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已向印度提供5000多台呼吸機,這些物資可以給當地提供什麼幫助
這些物資雖然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畢竟是我們國家的一份心意,也可以幫他們緩解一下缺少呼吸機的局面。
除了向印度提供2萬台制氧機外,中國還提供了2000多萬個口罩。自印度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一直關注他們生活的變化。中國知道他們急需呼吸機,已經為他們預定了2萬台氧氣發生器,陸續送往印度。得知這一消息後,印度對中國表示感謝,稱遠親不如近鄰。我們駐印度的中國大使館表示,中國將支持印度抗擊疫情,並向印度提供他們需要的一些物資。
德國也願意出口集裝箱和發電設備,幫助印度抗擊疫情。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表特別聲明,表示願意與印度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並向他們提供保護裝置、呼吸機等一系列資源。在這許多國家中,中國拋開過去,表示願意幫助他們。
Ⅱ 我國與印度皆是人口大國,為何我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人多,就意味著糧食消耗大。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四處進口糧食,而印度卻出口糧食,這是為何?
事實上,中國古代糧食不夠百姓生活。尤其是發生旱災和澇災等自然災害,以及戰亂後,導致農民顆粒無收,被活活餓死的大有人在。而且大米是珍稀之物,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經常吃到。尋常百姓,平時都捨不得吃,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純白米飯。包括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也曾鬧過飢荒。
說到這里,要感謝「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不是他成功培育和試種出雜交水稻,大大增加了水稻的畝產量,甚至讓其翻倍,我國糧食問題可能還沒解決。一個國家,連國民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何談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是袁隆平老人,解決了中國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武漢這次爆發的肺炎疫情中,當地物資緊缺,他更是無償提供了200噸大米給武漢。這樣的人,非常值得國人敬佩!
我國已經擁有了很多糧食基地,例如在東北、華北地區都有商品糧基地,東北更是被稱為「北大倉」。盡管這樣,我國每年還是要四處進口糧食,國家更多的是考慮戰略儲備的問題。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很多地方都還沒復工,那麼百姓吃什麼?沒了收入來源,如何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讓糧食不漲價?真的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先前囤積的糧食,就發揮了它們的作用,讓民眾不至於過分擔憂生存問題。正是因為國家的先見之明,加上國家的調控,才讓米價等糧食的價格沒有大幅度上漲。所以,生長在中國,真的很幸福和驕傲!
Ⅲ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糧食,而中國要滿世界買糧
說起人口大國,不僅我們中國可以上榜,印度同樣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說起來,中國應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了吧,14億人口可不是個小數量呀,中國不僅人口數量大,與印度相比,國的經濟水平也很高,就是這樣一個實力強的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上的佔地面積還排第三位,遠超印度,但說起來,在糧食方面,中國卻是經常滿世界的買糧食,印度卻與之相反,從來都是向國外出口糧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雖然中國的買糧食與印度的賣糧食方式不同,但也都是為了能更好的生活,一個以備不時之需,一個為了當下,都是為了人民,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要國家強大,人民的日子才可以過得更好。
Ⅳ 請問中國往印度出口什麼最好。
什麼都好。
電信,紡織,製造,輕工業。出口給印度爛人,他們都要,不過就是收不回來錢。
你要寫論文,最好先了解了解印度人怎麼做生意的,手段怎麼個無恥法。否則,就寫得非常失敗。
Ⅳ 十元能在印度買什麼印度落後了我國幾年
提起印度,不知道你們會想到什麼呢?這個國家與我們一樣,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印度,總是給人一種打破常規的感覺,它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
在遊玩的時候,導游稱道:有些低收入人均的工資僅僅只有300元人民幣到500元人民幣之間,還有許多無業遊民。因此我們所認為低廉的物價,或許是他們眼中無法去觸碰到的。看完之後,想必你也明白了中印差距!
Ⅵ 中國30年首次進口印度10萬噸大米,難吃的印度大米買來做什麼
作為糧食產量大國,我國在大米上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不過為了滿足市場對於多元化產品的需求,我國一直在東南亞地區進口大米,其中泰國和越南的佔比最大的。如果說進口泰國和越南的大米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對於大米不同口感的需求,那麼此次進口印度大米就讓人不得不聯想到進來越南逐漸高漲的大米進口價格了。而且隨著近幾年一直在越南泰國等國家進口大米,這些國家在大米出口上獲利豐厚,也越來也貪婪。多元化進口無疑是目前最好的選擇,畢竟越南瘋長米價的目的大家也不會看不清,自然是不能放縱。國內市場雖然是比較偏愛越南、泰國的大米,但也不是非其不可,越南也不是不可替代。這樣看來,進口印度大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Ⅶ 中國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2019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統計
據印度商業信息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1-9月,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53.2億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6.0億美元,增長7.3%,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2%,增加0.4個百分點;印度自中國進口527.2億美元,下降6.3%,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3%,下降0.4個百分點。印方貿易逆差401.2億美元,下降9.9%,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截止到9月,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礦產品為印度對華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9年1-9月出口額為36.5億美元,增長2.0%,佔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8.9%。化工產品為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28.5億美元,增長11.4%,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22.6%。機電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11.5億美元,增長14.8%,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9.2%。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別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其中,機電產品進口額為260.6億美元,下降9.1%,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4%。化工產品進口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3.9%,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9.9%。賤金屬及製品進口額為40.8億美元,增長2.8%,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7%。
中國對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統計
Ⅷ 中國人到印度遊玩,6塊錢人民幣看看可以買到什麼吃的
提到印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印度的異域風情,其次就是印度的各種極具特色,種類繁多的特色產品。它們讓要去印度遊玩的遊客們看得眼花繚亂。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印度的土特產,讓小夥伴們去印度旅行之前,可以先了解到自己要買什麼,什麼值得購買,還有,買什麼最劃算?
好了,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各有各的想法,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的話,可以跟我們分享,在下方的評論區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哦!
Ⅸ 2020年中國向印度都出口什麼了
記者自中國海關總署數據查詢時發現,2020年中國向印度幾乎出口了所有章類中的商品,從農產品、工業用原料、機械設備、工業製成品以及生活日用品應有盡有。
根據數據,1990年中印剛剛恢復雙邊貿易時,雙邊貿易額只有26億美元,之後的30年間,雙邊貿易額突飛猛進並在2019年創造了迄今最高值928億美元。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的印度在2014年推出了「印度製造」國家戰略,降低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成為其目標。
印度報業托拉斯23日報道稱,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印度與中國2020年貿易總額為876.5億美元,比上年的928.9億美元下降了5.64%。其中印度對華出口同比增長16.15%,達到歷史最高值208.7億美元,從中國進口下降10.87%,降至667.8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2019年的569.5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億美元,下降了19.39%。
(9)中國向印度買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出口印度貿易未收限制影響
美國曾在2019年從中國手中奪過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引發印國內輿論騷動。但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印度政府去年以來多次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提高關稅以及各種貿易限制措施,民間掀起的多輪「抵制中國商品」運動,在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中印產業緊密分工下,最終效果不彰。
彭博社23日還提到,印度近年來設法增加對中國出口,2020年對華出口額大增,意味著如果印中關系繼續惡化,將威脅印度的出口。
Ⅹ 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什麼產品比較多
手機,LED燈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