盡管在安全范圍內,也會造成耳聾。因此,患者用葯時要特別注意,禁用或慎用耳毒性葯物,尤其是孕婦、嬰幼兒、腎病患者更要小心。
4、耳朵不適,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診療。
⑻ 日常生活中耳朵保養要注意哪些
不要長時間接觸噪音,不要經常聽耳機保護好聽力
⑼ 請問耳朵要怎麼保養啊
雖然是看來的,但是我覺得,除了下面的,你可能在帶耳機的時候,可以帶松一點,因為你耳朵本來是好的,所以帶松一點,然後讓耳機往下一點,不要直接對耳朵!
1.防止凍傷及外傷 耳殼暴露於頭顱兩側,除耳垂外均為可動軟骨及皮膚構成,血供不良,冬春季節及寒冷地區容易發生耳廓凍傷,應注意保護。打架斗毆、車禍等意外或家長管教孩子,常用手打擊耳部,造成耳廓撕裂或鼓膜穿孔。發生外傷性鼓膜穿孔後,切忌沖洗或滴葯,應以消毒棉球堵塞耳道口,內服消炎葯。扎耳針、囊腫穿刺或扎耳眼時,一定要嚴格消毒,無菌操作,以免發生骨膜炎。
2.糾正挖耳不良習慣 耳道內有皮脂腺、耵聹腺及毳毛等,常附有病菌。有些人喜用發夾、火柴柄、手指等挖耳,造成外耳道皮膚損傷,感染後易發生膿腫及軟骨膜炎。挖耳時被別人碰撞極易引起鼓膜破裂,感染後引起中耳炎,影響聽力。常言道「耳不挖不聾」是有一定道理的。
3.防止蟻蠅昆蟲入耳 夏天小孩在室外乘涼睡覺時,常有小昆蟲、蜈蚣等誤入耳道,中耳炎患者耳朵流膿有腥臭味,易引誘蒼蠅入耳,應有專人看守和自我防護。一旦發生可用油類或麻葯滴耳,讓其窒息死亡,然後再取出,並根據病情進行治療,以免感染引起炎症及耳聾。
4.游泳時防水嗆入耳鼻 游泳時耳道灌水後,可將頭偏向一側並跳動數次,水可自動流出。游泳時嬉戲、跳水或潛水時,鼻腔進水發生咳嗆,經耳咽管進入中耳腔,易引起中耳炎。沒有掌握游戲要領者最好不要做跳水及潛水動作,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更應慎重。
5.嬰幼兒餵奶飲水防止咳嗆 嬰幼兒之耳咽管短、粗、直且位置低。故餵奶飲水時不能操之過急,頭位不要太低,否則易發生咳嗆,將分泌物和奶液經耳咽管進入中耳腔,極易引起中耳腔感染,日後影響聽力。
6.防止噪音及爆震性聾 長期在雜訊環境中(噪音大於85分貝)工作的人可致感音神經性耳聾;爆震巨聲或大氣壓劇變,可引起內耳損害造成耳聾。預防辦法:降低聲源強度,遠距離或在間隔屏障外操作,有條件者使用消聲器、排音器和吸音器;還可佩戴耳塞,減少工作時間或調離雜訊環境。平時不要在雜訊環境或有爆震巨聲場合逗留。
7.預防葯物毒性耳聾 目前得知葯物及化學制劑物質能致耳聾者至少有90餘種,葯物致聾更為常見,50年代僅占後天耳聾的3%,70年代佔35%,90年代初期佔43%,90年代末已上升至54%。常見致聾葯物有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硫酸鏈黴素及新黴素等。特別是幼小兒童及年大體弱者更易引起耳聾。葯物毒性耳聾如能早期發現,經過積極治療,尚能恢復部分聽力,若至晚期大多不能治癒。葯物毒性耳聾主要是預防。對幼小兒童禁用或慎用上述葯物,急需使用時亦應按葯典規定,決不能超過劑量。治療時要仔細觀察患兒對響聲的反應,或作客觀聽力檢測,如聲導抗、聽誘發電位、耳蝸電圖、聽腦干反應及耳聲發射等。
8.鍛煉身體防止呼吸道疾病 要經常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及免疫力,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上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百日咳、猩紅熱等,極易誘發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迷路炎等,嚴重者可引起耳聾。發病季節患兒得上述疾病後,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亦應注意觀察患兒聽力情況,及時去醫院診治。
9.有病及時治療 耳部任何部位的病變都可能造成程度不同、時間長短不一的耳聾,如耵聹栓、耳道膿腫、中耳炎、突發性耳聾等,都應該及時治療,盡量減少聽力損害。有些全身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流腦、敗血症、白血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都會損害聽力。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注意保護聽力,及時去耳科檢查治療。
繼「愛眼日」、「愛牙日」之後,近兩年又提出「愛耳日」是非常正確和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使兩耳伴隨著人的一生發揮其生理功能,在有聲世界裡愉快地學習、工作和生活,使「無聲世界」的人員減少到最低限度。
⑽ 怎麼保護耳朵
耳為心、腎之竅,通於腦,是人體的聽覺器官。耳的功能與五臟皆有關系,而與腎的關系尤為密切。同時,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調節,耳的聽覺能力能夠反映出心、腎、腦等臟腑的功能。因為「耳通天氣」,是人體接受外界音響刺激的重要途徑,外界環境因素對耳的影響很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導致聽力下降和耳聾的原因越來越多,噪音污染、環境污染和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損害了聽力。先天性耳聾、噪音性耳聾、中毒性耳聾、外傷性耳聾、感染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等都較常見,而且治療起來也很棘手。因此,耳功能保健應以預防為主。
耳勿極聽
所謂極聽,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前者是指長時間專心致志運用聽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斷續不清的音響;後者為震耳欲聾的聲響超過了耳膜的負荷能力。極聽損傷人的精、氣、神,從而影響耳的功能。特別是長期在雜訊環境中,對聽力會產生緩慢性、進行性損傷,久而久之,可導致聽力下降或耳聾。因此,在有噪音環境中工作和學習應做好必要的保護性措施,如控制雜訊源,做好個人防護等。孕婦和嬰幼兒尤應注意避免噪音的影響。
按摩健耳
按摩保健是健耳的一個重要方法。摩耳功法可分如下幾步:
(1)按摩耳根:用兩手食指按摩兩耳根前後各15次。
(2)按抑耳輪:以兩手按抑耳輪,一上一下按摩15次。
(3)搖拉兩耳:以兩手拇食二指搖拉兩耳廓各15次,但拉時不要太用力。
(4)彈擊兩耳:以兩手中指彈擊兩耳15次。
(5)鳴天鼓:以兩手掌捂住兩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用兩手中間的三指輕輕叩擊後腦部24次,然後兩手掌連續開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氣,以使耳膜震動,稱之為「鳴天鼓」。
耳部按摩可增強耳部氣血流通,潤澤外耳膚色,抗耳膜老化,預防凍耳,防治耳病。
防止葯物過敏
據臨床報道,因使用葯物不當而引起耳聾佔有相當的比例,特別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托布黴素、萬古黴素、多粘黴素等。此外,還有氯黴素、奎寧、氯奎,以及治療腫瘤的化療葯物,如氮芥、長春鹼類等,都有—定的耳毒作用。因此,臨床使用應嚴格控制,避免引起聽覺損傷而造成耳聾。
此外,糾正不良習慣。不要用火柴桿之類挖耳止癢,防止刺傷耳道引起感染。注意節制房事,適當服食補腎之品,對防治中老年耳鳴耳聾亦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