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流流尼婆是什麼意思
流流尼婆(Sh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毀滅之神。
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樓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
❷ 印度三大主神之濕婆的由來是什麼
濕婆為印度教毀滅之神,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載有他的神話。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葯,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他還是舞蹈之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妖魔鬼怪都受制於他。妻子是雪山神女,兩個兒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將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濕婆的形象被描繪成三眼四手,手中分執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發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傳說恆河下凡時曾先落在他的頭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頸上繞著一條蛇。坐騎是一頭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文獻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又叫烏瑪,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
❸ 印度名字的由來誰知道
印度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後來,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跡。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廣。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響范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
❹ 印度國名全稱是什麼」印度「是什麼意思
全稱是印度共和國。「印度」取自梵文「婆羅多」,「婆羅多」一詞梵文的意思是「月亮」,是美好事物的通稱。
印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度也。」
(4)印度的婆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印度最早的稱呼
1、身毒
這個名字最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出現。這是當時的中國人,對印度大陸上的居民和國家的一個稱呼。這個名字,是從當時直接音譯過來的,按照發音組成的名字,這個名字當時使用范圍很廣,流傳時間也很久。
直到隋唐的時候,依然在使用,並且被保存在唐朝官方語言的發音。今天最接近唐音的閩南語,在用方言說」印度「時,依然接近於」身毒「這個發音。
2、天竺
這個稱呼曾經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後漢書》里。天竺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天竺是唐朝時期大國,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西天就是天竺。
❺ 婆羅門是什麼意思
即婆羅門教僧侶。其地位位居古印度四個種姓(等級集團)之首。他們掌握教權,壟斷知識,享有種種特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統治者。
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種姓、祭司和學者的階級。為古印度一切知識核心人群,印度社會中最崇高的種姓。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卷十五種德經、慧琳音義卷二十九等皆載此階級由梵天之口生,顏貌端正,清凈高潔,以習吠陀、司祭祀為業。
依摩奴法典規定,四姓中婆羅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餘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5)印度的婆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❻ 印度主神故事濕婆是什麼意思
古印度神話中的一切都圍繞著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 (Brahma):作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梵天可以說是在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的印度同行。不過以中國人的觀念而言這為創世神的模樣實在是古怪:梵天通常被描繪成一個騎鵝的紅皮膚老人,他身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權杖,或一把匙子,或一串念珠,或一張弓,或一個水罐。梵天最顯著的特徵是他的四個頭:傳說梵天原來只有一個頭,後來耐不住寂寞的梵天從自己的身體上創造了一個女伴,並瘋狂地愛上了她。這位端莊的姑娘被梵天熾熱的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開以躲避他的凝視。但無論她躲到他的右邊、左邊和背後,他都在每個方向長出一個新的頭。最後她升上天空,但那裡又出現了第五個頭注視著她——這樣說起來梵天大人的造型有點像《變形金剛》里的五面怪,但最後容易沖動的熱血青年濕婆砍掉了梵天的第五個頭。
毗濕奴 (Vishnu):毗濕奴這個名字也譯為妙毗天,他在佛教稱為那羅延天,由此也可見證古印度神話對於佛教的影響之深。由於世界已經被創造,所以梵天無可奈何的退居二線——古印度人本能地對能庇護自己的守護神毗濕奴更感興趣,連梵天的十種形狀都被挪去充當毗濕奴的化身。作為保護神的毗濕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保護和維持著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濕奴被描繪成一個藍皮膚、穿皇袍的英俊青年。他有四臂:一手持法螺;第二隻手持一件輪寶即鐵盤狀武器;第三隻手持一根權杖;第四隻手持一朵蓮花。作為保護者的毗濕奴會化身下凡以匡扶正義、消滅邪惡並建立法治。所以他有很多化身,如魚、龜、野豬、人獅和侏儒等。隨著毗濕奴的地位逐漸上升,最後竟然連梵天的創世神地位都受到了沖擊——每一次世界毀滅以後的再生過程首先是從沉睡的毗濕奴的肚臍中長出蓮花,梵天出現在蓮花中然後再開始創造工作。
毗濕奴最有名的一個傳說是關於長生甘露的。
濕婆(Shiva):雖然濕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創造和毀滅之神,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佛教中的大自在天,這有點如伊斯蘭教義中也承認耶穌一樣的有趣。作為破壞神的濕婆負責在舊時代結束時毀滅世界以便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備,而他毀天滅地的偉大力量據說來自於來自於刻苦修煉瑜伽。神話中的濕婆皮膚白皙,有著藍色喉嚨,五個面孔,四條手臂和三隻眼睛。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而言,日本國寶級漫畫家高田裕三的《3X3隻眼》中那位鬼眼王濕婆可能更令他們有熟悉的感覺吧?濕婆的第三隻眼睛是一件強大的武器,當濕婆用它盯住敵人時,它能噴火燒死他們。在宇宙周期性的毀滅之際,他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另外的武器還有一柄稱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志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阿賈伽瓦的弓和一根底端有一個骷髏的棍棒,被稱作卡特萬伽。另外的武器是三條蛇,它們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沖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發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這些特徵包括他的蛇作的頭飾和骷髏的項鏈,伴隨他的公牛南迪或者是南迪的新月形標志雖然破壞神的名號很恐怖,但濕婆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被尊稱為「舞王」。濕婆是是節奏之神,會跳一百零八種舞蹈,分別屬於女性式的軟舞或柔舞和男性式的剛舞或健舞兩大類型。濕婆在歡樂與悲哀時喜歡跳舞,或是獨自跳舞,或是與他的妻子黛維一起跳舞。舞蹈既象徵著濕婆的榮耀,也象徵著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個舊時代結束時,他通過跳坦達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並到世界精神之中。會跳舞的濕婆還是生殖之神,古印度人的生兒育女都要勞煩濕婆大人的神力護佑。
雖然在形式上古印度神話的三大主神同等受尊敬,但濕婆被認為是力量最強大的神,他作為毀滅者的活動實質上相當於梵天作為創造者的活動。有一個這樣的神話講到毗濕奴與梵天陷入了他們誰更值得崇敬的爭論。就在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根火柱,熊熊大火好象要燒毀宇宙。兩位大神見狀大驚失色,都決定應當去尋找火柱的來源。於是毗濕奴變成一頭巨大的野豬,順著柱子向下追尋了1千年;梵天變成一隻迅飛的天鵝,順著柱子向上追尋了1千年。但是他們都沒有到達柱子的盡頭,於是又回來了。當他們疲憊不堪的回到他們出發的地方相見時,濕婆出現在他們面前;此刻他們才發現這根柱子原來是濕婆的林伽,於是就把濕婆奉為最偉大最值得崇敬的神。
濕婆有一個妻子,帕瓦蒂(pravati), 他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戰神鳩摩羅,就是他打敗了那位糊塗焚天造就的無敵阿修羅王,還有一位是象頭人身的智慧之神迦內什。
關於濕婆的有趣傳說還有幾個,其中一個是關於他兒子迦內什的。據說有一次迦內什的母親帕瓦蒂要沐浴,於是就讓迦內什在門口守著誰也不許進來。這時候濕婆回來了,迦內什這笨蛋連自己的父親也擋在了門外,濕婆於是一怒之下又(汗,多少次了……)拔刀咔嚓一下把自己兒子的腦袋砍掉了。帕瓦蒂出來後大吃一驚,這時候濕婆才知道真相,可是兒子的頭早被他不知道扔哪裡去了。於是他對老婆說,你拿著刀子出門去,然後把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頭給砍回來。帕瓦蒂出門沒多遠就遇到了一頭大象,於是就把象頭砍了回來,濕婆把象頭安在自己兒子的頭上,從此,可憐的迦內什就頂著個象腦袋了
濕婆應該是三大主神中,最痴情的一個,他和他第一個老婆沙蒂的愛情故事最讓人感動。帕瓦蒂是沙蒂死後的轉生。
印度神話的三個主神里邊,也許只有毗濕奴是沒有作過錯事的神,他是那麼的完美,以至於都不可愛了……不過這也許跟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成型較晚有關。梵天早在雅力安人進入印度前的傳說中就已經存在了,而濕婆本身雖然在傳說中出現得最晚,但是在印度人早期的神話中就出現過類似的神,後來的濕婆實際上是早期的幾個類似神的混合體,所以梵天與濕婆身上都有很深的原始宗教神靈的兩面性和復雜性,而毗濕奴的大部分傳說則是在宗教比較成熟的時期才開始出現的,隨著毗濕奴教派的地位越來越高,這位大神在眾神中間的地位也相應的提高了,甚至融合了一些早期傳說中其他英雄的事跡(這也許就是他的稱號和化身特別多的原因)。
❼ 濕婆是印度的什麼神
【濕婆】是印度的【毀滅之神】。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濕婆地位】
濕婆(Shiva)與梵天(Brahma)和毗濕奴(Vishnu)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濕婆的地位是毀滅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
神的十個狀態
神作為生發者,維持者與融化者。在此狀態,神發揮其生發、維持和融化三個主要屬性(sifat)。這個「三合一」狀態相應於吠檀多的三位一體:梵天(Brahma,創造者),毗濕奴(Vishnu,維護者)和濕婆(瑪亥希Mahesh,毀滅者)。蘇非教的同義詞是阿法伽(Afridgar),帕瓦蒂伽(Parvardigar)和法那卡(Fanakar)。
【濕婆形像特徵】
在印度教現存的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就是鑄造於朱羅時代的濕婆銅像,稱為納塔羅闍,意為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一直延續到12世紀。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發結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前一串骷髏,腰圍一張虎皮,四手分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上長著第三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三隻眼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天舞。他的頭發隨著舞蹈而紛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右側上手所持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飄盪。與這創造的瞬間產生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之毀滅,由那輪環四周的火焰和濕婆左手中的獨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他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錶示要撫慰他的信徒,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以賜福。進一步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手指下垂撫摸象鼻構成,在此指向從無知的侏儒背上翹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手勢能使信徒解脫摩耶的苦難。
在其他許多有意思的細節中,有一顆飾在此神寶冠上的骷髏,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於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發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微像立於他右側頭發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在闡釋這位跳著舞創造和毀滅宇宙的憐憫與力量。
❽ 印度沙哈婆是什麼意思
印度沙傻婆
❾ 印度種姓制度中四個種姓英語怎麼說婆羅
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范。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徑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2]
❿ 濕婆是印度的什麼
濕婆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毀滅之神(其他二神是維持之神毗屍奴、創造之神梵天),濕婆有幾個老婆,出名的有雪山女神、難近母(難近母是印度教中最厲害的女神,曾經發狂把濕婆打倒踩在腳下);濕婆的兒子就是著名的戰神象頭神塞犍陀(他出生的時候本來是人頭,後受一仙人詛咒頭掉了,濕婆求梵天救他,梵天就讓他把看到的第一頭動物砍下頭來接上,濕婆看到的是帝釋天的坐騎大象,於是象頭神就誕生了)。
近代隨著印度教里對三大神的崇拜分化出濕婆教派、毗屍奴教派、梵天教派。梵天雖然是創造神,但其信仰力不及其他二位大神,這與梵天的個性及做與的許多讓人不能接受的事有關。樓上師兄說得不錯,林伽(男性生殖器)是濕婆的代表。
佛教產生後,吸收了三大神為其護法,濕婆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主人,也叫摩醯首羅天、大自在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