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印度舞第15次談判談的怎麼樣
具體如下:
1、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實際成果。
2、中印邊界東段態勢,紅框內有三個地名:扯冬、兼則馬尼、達旺。1962年邊境戰爭,即是由印軍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發。解放軍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曾收復達旺,但後來主動撤軍,並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現在達旺為印度所控制。
㈡ 佛教對中國舞蹈的影響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釋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中國擁有歷史悠久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雖發源於中國社會,但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從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營養成分,並把它們改造為自己的組成方面。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並對中國的舞蹈有重大的影響。
㈢ 外國舞蹈和中國舞蹈的區別
外國舞蹈和中國舞蹈的區別是創作理念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和諧性不同。
一、創作理念不同
1、外國舞蹈:外國舞蹈動作的極度延展, 身體限制與舞者突破身體限制的努力, 外國舞蹈中的線條就彷彿是根據幾何原理計算出來的, 所有的動作語言都試圖突破自然賦予人類身體的極限, 而追求更大限度的自由與個性。
2、中國舞蹈:中國傳統舞蹈的舞蹈動作繼承了中國傳統思想當中「得意忘象」的思想,將感情委婉地融入到了動作當中,追求氣韻,強調以意為師,以神領行,以形傳神。舞蹈中構成了剛柔相濟、形神統一、文質步重的美學特徵。因而,舞蹈的動作以一些象徵性的動作來反映舞者的內心世界。
二、發展方向不同
1、外國舞蹈:外國舞蹈主「動」,通常使用較大的腿部動作,腳下的動作復雜多變,而上身的動作相對簡單的多。
2、中國舞蹈:中國舞蹈主「靜」,重心低,親近大地,傾向於向內收。中國舞蹈中基本都是以手臂動作為主,整個中華民族崇尚一種溫和的謙謙君子之風,追求中庸,因而在舞蹈中也就註定了不可能採取一種極度張揚而外放的舞蹈形態, 而是將一種內向的民族心理賦予在舞蹈動作之中。
三、和諧性不同
1、外國舞蹈:外國舞蹈的一切肢體動作是為了掙脫地心的引力向上升騰,外國舞蹈強調「開、綳、直、立」四大原則,通過挑戰人身體的極限來展現力與美。
2、中國舞蹈:中國舞蹈的基本人體動作盡可能地表現對大地的眷戀,中國舞蹈的代表動作水袖、三道彎、拉山膀、卧魚,強調「擰、曲、圓」的動作形態,到處都給人一種和諧, 沒有一點尖銳的感覺。
㈣ 肚皮舞與中國舞的區別
肚皮舞類的一般都是指印度舞,而中國舞可能略顯優美
㈤ 印度舞與中國舞蹈的區別
印度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廟里表演給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印度舞分為北印度舞(Kathak)和南印度舞(BharataNatyam)。北印度舞的音樂為Hinstani,南印度舞蹈則採用了Carnatic音樂,兩種音樂節奏和旋律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跳Kathak時,腿須筆直,身體曲線始終保持流線形,這種舞蹈講究用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豐富的手部動作,結合華麗的服飾和化妝,通過肢體語言而非音樂來演唱來傳情達意;而跳BharataNatyam時,腿可彎曲,身體幅度變化很大,更具欣賞性。印度舞——表演給神看 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廟里表演給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基本動作:印度舞節奏明快,一段4分鍾舞蹈有大約50多個動作。包括了手勢、眼神、內心所想、面部表情,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晝夜等自然現象。● 起舞前,腿保持彎曲,手合起來,行開啟禮。●手伸展開,腳向前跨一步。隨著音樂開始變換手姿。●音樂中開始出現「咚咚」的節奏,開始變換腳步動作。●保持微笑。●舞蹈動作越來越快,手姿變化豐富。 服裝:在印度,一般只有已婚婦女才穿長達6米的紗麗,但舞者例外,哪怕很年輕的女孩也可以這樣打扮。有時候,舞者也穿PUNJABI:褲子+過膝長衣+長圍巾。褲子的款式有很多,有些寬大,有些緊身。圍巾的系法也不相同,平時可以戴在脖子上,跳舞時系在腰間,增加線條感。PUNJABI已成為時尚,去年日本便風靡這種款式的衣服。 配飾:額頭上貼的長尖形飾物叫BINDI,傳統BINDI很大,上面鑲滿了鑽和寶石。但現在流行的是簡練的款式。女孩一般在結婚或跳舞時佩戴它。眉毛上方的一圈散鑽也可以叫BINDI,表示好運。 紅點:眉心點紅點。跳舞時,為了增加亮度,也可用小鑽代替傳統的紅點。不跳舞的時候,通常只有已婚婦女才能點紅點。 手鐲:印度舞中,手勢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語言,所以舞者很在意手鐲。佩戴數量很多,最多可達20個。 腳鐲:印度舞中有許多跺腳的動作,要有脆響的聲音,又有急促的節奏,所以腳躅很重要。 手姿:印度舞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手姿。手部姿態約有100多種,每一種手姿都有特定的意義,有的代表美麗,有的代表和平,有的代表生氣,有的甚至表示醜陋。印度人相信手姿是人和神交流的符號,而不同的神喜歡不同的手姿。 微笑:舞蹈過程中,舞者發自內心的微笑終始如一,表達了喜悅平和的心境。 頭動:頭部有節奏地向左、右動。 腰動:腰部的擺動讓身體婀娜多姿。 腳動:腳尖、腳跟、跺腳。印度舞腳的動作也極具表情。 眼睛:舞蹈時眼睛隨之轉動是印度舞精髓所在。 ●印度舞手語變幻莫測。比如用手指臉的姿勢表示美麗,荷花手姿是表演給神看時常用的手姿。手姿不僅表演起來令觀者眼花繚亂,花樣繁多的手姿還反映了表演者活躍的思維,是一種真正的腦部鍛煉,可謂「心靈手巧。」 ●跳躍的姿勢代表了印度神鳥「PIKAKE」。跳躍時,注意要眼睛盯著手。這種跳躍姿勢不僅好看,還能練習身體平衡能力,提高骨密度,特別是臀部和骨盆的力量。 ●與其他舞蹈不同,印度舞要求跳舞者常常處於半蹲的姿式。這個姿式對大腿和臀部線條很有好處噢! ●想要有風情萬種的眼神嗎?向印度舞學習!頭不動,四面八方轉動你的眼珠,記得轉動的時候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提踵立腳趾。印度舞腳的動作,會讓你有美麗的小腿和腳踝。 ●舞蹈過程中,肩膀經常要保持端平的姿式,轉頭的動作也會幫助保養你的頸椎。 ●跳印度舞時,背部一定要保持挺直。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印度美人擁有全世界最性感的背。
中國古典舞China classic dance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 戲曲和武術是建立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基礎,中國古典舞的基礎訓練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基訓中的技術、技巧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與其它舞種中的技術、技巧有著很大的不同。
身段課提煉的身法韻律是我們基訓課必須加以貫穿的,而且要從基訓的風格性、身體藝術表現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訓課中加以結合和運用,並逐漸形成基訓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動作中貫穿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的動律元素;貫穿呼吸的要求;貫穿節奏特點的要求;貫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例如對手的要求包括指、腕、肘、臂、肩的訓練;一個是能力、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功能素質訓練;一個是意念、感受上的藝術素質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民族舞的「神、氣、韻」,才能打破基訓廛的芭蕾化傾向的體操、雜技化的傾向;才能改變基訓課在訓練上的純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傾向。同時也解決了組合的語言性,以及讓身法與民族技術、技巧的能力、素質訓練結合起來
㈥ 國外是如何看待中國民族民間舞的
要看哪種外國人了,外國人有看不起的也有看得起並且很欣賞喜歡的。我身邊大多數的外國人還是對中國古典的舞蹈沒興趣了解的不多,也並不討厭 說白了就是無感吧,
其實中國的古典舞和民間藝術舞蹈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沉澱,其復雜和多樣性也是其他國家和民族比不來的。但是中國舞蹈界的影響力並不大,相比jazz和poppin這類舞蹈的傳播,甚至是芭蕾,中國舞都不及它們。雖然在舞蹈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客觀原因的阻礙,但是中國舞蹈的傳播力度並沒有隨著文化開放的發展而發展,所以中國文化發展方面關於舞蹈藝術方面的傳播和影響是不是也應該可以「引進來,走出去」。
民族舞中並沒有民族文化的內涵,只是老一輩藝術家對民族文化的臆想罷了,不然怎麼可能一個人掌握所有民族的舞蹈,舞蹈中其實包含這民族的思想,傳統,期望,以及該民族文化中對世界的認識,僅一個民族的文化就足夠一個人畢生研究,豈是一個藝術家隨意去采風就能了解到的。這樣對民族文化的解釋未免太片面了。
㈦ 關於舞蹈
這種舞蹈有個專門的名稱叫敦煌舞,
中國舞的一種.應該屬於古典舞.
藝術舞蹈品種繁多,根據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間舞蹈: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並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由於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現代舞蹈: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當時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當代舞蹈(新創作舞蹈):即不同於上述三種風格的新風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據表現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鑒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種風格、各種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從而創作出不同於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具有獨特新風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經過宮廷的職業舞蹈家提煉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劇場舞蹈。"芭蕾"這個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腳為運動部位的動作總稱。法國宮廷的舞蹈大師們為了重建古希秸融詩歌、音樂和舞蹈於一體的戲劇理想,創造出了"芭蕾"這樣一種融舞蹈動作、啞劇手勢、面部表情、戲劇服裝、音樂伴奏、文學台本、舞台燈光和布景等多種成份於一體的綜合性舞劇形式,在西方劇場舞蹈藝術中占統治地位達300餘年,至今已歷四個多世紀。1958年北京舞蹈學校建立引進俄羅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區分,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
獨舞,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雙人舞,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的關系。
三人舞,由三個人合作表演完成一個主題的舞。根據其內容可分為表現單一情緒和表觀一定情節,以及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矛盾沖突等三種不同的類別。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群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結或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組舞,由若干段舞蹈組成的比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個舞蹈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它們又都統一在共同的主題和完整的藝術構思之中。
歌舞,是一種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既長於抒情,又善於敘事,能表觀人物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
歌舞劇,是一種以歌唱和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來展觀戲劇性內容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舞劇,以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並綜合了音樂、舞台美術(服裝、布景、燈光、道具)等,表現一定戲劇內容的舞蹈作品。
㈧ 印度尼西亞舞蹈有著什麼樣的特色
印度尼西亞舞蹈接受印度和中國舞蹈文化影響之後,經過長時期的發展,逐漸擺脫了兩國文化影響的束縛,形成了獨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藝術。
㈨ 是拉丁舞漂亮,還是中國舞美,或是印度舞嫵媚呢應該怎樣評價它們呢
其實是各有各的風韻和有點,畢竟是不同的舞種嗎!
拉丁舞: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潑,倫巴的婀娜,鬥牛的強勁,牛仔的逗趣。風格的不同,最主要的是內涵的把握。拉丁舞是以運動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為主的一種舞蹈藝術。拉丁舞中最具代表的舞蹈是倫巴,它被譽為「拉丁之魂」。
民族舞(中國舞):民族民間舞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和可伸縮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種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靈魂。它需要藝術家進行高度的再創造,從民間來最後又回到民間去,練習民族舞好處有如下3點:1、 有較強趣味性 2、 培養舞者氣質 3、 讓人心情愉悅。由中國的內涵體現。
印度舞:有風情感,新鮮感,熱烈
㈩ 印度舞和新疆舞哪個好看
印度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它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義。舞者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的萬事萬物。新疆舞原創民族是維吾爾族,分類有塞乃姆舞(無規定動作和程式,由男女成對而舞),薩瑪舞(動作優美、舒展、矯健、剛勁有力),納孜爾庫姆舞是一種由男子表演的單人歌舞。要說哪種好看,我覺得各有千秋吧(^ ^) 希望答案能讓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