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5年中國和印度人圴GDP各是多少
印度是近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被國外媒體視為下一個中國。很多中國企業包括小米,OPPO等都在印度擁有生產基地,而越來越多的印度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包括塔塔咨詢,塔塔汽車(旗下品牌包括捷豹和路虎)等。很多人都很好奇,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在亞洲國家中處於什麼水平?
2019年,印度GDP達到2.85萬億美元,人均GDP約21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人均996-3895美元屬於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而印度就屬於這個區間。在亞洲總共44個國家當中,達到高收入國家標准(12376美元以上)的有10個國家。這10個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汶萊;西亞的卡達,阿聯酋,科威特,以色列,阿曼和巴林。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3896-12375美元)的有16個國家;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共有14國。另外有4個國家屬於低收入國家。
數據顯示,在亞洲國家中,人均GDP低於印度的只有11個國家,印度目前的人均水平低於寮國,略高於東帝汶。可以看出,印度基本處於亞洲人均收入最低的國家行列。盡管印度人均GDP比較低,不過印度整體經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印度的工業實力在亞洲僅次於中國,日本和韓國,印度擁有許多世界級的企業,經濟發展潛力不可低估。
但同時印度也是一個兩極分化嚴重的國家,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歷史遺留的產物,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社會地位差異巨大,盡管目前種姓制度已經正式廢除,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教育方面,印度尚未普及基本義務教育,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嚴重的輟學現象,但另一方面,印度卻擁有非常成功的精英教育,根據QS亞洲大學排名,印度有101所大學排名亞洲500強,在亞洲僅次於中國。印度理工學院被稱為印度的麻省理工,是世界最好的理工學院之一。
B. 1949年到1950年印度的經濟結構比中國還要先進其人均gdp高出中國多少
一、1952年:中印兩國GDP差距不大,中國稍稍領先
印度獨立於1947年,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雖然是殖民地,但英國在印度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為印度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代印度的工業體系、鐵路系統、郵政系統、社會管理體系,甚至是國家的統一都是英國給予的!剛剛獨立的印度就是亞洲強國,人均GDP比中國還高。
1952年中國GDP為304億美元,比印度高出37%,但整體發展水平比印度要落後大概10-15年,印度當時鐵路總里程達8萬公里,而中國不足1萬公里。工業實力印度也更強。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國際環境遠遠好於中國,它沒有受到國際社會孤立,更是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在1950年印度的發展速度也是快於中國的。
二、1963年:中印GDP旗鼓相當,相差僅3%,是最接近的一年
1963年中國GDP507億美元,印度為492億美元,幾乎相同。國際上也喜歡從這一年對中印經濟發展軌跡進行對比,同一起跑線,誰能成為最後的勝者?1960年代,中國由於社會動盪,外部環境嚴峻,經濟偏向重工業化,所以人們生活水平與印度相比差距很大,據專家估計,中國人實際生活水平只有印度的一半!
三、60和70年代:中印兩國比慘
60-70年代,中國經濟陷入劇烈動盪,但印度貌似也好不哪去,兩國經濟不約而同的進入比慘階段,都出現過GDP大幅衰退的年份,20年間中國有5年出現GDP大幅衰退,印度經濟也幾乎停滯不前,可以說是一對難兄難弟。
四、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印度經濟也突飛猛進
這十年,中印經濟都走出了70年代的陰影,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印度貌似發展的更快一些。比較巧合的是,中印經濟的大體走勢幾乎相同,中國發展,印度也發展,中國停滯,印度也停滯,這是很奇特的現象。
五、1990年代:中國GDP狂飆突進,印度望塵吃灰
到了1990年代,中國經濟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進入超高速發展階段,中印GDP迅速拉開差距,從1990年的117%迅速擴大到2000年的251%!面對中國的突然加速,印度內心是憤怒的:你拋棄了我!
C. 印度gdp和中國gdp對比
據《印度斯坦時報》援引印度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2019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經濟實際增速再創新低,同比僅實際增長4.7%,從而將整個2019年的經濟實際增速拖累至5.3%,並再次低於中國,失去了大國中增速最高的頭銜。
圖片
印度當局修正了前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速
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經濟僅實際增長4.5%,遠比第四季度的4.7%更低,那怎麼能說「第四季度再次新低呢」?原因就是印度當局上調了前兩個季度的經濟實際增速——將2019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由初值的5%,提升至5.6%。
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由初值的4.5%,上調至5.1%。所以2019年第四季度,4.7%的經濟增速才是當前最低,而不是第三季度。給出的上調理由是「消費有所輕微上漲」,但製造業、投資、出口依然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
2019年印度的GDP達到了2.85萬億美元
2019年全年,印度全社會完成的名義GDP約為200.81萬億盧比,按照2019年全年盧比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85萬億美元,略微超過英國(2019年GDP約為2.83萬億美元),上升至全球第五名。
這意味著繼中國之後,全球又有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可以和「老牌發達國家」相媲美,使得全球經濟格局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傾斜。同時,我們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時」又多了一個參照和借鑒,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此外,隨著印度、中國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不斷崛起,全球經濟、政治、貿易、金融等領域已不再是由發達國家完全主導,新興發展中大國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國際治理中也有利於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中國、印度的GDP、人均GDP對比
在當前發展中國家裡,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實力最強,那兩國的差距又如何呢?先看GDP總量——2019年中國大陸完成的名義GDP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摺合14.36萬億美元,約為同期印度經濟總量的5.04倍。
2019年中國大陸人口剛剛突破14億,印度當局給出的數據是接近13.5億(比人口時鍾的13.89億低了很多,本文就採用13.5億官方數據)。簡單計算下,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就約為1.03萬美元。
圖片
印度的2019年人均GDP則剛剛突破2100美元——約為同期中國人均水平的20.4%,或者說中國人均GDP是印度人均的4.9倍。這意味著,雖然中國與印度雖是發展中國家裡經濟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但兩國的差距其實非常大。
南生注意到,2019年德國GDP約為3.85萬億美元,與印度的差距縮減至1萬億美元。按照當前兩國的經濟增速來推測,很有可能在2024年或2025年印度就會實現對德國的趕超,上升至全球第四名
D. 印度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麼
2020年,印度經濟負增長,加上通脹和盧比貶值因素,印度名義GDP由2019年的2.875萬億美元萎縮至2020年的2.44萬億美元。2020年中國GDP為14.73萬億美元,是印度的6倍。
數據顯示,1978年——2013年期間,中國的GDP增速幾乎每年都遙遙領先印度。不過,到了2014年,印度GDP增速開始反超中國,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4)印度歷年人均gdp多少擴展閱讀
中印經濟對比:
我們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開始,對比中印兩國的人均GDP水平,印度在當時是遠高於中國的。自1991年開始,中國才完成了對印度的超越,並在前進的路上越跑越遠,將印度遠遠地落在了身後。時間來到2019年,中國GDP已經達到14.36萬億美元,印度雖然也有2.86萬億美元,但只有中國的20%。
除了經濟總量遠遠不及中國,印度的人均GDP也落後中國。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越1萬美元,印度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
E. 中國和印度的GDP各是多少人均GDP呢
中國1-10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836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87.99億元,增長7.5%。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1330.23億元,同比增長 4.9%;地方本級收入27033.57億元,同比增長10.8%。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1317.65億元,同比增長4.7%;非稅收入 7046.15億元,同比增長33.8%。全年有望達到70000億人民幣,按美元1:6.83計算為10248億。明後年中國經濟全面復甦,GDP平均增長能達到10%,財政收入增長一般比GDP增長高,有望達到15%以上。因此2011年財政收入可達92000億元人民幣,加上人民幣升15%以上,按美元1:6,2011年財政收入將達到1.5333萬億美元。
而印度2008年GDP為12000億美元,到2011年平均增長7.5%,只有1.5萬億美元。
到2011年中國GDP將達6.2萬等於印度GDP的4倍。人均GDP你除一下就知道了
F. 為什麼印度人均GDP只有2千美元,卻有大量資金采購武器
G. 1995年印度人均GDP排名全球160位,中國排名143位,現在呢
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就是經濟實力,經濟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命脈所在。只有經濟得到了發展,才能更好適應國際市場,綜合國力的水平方才能得到增長。在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在度過了所謂的「黑天鵝」事件,全球性疫情的影響之後,今年我國前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依然得到了穩步增長。
國民生產總值,即是我們平時口中所說的GDP,而人均GDP是一相對宏觀的經濟概念,經常被作為經濟發展當中用來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我國的GDP總量在近年來一直都保持著穩步上升的趨勢,但其實還有一個國家,在近乎30多年之前,經濟發展就跟我國相差不大,當時我國排名143位而印度排名160為,並且還一度揚言要超越我國,那麼如今該國的近況如何?排名又相差多少?
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的改革,雖然我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將面臨著一些非常復雜的問題,例如像是人口結構老齡化等。但是通過國家對於經濟體制以及社會體制的不斷調控,相信不會出現類似印度的經濟受創情況。並且我國的科技已經在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變得更為多元,人民經濟體制已經開始實現初步的信息化。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這一點將會變得更好。
四、小結經過了將近30年的發展,印度的GDP總量現在已經占據全球第六,而我國排名第二。雖然兩國的排名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實際上的數據卻還是相差甚大的。中國跟印度的經濟發展從剛剛開始的相互持平到現今的差距巨大,分別都反映了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其實只有將這些特點全面的分析,抓住經濟發展體制的漏洞,方才能夠更好的發展本國的經濟。這一點不僅僅是對印度而言,我國也是如此。相信在未來的經濟發展當中,我國和印度都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H. 按購買力,越南和印度的GDP總量、人均GDP都是多少呢
按照越南當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經濟同比實際增長2.91%,完成的名義GDP約為6293.14萬億越南盾,摺合2712億美元。按不到1億人口計算,越南人均GDP依然未能突破3000美元大關。
印度的人均GDP也已經達到了6460美元,也是匯率法計算的人均GDP的3倍多。由於IMF並未公布購買力規則的詳細細節,我們不能得知具體的換算過程,但從公開的數據來看,越南和印度被低估程度較大。
那咱們中國呢?按購買力,我們的經濟總量約為24.1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穩居世界各國之首。我們的人均GDP在購買力規則下,約為1.719萬美元——與美國人均的6.3萬美元相比,差距還是很大。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I. 印度GDP總量是多少人均是多少
2016年印度GDP總量為2.256397萬億美元,人均1723美元
J. 印度的人均gdp真的比非洲第么
2012年印度GDP總量1.8萬多億,而非洲超過2萬億。但是印度人口要比非洲多2億。去年印度人均GDP1400多,而非洲有18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