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主要氣候類型以及特點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印度洋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低緯度地區。
印度地形北部最高,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中部地勢低,以恆河平原為主;南部地勢比較高,是德干高原。
印度氣候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年降水量豐富,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印度的河流主要是恆河,受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水量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河流沒有結冰期。
㈡ 印度地形特點
印度的地勢特點是中間低,南北兩側高。北部有喜馬拉雅山地,中部有恆河平原,南部有德干(gàn)高原。
㈢ 印度的地勢特徵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由此也造就了印度豐富的礦產資源,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
㈣ 印度的地形地勢特徵是什麼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氣候以(季風 )氣候為主,特點(冬季吹東北季風,少雨 )( 夏季吹西南季風,濕潤多雨),該氣候除了這里分布外,還在(中南 )半島上分布
1、印度位於亞洲南部,中國西南面,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為亞洲第一。印度人口增長過快,目前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布特點: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地,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印度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量受夏季風影響,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4、印度由於推行『綠色革命』,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和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恆河平原,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
印度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分為旱季和雨季.夏天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轉變為西南風,由印度洋吹向印度大陸,因此帶來了大量濕潤的氣流,形成降雨.旱季時,吹來自亞歐大陸東部東北風,氣流寒冷乾燥,因此形成旱季.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上也分布這種氣候.
㈤ 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點
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位於北半球,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以季風氣候為主,冬季吹東北季風,少雨;夏季吹西南季風,濕潤多雨。
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在印度,低矮平緩的地形佔有絕對優勢,這種地形不但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
㈥ 印度中部為什麼是平原而不是盆地
盆地應該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印度的確是南北高,但是在東西方向上並沒有隆起,只能算是一個走廊式的平原。
㈦ 印度的地形
地形特點是南北高,中間低。西北部為高山區,中部為平原,西部為沙 漠地帶,南部則是高原。印度的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 存在著多種面貌;發達的工業和古老落後 的農業;乾旱為患而又洪水成災;也與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水源,氣候,地形,地勢
㈧ 關於印度的地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印度地勢南高北低.
南面:西部是西高止山脈,東面是東高止山脈,中部是德干高原,地勢較高.
北面:除了最北部和我國接壤部分地勢較高外,其他為,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地勢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