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屬於黃種人還是白種人還是黑種人
印度人屬於白種人。但是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有不同人種的特徵,故印度有「人種博物館」之稱。
印度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和現在的德國人英國人其實是一個種族。
白種的雅利安人幾萬年前從中亞入侵印度半島,將原住民貶為奴隸,占據了印度的統治地位。因為在熱帶地區生活時間太久,原來的白色皮膚變成了黑色,但白種人的特徵依然存在,比如頭發是卷發,高鼻樑,薄嘴唇,深眼窩,除了膚色以外和其他白種人沒有區別。而且有些印度人依然非常白。 印度原住民是黑種人,數量很少,都歸於賤民之列。
㈡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印度-伊朗人。
雅利安-印度-伊朗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雅利安人的典型代表,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雅利安人【梵文:ry】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閃-含語系游牧民族、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和印歐語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種分支之一。是高加索以及中亞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印度-伊朗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印度-伊朗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伊朗人。
在伊朗高原地區,他們和古代的雅利安人融為一體,形成了後來的波斯人、米提亞人、斯基泰人等等。
在南亞次大陸,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印度-伊朗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
5。蒙古利亞人種。
印度次大陸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蒙古人其膚色為黃色或褐色。長頭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寬頭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㈢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閱讀國內可以說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混血兒都有。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 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 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 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 《奧義書》、 《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 歷算、 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 玉米、 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刺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㈣ 印度人為什麼是白色人種
印度人不是白色人種,是混血種人,膚色為小麥色至黑色。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
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4)印度白人屬於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印度民族:
1,印度斯坦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㈤ 印度人中的黑種人和白種人是一個民族嗎
不是,完全不是。印度人中,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日耳曼人中,和德國人同源。
吠舍和首陀羅是被日耳曼人征服的本地土著或戰俘(所以地位那麼低),他們屬於黑人,而且是黑人中身材比較矮小的。
順便提一下黑人,很多人說黑人怎樣怎樣,其實不同的黑人種族之間區別非常非常大,比黃種、白種要大得多。拿身高來說,人類最高和最矮的族群,都是黑人。
㈥ 印度人主要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主要是白人人種。大多數印度人是亞利安人,約佔印度總人口數量的70%
亞利安人,在地中海沿岸,經由阿拉伯半島,再到西亞廣泛分布,起源於高加索人種。
據說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當時雅利安人來到了今天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驅趕當地土著居民,並處於支配地位,開始到達了印度許多地區。
雅利安人的鼻子較高,皮膚白亮,感覺像歐洲人。
今天,印度雅利安人的後裔,根據和其他部族的融合程度,膚色從白色到棕褐色不等,通常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
㈦ 印度也有很多黃種人面孔,他們在印度屬於什麼民族
從印度人的膚色看,不怎麼白,反而表現為黝黑,疑似黑種人。但是區分人種除了根據膚色,發型,還有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骨骼,比如依據頭顱骨骼形狀來區分。頭顱骨周邊呈橢圓形的是白種人,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呈方形的是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骼周邊呈橢圓形,因此斷定其為白種人。
在此之外還有從事最骯臟職業的賤民,被稱為不可接觸者,他們連影子都不能碰到高種姓者的影子,否則很有但如果是賤民,你就慘了,不僅享受不到任何貴族的待遇,你將會被印度社會歸為賤民,同時你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受人唾棄的不可接觸者——賤民。可能會被暴打,這在印度並不少見。
因為即便你是一個富人,即便你在印度社會里有很多的財富,在印度婆羅門一般都是苦行吃素的,這種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甘地給大家的印象都是瘦瘦小小的和善形象,其實他之所以瘦小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他吃素,常年吃素。但你是一個賤民,那麼你就不能夠在很多規定地方吃飯睡覺,如果沒有你睡覺的地方,甚至有時候你必須睡在大街上,否則會被人暴打一頓。
㈧ 膚色和全世界都不一樣的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
我們印象里印度人皮膚光澤黝黑,比非洲人白,比黃種人黑,有的又和歐洲白人差不多。沒錯,印度有個神奇號稱——「人種博物館」。
印度有100多個民族,還有幾百少數民族。理論上,200個印度人一起用本族語言吵架,他們中任何一個,都聽不懂另外199個人說啥。
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答案: 白種人。先看什麼是白種人,再看看印度的復雜種族。
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先祖來自地中海地區,前面說了地中海人屬深色皮膚的白種人。他們定居印度半島和當地原始澳大利亞人通婚,後代稱達羅毗荼人。
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是最古老的三大游牧族,原居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白種人原住民區)。
4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島,佔領了中北部。達羅毗荼人要麼被雅利安人同化,要麼退居印度南部。印度半島地處熱帶,太陽強行輻射了印度人多少世紀,可憐的雅利安人也曬黑了...
可見,印度最大兩個種族: 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都屬白種人,前者是深膚色白種人,後者因環境便黑。另外三個種族皮膚顏色為黑、棕、黃。
綜上所述,印度五大種族在漫長歷史中混合,白種人雖占壓倒性優勢,但這些白人要麼屬於深膚色白人,要麼氣候導致變黑,剩餘的種族本來膚色就深。於是,最後大家皮膚都挺黑的。
另外,印度歷史上多次被歐洲和中亞入侵,印度從沒贏過。歐洲和中亞也都是白種人(比如波斯人),印度自然又多了些白人。
印度最終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多民族、多種族混合型人種,白人為主,但皮膚多黝黑錚亮。
盡管印度人皮膚黝黑,但人家黑的有理,印度人確實屬於白人,只能說,「偽裝」的天衣無縫。
㈨ 為何印度高種姓都那麼白,他們是什麼人種
印度接近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明確規定了種姓制度。按照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主要分為四大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與吠舍。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所謂的不可接觸者。按照印度教的規定,婆羅門主管宗教事務,而剎帝利主管世俗政權,算是統治階級,也是高等種姓。在電視報道或新聞媒體中,看到的印度種姓皮膚都很白。那麼,印度高等種姓是什麼人種?其實,印度前三個種姓,也就是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都是雅利安人,而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
伊朗女性
當然,印度的血統問題比較復雜,不僅僅有白色人種,還存在著黃色人種、黑色人種與棕色人種。所以,印度有非常復雜的宗教問題、種姓問題與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