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佛陀降生在印度,而不降生在其他國
傳說:佛在兜率天觀降生地時,中國也是選擇之一,但最後還是選擇降生在古代印度的一個小國——伽羅毗衛國的剎帝利種姓,並作為一名王子。其實,這都是佛陀
的無上方便智慧和大慈大悲的體現。我們不妨對當時中印兩國各自的社會文化背景做一下簡單的分析對比便不難看出其中的奧妙。
其實,不論從那一個方面來說,古代印度的恆河文明,特別是在對生命自身和宇宙世界的究竟真理的探究與思索方面,都遠遠高於同時代的中國,幾乎全社會都崇尚
和尊重為探究真理而修道的人以及他們為此做出的各種嘗試和努力的行為,甚至某些行為在普通然看來是極其怪誕和荒謬的,但是從社會總體來說,卻是對此顯得格
外的寬容和理解,就好比當今世界各國社會對科學技術創新的支持和鼓勵一樣【在古印度時代,單純對外在客觀自然世界的探究,忽視生命本身存在基礎,及其和被
感知的客觀現象之間的關系的哲學觀點,是一種標準的「心外取法」的外道,佛預言,這種外道在末法時期,將會大行其道】。
這從當時處於印度社會相當森嚴的種姓制度之首位的,專業司掌祭祀神明職責,並向社會闡述世界觀和生命觀知識的「婆羅門」種姓階級的本身就可以看出:社會普
遍敬畏神明,普遍崇尚心靈和思想修道,尊重知識。即便是處於世俗社會統治地位的君王,也要服從這樣的超然於世俗之外的,專業的神權和精神代理階級,並獲得
他們的認可,否則,其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位於種姓制度第二位的帝王統治階級,也就是「剎帝利」種姓,在那時僅僅相當於一個社會的管理者,這一點在印度
歷史和佛經里都有記載。【當然,這種看法是出於過於迷戀精神世界的筆者自己,對那樣社會的一點無明執著和懷念。各方面也會有其他不同的見解,筆者也都願意
接受,畢竟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並無常變化的。】這樣的社會固然存在很大的不平等,但從另一方面,卻又為那些真正探索生命自身和宇宙世界的終極真理的人,
以及他們的學習和修道生活,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社會環境。
據佛經記載,當時的印度除了占據正統地位的「婆羅門」教,包括佛教在內,就已達100多種教派之多【有說96種、有說110種】。從這點上就充分看出,那
時的印度社會對精神和思想方面修養的追求,對道的追求是何等的鼓勵與寬容,這些學者、教派對各自的道的主張與其他各派進行大規模的辯論,這樣的辯論是空前
壯觀的,歷史都有記載,佛陀就是通過無上辯才智慧降伏了諸多外道,特別是對占統治地位的婆羅門精神領導階級的辯論的勝利,最終確立了佛法的地位,得到社會
的認可,溫良而且好辯論的印度人有著他們自己獨到的民族智慧。後來中國的玄奘大師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印度贏得了上至宗教領袖和國王,下至普通百姓的無
比敬仰和全面認可。
這種人文精神一直延續至今,據研究,印度社會從古至今所崇拜的神靈,大大小小無以計數,有說1萬多的,也有說10萬多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幾乎個人,或
者幾個人的小族群團體,就可以創造並崇拜一個神靈,在印度,各式各樣的,古靈精怪的神靈和寺廟,神跡,到處都是,恐怕10萬種神靈也打不住的,因為沒有辦
法統計其數量,街頭各類苦修的僧侶隨處可見,並且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這樣蔚為壯觀的神明圖騰膜拜文化,足以看得出,這是一個多麼崇尚精神境界,崇尚思想
升華和修道的智慧民族。沒有這樣的豐饒的社會和人文條件作為悟道土壤和外緣條件和基礎,很難孕育出偉大的佛陀和佛陀的教法。
據說,即便是很低的種姓,一旦決定擺脫塵世的勞煩,去深山苦修,一樣會得到那時已經相當森嚴的種姓制度社會的寬容對待。特別是佛陀在創建他的僧團之後,無
量大慈大悲,抵擋住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巨大壓力和阻撓,吸納了最底層的「不可接觸者」【「不可接觸者」,又稱「賤民」,是處於印度種姓制度中的四個等級之
外的一個階層,約佔20世紀初葉印度人口的四分之一。最早的「不可接觸者」,是第四等級首陀羅中那些從事屠宰、製革、埋葬、清掃等被認為是最不潔凈的人,
因此他們也就被視為不潔者,不能與非賤民住在一個村裡,不能去公共水井汲水,不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不能仰頭正視非賤民。】,這其中有妓女,掏糞工人,和
即將被處死的罪犯作為教化的對象,使之成為獲得大解脫成就的「阿羅漢」。
每當想到這些,就無比感動,在近代聖雄甘地的時期,他為了反抗和廢除這種「種姓制度」,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可想而知,佛陀在那樣的、人類歷史上最嚴酷的
種姓制度社會的黑暗年代,付出了何等不可思議的超凡努力,承受了何等不可思議的巨大壓力。這一切固然是佛陀的不可思議的廣大智慧和慈悲所致。
但也是有當時
的社會崇尚和尊敬修道僧團的某些人文基礎,佛的出世也是依「一大事因緣」來此「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隨緣度化眾生的。
這同以漢民族為主的中國大不相同,如此大規模、多元化學術思想和理論的公開活動,在以帝王強權和集權統治的中國是很難想像的。中國歷代歷朝的統治者和帝
王,都被稱為「天子」,也就是說,他們的「超級我執」自認為就是「天」,至少是代表「天」,他們就是「道」,至少約等於「道」,並歷來把結黨集社視為忤逆
犯上之舉,很難容忍。「結黨營私」提出政治主張,對中國人來說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的,甚至要冒生命危險,春秋戰國的歷代諸侯大王,雖各自有眾多的門客、
謀士,有的國君竟然擁有門客上千人之多,但不要忘了,這些知識分子和思想家的另一個稱謂被叫做「食客」,這是一個帶有十分輕蔑而不平等意思的貶義詞彙。好
像是在豢養著看家狗一般。可見中國的知識分子的地位只不過是統治者的很實用的工具,而這「門客」的「門」字,就大有文章,也就是說,你是站在哪一個隊伍里
的,哪一條政治權力路線上的,屬於哪一個權力人物門下的。你的研究和修煉的思想體系,是絕對不可以作為獨立精神思想存在於正統集權統治之外的,因為那是帝
王和統治者的事,正如那個漁翁訓斥孔子一樣——「你太多事,不是自找麻煩么?」【莊子.漁父】。其實中國對人王權力的崇拜並不是說他們不信神,他們不但信神,而且還是多神信仰,不同的是:如果說印度人是為了求道和探索精神世界而設立種種神明加以膜拜
供奉的話,那麼中國人恰恰相反,都是為了滿足人們各種現實慾望和現實利益而供奉和膜拜這些按照自己的個性和需要造就出來各類「世俗之神」。最令人不可思議
的就是全世界只有中國民間傳統獨有的大規模的「財神信仰」,中國春節拜年時,人們彼此之間說的最多的美言問候語就是「恭喜發財」。每逢婚喪嫁娶,節慶假
日,生辰紀念等等來臨之際,人們都相互送收送現金紅包,不可不說是現實到極點的人文劣根性。
除各類財神之外,世俗中還有門神、灶神、花神、狐黃蛇仙等等崇拜,據說茅廁都有一個神。此外,還有打鬼的鍾馗、八仙過海、關公、秦瓊等等從歷史名人和英雄
演變過來的各路神仙,就連一個忠義的關公,也被冠以「武財神」的稱號,統統都是應人們對錢財,功名利祿的現實慾望和追求而創造出來的。一切向「錢」看,一
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至於觀音菩薩都要被中國人特別冠一個新職位「送子觀音」。還比如,用以祭奉聖哲孔子的文廟、孔廟等等這些本來使用以教化民眾的
聖殿場所,思想的發散地,多年來每奉中考高考,甚至公務員招考,職稱晉級的時候,香火超級旺盛,而平時空空如也,門可羅雀。假使有一個神要是對中國人說:
這個世界是苦的、空的、無常、幻影等等,那恐怕就沒人會來參拜了。只要你的慾望有多少種,在中國就有多少種相應的神,但在中國,從來就沒有產生過一個沒有
慾望的神。
回顧歷史,一次次朝代更替,一次次農民起義,一次次重大社會政治變革,都會有人,以各種詭計,假借神明的意志,欺世盜名,以期實現各自權力和政治利益的最
大化,這樣的歷史案例舉不勝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也難怪各個帝王都懼怕宗教,害怕結黨集社等等社會群體活動,中國從古至今都是極為現實和功利的,一切
的一切都要圍繞著現實利益這個中心,只要管用,那麼任何事物、任何人,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即便你是神明也要聽我調遣。
與佛陀時代前後同期的中國,當時正處在諸侯爭霸,戰火四起的春秋戰國時期,各種社會政治力量,此消彼長,自上古時期,沿襲下來的對帝王的神化的崇拜,導致
社會和人們在潛意識里對權力的崇拜和迷戀,中國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像印度「婆羅門」種姓這樣的,專業司掌神明,和理論知識的務虛的精神領導階級,不僅是
中國,即便是世界其他任何國家和民族,像這樣以一個整體階級出現,並不斷地世襲傳承下去的專業修道的精神貴族階級,都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社會人文現象。
中國至始至終更願意相信和膜拜的都是擁有絕對統治權力的王權「聖明」,而不是天道「神明」,這就使得真理和權利之間的界限有時會變的模糊,難以判斷,使得
中國人變得超級務實地相信權利地位。中國人不是不了解真理,而是現實的中國人太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中國的所謂知識分子、思想家、藝術家、工匠、世
外高人、隱士等等,從一開示就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那些凝固的詩篇——美輪美奐的中華建築,何處尋覓設計和建造者的英名?思想和知
識、文化和藝術、巫醫百工匠人等等,都成了歷史的小妾,乃至歷史的婊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讀書的根本目的只是在於考取功名,做官,光宗耀
祖,履行祖宗權威的宗法觀念賦予的職能,而做官又只是遵循權力這條利益主線,都是為王權和統治階級所用而已。在這似乎被下了魔咒的國度里,知識分子和思想
家,技術專家與生俱來地被使用的同時,也被鞭打著。人們不會幻想從2009年以後會有改變,這是中國文化基因決定的,當然我們不期望基因突變。
中國歷史似乎總是站在王權的一邊。上古一次大戰,發生在那時的人王大禹和主管國家百工技術和知識分子的共工之間,以共工的失敗而告終,傳說他沿著巴山蜀
水,向西逃亡,將大批的能工巧匠帶往歐亞大陸的西部,直至北非和地中海,最終在古埃及生根繁衍據說。[也可能包括印度次大陸,關於佛陀是雅利安人種,還是
黃種人依然有學術研究]。【根據《山海經》研究奇人,宮玉海教授的研究結果】,另一個就是被黃帝打敗的蚩尤,也同樣被描繪成一個惡魔,以至於人們很少會想
到有這么個上古人物,就更別提他對人類發展所做的可能的貢獻了,而歷史的記載者一致把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領袖描繪成十惡不赦的超級惡魔。「勝者為王,敗者為
寇」的極端務實主義和世俗主義,遮蔽了真理和正義的本來光芒,也自然抹殺了佛陀宣說的「因果律」,佛說:眾生若不見前世來生,將會無惡不作。這就是中國文
化最值得反思的「黑洞」,因為中國人(當然人類都有這樣的共性弱點,只是中國人有這樣的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好象很清楚很現實地知道,失敗的代價。不管你
是流氓惡棍,地痞無賴,還是背信棄義的小人,只要你勝利了,歷史就是屬於你的,比如劉邦、朱元璋等這些漢族人的王朝的皇帝都是屬於這類卑鄙之徒,但是,人
們更多的是在謾罵嘲笑耿直仗義、英勇善戰的項羽,原因只有一個:就在於他是個失敗者。這在印度和西方世界歷史上也不多見。在中國,只要你有外在的權力和利
益的成功和勝利,你就會擁有一切,甚至可以幻想成為真理的代言人,你即是一切。從黃帝、大禹、到秦始皇,乃至毛澤東,世俗的中國人對這些擁有絕對世俗權力
的人王的崇尚膜拜,遠遠高於對自然、天道、神明的崇尚和敬畏。
即便在20——21世紀的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從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年代的英雄崇拜,到泛市場經濟主義、泛物質主義的今天,精神信仰的喪失,轉而用「科學
教」、「拜物教」和「拜金主義」來代替精神信仰的空白,自然會導致大量涌現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官商勾結,人治高於法治的丑惡現象,社會公正,社會信任,
國家正義都很難盡民意。人們太迷信世俗和現實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根本就是形形色色的權力關系和利益關系,沒有一個判別是非、善惡、美醜的公理標准,你
也許可以說,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也是一個畢經的階段,可環顧一下我們這三十年的改革之路,特別是某些自稱為黨的末代的領導人當政期間,貪污盛
行,形式主義,環境破壞,不可持續的發展,社會風氣淪喪,更有甚者,那些為了謀利之徒,喪心病狂,喪盡天良地製造直接關乎並危及人們生命假冒偽劣的食品和
葯品,到了無不取其及的地步。
教授像一個明星,明星像一個教授,企業家像一個神,神卻成了企業家,低俗成了高貴的文化,高貴的文化成了低俗的垃圾無人問津,巨無霸級別企業的大規模的毒
牛奶,假葯,蘇丹紅,假雞蛋,乃至假官(買官賣官),假文憑,假身份證等等,那就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金錢和利益為中心,判斷人人成功的標准只
有權錢色,世俗百姓地判斷只有,房子和車子,票子和孩子,如果沒有良知的底線,那麼,這樣的極端務實主義,就是毀滅的開始,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恨不能都轉移
到這個全民造假的方向,甚至這樣的惡行會成為一個習慣,法律和制度還能解決得了么?這都是為什麼?只是一個簡單的社會管理問題么?為什麼在人跡罕至的遙遠
的藏地,甚至一些非洲的落後國家,還有那些伊斯蘭國家,那裡的人民沒有或很少造假,沒有這樣喪心病狂?因為他們相信有佛菩薩和神明的正義的眼睛無時無刻不
在看著,會懲罰他們的,以至於做一個善良誠實的人也是他們日常習慣。
一個沒有精神信仰的唯利是圖的社會是可想而知的可怕。即便是在本質上和佛陀思想如出一轍的「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也是不得不以一名小「史官」的身份出
現在世俗社會當中。而其他各派思想家,除了道家的莊子,偶爾因某種機緣為某些國君大王出謀劃策和隨機教化之外,其餘的都懷有不同程度的功利心,在各諸侯國
君之間尋租和兜售各自的治國理念和政治見地,實現他們各自的輔國左政的世間的「遠大理想」與「政治報復」,而最終都會落入你死我活的權力斗爭的悲慘結局。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是在孔子過世後近一千年,才被帝王斷章取義的有選擇地加以推崇和利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麻痹人民思想和精神的一家之說的工
具,使社會對集權統治的王權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完美地步,並融入社會,乃至歷史文化深層的基因當中,這也許也是一種平衡,也許是一種「道法自然」的結果。
而孔子在世的時候,他的思想主張卻受到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譏諷和排斥,使其受到惶惶如喪家之犬般的屈辱,貧困潦倒。【筆者相信孔子是一位悟道的偉大聖人,
他只是以這樣的角度和風格去普度眾生】知識和思想在中國充其量只能為統治者和王權所役使,很難得以普遍尊重,而深奧玄妙的「道」和佛陀的「苦空,無常」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等真如大道,就更難推行和傳播了。如果佛陀誕生在中國,那麼可以想像的最好的結果也比不上儒家的孔子,甚至,佛陀的教法也有可能如
墨家思想和學說一樣,慢慢被人遺忘,直至消亡。而墨家「非攻」的平等思想本身就和佛法極其相似。乃至21世紀的現在,只要一提到「國學」,就只有「儒
學」,其他的諸子百家的思想有誰還過問題及呢?全社會集體無意識,集體失語,只有一種思想的社會才是「穩定」的,「穩定壓倒一切」,而儒學思想的禮教方面
的注重「外相」的形式主義,和對社會次序的人為的規范,和強大的名利思想(都是帝王和一些弄臣我鞏固各自的統治篡改的)當然十分有利於統治者,就連佛法也
擺脫不了,宋朝之後,大量的理學和禁慾主義的篡改,使佛法在中國變得僵化(也許是佛陀的方便法,這樣適合中國國情吧),全世界恐怕最害怕思想的力量的就是
中國,因為他們清楚地看到,這個東西的威力,而目前最沒有思想的大國也許還是中國,談「思想解放」,「科技創新」,只是葉公好龍,緣木求魚罷了,這樣的土
壤是絕對不適合如此偉大的聖哲及其教法的誕生和初期生長的。
這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所造就出來的社會不是偶然,它絕對不可能會是一個開放式的自由思想型的社會,所有的思想都會被束縛在一種集權模式的思想之下,所不
同的只是隨著統治者的利益和意願出發,從一種思想模式轉變成另一種思想模式,永遠不會有超然的政治智慧,和思想文明。所有這一切都註定了中國的思想家很難
企及佛陀的那種全然超越於世俗的出世間的,並具有強大實踐和證悟力量的,究竟精神真理的境界。
談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感謝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還有孔子的孜孜以求,去教化中華民眾,給這樣極端務實的神州大地鋪墊了精神與智慧的「底
肥」。這就為之後「絕世超宗」的,慈悲和方便智慧雙運的佛法,在中國社會的根植和持久傳播開墾了廣袤的,肥沃豐饒的社會和文化土壤。正如佛陀所說:一佛出
世,千佛護持。
從另一方面看,中國的這種社會人文模式也有他的一種好處,那就是:一旦他們認為的某些事物和思想理論,被某些帝王和統治階級接受了,就會假以他們的超級權
利影響,迅速而深刻地自上而下地傳播開來,也就是所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很好的思想移植地。而佛法正式傳入中國之初,也是由東漢漢明帝「夜夢金人」
自上而下開始的。由此他派遣文化使節前往當時的天竺國(古印度)取佛經,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
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中國建佛寺的開端。這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五台山,法眼識聖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風水,並奏明漢明帝在這里破土建廟,揭開了五台佛
國歷史的第一頁,也開始了中印兩國的佛教文化交流歷史。之後,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時期,都有來自帝王階層的佛教信徒,還有諸多來自印度的高僧大德。這一時
代最著名的要數梁武帝,和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印度達摩祖師,直到隋唐時期,自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之後,先後有許多帝王都出於各自的社會和政治利益等諸多方
面需求而篤信佛法,使佛法在中國的傳播弘揚達到鼎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幾個王朝,或者王朝的早期,都是和游牧民族有關,統一中國的秦朝、繁榮盛世唐朝、幅員無比遼闊的元朝、還有清朝的康乾
盛世,這其中除秦朝之外,其他幾個盛世王朝都是篤信佛法,以佛教作為國教,並以此來教化人民的。而粗略觀察有漢民族統治的幾個王朝,都是科技發達,工藝精
湛、商賈盛行為特色,宋朝、明朝都是如此,但這些王朝時期,更多地充滿了政治上的爾虞我詐,殘酷的權利較量更增添了許多陰險和黑暗,統治人民的手段更加
「富有創意」,技術手法更加精湛。】
【最有趣並值得一提的是:當代人都知道,就連來自截然不同的西方思想文明體系之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在中國被發揚光大的,並不斷地隨著現代統治者的意志去
詮釋和發揚光大。這種所謂「辯證唯物主義」,如同當今的「科學教」「拜物教」一樣,在佛陀時代的就早已被判定為標準的「斷滅外道」,並預言其在2500年
後的末法時期,將會大行其道,擁有廣大的「市場」。】
不難看出,佛法在中國也在某種程度上被某些帝王和統治階層有選擇性地為其政治目的服務,這當然與佛法本身沒有任何關系,特別在宋朝時期,「程朱之學」的理
學選擇性地曲解和利用佛法,使中國自宋朝以後,佛教被大量地世俗化,多神化,迷信化,遠遠背離的佛法的勝義真諦。也許是我佛慈悲,以此智慧方便,來度化東
土蒼生。
時至今日,21世紀的市場經濟社會,到處為了求取功名利祿,燒香拜佛,旅遊景點名勝,更是將佛教的一些文化表象作為載體,大肆斂財,銅臭彌漫神州,又一次
體現了中國文化當中的極端務實主義的劣根性,並給各類「外道邪說」,特別是「斷滅外道」提供了有力的成長土壤和發展空間。在佛陀也對此現象在中國的出現做
了預言【見上述佛經有關記載】這不得不使人對世間的無明愚痴感到悲哀和無奈。而這一切,和佛陀所宣說的「緣起」,
「苦空」,「無常生滅」,「寂靜涅盤」,以及四聖帝、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世出世法」沒有任何干係。
對比古代中印兩國的社會文化環境,印度信「神權」,重視精神層面的修煉;中國信「王權」,重視實際層面的功利。在印度乃至西方(義大利,西班牙等)你所能
看到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極其精湛的,美輪美奐的建築,都是和神明有關的,使人們獻給神明的。比如印度的印度教神廟,菩提伽耶大佛塔,阿育王為佛樹立的紀
念神柱,羅馬的聖保羅大教堂,佛羅倫薩的的聖母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等舉不勝舉。而在我們中國,聞名世界的大都是和權力政治,以及人王為主要紀念物,如紫
禁城,帝王陵寢,墳墓,長城等等。印度的人們都將最好的最核心的風水寶地留給神明,而中國人都是將此留給帝王、權貴和死人。中國人的紅白生死儀式,都是無
比的世俗迷信,悲喜交加都是呼天喊地,鬧鬧哄哄,而西方和印度的都是更加顯得生命生死和繁衍都是超然於世間的神聖以至於平凡和安靜,你可以看到恆河上飄著
的屍體,還有拋放屍體的「屍陀林」地,各類火葬,天葬和水葬,還有恆河邊上,那些行將瀕死的老人(也有修行人和僧侶),都是一樣昭示著這種庄嚴和自然,這
是中國人無法,也不可能以文化和群體社會意識與習俗做到的,中國人很難自然從容面對生死和生命的本身,從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葯,以及道家演化出來的煉
丹術都是在求一種外在的方法去祈得(也有內丹派修煉法),而不是從內在生命智慧的本身去了悟究竟真理。
察看中國的民俗節日都是和生活和世俗需要有關,當然大量地和天地規律分不開,但很少看到和那一位神明有關,除了佛陀,因為它是泊來文化,但也沒進入重要法
定節日,和西方季度文明的聖誕節、伊斯蘭的開齋節、印度教的達瓦里、胡里節以及泰國等東南亞南傳佛教國家的衛塞節無法相比。最大的春節,其實是和人們的自
己的民俗需要有關,而非和神明有關系,在春節里,神當然有很多,可都是人的佩角。
如果說佛法在印度發生,且帶有出世間精神的神聖色彩的話,那麼,其發展在中國就有其入世間的平常,也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為何中國的佛教文化被沾染上許多世俗的色彩,這也許是佛陀為度化東土蒼生而施設的善巧方便吧。
佛陀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和這樣的地點,降生在此南瞻部洲的五濁惡世,都是為了以最大的方便和限度去度化眾生,這樣的選擇使得印度對佛法產生和成長來說,就好
比是最好的育種基地,之後再移植到中國,這個廣闊肥沃的田野,使其更好地成長壯大,最廣大限度地度化眾生,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佛陀廣大的不可思議的慈
悲與智慧。倍感佛恩浩盪,難以報答。
B. 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反倒在中國流行
參考一:
1、佛教為什麼反倒在中國流行
(1、中國,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只有中國文明完整的流傳下來,沒有斷代;其他3大文明都失傳了。
(2、每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不久,都會被漢族文明同化。
漢民族有強大的「韌性」「包容」「堅強」和「忍耐力」。
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以來,經過了4次滅佛運動,但佛法不虛,是真語、實語,且包羅萬象,人們能從中受益頗多,或有很多人當即解脫,所以佛法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很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
佛法的教義、精神,和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精神,非常契合。中華文明借鑒、吸收、融合包羅萬象的佛法,可以更好的發展、繁榮,具有了強大、頑強的生命力;佛法與中華文明結合,可以更好的發揚光大、利益眾生。
佛法與中華文明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因此,佛教在中國一直很流行。
2、佛教在印度衰落
佛教起源於印度,曾在印度、埃及及地中海一帶非常盛行。玄奘去取經的時候,當時全印度的霸主戒日王,為玄奘組織近萬人的辯論大會,據說來參加的人最多時有近50萬人。再看當時「那爛彌寺」這一座寺院:「現在考古發現,那爛陀寺遺址,長約10公里,寬約5公里,由大殿、僧房、佛塔和寺廟組成,殘垣斷壁中仍可見當年規模之宏大。現在的發掘面積已經超過了15萬平方米」。
佛教在印度開創以來一直很興盛。直到1193年,伊斯蘭教入侵印度,對當地人和非伊斯蘭教的人大肆的血腥屠殺,推行伊斯蘭教。當時佛教在印度大陸幾乎絕跡,只有斯里蘭卡(在島上)沒被波及到。後來伊斯蘭的老巢被蒙古人佔領,穆斯林(伊斯蘭教徒)被蒙古人大肆屠殺,伊斯蘭統治被迫退出印度。
印度本地人又可以自由選擇信仰了。但佛教經、論,已被大量焚毀,幾乎絕跡;印度人開始恢復最原始的拜天的信仰了,就像中國道教所說的「老天爺」,但又有佛教曾經的記憶、傳說,口頭傳下來,就成了「現在的」印度教。
後來,佛教由斯里蘭卡傳入,對印度進行反哺,印度才又有了佛教;但元氣大傷,始終沒有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參考二:
佛陀的眼光很獨到,他知道摩羯陀國有實力能統一印度次大陸,就在此國傳教,後來果然此國國主阿育王一統天下,但阿育王並不比秦始皇的國運長久,由於孔雀帝國的瓦解,佛教失去了在印度普及的最穩固的政治基礎.婆羅門教在印度有很深的歷史傳統,不是輕易能夠撼動的,孔雀帝國選擇佛教,很大程度是為了剎帝利政權擺脫婆羅門神權的限制.佛教深刻的思辨性使得他在印度的傳播受到限制,佛教對外傳播主要是依靠絲綢之路的商業活動.佛教依靠的主要是商人力量,普通老百姓的皈依力不足.
而中國,對士大夫而言,佛教和道教是一種儒家之外的性情調節器,關鍵的一點是佛教的世俗化,比如念「阿彌陀佛」的方便法門,使得它深入下層百姓.此外,佛教還順應中國國情,因為佛教講究「隨緣教化」的方便,本來佛教提倡出家,後來不得不依附王化,主張在俗者不一定出家,要盡臣忠子孝的義務等等.
而在10世紀的印度,在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夾擊下,逐漸在南亞消亡.可以說,中國的宗教傳播環境是最好的,只要他適應華化的趨勢,就能在中國生根發芽。
C. 為什麼佛教會產生在印度又為什麼在印度消失了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佛於菩提樹下跏趺而坐,日夜參悟,終得正道。其後遂傳其所悟,於世說法四十九年,在其八十歲的時候,終入涅槃。
國內印度文化研究最權威的專家學者,北京大學林承節教授在其《印度史》中總結了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四大原因:
一、從佛教本身來說,大乘佛教流行後,佛門宣稱捐獻財富可以換取功德。僧侶放棄苦行,貪圖安逸。僧團自身的腐化使得民眾敬而遠之。
二、早期佛教呼籲社會平等,對商人及低種姓群體有巨大的吸引力。隨著印度教的興起,革除了婆羅門教一些繁瑣的儀式,同時呼籲男女平等,佛教的吸引力頓時消失。
三、為吸引信眾,大乘佛法吸收了印度教諸多教義與傳說,最後卻因佛教與印度教界限越來越模糊,反被印度教吸納。
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佛教的興盛期全靠阿育王、迦膩色伽王兩大護法明王利用王權的強制推行。一旦失去了帝王的庇護,佛教地位一落千丈。
D. 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
因為當時的印度,多數人以禪定修行為主,或者修苦行都是為了解脫輪回生死之苦,佛陀在降生印度之前,早已在兜率天內院里策劃好後,胎生於印度的釋迦王族。
阿彌陀佛
E.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最後在印度被印度教取代
佛教,作為世上三大宗教之一,起源於印度,曾是印度數個王朝的國教。佛教在古印度曾經無比輝煌,是古印度的文化輸出象徵。
但是自公元十二世紀之後,佛教突然在印度歷史中消失,再也沒有出現過。那麼,佛教為什麼會在印度絕種呢?
1、佛教所提倡的眾生皆平等,某程度上是挑戰了種姓制度的不公。
F. 為什麼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
佛教不是釋迦摩尼發明的啊,佛教講述的是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規律,自古以來,從猿猴年代都存在,只是沒人去總結和發現而已。
所以印度也不是佛教的發源地。
佛教不是釋迦牟尼發明的,是釋迦牟尼發現的。就像那句小孩子的造句一樣「爸爸發現了媽媽,然後發明了我」。
嚴格地說,現今的尼泊爾,古代的北印度,是當年凈飯王之子喬達摩悉達多的出生地,他出生以後,機緣切合,發現了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規律,當地的人稱他為大聖人(也就是釋迦牟尼的來歷),當地的語言又將其稱為「佛」或「佛陀」,意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而這位偉大的人物,把他發現的一切規律教給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形成了佛教,即佛陀的教育。所以佛教非科學而勝於科學,非哲學而高於哲學,非宗教而超於宗教。之所以被人稱為宗教,那是「被宗教」了。
就像師傅風趣的說我們:「佛本來是要同化我們的,結果最後被我們異化了。」
G. 為什麼佛教誕生於印度
這個問題可以做多方面回答,可以從古印度恆河文化說起,可以從佛教歷史說起,都會長篇大論。但是簡短的說,因為佛教是釋迦牟尼佛而悟道成佛而建立的三寶僧團而開始的。其背景是因為當時的新思潮流和宗教改革破除迷信思想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當時的階級是四種姓,人們地位極其不平等,宗教地位居在皇族之上。並且婆羅門教是當時印度最具影響的宗教,其主導大梵論,類似後來的基督教義。並且有很多錯誤的思想和習俗,譬如牲畜祭祀等等。還有很多各種新型教團誕生,他們的教義都是偏絕對唯心或者絕對維物理論,學說不盡統一和達到絕對真理水平。甚至有一些教義非常極端,比如享樂主義和斷滅主義。而佛教恰恰是建立在想改革統一一個真正絕對真理的交易,是佛在菩提樹下所感悟的宇宙實相,打破了所有宗教哲學二元一神造論。所以是當時印度的思想以及國情和宗教團體造成的佛教誕生。釋迦牟尼佛本是一位太子,由於幼年時代出遊而感世間之無常疾苦之等級不平等。受生老病死困固,從而萌生修道的思想,並且給予實現,經過六年之久的苦修終成正果。在歷史上這樣的聖人比比皆是,譬如耶穌,老子。他們無論誕生在哪裡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教義解救蒼生,闡述行上哲學最高的真諦。從神話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古印度是因為因地中的修行圓滿和古印有所其因緣所以在凈飯王家庭中降世。也可以這樣說,是當時的那個地方的人們都有善根福德,適合佛所教化。現在的漢傳佛教即是與我們中國有莫大的因緣所以才在中國發揚光大。當然以上是我自己根據多年的了解來進行的分析,不代表正確答案,僅供您提出問題中給出的分析。
H. 佛教為什麼誕生於印度而不是中國
1 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為什麼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世的意念。
2 你看儒家、道家,這在中國可以說學術思想頂尖的,他們所講的頂多講到天,並沒有超越世間這個觀念,佛要降生到中國來,他沒有法子說這個佛法,他說要超越三界,我們中國人還沒有這個想法,還不想超越三界,那他來沒有用處。
3 但是,印度那邊不一樣,印度在當時,他們的學術思想比我們發達,他們的研究比我們深刻,他們的境界比我們高。在印度一些宗教裡面,他們能夠看到餓鬼道、地獄道,能夠看到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於無色界天,他們提出了涅盤,他們有追求涅盤這個慾望,但是達不到。
4 所以佛就降生在印度,幫助他們突破這個境界,超越六道,幫助他們成就。那一個地區根性成熟的眾生多了,佛就應身來了,所以佛應化在印度,這是有道理的,不是佛偏心,這正是《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
I. 為什麼說佛教誕生於印度,發展在中國
因為當初釋迦摩尼佛在印度,但是當下佛教徒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幻想、依賴、逃避,只會讓人陷入更深的痛!!!
現在的社會發展還是生活節奏快,相應的影響我們的無形因果也在無時不刻的干擾著我們的行為和思想,當下的人們不如以前的人朴實和善良,邪惡的力量和念頭在與日俱增,所以現在只念經的話解決不了大問題,而且人潮人海中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也沒用幾個可以把心靜下來念經念出效果的,所以現在修行千萬不能脫離了實際生活,哪裡最亂哪裡修,讓更多的人脫離苦海!
人世間種種發生的一切,讓人不快樂、不自在、煩惱都是因果造成的,要明白人生真相,學習與時俱進的方法,然後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修行就是求理悟真的過程,理論附於實踐才能得到真理!道法自然,法無定法!
當下亂學佛人多真修人少,若真有心學佛造福眾生,要正信非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