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產業結構是什麼

印度產業結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9 22:21:05

❶ 埃及印度和巴西屬於什麼產業結構

摘要 埃及的產業結構特點:經濟以農業為主,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 界第一;椰棗產量僅次於伊拉克,居世界第二位。紡織和食品是傳統工* 業。石油是國民經濟的最大支柱。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❷ 印度尼西亞三大產業

印度尼西亞三大產業是汽車業、重工業和旅遊業。印尼位於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境內擁有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望加錫海峽等海上交通要道,來自中東地區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穀物,遠東地區的工業產品都要經過這些地方。

汽車工業是印尼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印尼是東南亞第二大汽車生產國,日本企業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除此之外,印尼還確立鋼鐵,紡織,食品和飲料,造船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

印尼的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錫,鎳等有色金屬,其中鎳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從世界范圍來看,石油,天然氣及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往往存在礦產資源利用率不高,經濟結構單一的通病。對此,印尼的做法是限制金屬礦產資源的出口,根據印尼的「新礦法」,所有金屬都必須進行加工處理,以吸引外資在印尼設立冶煉廠和精煉加工。

❸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❹ 印度近些年的GDP增速一直很高,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印度公布出來的GDP的數量確實很驚人,但是實際上,印度存在著許多的經濟漏洞。如果硬要說印度如何做到的高經濟,一方面是與國家的正確的經濟體制有關,而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在GDP上造假而來的,實際的GDP總量肯定會比公布出來的要低。



再者,印度的基礎國內建設太差勁,這些都為他們的經濟埋下來隱患。就大家熟悉的來說,印度的火車上經常載滿了人,所以印度也被稱為「開掛的民族」,因為車速慢,所以大家可以在車頂車身上懸掛,印度火車是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而印度人所謂的高速公路,就是中國達到的簡易公路的標准,基礎設施不行,會長期拖累印度經濟的走穩。

❺ 印度近代以來的產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所謂農業產業結構是指農業中各產業的構成比例。它可以分為3個層次:一是生產結構,主要表現為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比例,如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生產部門之間的比例;二是產品結構,主要表現為同一生產部門中不同產品之間的結構,如種植業中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間的比例;三是品種結構,主要表現為某一產品中不同品種之間的比例,如小麥當中的硬質小麥與普通小麥的比例,大豆當中轉基因品種與非轉基因品種的比例等等

❻ 為什麼印度的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比重最大,但印度經濟還是不景氣,求詳細解釋

印度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服務業相對較發達。

沒有足夠的物質財富,服務業是無根之樹。

印度服務和IT外包業務對印度經濟的左右被嚴重誇張了,最多隻佔GDP的5%,跟中國商品出口額相比,可以忽略。

物質財富畢竟要靠第二產業來生產。沒有強大的第二產業,也不像美國可以依靠中國的第二產業,永遠都只能是窮國。

第二產業依託於第一產業的概念是——你只有吃飽了飯,才會考慮購買工業品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產業依託於第二產業的概念是——你只有有了足夠的物質財富,才會想到保險、金融、醫療這些更高層次的財富消費。


(6)印度產業結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的支柱產業【服務業】佔印度gdp55.1%。主要部門有貿易服務、金融服務、運輸、通信和信息服務業等。2007/2008財年增長約為10%。2006年印度軟體服務業產值約396億美元,其中出口314億美元。
【旅遊業】旅遊業因其良好的社會和創匯效益被印政府列為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主要創匯部門和重要的就業創造部門。旅遊業直接提供約5190萬個就業崗位。2006年訪印外國遊客人數約為443萬,比上年增長14.2%,創匯約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是印主要運輸手段。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和客運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世界第17位。

❼ 今日印度經濟實力究竟如何,會有一天超越中國嗎

今日印度經濟實力究竟如何,會有一天超越中國嗎?

制約

以此預言印度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則為時過早。在經歷了數年高速增長後,印經濟發展面臨供給瓶頸,基礎設施落後,勞動法過於苛刻,稅收混亂等問題掣肘國內外投資。根據來自「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印度2012/2013-2015/2016年均固定資本形成率(投資率)僅為3.3%,明顯低於2003/2004-2011/2012財年的12.6%。

1.

>>>民主制度or民粹主義?

西方世界及其機構比起中國更加青睞於印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追尋的是西方民主。然而印度選民缺乏經濟方面的教育,這就使得印度領導人易於推行民粹主義的經濟政策,進而擾亂了印度的自由化進程。國家利益常常讓位於某些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很多急需的改革因利益集團的反對而陷入停滯。民粹主義的氛圍下尤其盛行特殊利益。在過去20 年間,印度實行了多種政策以提供價格低廉的食品、免費的電力以及補貼貸款……它們給整個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2.

>>>腐敗的官僚制度

人們經常會強調印度的的制度機構,認為這是印度優於中國的原因。現實是,在過去的70年中,印度已經系統化地破壞了英國留下來的制度機構。今天印度的司法、立法和行政機構與過去比起來已經不具可比性了。由於印度的部落制度和集權主義的趨勢,這些機構已經變異了。中印兩國都飽受腐敗問題的困擾,但印度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比中國更嚴重,對效率的削弱性更強。錯綜復雜的規章制度,嚴重的官僚主義,令人感覺如墜霧中。

3.

>>>人口紅利or人口負擔?

從人口年齡組成情況來看,印度看起來似乎處在了一個很有利的位置上。但是這卻可能會成為一個負擔,因為印度大部分年輕人不具備技能,無法參與進現代經濟。每年,印度有1200萬凈人口加入勞動力大軍,但是印度的失業率仍在增長。多數人缺乏產生財富的能力,這帶來的結果是犯罪率在上升。

4.

>>>國內政治因素

目前,印度亟需推進經濟改革,改善營商環境。但由於總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在聯邦院不佔多數席位,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商品和服務稅法案、土地徵用法修正案停滯不前,新近推出的《破產法》法案正接受議會委員會審查、前途未卜。為增加席位數,印度人民黨努力籌劃邦議會選舉,卻在2015年的德里和比哈爾邦議會選舉中接連失敗。短期內,印度人民黨難在聯邦院占據多數席位,為改革蒙上陰影。

雖然目前「印度威脅論」過於危言聳聽,但我們也不能被鋪天蓋地矮化印度的消息洗腦。印度雖窮但不弱,它的地理位置,它的面積人口,它的大國雄心,決定了它的一舉一動必將對我們產生重要影響。如果我們一直用居高臨下的俯視態度看待印度,一定會失去了解我們這個並不友好的龐大鄰居的機會。望採納

❽ 印度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農業,工業,服務業

印度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服務業相對較發達

❾ 有誰知道中國和德國,印度的產業結構構成情況

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政策績效的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在市場機制尚在形成中的改革開放初期,產業結構政策(主要是調整農、輕、重結構的政策)效果比較顯著外,在以後的全部時期里產業結構政策推動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作用十分有限。產業結構政策推行20多年來,長期困擾我國的三次產業結構失衡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加強「短線」產業和抑制「長線」的政策目標沒有能實現,政府重點和著力扶持的主導產業仍然沒有擺脫「幼稚」狀態,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升級慢等問題依然大量存在。相反,沒有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強力保護、較早和較徹底地擺脫了行政計劃干預、引入市場機制的產業,卻往往能夠快速發展,穩步地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家電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事實上,產業結構政策的有效性問題,不僅在國內存在爭議,在國際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在以產業政策創造經濟「奇跡」著稱的日本,對產業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問題仍然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日本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曾經在完成一項有關日本產業政策研究課題後鄭重聲明:「參加本項目的全體人員都認為,除了戰後初期有限的短時期外,高速增長基本上是通過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價格機制和旺盛的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取得的。……,甚至也許可以說戰後主要時期產業政策的歷史,是民間企業的首創精神和活力,不斷地否定政府控制性直接干預意圖的過程。」(註:小宮隆太郎等編:《日本的產業政策》,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版,第535頁。)顯而易見,日本經濟學家這種結論與我國產業結構政策實踐的結果也是基本吻合的。
有專家對中國產業結構政策失效的原因作了具有開創性的分析,認為政府不具備推動結構調整、升級的動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制定和執行政策)和能力(政府不能判斷所選擇的產業結構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地實施產業結構政策是造成產業結構政策失效的深層原因。因此,在市場機制已經形成並比較完善的條件下,由市場機製取代政府產業結構政策配置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是產業結構有效調整的基本途徑。
德國: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德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重化工業、支柱產業、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在德國工業中的作用增強,內源性經濟日漸增大,活躍了德國工業發展。
德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情況
2000-2004年間,德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以資產結構為例,按以下公式測算,輕重工業年結構變化率為2.50,經濟類型結構變化率為8.56,行業結構變化率為5.66,大中小型企業結構變化率為5.43。
印度的產業結構: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軌跡和特點
主要運用克拉克和庫茲涅茨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首先用兩類指標:一是各產業的就業人數及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二是各產業的產值及在GDP中所佔比重,以此對印度獨立50多年來的產業結構變動軌跡進行實證分析,然後對就業在三次產業中的變動和產值在三次產業中的變動做出比較,觀察其發展的特點。其特點是:
1.從第一產業看,其實現的產值在整個GDP的比重下降過程中,勞動力的就業比重也在下降,但絕對值還在上升。第一產業產值的相對比重下降幅度超過勞動力相對比重下降幅度,說明農業勞動力數量仍很大,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同時,也說明農業在印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比較大。
2.第二產業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其實現的產值占整個GDP的比重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沒有第一產業比重的下降幅度大。勞動力的上升幅度從時間序列分析來看,有升有降;從橫斷面分析來看,略有上升。這種狀況一方面說明第二產業不能大量吸納勞動力,第二產業的擴張性發展沒有出現,或是受制於資本,或是受制於市場;另—一方面,第二產業所實現的GDP比重的上升十分緩慢,說明第二產業對GDP尤其是人均 GDP增長的貢獻不大。
3.第三產業的情況尤其獨特。第三產業無論從時間序列分析還是橫截面分析,其產值所佔比重和就業所佔比重都是上升的。這就說明,不僅第三產業具有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而且對印度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最大的。4.從印度的農業、工業和服務部門勞動力比重和產值比重的比較來看,二者變動的情況與庫茲涅茨分析的情況完全不同。按照庫茲涅茨分析的結論,勞動力的部門份額的變動幅度要大於產值的部門份額的變動幅度;而印度的勞動力的部門份額的變動幅度卻大大低於產值的部門份額變動幅度。這說明印度勞動力流動的剛性特徵十分突出。這是印度產業結構演變中的一大特點。這也是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對其後的發展模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印度產業結構的演進來看,基本不符合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即它不是按照一、二、三產業順序發展的軌跡進行結構的轉換和升級,而是按照一、三、二的發展軌跡,最終形成了三、一、二的產業結構格局。

❿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

閱讀全文

與印度產業結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