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

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0 07:38:35

❶ 印度教中的三大神是什麼分別居於哪層天

大梵天 妙毗天 濕婆

印度神話的最高主神有三位:大梵天(Brahma)(天,梵語「提婆」的音譯;法華經:「清潔光潔,最尊最勝,故名為天。」)、大自在天(Shiva)、以及妙毗天(Vishnu)。大梵天為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妙毗天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祗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❷ 印度神話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話的三位最高主神:大梵天(Brahma)(天,梵語「提婆」的音譯;法華經:「清潔光潔,最尊最勝,故名為天。」)、大自在天(Shiva)、以及妙毗天(Vishnu)。大梵天為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妙毗天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祇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❸ 紛繁復雜的印度神話作為世界偉大神話之一,他們創造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nu)。
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祇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❹ 印度教中的八部眾分別是

佛教鬼神的總稱。又稱「八部眾」、「龍神部步」。
它是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睺羅迦天眾,指諸天神,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又分為欲界、
色界和無色界三層,每一界又有若干天,每一天都有一位天
神主宰的世界,所以天神不勝枚舉。常聞的有四大天王
、大梵天王、兜率天王等。
龍眾,佛經中的龍是佛法的護衛者,為海里富豪。
夜叉,又譯「散叉」,意為「能啖鬼」、「捷疾鬼」,
原為南亞次大陸初期神話中的一種神靈,
在佛教中為凶惡的化身,面目猙獰嗜好吃人。乾達婆,
意譯「香神」或「樂神」
,是佛家伎樂供養之神,俗稱「飛天」。阿修羅,
意譯為「不瑞正」、
「非天」等,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
因常常出戰,被作為戰場的代稱,佛教沿用其說。
迦樓羅,意為「金翅鳥」,
據說體積很大,兩翅相距336萬里,漢化佛教把它與鯤鵬
相混同。摩睺羅迦,為大蟒神,據說是蟒首人身。
鏈接:天 Deva

龍 Naga

夜叉 Yaksa

乾達婆 Gandharra

阿修羅 Asura

迦樓羅 Garuda

緊那羅 Kimnara

摩候羅伽 Mahoraga

2、大梵天就是古神話中的創世主梵天,梵天一開始在一蛋中,

後來從蛋中出來,把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天,
另一部分是地。後來梵天又生下了許多兒子,
這些兒子分別繁殖自己的後代。

梵天後來又從自己身上分出另一個女神薩維德麗
作為自己的妻子。梵天不屬於天神族,
他的地位要高於天神,
而且也並不是總站在 天神的一邊。

梵天是在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
但似乎並不是很受崇拜, 在人間香火不旺。
但在神話中梵天的地位很能力卻實是最高的。

天神可以說是剎帝利在天上的代表,
而梵天,濕婆,以及其他修道的仙人則
婆羅門在天上的代表,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他們的地位要高於天神,
天神和阿修羅都有一位指導他們仙人,
天神是祭主,
阿修羅是烏紗納斯,他們都是梵天的孫子。
而仙人的詛咒對於天神來說是很 可怕的。

梵天的能力表現他可以賜予其他修道的仙人任何力量
,包括長生不老。 但是他平等對待自己的後代,
而不分好壞,任何經過努力修道的人都可以從
他那裡獲得力量和願望。
這經常給天神們帶來麻煩,羅剎王就曾經利用從
梵天哪裡得到的力量,戰勝了四方天神。

另外梵天給後代充分的自由,他一般不幹涉後代的事。

3、毗濕奴

又稱遍入天,印度教的另一位主神,被認為
是宇宙的維護者,也是同惡魔作戰的尖兵,
他「有四手,分握輪寶,
法螺,弓箭,蓮花和仙杖。騎著大鵬金翅鳥
(伽樓羅),肚臍上生 一蓮花,上坐梵天。」
傳說他有一千個稱號,
十個化身,分別為:魚,龜,野豬,人獅,

倭人,持斧羅摩,羅摩,黑天,佛陀,迦爾基。
其中迦爾基為持寶劍,騎白馬的救世主,

肩付著與濕婆相同的任務即毀滅舊世界,建立新世界。
而著名的鯿史詩《羅摩衍那》則是

以毗濕奴的化身羅摩為主面,也可以看成是一曲毗濕奴的頌
歌吧。

❺ 印度教信仰什麼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一神論,也就是泛神論。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會選擇其中一個天神來崇拜。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努和濕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濕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很多其他的小神,都是這三位大神的應化。而這三大主神,又都是最高存在「梵」的不同化身,所以印度教實際上崇拜的只是一個神。這個「梵」類似於中國的「道」,先於宇宙而存在,沒有人格形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四種姓分立。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

3.強調因果報應及生死輪回。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回周而復始,無始無終。要得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4.祭祀萬能與崇尚苦行。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回之苦。

5.承認吠陀的權威。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❻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6)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奴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教



❼ 印度教的神話體系

印度教很亂,梵天不是至高神,他只是其中之一。其有三大主神,分別是:

1、創造神梵天

2、保護神毗濕奴

3、破壞神濕婆(兼職生育)

印度教本身是糅合了多種宗教信仰的一個教派,其信徒自身對其稱呼也不盡相同,所以其教派中,各派別信徒各自有著不同的理解。比如說「永恆的達摩」(सनातन धर्म)、「吠陀信仰」、「毗濕奴信仰」、「濕婆信仰」等都是。

(7)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教起源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

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回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

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

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

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

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並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

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❽ 釋迦牟尼在印度神話中的地位

釋迦牟尼在印度神話中只是諸神中的一位,地位並不尊崇。印度神話中有三位主神:梵天、濕婆、毗濕奴。沒有釋迦牟尼的影子。

1、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2、濕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徵「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時又象徵「毀滅」,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視為「破壞神」。同時他也是生殖之神,傳到中國後與藏教密宗中的大歡喜菩薩互相影響。

3、毗濕奴:三大主神之一,與前兩者並稱為三聯神。稱謂極多,有一千種以上,常見的為「那羅衍」,「世界之主」等。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8)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全部是祭祀用的聖歌和禱詞。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

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與它相關的註解文獻有《梵書》、《森林書》、《奧義書》。

吠陀神話中歌頌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羅,以及水神伐樓那、死神閻摩、風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經濟發展、戰爭頻繁、思辨深邃,是這個時代的三大特徵。,這一時期,宗教方面,出現了耆那教,其藝術和哲學價值也是最高的。

印度神話對佛教影響也非常大,佛教的神除了釋迦牟尼、幾個弟子、幾個羅漢之外,觀音借鑒了雙馬童、彌勒借鑒了密多羅、毗盧遮那最初是某阿修羅王的名字、各種明王來自濕婆的憤怒相、閻羅王是閻摩、四大天王來自印度的四方護法神(懼毗羅、伐樓拿等)、韋馱是卡爾提克亞、吉祥天是羅乞什。

其中印度神話最著名的要算《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這是兩篇非常龐大的詩史,限於篇幅就不詳細介紹了。《摩柯婆羅多》中最有名則是鼎鼎大名的人類英雄黑天。對印度神話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找這兩本書的翻譯版來看看。

其實與印度神話相關的書籍還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往世書系列。通常,往世書分為十八大往世書與十八小往世書。這些書應該算是眾神的個人傳記和專題介紹,比如《梵天往世書》、《毗濕奴往世書》、《濕婆往世書》、《大鵬往世書》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神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釋迦牟尼

❾ 印度眾神關系圖

創造神梵天

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聯系起來,一般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體現,在印度教神話中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也被稱為「世界之主」。但是實際上梵天受到的崇拜遠不及其他兩位大神,鑒於世界已經為梵天所創造,人們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轉移到了毗濕奴和濕婆亦即維護和毀滅兩種力量對於世界權力的爭奪上,另外梵天也因為一些所作所為導致其聲譽的降低和信徒的減少——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線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印度,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廟遍布各地,而專門供奉梵天的神廟卻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
Temple)。神話中的梵天為紅膚色,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在被吸收進入佛教成為護法神後被稱為大梵天。

吉祥天女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徵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喜愛。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徵,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准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庄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❿ 印度教最高的三個神是什麼

印度教是一個社會的與宗教的文化綜合體,它由簡單的多神教演變為錯綜復雜的宗教禮制,崇拜的多種神祗中,有三個最高的神,如「太陽神毗濕奴」,傳說他有許多化身,每個化身都有自己的稱號,它被認為是歡樂的善神,是保護神,代表宇宙的力量。人們在祭祀他時向他獻鮮花,而不獻牛、羊與祭品,這是因為他主張不殺生。第二個最高神是「毀滅之神」濕婆,他具有令人恐怖的、不可低估的可怕力量,而且這種力量在他的舞蹈中顯現。濕婆長著五面四臂,是跳舞大神。古印度人對他的祭祀方式有兩種:一是用自虐的苦行辦法;二是用血祭的辦法,他們以此種辦法來表達對濕婆的崇拜之情。印度的第三個神叫「梵天」,它被認為是世間存在物和世界靈魂的化身。它被認定為細小的、能在蓮葉上安坐的形象,它是中性神,古印度人對梵天的信仰導致禪定和瑜伽功的形成。

閱讀全文

與印度三大主神之上還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