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

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

發布時間:2022-05-12 12:48:47

❶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意思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出處】《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1)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擴展閱讀

1、《蜀相》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2、《蜀相》鑒賞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託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

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後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餘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鬱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本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贊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❷ 為什麼說出師未捷身先死

諸葛亮一生始終抱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宏偉志望,所以他曾經六齣祁山,以圖統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當他在後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後一次出師,占據五功縣的五丈原,和司馬懿相拒於渭水時,竟然病逝軍中。「哲人雲亡」,「將是遽隕」,成為遺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 「未捷」,是指可望奏凱而尚未奏凱,「身先死」,是說竟把「興漢討賊」的艱難事業,丟在身後。
作品名稱
出師未捷身先死
作品別名
《蜀相》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作 者
杜甫

❸ 出身未捷身先死是什麼意思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紀念孔明的 就是諸葛亮 那句的意思從字面上講就是 說 出去大戰還沒勝利就死了。這句話 其實最早應該是 說韓非的 壯志未酬生先死 引申過來的。個人理解。

❹ 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出師未捷所指的是什麼事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齣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占據了五丈原(今陝西省?d縣西南),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意思,出自,是寫誰為什麼

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蜀相》。

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於五丈原(今陝
西岐山東南)軍中。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5)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蜀相》一詩,約作為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

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

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這首七律借贊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嘆惋他的壯志未酬,抒發自己的懷抱。

❻ 出師未捷身先死是什麼意思(常用來

意思: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出自唐代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創作背景: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6)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擴展閱讀:

賞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麴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❼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❽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是什麼意思

  1.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īn):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東南)軍中。出師:出師:出兵。

  2.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蜀相》,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 注釋:

    ⑴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詩題下有註: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

    ⑵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晉李雄初建。

    ⑶錦官城:成都的別名。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⑷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並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並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空:白白的。

    ⑸三顧頻煩天下計:意思是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的天才預見。頻煩,猶「頻繁」,多次。

    ⑹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後又輔佐劉禪。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濟:扶助。

❾ 出師未接身先死是什麼意思

出師未捷身先死:此句常用來比喻某人壯志在胸、計劃周密地去做某件事,但在此事剛剛開始,還未見其分曉的時候,此人便抱憾辭世了。比喻一種「壯志難躊」的缺憾之情。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原是指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齣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