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糧食,而中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這是因為兩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在2018年的統計中,中國人口13.95億,印度13億,中國比印度人口多一點點,中國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下種植下,能基本上解決溫飽問題。這在世界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中國之所以還需要從國外進口糧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外國的糧食價格比較低,我們以最低的成本來解決溫飽問題,還能減少國內過分的墾荒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❷ 中國和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我國要買米,印度卻要賣
世人都知道中國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如何能夠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曾經是我們面臨的大問題。如今,有了雜交水稻技術的支撐,我們的水稻畝產量遠遠超過很多國家,也解決了很多人的口糧問題。然而,不得不正視的一個現實就是,我們每年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米、大豆等糧食。相反的,和我們人口情況差不多的印度卻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米出口大國,在沒有良好種植技術的情況下,他們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無奈的事情。與此同時,印度政府沒有強制收購糧食這一政策,農民手中的所有糧食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因此政府對於老百姓大量出口大米這一現狀也是無可奈何。如此奇怪的現象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在一個制度健全、政策惠民的國家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❸ 印度人自己吃不飽,為什麼每年還出口1000萬噸大米
印度每年出口的大米都超過1000萬噸,占據全球幾乎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市場,另外,印度還是一個小麥凈出口國,2012年和2013年印度出口的小麥甚至超過了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個國家不缺糧食才會出口糧食。但是自己國家人都吃不飽的印度,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這是為什麼呢?而且要說的是,印度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國家沒有權力低價徵收農民的糧食,所以印度大量糧食出口可以說是「民眾的呼聲」。
首先先從需求上分析,印度人製造業相對落後,想要生活,就不得不將大米賣掉,換成外匯,進口生活必需品,所以印度農民出口大米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另外,從經濟學分析,在一個國家,農民是種糧的人,居民是買糧的人,那麼擁有糧食較多的農民就一定會比需要買糧食的居民吃得多嗎?據多國數據統計,事實恰好相反,這就和在中國自己沒房的工人反而需要幫別人蓋房、沒有iphone的工人幫別人生產iphone、沒有LV的女人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一樣,在印度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印度民眾對於自己種的大米的管理權其實並不多。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人的需求都是多次元的,吃僅僅是眾多基本需求之一,還有穿衣、住房、醫療、養老等等需求,有孩子的家庭還要讓小孩上學,在各種利弊權衡之後,其實剩下留給吃的份額就不多了。
❹ 印度缺乏糧食卻為何還要依靠出口糧食賺錢呢
一般人都會認為只有一個國家不缺少糧食才會選擇出口糧食來賺錢,但是印度不僅缺少糧食,而且是嚴重缺少糧食,很多地方的印度兒童,都是因為飢餓而死亡的。雖然他們產出的糧食多,但世界排名在全球也是非常靠前,那既然如此,他們又為什麼會選擇讓自己挨餓,然後出口糧食呢?
所以他們不得不賣出很少的糧食來獲得一些其他東西,因此即使挨餓了要將糧食賣出去。
❺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印度很多人飯都吃不上,為何還對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無幾,自然條件似乎也更優越,可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我國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但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愛拿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進口糧食說三道四,但它們卻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年大范圍出口糧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餓人口,完整是在勒緊腰帶賣糧食。
受傳統文化影響,印度是個相當盛行吃素的國度,超越六成的印度人簡直不吃肉,有兩成的印度人完整素食,印度的肉類人均消費程度全球倒數第二,不到我國的零頭。
可即使如此,印度照舊有過半的青少年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值,半數以上育齡婦女貧血,超越五億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餓賣糧食到底何故,顯而易見。
❻ 印度人忍飢挨餓,為何還要向我國大量出口大米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我國非常重視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十分稠密的國家,正因如此,我國對農業是非常重視的。像袁隆平這樣的水稻專家,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受到了廣泛的愛戴和贊譽,可見我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相比之下,我國就顯得理智多了,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是由於地形復雜,可用的耕地卻不多,目前我國除了大力發展農業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主要進口大豆和水稻等等,畢竟要做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❼ 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而我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呢
中國幅員遼闊,還是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印度自己都吃不上飯,人均糧食佔有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卻還要大量的出口糧食。印度出口大米一年超過1000萬噸,占整個國際市場大米出口水平的四分之一,為什麼吃得飽飯的中國,還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吃不飽飯的印度卻要大量出口糧食呢?這是有重大原因的。
印度甚至一度人均佔有糧食低於一年192公斤,這個數字已經很危險了,和可能馬上就要跌破到飢荒的狀態了,所以印度政府頒布了禁止糧食出口。結果這樣一個禁令,僅僅實行了兩三年就被廢掉了,因為印度大量地主游說政府,老百姓買不起國家有沒有錢放開收購,印度地主是不能讓自己的糧食荒廢掉的,又不願意降價賣給印度老百姓,所以糧食禁令短短三年就被廢掉,印度糧食出口量又恢復到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平。
❽ 中印同為人口大國,為啥一個要進口糧食一個要出口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分別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第二大國。人口多,所消耗的糧食量自然也巨大。所幸,袁隆平爺爺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正是有了這雜交水稻,才解決了人口大國“吃飯難”的問題。如今,我國人民再也不用忍飢挨餓,這都得感謝袁隆平老爺爺。
不過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
我國既然是產糧大國,為何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印度同樣也是人口大國,為何卻是糧食出口大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差異呢?
當然,我國大量進口糧食的原因還有很多,主要就是上面這三條。雖然我國糧食產量大,但我國也是超級人口大國,所消耗的糧食也是非常巨大的。
只有大量進口糧食,才能更好地解決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讓我國人民都能吃上飽飯,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樣,想要吃上一頓飽飯都是奢望。
如今,國家富強了,吃上一頓飽飯已經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了。
❾ 印度存在大量飢餓人口,為何還要出口大米,成為第一大米出口國
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大,往往是由於本國生產的該物品過多。不僅能夠滿足需求,甚至超出需求很多,才對外出口。但是有的國家卻並非如此,就好比印度。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70萬噸,同比大增18%甚至還呈現增長趨勢,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然而印度又卻是全世界飢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為什麼人民都吃不飽飯,還要這樣大量出口大米呢?
真希望印度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回顧一下自己本國的經濟,而不是盲目地向國外出口便宜的農作物來獲取更好的物資,我們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變化,才能改變國家的狀況,使國家逐漸繁榮富強。
❿ 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為何印度能出口糧食
首先印度是一個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的國家,所以水稻種植的面積較大。印度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降水集中於夏季,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的種植。南方的平原遼闊,有利於大規模的水稻穀物種植類農業發展。土壤肥沃,有利於高品質水稻生長。
還有就是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還不太高,印度民眾大部分從事的還是農業方面的工作。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通過出售自己的糧食。這恰恰表明當前的印度還是一個農業國,印度的生活水平還是非常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