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與中國差距到底有多大印度學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作為同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向來都喜歡跟中國比一比,尤其是這些年印度背靠美國,在軟體信息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帶動了印度的其他產業,還大大培養了印度的科學自信後,他們就更喜歡跟中國比了。
大概是軟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印度的自信太過,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在有位記者采訪印度軟體信息技術方面的一位專家:"您認為中國還有多久能趕上印度"的時候,竟然驕傲滿滿答道:"至少還要三十年。"
除了上面比較的三個方向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對比的,不過零零散散的方向太多,這里就不一一點出。
中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跟我們一直以來的謙遜與努力有很深的關系,唯有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擁有更強的鬥志去發展、去拼搏,我們從來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
2. 印度和中國之間到底有多少差距
軍事實力差距如下:
1、航母。
印度2艘4萬噸(其中一艘沒服役),中國2艘6萬噸(其中一艘沒服役)
2、神盾艦
印度3艘,中國22艘(有些沒服役)
3、核潛艇
中國大約15艘(含未服役),印度2艘(含租借俄羅斯1艘)
4、三代戰斗機
中國1300架,印度不到400架。
5、常規潛艇,中國60艘,印度14艘
6、四代戰斗機,中國10+架,印度0架
7、預警機,中國20+架,印度3+1架。
綜合而論,印度與中國差距甚遠
3. 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有多大
印度作為古代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歷史,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印度文明在古埃及中一直達到了頂峰。在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部落侵佔後,英國一直長期統治者印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印度才得以獨立。
更重要的是,而且作為大國不僅工業強省,而且部分武器製作精密、精良,不論是從經濟還是農業,都遠遠高於其他的中小國家。印度與中國差距如此之大,不知是井底之蛙,還是仍不自知,真是可笑。
4. 為什麼印度和中國差距那麼大
1、中國資源豐富。例如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印度基本沒有石油。中國各類礦產儲量也比印度多得多。
2、中國主體只有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個制度,統一的歷史,沒有宗教。
印度是10幾種主要語言,十幾個人口超千萬的主要民族,多種社會制度並存,歷史是一團糟,宗教勢力很大。
3、中國經過革命,把封建殘余全部幹掉,而印度則貧者無立錐之地。
4、中國屬於溫帶,在維度來說,溫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發展的地區,所以經濟發達地帶都在溫帶,例如北美區、歐洲區、東亞區(中日韓台灣),這三個區域,經濟(GDP)佔了世界7成。而印度則地處熱帶,熱帶人都非常懶惰。不適宜發展經濟。
5、中國建國後長期被封鎖,所以自力更生,建起一套工業系統,而工業則是一切的根本。
6、中國可以看成是10億人發展經濟、建設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而印度可以看成是1億高級種姓人(帶領部分低種姓人)發展印度這樣的國家,從人口文化等上來說,印度低級種姓受不到教育,對國家影響是負面的。
5. 中國和印度差距大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了保持更為更有力的發展勢頭,中國不惜施行增速放緩策略,將中國GDP增長率控制在6.5%左右,而對印度而言是一舉超越中國不可多得的機會,但是,經全面分析後,中印兩國存在的差距仍然讓印度高層感到心寒。
據外媒報道,印度在2018年2月28日公布數據顯示,在2017年最後一個季度,印度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7.2%,比中國同期增長率還要高出0.4個百分點,印度再一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而且據印度中央統計局表示,印度經濟規模預計在2018年3月底將達到2.6萬億美元,從表面數據看,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有中國當年的風范,若繼續保持下去,成為除中美外第三大經濟體還是頗有希望的。
資料圖:中印美女
但是,時間不等人,目前以印度的經濟規模才達到中國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已達到12.4萬億美元,印度想要超越中國至少要登上幾十年,況且中國經濟增長並不是一成不變,增速放緩只是暫時的,要知道經濟過快增長必然出現很多不可控制因素。
有媒體分析認為,即便中國經濟增長完全停止,與此同時,印度每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印度依舊要等到2034年才能達到中國當前的水平。
此外,據國際投行瑞銀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團隊2018年發布報告顯示,按照中國出口和服務業的發展的良好趨勢,預測政府將中國2018年與2019年的GDP增長率分別下調至6.6%和6.4%。
資料圖:印度工人
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27122億元,同比增長6.9%,符合中國年度預期目標。也就是說,中國會繼續堅持經濟增速放緩政策,從而營造更安全更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氛圍。
中印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經濟領域,在科技以及國防投入同樣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2017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首次超出1萬億元,而印度2017年國防預算僅僅580億美元,合計人民幣3654億元,還不到中國的一半,這也是印度工業基礎薄弱的根本原因。
印度追趕中國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屬科技了,中國已經用科技的力量縮小了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印度大可以學習中國,在科技領域奮發圖強,可是,從印度每年申請的專利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中國在2016年累計申請了134萬件國際專利,佔比全球總專利的42%,而印度只有4.5萬件左右,大約只有中國的1/30。
6. 印度和我國比起來有多大的差距
眾所周知,印度不僅僅與我國相鄰,而且與我國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五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同樣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比如都是人口大國,又都曾在近代敗於西方列強之手,甚至印度獨立的時間與新中國成立的時間前後相差也不到兩年。
正是因為如此,不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中印兩國的官方民間都會下意識地把中國和印度拿來比較。那麼印度與中國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一位印度專家曾表示:中國趕超印度起碼需要30年。這樣的言論簡直就如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懷沙》中寫道的:「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召開會議
除此之外,如今我國早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但經濟穩定快速地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是在低端的製造業上,還是在先進的高精尖技術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就國際地位而言,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的威望和話語權也不是印度能夠相提並論的。所以究竟是誰落後誰30年,其實根本就不需多說。
清朝時期的小說家蒲松齡曾在《聊齋志異·絳妃》里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不過以如今科學技術,以及互聯網應用的發達程度來看,應該是不會存在如「夜郎自大」這樣因為無知而狂妄自大的事情了,除非印度舉國上下都從來不上網了解信息,或者是別有用心者以這種言論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7. 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在哪裡
印度最富裕的城市是孟買,這座城市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上海是中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孟買則是印度的經濟和貿易中心。截至2015年,孟買人口總數已達到2104萬人。印度儲備銀行、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許多印度公司的總部都位於孟買。圖為孟買的城市建築。除了經濟外,孟買的娛樂產業也很發達,寶萊塢就位於孟買。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圖為寶萊塢電影劇照。不過,孟買的房價和物價非常高,交通也很擁堵,窮人很難在孟買生存下去。此外,孟買貧富差距巨大,圖為孟買的貧民窟。按照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計算,中國最富有的城市是北京。盡管北京不算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但北京的有錢人很多,經濟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和孟買一樣,北京的娛樂產業也很發達,一些知名的文化傳媒公司都把總部設在了北京。當然,北京的房價已經漲至歷史高位,讓百姓感到很難受。
8. 印度和中國差距多大
古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公元2500年前誕生印度河文明以來,印度已經逐漸發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前幾年,伴隨著《我不是葯神》的上映,讓我們充分了解了印度發達的制葯業,不但價格低廉,效果也十分顯著,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印度的發展也很快,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能趕上中國。其實在這之前,印度專家早就說過,他們早已領先中國30年。
所以,印度專家所說的「早已領先中國30年」的話純屬扯淡,那隻不過是激勵人民,增強自信心的一種手段,在數據面前,任何謊言都會不攻自破,與其痴心妄想,不如學習中國的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