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聖水節在哪裡

印度聖水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7 08:52:34

A. 印度超兩百萬人聚集恆河沐浴,這存在什麼風險

目前印度國內的疫情本就十分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兩百多萬印度民眾聚集至恆河沐浴有可能會使疫情變得越發嚴峻。這兩百多萬印度民眾之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往恆河沐浴其實是為了慶祝一個名為“大壺節”的節日。大壺節也被稱為“聖水沐浴節”,屬於印度教宗教節日。印度教起源於印度,同時也是印度的國教。因為這樣的宗教地位,印度教在印度國內擁有非常多的信徒。這些信徒每到大壺節便會齊聚恆河進行沐浴。

這則傳說中出現的濕婆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深得印度教信徒的敬仰。受這個宗教傳說的影響,印度教信徒一直將恆河視為濕婆神的化身。因為相信恆河是聖河,所以印度教信徒相信恆河水能夠為他們帶來福氣。所以每到大壺節時,他們便會前往恆河沐浴。這一活動在印度教信徒看來是至關重要的。不過這些年恆河的污染情況日益嚴重,再加上疫情的爆發,所以現在前往恆河沐浴其實並非是明智之舉。但是在新一屆大壺節來臨之際,依舊有數百萬名印度人集體前往恆河沐浴。

B. 印度人眼中的「聖河」那裡面的水真的干凈嗎

傳說國王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請求仙女下凡,於是就有了恆河。


瓦拉納西城

瓦拉納西城是神光照耀的地方。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在位於市西北10千米處的鹿野苑第一次講道, 因此該城有“印度之光” 的美譽。全城僅廟宇、寺院就有1500座,最著名的有濕婆廟、金廟、難近母廟,還有十幾萬尊栩栩如生的神像。

C. 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是哪條河流為什麼印度人把它看作是聖河

是恆河
因為:恆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桓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吉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扦目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澆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人,來到恆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恆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聖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後到天國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恆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歷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64個台階碼頭,供人們做冰浴禮拜之用。

一個不需要防盜門的民族,是一個深藏著尊嚴的民族。也許,印度教的和平傳統,還有甘地的非暴力主義,最可能在這個民族的清潔和溫和里生長。我看過一部名為《甘地傳》的電影,一直將甘地視為我心中謎一般的人物。這個乾瘦的老頭,總是光頭和赤腳,自己紡紗,自己種糧,為了抗議不合理的鹽稅,他有一次還曾經帶著男女老少拒食英國鹽,一直步行到海邊,自己動手曬鹽和濾鹽。他推翻英帝國殖民統治是歷史性壯舉,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巨資,一旦拿定主意,剩下的事就是默默走出家門進行和平大進軍。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從一片平原走向另一片平原,他身後的隊伍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直至覆蓋在整個地平線上,幾乎是整整一個民族。碰到軍隊的封鎖線,碰到刺刀和大棒,他們寧願犧牲也絕不反抗,只是默默地迎上前去,讓自己在刺刀和大棒下鮮血淋淋地倒下。第一排倒下了,第二排再上;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再上……直至所有在場的新聞記者都閉上了眼睛,直至所有鎮壓者的目光和雙手都在發抖,直至他們驚恐萬狀地逃離這些手無寸鐵的人並且最終交出政權。

作為印度之魂,甘地不似俄國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南斯拉夫的鐵托以及拉丁美洲的格瓦拉,他一彈不發地完成了印度的獨立,堪稱20世紀的政治奇跡和政治神話之一。

這里的節日也同中國的不一樣:街上並無車水馬龍,倒有點出奇的燈火闌珊和人跡寥落;也沒有杯籌交錯,倒是所有的餐館和各家各戶的廚房一律關閉——人們以禁食一天的傳統習俗來迎接新的歲月。他們不是以感官的放縱而是以慾望的止息來表示歡慶。他們的飢餓是神聖,是幸福,也是緬懷。這種來自漫長歷史的飢餓,來自漫長歷史中父親為女兒的飢餓、兄長為妹妹的飢餓、兒子為母親的飢餓、妻子為丈夫的飢餓、主人為客人的飢餓、朋友為朋友的飢餓、人們為樹木和土地的飢餓,成為他們世世代代的神秘儀禮,成為了他們隆重節日的組成部分。

恆河聖水沐浴節

印度教徒認為,恆河水源於神山聖湖,因此恆河是「聖河」,每12年舉行一次印度恆河聖水沐浴節(又稱大壺節)。

傳說中,聖水沐浴節首次舉辦的時間是在雅利安人時期(公元前1500年定居於印度)。當時眾神和群魔達成臨時協議,雙方合力取得銀河系中的長生不老仙露後平分。爭奪盛仙露的大壺之戰進行了整整12天12夜(相當於人間12年)。壺中仙露灑落到了四個地方:阿拉哈巴德、哈里瓦、烏疆和納錫。因此,聖水沐浴節也就在這四地舉行。

由於聖水沐浴節與恆河這兩個詞與印度宗教傳統的緊密聯系,許多人已認為它們是同意詞。因為聖水沐浴節是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恆河也就被看做是最偉大的宗教河。多少年來,恆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D. 2月5日是印度什麼節日

2月5日是印度灑紅節。
在眾多節日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燈節、灑紅節和十勝節。這三大節日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節日。
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holi,是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終於結束,並預示著春天土地的豐饒。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燈節
印度的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即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這時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就要來臨。商人們都習慣在這天更換新賬本,以求開市大吉,財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燈節說成是他們的新年。燈節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隊隊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閃光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塔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樂曲。到處是出售燈籠蠟燭、焰火鞭炮、節日禮品的攤頭。各地方風味小吃的攤販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園內還有算命先生和巫師搭起的帳篷。各種文藝節目,如:舞蹈、騎象、玩蛇、耍狗熊和游戲,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時放三次焰火,焰火綁在幾根高桿上,點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桿上的焰火也騰空而起,現出滿天瑰麗的彩花。
慶祝燈節的活動,在女財神拉克希米廟內更是熱鬧異常。這是印度德里的一座宏大的印度教廟,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都來這里朝拜。燈節期間,廟內外人如潮,歌如海。虔誠的印度教徒們,赤足魚貫進入廟內,廟宇的前院坐落著三座殿,拉克希米·納拉因殿位於中央。信徒們向偶像雙手合十致敬,有的還匍匐膜拜,獻上鮮花和紙幣。廟內的祭司賜給信徒們「聖水」,信徒們接在手中,當即飲下或撒在頭上,以期未來諸事如意,財運亨通。院內充滿節日的氣氛,一隊隊樂師盤腿席地而坐,邊演奏邊演唱頌敬神仙的歌曲。教徒們圍著樂師和著樂曲,也低聲吟唱,表達對神的崇敬之情。
在各熱鬧的廣場上還有敘述燈節來歷的舞劇和其他精彩的文藝節目。根據公元前2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記載:羅摩戰敗了十首王羅波那,返回京城時,家家戶戶都在門外點燈,歡迎他凱旋歸來。所以這天就成為燈節,一直延續至今。關於燈節,也眾說不一。有的說,這天是司掌人間財運的女神拉克希米巡行人間的日子,拉克希米女神喜歡光明,於是盼望幸福的人們便把房收拾得干凈亮堂,晚上點起燈來,其慧眼所至,財運也就伴隨而來。也有人就這天是大黑天神克里希南戰惡魔那拉卡蘇,把人們從暴政下解救出來的日子,人們為了慶祝勝利,迎接光明,於是高興地點燈、放焰火。
燈節之夜,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庭院屋頂,都亮著燈。有五光十色的彩色電燈,有絢麗多姿的花燈,有小小的蠟燭,還有別具特色的小油燈。舉目望去,燈若繁星,一直延伸到天際,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星海夜圖。人們在慶祝燈節的時候,喜歡放鞭炮焰火。印度的焰火種類繁多,色彩艷麗。有對空噴射的「石榴花」,還有類似我國的「雷鳴電閃」、「五彩爭艷」、「天女散花」等。入夜,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地燃放焰火,明珠迸射,把茫茫的夜空照得通明。

十勝節 十勝節:萬眾共度歡樂夜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歷法,十勝節是從頞濕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歷9、10月間。十勝節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

E. 數萬印度人跳入了恆河沐浴!恆河到底為什麼成為印度人心中的聖地

因為這與他們宗教有關系,而恆河的文化又與宗教關系密切,恆河其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培育了印度人,所以創造了極其輝煌的印度文化,宗教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不僅是佛教興起的地方,也是印度教育的發源地,而恆河又恰恰流傳著許多浪漫的神話故事,才使得印度人這么尊崇。

2.恆河為什麼是濕婆神的化身?

其實我們這些外國的常拿恆河開玩笑,但恆河是大多數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是神河,不能拿來開玩笑或褻瀆,恆河是印度神話傳說中濕婆神的化身。

濕婆神被印度稱為“神中之神”,她來到喜馬拉雅山,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讓洪水變得溫和。於是,跋吉羅陀國王洗滌了罪孽,河水也使當地人民受益。人們認為女神救了他們,於是把恆河當作神河。民間傳說只要在恆河中沐浴,便可洗刷過去的罪孽,洗刷過去的心,洗刷過去的心,洗刷未來的心,洗刷未來的心,這也是許多印度人愛沐浴的原因,這或許就是印度人的信仰。

F. 六年一次的聖水沐浴節是哪一個國家的宗教節日

印度恆河聖水沐浴節(又稱大壺節)。
「大壺節」(Kumbh Mela),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印度教集會,是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其名稱源自印度古老的神話傳說。大壺節每6年在阿拉哈巴德舉行一次,持續6周之久,每次都有多達7000萬信徒來參加這個節日。數以百萬計的信徒都在節日之際前往恆河與亞穆納河(Yamuna)這兩大聖河交匯處沐浴凈身。相傳印度教神明和群魔爭奪一個壺而大打出手,原因是壺里裝有長生不老葯。結果不慎把壺打翻,四滴長生不老葯於分別落到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哈里瓦、烏疆、和納錫四地。時至今日,這4座城市平均每3年輪一次來慶祝大壺節,而在這4座城市中,又以阿拉哈巴德公認最蒙神明庇佑,因為當地是印度3條聖河的匯流處。虔誠的教徒自此每12年會到位居恆河和亞姆納河匯流點的阿拉哈巴德沐浴,祈求洗清身上的罪惡。因此,大壺節每6年在阿拉哈巴德舉行一次。

G. 印度人都喜歡去恆河洗澡,其中有什麼歷史淵源

印度人喜歡去恆河洗澡,是因為他們將恆河當作他們的母親河。甚至設立了一個節日:恆河聖水沐浴節。從這個節日上也可以看出,印度人對恆河的崇拜,恆河水就是聖水。印度人還會在恆河周圍進行祈福,認為這樣可以讓每一年都過得風調雨順。

恆河在印度人的心中,是非常神聖的,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他們不管,逢年過節,都會去恆河中洗澡。他們覺得通過與恆河的接觸,會受到好運的降臨。 印度人不只會在恆河中洗澡,還會喝恆河的水。即使那些水非常的骯臟。但是只要想到,將更接近天堂,可以得到好運,能夠治癒疾病,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跳下恆河,喝下恆河水。

H. 印度傳統節日「潑水節」,為何潑的不是水而是糞

印度有四寶:恆河水、牛糞尿、印度神油、便宜葯盡管印度沒潑水節了,但卻有一個「潑屎節」。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一個村子裡,潑屎節是當地村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潑屎節通常在印度教春節(Ugadi Festival)後的第二天,為了慶祝這個節日,人們會在春節期間收集很多牛糞,經過稀釋攪拌、揉成團、晾乾等一系列加工,製成糞塊。節日當天,人們在街上互相投擲糞塊,父母會把小孩扔進牛糞堆里。印度人認為牛是神聖崇高的,牛糞有清潔作用,投擲糞塊、糞堆滾圈可以在新的一年裡帶來好運、驅除疾病。一個人身上被扔的牛糞越多,表示他收到的祝福越多。

I. 印度超200萬人聚集恆河沐浴,他們這是在過什麼節嗎

在全世界都還處於新冠疫情的時候,印度卻有許多人聚集在恆河沐浴。據統計這里竟然有超過了兩百萬的印度人,因為數量很龐大也沒有辦法採取一些限制措施,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戴口罩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次的印度人主要是為了慶祝當地的大壺節。

在舉行大壺節的時候,印度的這些教徒都要先到恆河岸邊去沐浴,清洗掉身上的罪惡。就在他們舉行節日的時候,印度所爆出來的疫情數據又增長了約十七萬例,已經排名了世界的第二位,他們怎麼還有心情來舉行這個節日。而且參加的人數非常的多,一點也不把新冠病毒當回事,難道這些所謂的節日比個人的生命還要重要。印度的警方因為人數太多,無法採取有效的措施,我認為這些人都沒有一點安全意識,以為祈求神明就可以讓新冠病毒遠離他們,感覺有些愚蠢。

J. 疫情下印度共700萬人聚集慶祝大壺節,這是個什麼樣的節日

印度的大壺節又被稱之為為聖水沐浴節,這可以被稱之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印度教的集會,也是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他們這些教徒通常會乾的一件雷打不動的事情,就是在恆河沐浴,希望這樣子的行為能夠清洗掉自己的罪惡。

最讓人感覺到離譜的還不僅僅是此,印度的醫療資源現在如此緊張,而其他的國家都比他們自己更加擔心他們國內的狀況,想要給他們給予醫療上的幫助,沒想到印度卻通通拒絕了,他給出的理由是他們有自己的健全的醫療系統,能夠自己解決此次的問題,並且還懷疑別的國家平白的給他資源是別有用心。

與印度聖水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總統怎麼上台的 瀏覽:824
義大利點炮手是什麼梗 瀏覽:454
怎麼畫印度眼睛 瀏覽:322
伊朗空襲能力怎麼樣 瀏覽:761
英國什麼時候進入議會制度 瀏覽:732
中國電信如何裝電視 瀏覽:200
英國蓮功放如何配音箱 瀏覽:657
印尼榴槤怎麼取 瀏覽: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給多少錢 瀏覽:139
新中國改革運動有哪些 瀏覽:514
印度的航母是長什麼樣子 瀏覽:507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
越南老婆來中國有多少 瀏覽:483
義大利高中畢業去哪裡留學 瀏覽:239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3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3
印度貨幣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