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為什麼和美國一夥呢
之前印度的實力是在中國之上的 但是之後就每況愈下 印度一直想趕超中國 中國周邊都是敵人 越南 韓國 日本 印度 俄羅斯 俄羅斯雖然是我們的老大哥 但是這個不能當朋友來看待 但是我們必須跟他合作 已抗衡美國 唇亡齒寒的道理
Ⅱ 印度和美國結盟嗎
印度不會同意與美國結盟反對中國。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塔季揚娜·紹米揚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就美國企圖加深印中矛盾評論道,印度對激化對華關系不感興趣。
她說認為這些關系本來就相當復雜。從一開始搞這個印太項目,印度就沒有想與美國一起來遏制中國。雖然與中國的關系很復雜,但同時印度始終清楚中國是印度近鄰,自己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
所以,印度永遠不會積極參加任何直接針對中國的聯盟,它自身與中國的關系就已足夠復雜。印度不會參與任何針對第三國的集團或聯盟。而且印度和中國是戰略合作夥伴,自身的國家利益高於參與同盟的想法。
(2)印度為什麼要爭美國擴展閱讀
當前印度與中國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中印在邊境問題上的沖突日趨緊張。
中印素來有很大的邊境領土爭端,但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邊境地區環境惡劣,人煙稀少,雙方更多的是進行互相宣稱,各自巡邏各自認為的地區。不過近幾年來,隨著雙方基建能力的提升,彼此開始有能力巡邏到之前難以巡邏到的地方,長期以來的模糊區域不復存在,原本的邊境領土爭端重新暴露出來。
2、印度認為中國侵犯印度的勢力范圍。
印度一直認為南亞的一些小國與自己山水相連,文化相通,他們只不過是印度從英國獨立時,未被融入到印度的土邦。其心中一直有種執念,就是將這些小國納入到自己的體系當中。因此,其將這些小國的得失,看作是自己的得失。域外大國介入這些地區,都會引起印度本能的警覺。
3、印度認為中國的經濟優勢削弱了印度。
在中印經濟交往中,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印經貿合作的受害者。印度之所以有這種認知有三點。
3.1、印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大國,對自己的產業定位很高,印度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先進的經濟體系。但在經濟合作中,中國的廉價工業品嚴重沖擊印度國內產業。
3.2、印度將經貿結構失衡歸咎於中國,認為中國過少的進口印度優勢產業的軟體和醫葯產品,使得印度對華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3.3、印度將來自於中國的投資定位為控制其核心產業。
Ⅲ 為什麼印度不害怕美國政府的制裁和打壓呢
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印度一直是他們的武器的進口國。可以說,這是一個美俄競相爭取的國家。因此,印度基本上不怕美國的制裁。主要原因是,第一,印度在南亞具有重要地位,第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印度對美國的制裁威脅有信心。印度的結論是,美國不會對自己採取嚴厲制裁。作為南亞和印度洋最重要的國家,印度對美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不敢也不會與印度決裂。美國不止一次威脅要對印度實施制裁,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到頭來還是不了了之。
Ⅳ 印度和美國為什麼那麼狂
美國大國,有狂的資本,印度拍馬屁,瞎狂!
希望對你有幫助!
近年來,美印關系不斷升溫,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並有意識地加強在非軍事用途核能合作領域的對話,但由於美國在核燃料與核技術解禁方面拒絕作出讓步,美印關系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仍存障礙。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美方簽署全面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就印度核設施的區分方案進行多輪談判。根據最終方案,印度22個核反應堆中有8個被劃入軍用核設施,14個被劃為民用核設施,而備受爭議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將不接受國際監管。印度媒體認為,美印兩國就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實施問題達成協定,將有力地推動兩國戰略夥伴關系的全面發展。美印兩國還發表了聯合聲明,承諾在經貿、農業、能源、科技和國際事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美國在聯合聲明中還承諾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出口微型合成孔徑雷達和月球礦物制圖儀,用於印度即將實施的「月球-Ⅰ號」探月計劃。美國五角大樓2日還宣布,美國將向印度出售包括F-16和F-18在內的先進戰斗機,作為美印軍事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標志。
Ⅳ 印度究竟有何實力,為什麼美國和俄羅斯這些大國會爭相拉攏印度
這主要是印度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使得印度有能力有資金來購買美國和俄羅斯那樣先進的軍事裝備。所以美國為了能夠制裁中國,所以才會大量的向印度出售軍事武器裝備。當然這么做也會使得美國的軍工企業賺取大量的利潤。而俄羅斯和印度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緊密,所以通過軍事貿易的手段也使得兩個國家之間可以起到一個相互互補的情況。因為俄羅斯急需印度的資金支持,而印度則需要俄羅斯的先進武器裝備。
但是我們也看到如此購買其他國家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因為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的提升,必須依賴於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
Ⅵ 印度與美國的關系
兩國因為中國而親近,這是肯定的。我們看幾個印度網民的言論,詆毀中國的地方,我們直接無視就行了:
David Crest
2019年至今自由職業高級顧問;信息技術學士學位畢業於2015年;住在澳大利亞悉尼
Senior Consultant at Freelancing 2019-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helor of Technology Degrees Graated 2015; Lives in Sydney, Australia
你應該清楚,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是根據他們當前的利益工作的,這些利益大多是社會政治的,有時可能是地理的。
美國急需一個亞洲合作夥伴來對抗中國,沒有比印度更好的選擇了。他們的綠色夥伴巴基斯坦與他們的預期不同。
但印度從過去學到了很多東西:中東的不受歡迎的統治者、不安全的國王、英國人的叛變、美國在卡吉爾戰爭中的暗箭、鄰國的xx主義以及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中印戰爭」。印度始終是一個維持和平的國家,不試圖侵略任何國家或鼓勵任何沖突。孟加拉國就是活生生的證據。它在世界大戰期間的不結盟思想正是這一概念的一部分。
我們不是一個鼓吹戰爭、尋求權力的國家。但從經驗上看,印度正在慢慢成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MZ國家,這不是名義上的,而是最真實的本質。
印度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將處於黑暗之中,因為它是獨立後70年內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擁有13億人口,並且已經超過法國,使其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第五大經濟體。盡管人均收入是另一回事,但這樣一個龐大的MZ國家需要時間才能真正繁榮起來,打破它在宗教和文化上的障礙。
美國擔心中國的崛起,因為它被中國的增長所嚇倒,而且中國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美國的可能性更大。印度確實不具備挑戰,因此,美國的殺手名單目前仍未有印度。
印度應在包括貿易戰在內的此類沖突中保持中立,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獲益。既然美國是生意人,我們也應該學會經營一家企業。
Vinny Sonnasing
在JPMorganChase工作;2004年畢業於金融與營銷MBA;住在紐約市
Works at JPMorganChase; MBA Finance & Marketing Graated 2004; Lives in New York City
印美關系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而不是在這兩個國家的統治階層下建立起來的。
在獲得獨立之前,美國一直是親印度的,但印度領導層盡了最大努力疏遠美國政府。印度當局發展了對美國政體巴甫洛夫式的仇恨。然而,印度人口,特別是精英階層繼續發展與美國的關系和親和力。
蘇聯解體後,印度政治失去了其在第三世界的統治地位,也失去了一位永久的教父和根深蒂固的反美偏見。
現在,他們的共同點比中國人多。印度憲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美國憲法的啟發,雖然她的領導混亂不堪。
兩者之間沒有領土爭端。
兩者都有盎格魯-撒克遜的判例和制度。
印度人將美國社會視為在資源限制范圍內效仿的典範。
經濟爭端比存在主義更令人惱火。
在美國,沒有人認為印度裔美國人是在為印度政府做間諜。
印度人視中國人為戰略對手,在其領土上有計劃,而美國人則視印度人為地方力量,這很容易抵消。印度人將美國視為能夠填補其技術和能力差距的力量,如果中國持續將印度當作目標的話。
Ⅶ 印度人緣好,為何印度會被美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爭先拉攏
印度的人緣很好,是因為印度會被美國和俄羅斯等大國家拉攏。就是屬於那種,你可以用利益去打發他的大國家。他們國家的發展確實是很好,但是他們國家並沒有其他國家所重視。因為對於印度來說,就算給他一個先進的武器,他也沒辦法能夠仿製的出來。沒有生產力沒有技術只能靠進口,這樣的大國家這樣的一個消費者,對於美國和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客戶。
而這樣的民主,除了好看一無是處,尤其是對基礎薄弱的印度而言,連國家的統一都達不到,何談排除萬難建設完備而強大的工業體系。印度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完全將自己交給了世界,連基礎子彈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武器裝備更是萬國牌,品牌數量加起來可繞地球十圈。
Ⅷ 印度阿三為什麼是美國的盟友
美國要遏制中國,而印度一心想超越中國。在應對中國和意識形態上印度美國算是准盟友,但不是與美國有盟約的盟國,因為印度奉行不結盟的國家政策。
Ⅸ 印度為什麼要背叛美國
沒有這種說法。
1、印美本身也不是盟友關系。
2、不是盟友關系,就談不上背叛了。
這東西,都是利益的事。當年美國使用原子彈炸日本,現在日本還跟美國好的穿一條腿褲子了。這還不是利益嗎?
Ⅹ 美國為何對飛速發展的印度高抬貴手,不但沒有圍堵還極力拉攏印度
美國對於印度的經濟快速發展不以為然,不但不圍堵還積極的拉攏印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從根本上來說,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動搖影響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哪不管是誰美國都不會放過將會嚴厲打壓和遏制。而印度自從獨立至今,都沒有能力影響到美國的利益,雙方相安無事。而且還因為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在英屬印度很少插手。而且在印度獨立之後無論是過去的國大黨,還是現在莫迪執政的人民黨,都沒有引狼入室,請美國人提供金錢幫助維持政權。
二、在冷戰時期,美國的主要目標就是打壓遏制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的全球戰略發生調整變化。美國雖然當時能夠與不同價值觀的國家進行經濟方面合作,但是美國對外仍然有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外交。這時候,美國發現南亞的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又因為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在美國面前毫無競爭力,更是談不上什麼威脅。
所以美國根據全球戰略的調整,印度符合美國價值觀要求,拉攏印度來打壓遏制亞洲新興大國,符合美國全球霸權戰略利益。印度成為美日西方的「寵兒」,而繼承了蘇聯利益的俄羅斯,繼續需要印度的軍火市場,仍然維持著傳統盟友關系。所以印度的國際環境才會變得這么好,僅美俄兩國就爭相與印度示好,以期在印度多爭取自己的利益。
三、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從心裡還是看不起印度。冷戰結束,美國的戰略對手主要是俄羅斯,後來是中俄兩國,對於印度不屑一顧。美國自從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之後,對於一切可能挑戰美國的國家都視為對手,而且下手打壓毫不留情。冷戰時期的蘇聯就是美國的主要對手,是美國打壓圍堵的對象。蘇聯全盛時代經濟總量曾經達到了美國的70%,被認為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所以美國以意識形態為借口,利用一切手段來遏制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