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教中一共有幾位佛
佛教中一共有9位佛。
分別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葯師佛,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歷史派別
原始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自佛陀入滅百年後起,原始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理解不同,曾發生多次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南傳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利語系,故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
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參見傣族佛教。
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聖弟子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故亦稱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
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范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
(1)古印度佛教都有哪些人稱佛擴展閱讀
漢傳八宗
禪宗
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於少室山陰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義帝為佛陀禪師修建,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薩提達摩來此,於寺凝修壁觀,建立禪宗,歷代屢次重修。禪宗傳承以達摩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於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題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匡救寺,位於河北成安縣,禪宗二祖慧可說法之處,相傳達摩曾在此為二祖說法。
山谷寺,又稱乾元寺、三祖寺。位於二安徽潛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講經說法,寺廟有僧璨大師塔。
真覺寺,又稱東山寺,位於湖北黃梅東北二單的馮茂山上。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於此。
南華寺,位於廣東韶關南六十里處,原名寶林寺。禪宗六祖慧能開法於此。寺內有六祖肉身塔,供於六祖殿內。
「禪」是梵語「禪那」的音譯簡稱,意譯為修習方法,禪宗以「禪」概括佛教的修行實踐,「靜慮」。禪原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種故而得名。禪宗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發展最成熟的一個宗派。
天台宗
祖庭——浙江省天台山國清寺
三論宗
祖庭——陝西西安戶縣草堂寺、江蘇省南京市郊棲霞山棲霞寺
法相宗
(慈恩宗)祖庭——陝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陝西長安區的興教寺
華嚴宗
(賢首宗)祖庭——陝西西安長安區的華嚴寺
律宗
(南山宗)祖庭——陝西西安凈業寺
密宗
(真言宗)祖庭——陝西西安的大興善寺和青龍寺
凈土宗
(蓮宗)祖庭——陝西西安的香積寺、江西廬山的東林寺、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教
『貳』 幾千年來只有釋迦牟尼佛被稱為佛嗎,達摩祖師,六祖大師,米克斯巴祖師等諸多大成就祖師與釋迦牟尼本師佛
幾千年來只有釋迦牟尼佛可以稱為佛陀,所謂的佛陀是福慧兩足尊,他的福德與智慧皆達到了無上的究竟之中。能稱為佛的不是那些祖師可以相比的。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圓滿了佛陀的果位。而像達摩、慧能和米克斯巴等等祖師皆在智慧上達到了開悟的境界,走上了成佛之路,但這條路是很長的,他們沒有達到圓滿的佛陀果位。
而三世佛分為橫三世與豎三世。橫三世是現在十方世界中在世講法的佛陀,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葯量琉璃光佛和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而豎三世是時間上的劃分,與橫三世的空間區別不同,指的是過去的燃燈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和未來的彌勒佛。
佛陀是無上的,但數量是很多的,這個世界過去的佛陀很多,未來也有很多。釋迦如來特別在他是這個法運期的佛陀,而咱們得聞佛法皆是釋迦如來之力。待到未來釋迦如來法運終盡之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黑暗期,無人傳承與宣講佛法,等到未來彌勒下生成佛,才重新有佛法的傳承與宣講。以前的諸佛是這樣來度化眾生,未來也是一樣。
南無釋迦牟尼佛。
『叄』 古印度佛教中的「八部眾」都包括什麼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的「八部眾」是佛教八部護法天神。其中都包括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和摩呼羅迦。
『肆』 佛教里的佛具體是什麼呢
釋迦牟尼佛,他在因地時,也曾在人間修行過、
有一個故事記載,為何釋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難」,他的記憶力超群,比一般人都強,但是他為什麼能夠得過目不忘、多聞第一的果報呢?當時弟子們都非常疑惑,便去問世尊,世尊就告訴他們:過去世中,有個小沙彌,每天要出去托缽,而師傅還要讓他背經文,可是他背下的經文一去托缽就都忘記了。又一次師傅責令他,問他為什麼背不下來,你去托缽也可以背經文吖?! 於是這個小沙彌就非常苦惱,一邊托缽一邊就哭了起來,當時一個大富長者看見這個小沙彌在哭,就問他怎麼回事。小沙彌就告訴他,師傅讓他背經,可是他每天要托缽,所以沒有時間背。 於是這個長者發了慈悲心,讓小沙彌每天去他家托缽,然後托缽完趕緊回去背經,於是這個小沙彌就十分歡喜。
這個小沙彌,就是釋迦摩尼佛,小沙彌的師傅,就是過去佛迦葉佛,那個布施的富人就是後來的阿難。他因為布施功德,幫助小沙彌背經文,而此生得過目不忘的果報、
有此而來,釋迦牟尼佛,也是過去生中常常修習佛法,生生世世累積善根,最終從因地到佛地,這個過程是不容易的。釋迦牟尼佛曾經做過五百世忍辱仙人;在四禪天時,因為誹謗幾句僧人,而墮地獄。。。等等,
而釋迦牟尼佛因為他的精進力,而超過了彌勒菩薩,先彌勒而成佛、而未來佛,也就是下一劫中的佛,就是彌勒佛。彌勒菩薩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來娑婆世界實現成佛。
所以,我們看過他的事跡,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及時行樂、普善一切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伍』 「佛」,這個稱謂最早出自哪裡,釋迦牟尼佛之前有這個稱謂嗎
1 佛教究竟是什麼?諸位要曉得,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
2 在哲學裡面,「能」與「所」是對立的;佛法雖然講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宗教的定義,一定要有一個宇宙的造物主、一定要有個神,佛法裡面沒有造物主,也沒有神。
3 「佛」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覺悟的人,他不是神。你如果對於宇宙人生徹底覺悟了,你也就叫做佛了。
4 佛法是平等的,佛說人人都可以成佛。佛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大家成佛。所謂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了。
=========================================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陸』 除了釋迦牟尼還有誰是佛
當代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
佛名,華譯為能仁寂默,是開創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父名凈飯,母名摩耶,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四十五年,八十歲涅盤(即公元前五四三年)。但根據中國歷史記載,佛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涅盤於周穆王五十三年,距今已三千多年了。
【維摩】
維摩詰的簡稱,華譯為凈名,凈是清凈無垢之義,名是聲名遠揚之義,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自妙喜國化生在此世上,以居士的身份輔助釋迦教化眾生。
由此可見,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應該至少有兩位佛陀一起在教化眾生。
實際上,還遠不止這些。觀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更是古佛再來;而迦葉、阿難、須菩提……大弟子們,仍然都是古佛再來,古高僧大德講經時都有說明。還有,誰能生佛,誰能做佛的父母,誰又能做佛的兒子,這樣看來,釋迦牟尼佛的父親凈飯王以及母親摩耶夫人,還有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羅,都是古佛再來,只不過示現的身份不同罷了。
佛陀教育娑婆世界剛強難化的眾生,可謂用心良苦啊!!!
凈空老法師講法更讓我們初學者吃驚:
阿彌陀佛是根本佛,
而釋迦牟尼佛、葯師佛、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以及禮佛大懺悔文中88位佛
千佛懺、萬佛懺中的所有佛
……
這些所有的佛的名號,全都是阿彌陀佛的別名。
所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勸他們的弟子念阿彌陀佛。
凈土宗的精髓、大藏經的中心、佛法的顛峰就在於此啊!!!
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看看凈空老法師的講座,受用無窮。
『柒』 佛的十種稱呼
如來、 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1.如來
如來的梵文是多陀阿伽,其義為:乘真如之道而來。
2.應供
應供的梵文為阿羅訶,其義為一切天與人皆應供養;
3 .正遍知
正遍知的梵文為三藐三佛陀。
4 .明行足
明行足的梵文為鞍侈遮羅那三般那。
5.善逝
善逝的梵文為修伽陀,其義為好去。
6 .世間解
世間解的梵文為路迦憊,世間有有情世問及無情世問兩種。
7 .無上士
無上士的梵文為阿耨多羅。
8 、調御丈夫
調御丈夫又譯為調御師。
9.天人師
天人師的梵文為舍多提婆、 魔㝹舍喃。
10 .佛世尊
佛世尊此三字在這裹雖是合在一起說,但實在是兩個尊號:佛與世尊。
(7)古印度佛教都有哪些人稱佛擴展閱讀
原始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自佛陀入滅百年後起,原始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理解不同,曾發生多次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南傳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利語系,故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
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參見傣族佛教。
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聖弟子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故亦稱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
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范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
印度大陸的聲聞佛教和菩薩乘佛教是同時傳入東土的。除大乘經典外,中國現存的印度大陸各部派的聲聞乘經典也很豐富。達摩祖師西來,曾贊嘆「東土漢地,好一派大乘氣象!」由於中華文化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根性,漢傳佛教主流為菩薩乘佛教(又稱大乘佛教),聲聞佛教在漢地一直不如菩薩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後代,「漢傳佛教」幾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詞。由於漢傳佛教所使用的語言是以漢語為主,故也稱為「漢語系佛教」。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主要流行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藏傳佛教的戒律體系是完整的佛教體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應俱全。藏傳佛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藏族地區形成和經藏族地區傳播並影響其他地區(如蒙古、錫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語傳播的佛教,如蒙古、納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語言或文字,但講授、辯理、念誦和寫作仍用藏語和藏文,故又稱「藏語系佛教」。
回鶻佛教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西域、敦煌出土了為數極為豐富的古代回鶻文文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佛教內容。這些文獻填補了歷史記載上的許多空白,為古代回鶻佛教、歷史、文學、語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知的資料,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涌現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對回鶻佛教文獻的研究可以說是20世紀西域古代佛教研究中成果最為輝煌的領域。在世紀之交對這些成果進行總結、回顧,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教
『捌』 佛教中的各種佛、菩薩、羅漢、天王等分別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關系是...
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
寺廟經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
釋迦牟尼佛(應身佛) 毗盧遮那佛(法身佛) 盧舍那佛(報身佛)
※佛教稱 法身佛和報身佛 ,凡人是看不見的。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阿彌陀佛
娑婆世界教主 釋迦牟尼佛
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 葯師佛
※三方佛體現凈土信仰
中國佛教信徒大多願往西方極樂世界。
3.三時佛(又名豎三世佛)
未來世 彌勒佛
現在世 釋迦牟尼佛
過去世 燃燈佛(或迦葉佛)
※三時佛從時間上體現佛的傳承關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寺院中彌勒造像有佛像、菩薩像(天冠彌勒)、和化身佛(大肚彌勒)三種。
4.華嚴三聖
華藏世界教主 :
普賢菩薩 毗盧遮那佛 文殊菩薩
※華嚴宗對毗盧遮那佛的崇拜取代了對其他佛的崇拜,故有的寺院專門供奉華嚴三聖。
菩薩: 即自覺、覺他者
寺院中常見的菩薩有: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觀世音菩薩 地藏菩薩 大勢至菩薩
他們分別組合為:
①三大士 文殊、普賢、觀世音
②四大士 文殊 普賢 觀世音 地藏
③五大士 文殊 普賢 觀世音 地藏 大勢至
1.文殊菩薩 :手持寶劍或寶卷,身騎獅子,人稱大智菩薩。道場在山西五台山
2.普賢菩薩 :手持如意棒,身騎六牙大象,人稱大行菩薩。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3.觀世音菩薩: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故又稱觀音菩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人稱大悲菩薩。觀世音本無性別,但在南朝後為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產生女身觀世音像。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還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觀世音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4.地藏菩薩:手持錫杖,或手捧如意珠。人稱大願菩薩。道場在安徽九華山。
5.大勢至菩薩:頭頂寶瓶內存智慧之光。 其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羅漢:全稱阿羅漢,即自覺者。
寺院中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還有民間傳說的濟公也列在羅漢之列。護法天神:著名的護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韋馱、二王尊、珈藍神關羽等。
1.四大天王是:
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握慧劍;
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右手纏龍或蛇,左手持寶珠;
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右手持寶傘,左手握神鼠;
2.韋馱:原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神將,漢化韋馱為身穿盔甲的少年武將形象,手持法器金剛杵,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通常置於天王殿大肚彌勒像背後,臉朝大雄寶殿。
3.二王尊:指珈藍守護神密跡金剛和那延羅天。 一般以金剛力士像置於山門殿空門內兩側 。民間俗稱 ,哼哈二將。
4.珈藍神關羽:在古印度珈藍神有18位之多,地位相當於寺院的土地神,關羽是最著名的漢化珈藍神。
相關鏈接:網頁鏈接
『玖』 釋迦摩尼創立佛教以前有沒有佛的稱呼
有 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覺者、知者、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宇宙萬物三屆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漢語中的「聖」、「賢」等詞有相近之處,但當時譯經者因為覺著漢語中的「聖」「賢」等詞尚不足以形容佛的覺悟和修行,所以創造了「佛」這個詞彙。
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號,又稱如來十號、十種通號。此十號為:(一) 如來 (二) 應供(三) 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 世間解(六)無上師七調御丈夫 (八) 天人師(九) 佛(十)世尊
『拾』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為什麼又被稱為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因為在他十九歲的時候,對人世間的一些生老病死的感觸很多,想要下定決心尋找到解決之道,至此之後出家修行。三十歲的喬達摩·悉達多終於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而這個時候的釋迦牟尼也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而如來佛祖也被稱為釋迦如來,「如來」,這個詞是梵語中翻譯過來的,「如」,就是真如,指一切事物,也就是法德真實狀況,同時也包含了如實的意思。
釋加牟尼三身中之今世投胎為喬達摩·悉達多,生是一個王子。為了防止他長大後出家,他的父親很早就讓他結婚,並且不讓他看到不好的事情。可是在一次出宮時坐在馬車上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病的、年邁的、貧窮的、出家人,他感嘆世間疾苦,於是他就決定出家。
他為了尋找眾生解脫之道幾乎走遍了所有的大山,嘗遍所有疾苦,幸虧在他身邊有很多的神在保護著他。因為神也有災劫來臨之時,他們也希望釋迦牟尼能找到解脫之法。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四十八天後覺悟,終成正果,眾生受益無窮!
這是釋迦牟尼的前世今生,因為他已經涅槃,所以不可能再轉世了。佛實際上是無有差別的,一般只是姿勢上的差別。白幢是他的法身,不生不滅;悉達多是他的報身;他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就是他的化身;以上就是釋迦牟尼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