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早發現鑽石是哪個國家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利用鑽石的國家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Ⅱ 世界四大鑽石
世界四大鑽石指的就是「攝政王」、「南非之星」、「藍色希望」和「光明之山」四顆鑽石。經過琢磨的鑽石光彩奪目、燦爛無比,歷來被譽為「寶石之王」
「攝政王」的英文名稱為Regent,重140.5克拉,無色,古墊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在世界著名鑽石中排第十五位,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阿波羅藝術館。
傳說,在1701年,印度的一個奴隸找到一顆重約400克拉的金剛石,他為了把寶石帶出礦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將寶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後纏上綁帶,逃出了礦區,但後來他在出海的船上被船長搶走寶石後葬身大海。船長又將這塊寶石賣給了商人。經過幾次轉手寶石落到了英國總督手中,但幾次戰爭之後,寶石最終落戶於法國。這顆特大型金剛石就是現在的世界著名巨鑽——攝政王。
「南非之星」的英文名稱為Star of South Africa,重47.55克拉,無色,梨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南非,是一顆極優質的凈水鑽,原鑽石重83.5克拉。
1866年,南非金伯利城的一個女孩拾到一顆巨大的金剛石,把它送給了獵人尼科克。後來經過幾次轉手,金剛石以當時的價值12500英磅賣給利立非公司。金伯利城有金剛石的消息像閃電一樣迅速震動了整個南非,並傳遍了全世界。於是世界各國的覓寶者,經商的棄商,務農的棄農,蜂擁而至金伯利尋找金剛石。曾有人在鴨嗉子里發現了金剛石,結果全城的鴨子一天之內都被殺光。後來人們發現金伯利附近的河流的沖積物里有金剛石,就順河追索,最後在附近發現了金剛石原生礦,從此南非成為世界鑽石的主要產地。
「南非之星」於1974年在日內瓦拍賣。
「藍色希望」的英文名稱為Hope Blue,重44.53克拉,深藍色,橢圓型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西南部,是極其罕見的稀世珍品,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
大約在公元1642年,有人在印度的基斯特的砂層中發現了一顆大金剛石,重112克拉,把它鑲在了神像上,以求神靈保佑。
「光明之山」的英文名稱為Koh-I-Noor,重108.97克拉,無色,橢圓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戈爾康達,在世界著名鑽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
Ⅲ 鑽石礦床的主要產地和產量簡介
目前,世界上共有二十多個國家發現鑽石礦床,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1.非洲
非洲南部是世界主要鑽石產區,南非、安哥拉、扎伊爾、波札那、納米比亞等都是重要的鑽石出產國。迄今南非共發現金伯利岩岩筒350個,鑽石含量估計為2.5億ct。波札那是非洲另一個重要的鑽石產地,迄今已發現200多個金伯利岩岩筒,其中41個估計含量為3.5億ct。
2.俄羅斯
俄羅斯1954年首次在西伯利亞雅庫特發現原生鑽石礦床,迄今已發現金伯利岩體450個,鑽石估計含量為2.5億ct,世界著名的岩管有「和平」、「成功」、「艾哈爾」等。1988年在阿爾汗格爾斯克又發現了新的金剛石礦,估計儲量約2.5億ct,且50%是寶石級的,目前俄羅斯正與英國戴比爾斯公司合作勘探。
3.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1972年在南澳地區發現了含鑽石的金伯利岩。1979年又發現了含鑽石的橄欖鉀鎂煌斑岩,從而在鑽石礦床學是個突破性進展,因為這是世界上首次在非金伯利岩中發現了鑽石,意義重大。現今,在西澳北部地區已發現150多個鉀鎂煌斑岩岩體,特別是阿蓋爾鉀鎂煌斑岩的發現,它是現今世界含鑽石最富、儲量最大的。澳大利亞已成為世界鑽石產量最多的國家,其產量已成為世界第一,僅1998年,澳大利亞產鑽石便達到4100萬ct,但達寶石級的很少。
1990年首次在加拿大西北部耶魯奈夫市北北東360km,靠近北極圈北緯65度的湖泊地帶發現了金伯利岩型的鑽石原生礦,現已發現51個金伯利岩岩管,其中大多數均含鑽石。有5個岩管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其鑽石以無色透明為主,質量好,寶石級鑽石佔30%~40%,平均品位是25ct~100ct/100t,年產量預計可能會達到400萬ct。加拿大西北部鑽石原生礦床的發現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鑽石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4.亞洲及中國
在亞洲,印度是世界最早發現鑽石的地方。而且古老而有名的大鑽石如「莫卧兒皇朝」(787ct),「光明之山」(108.8ct)「攝政王」(140ct),「奧爾洛夫」(189.6ct)等世界名鑽均產於此地,但印度鑽石的原生礦床至今未發現,砂礦的產量也有限。我國是世界鑽石資源較少的國家。1950年,在湖南沅江流域,首次發現具經濟價值的鑽石砂礦。品位低,分布較零散,但質量好,寶石級鑽石佔40%左右。60年代,先後在貴州及山東蒙陰找到了鑽石原生礦。70年代初,在遼寧南部找到我國最大的原生鑽石礦,該礦儲量大,質量好,寶石級鑽石產量高,約佔50%以上,山東鑽石原生礦品位高、儲量較大,但質量較差,寶石級鑽石約佔12%,且一般偏黃,以工業用鑽石為主。
思考題
一、是非判斷題
1.確定鑽石色級時必須應用色溫在4700~6500K的光源。
2.長波紫外光燈下鑽石都有熒光。
3.鑽石顏色定級時,如果所測鑽石顏色介於兩個樣石H和I之間,則該樣品色級應定為H。
4.鑽石顏色定級時,如果所測鑽石在顏色介於兩個樣品之間,則應定為色級較低的一檔。
5.鑽石在不同方向上的壓入硬度是相同的。
6.一顆鑽石其檯面寬度為腰平均直徑的66%,按「國標」應稱此切工為很好。
7.鑽石的導熱率是物質中最高的。
8.金剛石是等軸晶系礦物,所以其不同晶面硬度相同。
9.鑽石透過的光為偏振光。
10.利用CZ作半球的折射儀可以測定鑽石的折射率。
11.熱導儀可以區分鑽石和合成α—碳硅石。
12.在熱導儀上顯示鑽石反應的樣品未必就是鑽石。
13.X光熒光光譜儀可以查明某鑽石樣品是否含氮。
14.鑽石是色散值(dis.)最高的天然寶石。
二、選擇題(每題1分,共25分。把你所選擇的答案:A或B或C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
1.我國目前鑽石的主要產地有:( )
a.山東、湖南、遼寧
b.遼寧、山東、江蘇
c.湖南、湖北、山東
2.用鑽石筆鑒別鑽石時是利用鑽石的:( )
a.導熱率高
b.硬度高
c.親和性好
3.為判別鑽石與合成鑽石應使用以下哪種儀器:( )
a.熱導儀
b.分光鏡
c.紅外光譜儀
4.鑽石的天然藍色是由於鑽石中含有微量的元素:( )
a.硼
b.氮
c.鈷
5.與1.76ct鑽石等體積的立方氧化鋯的重量是:( )
a.1.76ct
b.2.60ct
c.2.90ct
6.某鑽石稱得質量為1.538ct,應表示為:( )
a.1.54ct與1.53ct均可以
b.1.54ct
c.1.53ct
7.鑽石的天然黃色是由於鑽石中含有微量的元素:( )
a.硼
b.氮
c.鈷
8.鑽石在紫外燈下:( )
a.都有熒光
b.可以有熒光
c.都沒有熒光
9.現在金剛石產量最多的國家:( )
a.南非
b.俄羅斯
c.澳大利亞
10.鑽石在365nm波長下:( )
a.都有藍色熒光
b.可有黃色熒光
c.可有綠色熒光
d.可無熒光
11.Diamond是:( )
a.自然元素礦物
b.可以是水熱法合成的
c.與石墨是類質同象
d.有六方晶系2 H型的多型變體稱為六方金剛石
12.對鑽石的切磨角度要求十分嚴格,目的是使鑽石反映出最好的( )
a.暈彩
b.色彩
c.火彩
d.變彩
13.鑽石首飾鑒定中,在鑽石檯面內肉眼見到一個黑色包裹體,該鑽石凈度應為( )
a.VS
b.SI
c.P
14.不宜用為鋸鑽方向的鑽石紋理是指平行於:( )
a.{100}方向
b.{110}方向
c.{111}方向
三、多項選擇題
1.鑽石與莫桑石(合成α-SiC)可以用以下儀器區分:( )
a.熱導儀
b.紅外反射儀
c.電導儀
d.紫外熒光燈
e.放大鏡
2.合成Moissanite(SiC)與鑽石相比( )
a.折射率不同
b.導電率不同
c.都可以沒有雙折射
d.紫外吸收不同
e.熱導儀不可以區分
四、填空題(每空1分,共60分)
1.鑽石定級標准簡稱 4C,其中文意思分別是:CARATWEIGHT( ),COLOUR( ),CUT( ),CLARITY( )。
2.無色鑽石中出現的彩色光是光( )引起的;而歐泊中出現的彩色是光( )引起的。
3.鑽石的折射率在不同波長的光波下具有( )折射率。
4.鑽石凈度分級可分為LC稱( ),VVS稱( ),VS稱( ),SI稱( ),P稱( )。
5.鑒定鑽石用的標准放大鏡應該是( )、( )、( )。
6.寫出3個最能以假亂真的鑽石人工仿製品有①( )、②( )、③( )。
7.鑽石的「4C」分級標准適用於( )色系的拋光鑽石,不適用於( )色系和( )鑽石及( )鑽石的鑽石分級。
8.鑽石顏色分級環境的色調應為( ),分級時要採用( )燈,並以( )為背景。
9.鑽石顏色按成因機理可概括為A、黃色或藍色是因為( )。
B.褐色、粉紅—紅色是因為( )。C.綠色是與( )有關。
10.按國標規定,鑽石凈度分級時,不影響歸入LC級的外部瑕疵有:( )、( )。
11.確定鑽石凈度級別時,必須考慮瑕疵的( )、( )、( )、( )、( )等。
12.目前市場最常用的鑽石代用品是( ),最新的仿製品是( )、後者與鑽石最大的區別是( )及放大觀察時的重影現象。
13.鑽石的保養方法有:( )、( )等。
14.鑽石的顏色分級是在鑽石燈下、白色背景、以( )為基礎,通過比較樣品與( )的顏色來確定鑽石的顏色級別。
15.IIb型鑽石常呈藍色,是由( )的選擇吸收引起的。
16.一顆裸鑽亭深太淺,從檯面上可見一白色圓環,這種鑽石叫( )。
17.莫桑石的化學成分是SiC(碳硅石),六方晶系,常為( )色或( )色,鑒定時利用其雙折率高可見( )和非均質性。
18.鑽石呈色的4個主要原因是( )、( )、( )和( )。
19.藍色鑽石的顏色是由( )引起的,大多數天然藍色鑽石是( )型的。
20.有兩顆裸鑽石,一顆在10倍放大鏡下比較容易觀察到具細小的瑕疵,按國標應定為( );另一顆在10倍放大鏡下很容易觀察到具明顯的瑕疵,按國標應定為( )。
21.鑽石常見的聚形有( )、( )和( )。
22.有兩顆裸鑽石,在10倍放大鏡下,鑽石的內部和外部無瑕疵,一顆鑽石在亭部有額外刻面,冠部看不見,按國標應定為( );另一顆鑽石在腰圍內有原始晶面,但不影響腰部的對稱,冠部看不見,按國標應定為( )。
23.合成鑽石常呈黃色,為( )致色,屬( )型合成鑽石。
24.快速區分鑽石與仿鑽(除合成α-SiC外)的方法是( )、( )。
25.鑽石估重公式,包括腰圍直徑、高度和( )三項內容。
Ⅳ 鑽石在哪裡開采
露天開采。這是鑽石礦山開采最常用的方法。露天開采是先將覆蓋在礦體上面的土石剝掉(剝離),直接在露天進行采礦的方法。由於開采工作在露天進行,它比地下開采具有建設速度快、開採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生產成本低、礦石的損失貧化小、勞動條件好等優點。
露天開采通常包括:
礦區的地面准備、礦床的疏干、礦山基本建設、剝離工作和采礦工作。露天開采通常是把礦岩劃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層,逐層自上而下地開采,並使各分層保持一定的超前關系,在開采過程中露天礦場形成了階梯狀,每一個階梯就是一個台階或者稱為梯段,梯段是露天礦場的基本構成要素,是用獨立的採掘與運輸設備開採的礦岩分層。
鑽石的形成
在數十億年前地殼大約200公里的深處,在1000℃到1600℃的高溫下,在4萬到6萬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在碳元素集中的地方,鑽石形成。伴隨著地殼運動、火山噴發。
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至地球近地表處,並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鑽石原生礦;或是在地表經過長途遷徙、沉澱於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礦(砂礦),從而被人類發現。
Ⅳ 印度的礦產資源主要是什麼
印度主要礦產資源: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
德干高原的東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礦產區。
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煤、雲母等礦,鐵礦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此外,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5)哪個鑽石礦區屬於印度擴展閱讀:
印度發展背景: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現今,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Ⅵ 鑽石的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
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1、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
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2、巴西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全世界鑽石的儲量和生產概況:
已探明天然鑽石儲量大約有25億克拉,其中澳大利亞6.5億克拉,扎伊爾5.5億克拉。按開采水平現有鑽石儲量只能開采25年,但隨找礦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發現有新的礦區,近幾年加拿大鑽石儲量明顯增加。
自從鑽石開采以來,共采出鑽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采鑽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佔17%-20%。20%寶石級鑽石價值相當於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
Ⅶ 印度和中國是不是鑽石出產國
這兩國家都有鑽石礦。但目前大概狀況是這樣:印度已成為世界性鑽石切磨中心,然後把鑽石批往世界各地,較多銷量還是銷往亞洲。中國的鑽石礦基本沒開采,因開采技術與成本限制。所以基本上中國的鑽石是進口來的。謝謝!
Ⅷ 鑽石的主要產地是那個國家
鑽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
目前產量最大的澳大利亞,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鑽石的鑒定標准
衡量一顆鑽石稀有性品質的標准主要有四個維度,即重量(CARAT)、凈度(CLARITY)、色澤(COLOUR)和切工(CUT),也就是通常所說的「4C標准」。這個標准由GIA(美國寶石學院)創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國最為主流的鑽石評價標准。
衡量鑽石美麗屬性的標准叫做美麗度。鑽石的美麗度,取決於光效應(Light Performance)。鑽石的光效應從三個指標來識別,Brilliance亮度(白色光),Fire火彩(彩色光)和Sparkle閃光(閃爍度)。鑽石的亮度、火彩和閃光的評級越高,這顆鑽石的美麗度就越高,就越璀璨。
鑽石由國際認可的寶石學家進行鑒定並簽發第三方獨立的意見書,基於4C標准,繼而決定鑽石價格。
Ⅸ 世界最著名的八大鑽石是什麼
首當其沖,庫里南系列
1,庫里南一號,也叫「非洲之星Ⅰ」水滴形,重530.2ct,74個面,現在鑲嵌在英王權杖上;
2,庫里南二號,也叫「非洲之星Ⅱ」方形,重317.4克拉,64個面,鑲嵌於英帝國王冠上;
3,這顆由於歷史原因列入其中:布拉岡斯(Braganza)
1725年發現,系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鑽石。它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後來不知去向。有人懷疑,這顆鑽石後來可能經更權威的鑒定,發現它並不是鑽石,而是一顆黃玉。
4,無名鑽石
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5,尤里卡(Eureke)
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是一顆質量上乘的鑽石。琢磨後最大的一顆重69.68克拉,被稱作「高貴無比」。
6,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
塞拉里昂的鑽石以品質佳,顆粒大,有良好的八面體晶形而著稱於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揚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7,科爾德曼.德迪奧斯
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具極佳的藍白色。
8,庫稀努爾(Kohinur)
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後被加工成橢圓形,重108.83克拉,無色(略帶灰),並更名為「光明之山」。
上列原因,所以補一個
9,大莫卧兒(Great Mogul)
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間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後來去向不明。
Ⅹ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在哪裡
世界最大的10顆鑽石:
1.「庫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發現於南非普列米爾礦山。它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重量為3106克拉。後來被加工成9粒大鑽石和96粒較小鑽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鑲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個面,重317.克拉,鑲在英帝國王冠上。
2.布拉崗扎(Braganza)。1725年發現,系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鑽石。它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後來不知去向。有人懷疑,這顆鑽石後來可能經更權威的鑒定,發現它並不是鑽石,而是一顆黃玉。
3.一顆未予命名的大鑽石。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是一顆質量上乘的鑽石。琢磨後最大的一顆重69.68克拉,被稱作「高貴無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鑽石以品質佳,顆粒大,有良好的八面體晶形而著稱於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揚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6.科爾德曼.德迪奧斯。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具極佳的藍白色。
7.庫稀努爾(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後被加工成橢圓形,重108.83克拉,無色(略帶灰),並更名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兒(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間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後來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系1945年發現於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礦中的大鑽石。原石重770克拉,近於無色,品質甚佳,後被切割加工成30顆琢形鑽
藏寶圖網 鑽石石。最大者為31.35 克拉,被命名為「勝利鑽石」。
10.金色紀念幣(Golden Jubilee),1986年發現於南非的普列米爾礦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後來磨出了一顆545.67克拉的大鑽。這是目前最大的一顆琢型鑽石。該鑽石現被鑲嵌在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