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達利特和首陀羅的區別
只是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下被歧視、被壓迫的低等人。但低等人也有區別,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下的最低的第四等級人。
是奴隸,只是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下被歧視、被壓迫的低等人。但低等人也有區別,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下的最低的第四等級人(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度卡斯特體系(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
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徑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2. 在印度,首陀羅和達利特不能算是人嗎被當做牲畜對待
印度教是倡導平等的,但這平等是精神上的,也就是說所有教徒的靈魂都是平等的,而肉體則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的肉體是天生干凈,像婆羅門就是,而達利特的肉體則是最臟的,是不可接觸者,而一個達利特賤民如何把自己變純凈?有兩個辦法
第一:就是這輩子乖乖的被壓迫,等來生轉世後,就能投個好人家變成婆羅門了,所以這輩子一定要乖乖的聽婆羅門的話,聽長老的話,別和那些其他的賤民打交道,被污染了下輩子還是賤民,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毛主義沒辦法團結那些賤民了沒
第二:就是進行苦行,忍受常人認為是痛苦的事,如長期斷食甚至斷水、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喝尿吃屎、忍酷熱嚴寒等事情,來鍛煉忍耐力和離欲,然後感動梵天大神,你就能脫離苦海了。
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有一個比較奇怪的世界觀,他們認為靈魂和肉體是分開的,聽起來有些像人格分裂,但事實上的確是這樣,靈魂的自己是聖潔無比,大家都一樣平等,能和神溝通,而肉體的自己則視種姓來看了,從婆羅門到達利特逐一減次。
3. 印度的達利特人是一種什麼存在,為什麼被
種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如今已經存在三千多年,雖然在1947年印度就已經禮法廢除,但實際上仍廣泛存在於印度的任何角落中。
達利特在印度遭受歧視的現象非常普遍,而當地宗教、等級觀念等卻讓他們安於現狀,只是寄希望於來生能夠生在其它種姓家庭。而據印度人口普查報告,印度目前有1.67億達利特人,占總人口的16.2%。
4. 在印度首陀羅和達利特都是奴隸嗎
不是奴隸,只是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下被歧視、被壓迫的低等人。但低等人也有區別,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下的最低的第四等級人(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瓦爾那
1.婆羅門:最高的瓦爾那,也是整個階序的核心。婆羅門本為祭司,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但在8世紀以後司祭逐漸不受重視,潔凈便取代前者,成為婆羅門最主要的特徵。此外,婆羅門享有許多特權,如不可處罰、不可殺害、可領回部份充公遺失物等。
2.剎帝利:次高的瓦爾那,《梵書》(Brahmanas)稱其具有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物」的權利。剎帝利是戰士和統治者,掌握實際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過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權力。此外,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3.吠舍:第三等的瓦爾那。吠舍是農人或牧人,任務是生產食物,並提供各種祭品。 《瞿曇》(Gautama)規定吠舍可從事農耕、商業、畜牧與放貸的工作。
4.首陀羅:最低的瓦爾那。首陀羅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負責提供各種服務。
在當時,首陀羅是奴僕,但也不是奴隸。
5. 印度種姓制度中高種姓的婆羅門究竟有什麼樣的特權
印度和中國一樣,有著古老悠久的文明,和古中國的中央封建集權社會不同的是,印度則是採取的種姓制度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3000多年前的印度吠陀時期,歐洲的雅利安人跨過中東,並且以少數人的身份征服了這片南亞次大陸。
“雅利安”這三個字,在他們的語言當中就是“高貴”的意思,從此,種姓制度在印度開始了漫長的傳承。
如今印度已經獨立,並且開始了自己的發展之路,他們在科技航天等領域都創造出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種姓制度依然是印度人的一道坎,雖然印度政府在1950年獨立的時候就頒布了律法廢除了種姓,但是這種歧視觀念依然在印度社會根深蒂固,不少政府銀行企業精英都是高種姓,而一些地方中學在政府強勢干預之前,甚至拒絕接受膚色過黑的學生,理由是因為他們的“低種姓”會污染整個學校,由此可見,印度想成為發達富強的道路,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荊棘需要翻越。
6. 關於古印度種姓制度中的首陀羅和不可接觸的賤民的詳細介紹
印度種姓制度有四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
(6)印度首陀羅怎麼看待達利特的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體系)。
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范。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
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徑庭。
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7. 印度國內矛盾尖銳,低種姓的人如何看待高種姓的人呢
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但是印度的和我們印象中的等級不太一樣,這個國家是用種姓來劃分等級,而且這種等級的劃分是非常的嚴格,甚至到如今還深刻的影響著印度人,並且印度還專門設立了“種姓制度”來加強這種嚴格的思想禁錮。
隨著時間的推移,種姓制度的影響也就越來越深刻,從兩鬢斑白的印度老人到剛出生的小孩子,他們無一不受種姓制度的制約,當然這也是針對那些“低種姓”而言的。
世襲制的種姓制度讓很多印度人感到絕望,因為想要提升種姓等級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當然也並不是沒有辦法,一種是嫁給高種姓的人,第二種方法就彰顯出印度濃厚的宗教色彩了,這種辦法是苦行,不過真要是去苦行的話又何必在意這些等級種姓之分,想必早已“看破紅塵了”。
實行千年的種姓制度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低種姓人自己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從小就自暴自棄,至於侵犯高種姓的事情,他們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因為印度人在潛意識當中也已經適應了這個實行千年的制度了
所以他們如何看待高種姓人也就很好回答了,當然是畢恭畢敬的對待,有些甚至可能不敢正視。
8. 達利特在印度是怎樣一種身份為何出行前要拍手提醒別人
達利特在印度是最低等的人,他們甚至不被種姓制度所接受,被稱為低賤的人。達利特日常出行都需要拍手示意其他種姓的人,以免其他人避讓不及,遭受污染。
印度的種姓歧視特別嚴重,種姓制度是以血統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在印度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20世紀50年代,印度就頒布法律廢除了種姓制度,然而3000多年的歷史,讓種姓制度顯得深根蒂固,無法清除。
在印度內部,種姓之間是不能互相通婚的,而達利特更是只能在自己內部通婚。如果其他種姓與達利特通婚的話,那麼整個家族都會被貶為達利特,受到他人的嘲笑和侮辱。正是由於這樣,所以達利特是世代世襲。
在這種奇葩的種姓制度下,印度沒有出現動亂,也只能說歸功於印度的宗教以及世代的等級觀念。這使得達利特們,安於現狀,不會反抗,只是寄希望於下輩子能投身在其他種族。
9. 印度種族之首的「婆羅門」,究竟有多厲害
記得紀伯倫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平等。
而我們從書中讀過了太多的不平等,就是在那個封建迷信的舊社會中,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推翻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即便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分貴賤,有尊卑」的種族制度,那就是印度,在印度一共有五大種族,其中最高級的種族就是「婆羅門」,這個種族的人們擁有很多特權,在印度,最高級的種族跟最低級的種族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小結: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感觸頗深的話,裡面有這么一句,「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不願做奴隸的人。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
自古時候起,就有人高喊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試圖推翻階級分明的大山,雖然失敗,卻受到了後代人的敬仰。到今天,雖然不能完全說,人人平等,畢竟大家在貧富方面還是有不小差距,物質上很難做到平等,但在內心,沒有人會覺得低人一等。
看看我們的生活,再看看印度人的環境,突然感嘆,生在中國活在中國是一件何其榮幸的事情啊!
我們也曾有過等級之分,我們也曾受過他人的奴役剝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如果印度低種人一般絕望至極的人,但同時,有更多,用鐮刀,用鋤頭,用筆,用聲音,用目光,用一切可以用的東西,去打破這一切,推開這道門的人。
就像我一直跟身邊人說的,在和平年代,也許中國人的身上充斥著無數個缺點跟不良因素,但是,當災難來臨,你再看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從骨子裡迸發出來的力量,足以排山倒海逆轉乾坤,正如前面提到的那句話,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啊。
10.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享有眾多特權,專家說哪些特權不得了
工業領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類進入了更為繁榮的現代化進程中,人類在其中受益,感受到生活很多方面都出現了與眾不同的改變。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不少人可藉助於眾多先進技術提升生活質量,讓生活充滿著科技化的影子,互聯網、智能設備更是讓不同地區的人拉近了距離,能在網上交流生活,促進文化交融。但根深蒂固的思想,並不會因為文化交融而發生大的改變。
至於第三項,其實是更為重要的,因為通過第三項他們掌握著宗教和神的最終解釋權。也相當於給自己的地位給予保障,是掌控了解釋權又享有權力的存在。不得不說,為了一直保有統治階級的身份,可謂是用盡手段,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統治地位更為穩固,很難有其他因素可以撼動,只是可憐那些一輩子也難以翻身的低種姓之人,他們只能勉強度日,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種不人道的規定之下,印度不少人的生活是較為悲慘的,尤其是低種姓的人,他們根本不能夠享受到生活的美妙滋味,反而要受到很多打壓。至於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享有眾多特權,對於低種姓者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怪不得專家說:僅這三項就不得了,在這三項特權之下,婆羅門完全脫離了束縛,能夠以更自由的姿態去享受社會資源,這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是一種難以接受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