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文學的驕傲是誰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রবীন্দ্রনাথ ঠাকুর,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受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飢餓的石頭」)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 政、經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 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
② 泰戈爾曾經享譽世界的什麼和什麼
詩人和哲學家。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1861年5月7日,泰戈爾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由於是父母最小的兒子,拉賓德拉納特被家人親昵地叫做「拉比」,成為家庭中每個成員鍾愛的孩子,但大家對他並不溺愛。小拉比在加爾各答先後進過四所學校。
雖然他對這四所學校都不喜歡,但他在長兄和姐姐的監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泰戈爾在文學方面的修養首先來自家庭環境的熏陶。他進過東方學院、師范學院和孟加拉學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厭惡刻板的學校生活,沒有完成學校的正規學習課程。他從小就醉心於詩歌創作,從13歲起就開始寫詩,詩中洋溢著反對殖民主義和熱愛祖國的情緒。13歲以後,泰戈爾發表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等。
③ 四大文明古國文學巨匠分別是誰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亞洲西部)、古埃及(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古印度(亞洲南部)和中國(亞洲東部),而這四大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的文學巨匠分別有:
古巴比倫:漢謨拉比,制定《漢謨拉比法典》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對後世法律文明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古埃及:馬赫福茲,17歲開始寫作,一生共撰寫了約50部小說、200多篇散文以及400多篇新聞專訪,於198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阿拉伯語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三部曲《宮間街》、《思宮街》與《甘露街》以及《尼羅河上的船家》等埃及文學家陶菲格·哈基姆
古印度:泰戈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198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古中國: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蘇軾、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巴金、矛盾、冰心等近現代作家等。
④ 印度文學巨匠是誰
泰戈爾是印度最偉大的文學家,著名作品 飛鳥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擅長小說和詩歌,尤其是詩歌,對冰心影響很大,順便說一句,那獎本來准備給老舍的,但老舍剛剛死了,可惜,,
⑤ 印度最著名的作家是哪一位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80歲,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東方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金獲得者。他在詩歌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詩集《暮歌》、《晨歌》、《金帆船》、《繽紛集》、《收獲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和哲理短詩集《故事詩集》等。在小說方面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中篇小說《兩姊妹》、《四個人》,短篇小說《河邊的台階》、《飢餓的石頭》等。另外,還有戲劇《國王》、《郵局》等。泰戈爾的創作融合了印度傳統和西方文學的有益成分,對印度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他一生共創作了50 多部詩集,30種以上散文著作,12部長、中篇小說,近百篇短篇小說和30多個劇本,兩千多首歌曲和兩千多幅美術作品。出版有關語言、文學、哲學、政治、歷史、宗教等方面的論著,還寫有一部自然科學的書。
⑥ 中國,印度,埃及,的文學巨匠
中國:曹雪芹(中國最偉大、最有有影響的小說《紅樓夢》的作者),假如曹雪芹不算(《紅樓夢》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學界尚有爭議),那論影響力和成就當數魯迅(中國的文學成就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實魯迅、郭沫若、巴金、茅盾等等都挺厲害,稱得上文學巨匠,莫言是當代很牛的作家,畢竟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物;印度:泰戈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198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⑦ 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出自印度文學巨匠( )之手,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
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出自印度文學巨匠(泰戈爾)之手,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代表作(《吉檀迦利》)是一部以形象化手法表現自己宗教哲學思想的抒情詩集;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書籍是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句出自他的格言詩集(《飛鳥集》)這部詩集的詩一般都簡潔明快,發人深省。我國女作家冰心受其影響寫的兩本詩集是(《繁星》)和(《春水》)。
⑧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作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他是誰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Robíndronath Thakur,1861年5月7日出生於加爾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於加爾各答)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受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飢餓的石頭」)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為此他在他的故鄉建立了一個按他的設想設計的學校,這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也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⑨ 泰戈爾是啥人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