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臨海和鄰國是什麼
臨海是印度洋
鄰國有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錫金,不丹,尼泊爾 。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
② 印度和鄰國以及南亞周邊國家也是很不好
還可以吧,比如緬甸、柬埔寨,相處最好的還是巴鐵。近幾年中國和周邊國家(包括印度等南亞國家)在國家關繫上基本處於良性水平,這與我國的互利共贏,互不幹涉內政 ,以及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有關。隨著國力的大幅提升,我國的國際擔當更加自信,我國在國際社會上表現出的正能量有目共睹,獲得普遍贊賞,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認可。
③ 印度一旦崛起,會對周邊國家有何影響
這個問題讓我們分成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就是地緣政治方面,一度印度一旦崛起,那麼最受影響的就是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家。其次從經濟方面考慮,可以讓國際上的電子科技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最後就是印度洋會成為印度之洋,印度必然會徹底佔領整個印度洋。
最後就是印度海軍對於印度洋的態度一直非常明顯,一直致力於整個控制印度洋,讓印度洋徹底成為印度之洋。所以印度一旦做大,那麼印度洋上的各種角逐肯定會愈演愈烈。甚至兵戎相向。畢竟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還是非常多的。印度洋上的勢力也是非常多的。
④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還有印尼,他們啥關系,有著怎樣的區別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印尼簡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⑤ 印度和印尼有什麼區別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Bhārat Ganarājya;英語:Republic of India),中國通稱印度(英語:India),自稱婆羅多(印地語:भारत),是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印度面積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眾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7年7月印度擁有人口13.4億,僅次於中國人口的13.8億,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預計近年將交叉。是亞洲第二大也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面積328萬平方公里(含爭議領土),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購買力平價/PPP)經濟體。
印度並非單一民族及文化的國家。印度的民族和種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爐」之稱,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和英語被定為印度共和國的聯邦官方語言,並且法院裁定印度沒有國語。英語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但受限於教育水平,普通民眾普遍不精通英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約佔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約1億7千7百萬人)。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卧兒王朝。印度也是眾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邊國際組織的成員,包括世界貿易組織、英聯邦、金磚五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和不結盟運動等。
印度經濟雖然增速驚人,但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以耕種農業、城市手工業、服務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的部分行業已經相對取得了進展。除了民族文化與北方地形的豐富使印度旅遊業頗受歡迎之外,由於時差,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業(即是外國企業把客戶諮詢,電話答錄等等服務轉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寶萊塢電影的文化輸出在英語圈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不亞於世界主流。同時印度還是很多專利過期葯物的生產地,以低價格提供可靠的醫療。近年來,印度政府還大力投資本國高等教育,以利於在科學上與國際接軌,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亞半島生態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印尼: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rɛpʊblɪk ɪndɔnɛsɪ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約由17,508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58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協會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齊及之後的滿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污、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18]。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佔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雖然人口眾多且稠密,但大部分都在特定的大島上,所以印度尼西亞仍保有大量的原野,且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獲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⑥ 印度和其周邊國家的關系如何
說實話,印度在南亞的現狀和中國在東亞的現狀比較像,周圍都有點敵視
⑦ 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跟亞洲其他國家有哪些巨大區別
1、都是宗教地位非常高的國家。印度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直接把的首都叫做「伊斯蘭堡」,由此可見宗教在國家的地位的高。
2、兩個國家沖突不斷。印巴沖突,以克什米爾地區爭端為主要源頭,這地區也形成了亞洲唯一的沒有確認領土主權的「地區」。雖然南北朝鮮意識形態斗爭常在,俄羅斯和日本庫頁島也沖突,但沒有印巴這么明顯的、公開的矛盾。
以上兩條,是最主要的區別。
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⑧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是什麼
1、國土面積區別:
印度屬於南亞國家,與我國陸地相鄰;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屬於東南亞國家,是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里
不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相比,印度要比印度尼西亞大得多。
2、經濟實力區別:
從經濟上來比較,印度尼西亞要比印度富裕許多。
3、民族與信仰區別:
印度有100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人口46%。宗教信仰以印度教為主;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為次。
印度尼西亞有300多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爪哇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2%,宗教信仰以伊蘭教為主,約佔印度尼西亞87%的人口,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4、飲食習慣區別:
印度由於南北差異很大,飲食習慣也太不相同,北方吃肉,大米、麵食,南方喜歡吃素食,咖喱飯、家常餅之類的。
印度尼西亞飲食習慣大體上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同。主食以大為主,最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起來蒸熟來吃。
⑨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國家嗎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國家。
印度: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9)印度和周邊國家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1968年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
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
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
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⑩ 印度和鄰國以及南亞周邊國家也是很不好
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印度在國際舞台的發聲也越來越頻繁,甚至想通過其他國家的幫助,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那麼,除了中國人所熟知的印度與中國關系,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如何呢?為此,小編來到所在城市的某座高校,與一些印度留學生探討了這個問題。
印度在國際上吃得開。就目前的三個超級大國來說,不僅與中國關系不錯,而且與美國和俄羅斯都是朋友,這從美國和俄羅斯爭相將先進的軍事裝備賣給印度就可以看出來。從上世紀50年代起,印度就與多個非洲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在中東,以色列是我們最好的支持者;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是印度文化的追隨者;在歐洲,英國總是在國際問題上與我們站在一起……這樣的清單我還可以繼續下去。
除了中國,印度文化一直主導著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因此,這些地區的國家幾乎都堅定地跟隨著印度。這些國家包括尼泊爾、緬甸、不丹、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孟加拉……
盡管印度奉行「不結盟」的理念,但是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試圖成為世界的和事佬,並在世界舞台上改變對任何事情都持中立的態度。印度外交的改變,為它圈了一大批的粉,尤其與一些諸如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打得火熱。
印度向來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包括與中國,也有著悠久的友誼。作為金磚五國之一,印度應該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加大與非洲和南美洲各國的援助和聯系,以獲得他們在國際上對印度的支持。
在當今世界上,能夠同時與中美俄三個大國保持友誼的國家,只有印度。此外,我們向很多欠發達地區援助食品,並在聯合國的授權下派遣維和部隊。印度與其他國家相處不僅僅是以印度的利益為基礎,還有著人道主義、做負責任國家的考慮。因此,印度在世界上的口碑非常好,與很多國家關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