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下中印關系如何
當下中印關系突顯出兩國關系中存在的持續緊張。長期存在的邊界爭議,加之對能源的爭奪,以及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疑慮:印度對華出口的多是一些低附加值產品,偏重於未加工的自然資源。而中國對印度出口最多的則是電氣產品和機械設備,那麼,其國內企業能否與中國同行匹敵?這些都使得兩國經濟關系處於不安定狀態。所以盡管印度已同意,在2010年之前將中印雙邊貿易額提高至300億美元,但是印度政府對於是否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仍猶豫不決。而對中國來說,印度的反對令人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大多數來自私營企業,它們並未享受補貼,並且自貿協定將使雙方受益。但分析認為,中印關系的最大障礙不在於印度對其經濟實施保護主義,而在於印度把美國遏制中國當作其發展的「絕好」戰略機會:在美國構建的對華包圍圈上,印度是重要的一環,只要印度體現出這種價值,那麼美國自然會對其「愛護有加」。所以,印度毫不猶豫的以安全理由拒絕和記黃埔港口在印度的三個港口建立集裝箱碼頭——這與美國國會議員反對該公司在美國擴張的理由十分類似。因此,胡主席這次訪問印度對雙邊關系能有所推動,但兩國關系還很難有實質性進展。
⑵ 中國和印度的局勢現在如何
現在中國與印度的局勢大體平穩。中印兩國是戰略夥伴關系,兩國都謀求和平發展。但是兩國有邊界爭端,有明爭暗鬥。這就叫大國博弈,斗得是智慧,斗得是策略,斗得是實力,上邊握手,下邊踢腳卻又不撕破臉皮。
⑶ 當今中印關系如何
中日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日本侵華時對中國所犯下的罪孽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障礙,若日本能坦誠面對那段歷史,勇於贖罪那樣中日關系正常化那是很有可能的啊!可是那可能嗎?也許等中國更強大再說吧.
中印關系表面上是很友好,但印度一直想要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還有印度一直很中國比較,什麼都要比,就如一個笑話說"印度國土面積比不過中國,要很中國比人口,現在印度人口才那麼多啊!"笑死人了,她也不拿個鏡子照照自己長什麼樣,還想和中國比.
總之,中印和中日關系很復雜,並不是完全一樣的,互相利用而已!!!!!!!!!!!
印度曾經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統治期間,印度的政策是向南擴張以控制印度洋,向北則控制喜馬拉雅山區諸國,防範俄國的擴張。英國殖民勢力撤出後,這樣的戰略方針仍然在印度占據著主導地位,只不過「北防俄國」變成了「北防中國」而已。同時印度繼承了英國所劃定的所謂「麥克馬洪線」,非法侵佔中國領土,甚至長期不承認西藏是我國領土,對我國提出了無端的領土要求,並試圖通過武力來鞏固其非法所得領土。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就是這樣打響的。此外,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大國,爭奪在南亞乃至整個亞洲范圍內的主導權,而中國悠久的歷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世界上尤其是亞洲范圍內的巨大影響,一直讓印度很是羨慕和嫉妒。再有一點,就是中國一直對巴基斯坦提供各類援助,而巴基斯坦與印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一直關系緊張。
⑷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
先說歷史遺留問題,中印在邊境上存在認知沖突,並且爆發過戰爭。但戰斗過程比較耐人尋味,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印度把侵略戰打成了首都保衛戰。
第二,民族情感不和。這是因為上述第一條的衍生,有分歧,還打輸了,肯定不服,不滿,他們的執政者也都會朝這方面宣傳引導。
第三,國際局勢,這個牽扯到全球幾大陣營,雖然中印雙方存在一定合作面,但總體上說,印度是親美派。
⑸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現在怎麼樣
中國和印度關系不好,兩國發生有過戰爭,又有領土爭端,關系自然不好,印度一直在追趕中國!
⑹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
中印關系(Sino-Indianrelations),現代意義上指位於東亞中華民國及其繼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南亞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二國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之後關系冷淡;接著就是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1976年二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6)目前和印度的關系如何擴展閱讀
印中貿易自2000年以後才獲得較快增長。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僅有的2.65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億美元。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二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到2006年雙邊貿易達到248.6億美元,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印度成為中國第15大貿易夥伴(按照經濟體排序),中國對印度出口145.8億美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
自印度進口102.8億美元,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雙方投資規模較小,僅限於部分領域,印在華投資256個項目實際投資1.72億美元,中國對印投資(非金融類)僅為1700萬美元。
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雙邊貿易額3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⑺ 中國與印度關系如何
印度和中國正在跳著探戈,每一方都有舞蹈天賦,舞步嫻熟,然而把對方當作一個舞伴時,彼此又十分警覺。不過,它們必須共舞。 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本月在北京同中國簽署了一份協議,尋求在確保原油資源的問題上同中國進行合作。這一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亞洲能源地緣政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表明了亞洲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今後走向。 「我非常清楚,」艾亞爾在北京說,「印度和中國之間任何激烈競爭行為都對和平無益。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對方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的基礎之上。」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外交秘書希亞姆公開發表演講時說,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誰也控制不了對方,也不會被第三方所控制。」 由於印中的經濟都在繁榮發展,所以兩國間的貿易、投資異常活躍。印度的高科技公司蜂擁來到中國尋求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製造商也視印度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在政治上,印中做到了相互理解,前者不再談西藏問題,後者置身於克什米爾問題之外。中國還支持印度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不過,在雙方共同分享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每一方都對對方存有戒心。雙方在尋求不同的戰略盟友,印度希望與美國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以確保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占據上風。幸運的是,地緣條件使印中很難再起戰事,喜馬拉雅山脈將打消任何一方的軍事冒險主義。 印中關系中一個復雜的因素是日本。日本把中國視為「不斷上升的戰略威脅」,認為和印度交好是抵消這種「威脅」的一個方法。
⑻ 中國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了
就是關於國界問題,據說中國最近已經在青藏高原建設了三個空軍基地,運動半徑可以覆蓋了大半個印度,且中國如果空襲新德里所行進的距離是印度到北京距離的十分之一
印度和中國正在跳著探戈,每一方都有舞蹈天賦,舞步嫻熟,然而把對方當作一個舞伴時,彼此又十分警覺。不過,它們必須共舞。
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本月在北京同中國簽署了一份協議,尋求在確保原油資源的問題上同中國進行合作。這一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亞洲能源地緣政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表明了亞洲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今後走向。
「我非常清楚,」艾亞爾在北京說,「印度和中國之間任何激烈競爭行為都對和平無益。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對方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的基礎之上。」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外交秘書希亞姆公開發表演講時說,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誰也控制不了對方,也不會被第三方所控制。」
由於印中的經濟都在繁榮發展,所以兩國間的貿易、投資異常活躍。印度的高科技公司蜂擁來到中國尋求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製造商也視印度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在政治上,印中做到了相互理解,前者不再談西藏問題,後者置身於克什米爾問題之外。中國還支持印度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不過,在雙方共同分享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每一方都對對方存有戒心。雙方在尋求不同的戰略盟友,印度希望與美國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以確保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占據上風。幸運的是,地緣條件使印中很難再起戰事,喜馬拉雅山脈將打消任何一方的軍事冒險主義。
印中關系中一個復雜的因素是日本。日本把中國視為「不斷上升的戰略威脅」,認為和印度交好是抵消這種「威脅」的一個方法。這就是日本外相1月初訪問新德里、尋求同印度進行定期高層對話的原因,而印度也在尋求這種額外優勢。
⑼ 印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現在英國和印度的關系如何
富有洞察力的溫斯頓·丘吉爾在1931年就做出了預言:「失去印度,將是我們最後也是最致命的損失。如果在未來我們將弱化成一個次要國家,那麼這場失敗一定是對這個進程起到推動作用的」。
1947年8月14日,數千面英國國旗在印度各地永遠降下了。三個世紀以來,他們象徵著英國在世界上這個地區的統治。最後,在晚上11點58分 ,副王專用王旗,一面中央飾有「印度之星」徽章的米字旗,從德里的副王宮殿旗桿上降落下來。
幾分鍾後,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永遠結束。印度的獨立預示著英帝國即將完結。現在來看,英國仍然與印度保持著長期以及穩定的貿易夥伴以及政治聯盟關系。即便時當下,印度仍然是英國移民人口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⑽ 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是怎麼樣的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緊張,印度擺出與中國一爭高下姿態,中國的態度則是「不進一步但也不退一步」的和平相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