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美國政治環境和印度哪個好

美國政治環境和印度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1-18 10:06:20

㈠ 全球各地區政治環境對比分析

從全球政治環境來看,北美、歐洲等發達地區政治局勢較穩定,亞太、南美地區政治局勢整體穩定,局部動盪。而處於油氣資源優勢的前蘇聯、中東和非洲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特別是中東地區,常年處於動盪不安狀態。全球各地區政治環境對比如表4.11所示。

表4.11 全球各地區政治環境概況對比表

北美、歐洲地區大多數國家實行共和制,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總體政治局勢穩定,政治環境良好。

亞太地區國家眾多,各國政體各異,社會安全情況復雜,總體比較穩定。2005年以後,亞太地區的各國都希望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而由於亞太地區的油氣資源比較有限,使得亞洲國家間在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方面存在相當的競爭性。

前蘇聯地區政局不穩。各國民族矛盾根深蒂固,宗教沖突不斷;經過政局演變及體制改革,近幾年政局形勢逐漸好轉,趨於穩定,但仍有不安定因素。裏海的產油區已成為國際能源的「生命線」,涉及中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利益,也受到美國、日本和歐盟的關注,世界上各大國都在裏海地區鞏固和擴張的基礎上滲透與反滲透。

中東常年處於政治動盪之中。中東因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其地區政治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干涉和影響。而且,中東地區內部充斥著各種種族矛盾和武裝沖突,特別是20世紀末出現的各種恐怖組織。進入21世紀,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為世界格局的主導力量,但是隨著歐盟力量的崛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加,世界上逐漸出現多極格局,中東地區的政治局勢也逐漸緩解,中東地區各國領導人也希望促成地區內部的和平,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對中東地區以及世界能源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

非洲地區政局不穩,局勢復雜多變。政治上,許多非洲國家依然存在戰亂和各種沖突,其中中非國家最為嚴重,北非地區也很嚴重,如索馬裏海盜對海上安全的威脅等。2011年利比亞國內發生大規模動亂,給世界油氣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和美國勢力在非洲和中東地區的減弱,相信未來非洲大陸會迎來政治穩定的局面。

南美地緣政局整體穩定,局部動盪。南美有些國家政策不適合國情,引起武裝沖突,哥倫比亞是南美「最動盪的國家」。同時,南美有些地區的社會矛盾與沖突根深蒂固,甚至有些地區恐怖主義橫行,社會安全形勢極差。近來南美在推進民主化進程中,總體穩定局部動盪。

㈡ 《美國會打壓印度而不許印度經濟和政治影響超過美國嗎

《美國會打壓印度而不許印度經濟和政治影響超過美國嗎?》
雖然現在印度依舊非常落後,但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了。印度曾經迷信蘇聯的制度和計劃經濟,雖然印度的農業沒有學習蘇聯。因為蘇聯的集體農庄讓農業舉步維艱,甚至曾經發生過多次大飢荒而餓死了千萬烏克蘭人。但隨著蘇聯解體,印度完全放棄學習蘇聯了。而是搞市場經濟了。因為中國經濟一度被印度超越,隨後中國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以後僅僅十幾年就把印度遠遠的摔在後面了。

因為印度從來沒有一個領導人有消滅美帝和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宏圖大志,印度沒有領導人有要消滅資本主義世界解放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水深火熱中的受苦人的目標。自然美國和西方沒有了被印度消滅的恐懼而對印度有任何戒心了。

僅僅是在蘇聯解體以前印度追隨蘇聯在全世界擴張,肢解了巴基斯坦導致美國和西方有一段時間對印度武器禁運了。隨著蘇聯解體,印度和俄羅斯關系沒有像和蘇聯一樣緊密以後,美國和西方都對印度解除了武器禁運而開放了讓印度購買西方的武器裝備了。

尤其是印度繼承了英國的民主制度,所以他們的領導人都是通過老百姓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自然印度政府和領導人都是需要順從民意的。

即使個別有極端野心思想反世界文明的人決不可能被老百姓選舉成為領導人的,就是通過偽裝成為了領導人,也不能違背民意而把自己禍害世界的意志強加給印度國家和綁架印度老百姓民意為他個人奴役全世界人民的目標服務的。印度的多元化體制可以彈劾他下台和追究他違背民意的罪行的。

就憑印度的這個制度,足夠讓美國和西方放心印度不會成為像朝鮮和蘇聯一樣威脅他們生存下去的國家和不會成為禍害世界的定時炸彈了。

印度不是像朝鮮一樣只許對領導人歌功頌德而不許有一點點質疑的。所以印度哪怕相當長時間貧窮,也沒有像斯大林和朝鮮等炮製人造大飢荒慘無人道大規模餓死老百姓來凸顯他們可以隨意蔑視和消滅生命的偉光正了。

所以印度沒有一個領導人敢於把自己黨派的不同政見者和反對黨的不同政見者以反黨反革命抓捕迫害酷刑乃至隨意殺戮的,自然更加沒有像金正恩把自己親姑父張成澤打成反黨反革命殺戮來凸顯自己具有史無前例無與倫比的偉光正了。

印度的執政黨和領導人都是容許老百姓批評和抨擊的,而不能隨意把批評政府和領導人的老百姓和知識分子等等打成反黨反革命的。因為印度是容許有多黨制和執政黨的反對黨存在的。決不是只容許拍手黨存在的。所以印度是可以多元化輿論存在的,而不是以打擊和消滅不同政見者來輿論一律的。

面對印度的如此政治特徵,自然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都認為印度是第三世界的民主榜樣了。

美國的所謂的做「世界霸主」僅僅是世界警察而已,維護現在世界的正常秩序而已,不容許像希特勒國家社會主義和斯大林社會主義國家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瓜分波蘭聯合發動二戰消滅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一樣來禍害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一戰僅僅過了二十幾年就爆發了二戰,而二戰以後過了七十多年了,依舊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影子的緣故。因為一戰以後美國沉迷在孤立主義陰影中,沒有熱衷於做世界警察的緣故。

如果哪一天印度的經濟實力真的超過了美國,比美國更加有能力做世界警察了,可以替代美國維護這世界的和平秩序,又有何足為奇呢? 美國絕對樂見其成卸掉做世界警察擔子給印度了。 就像美國替代了英國一樣的英國非常樂見其成的。
因為印度的人口遠遠超過美國,隨著印度人力資源不斷開發,印度經濟和其他能力超過美國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望採納

㈢ 從表中所列四方面比較印度與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印度美國人均收入(美元)44029240教育狀況(初、中

讀表中的數據可知,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遠遠高於印度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國的初、中、高等教育綜合入學率高於印度;美國的生活環境好於印度;美國的醫療衛生條件優越於印度.
故答案為: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遠遠高於印度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國的初、中、高等教育綜合入學率高於印度;美國的生活環境好於印度;美國的醫療衛生條件優越於印度.

㈣ 美國和中國的地理條件相比較,哪個優越,優越在哪

經緯度位置

中國超過95%的國土位於北緯20-50°之間,經度跨越了四個時區。溫帶和亞熱帶面積廣闊,光熱條件較好,東部和南部降水較多。

美國本土的緯度介於北緯25-50°之間的范圍內,經度也跨越的四個時區。溫帶面積很廣闊,光熱條件較好。

地形地貌

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分為三個階梯。青藏高原為第一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屬於第二階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屬於第三階梯。各地形分布交錯,山地和高原面積廣闊,平原面積較少。

美國本土的地勢特點為,東西兩側高中間低。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地形區,東部為海拔較低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沿岸平原,西部為落基山脈和高原地區,且山間分布著較多盆地,中部為地平的中央大平原。平原面積飛漲廣闊,大約佔了美國全境的1/2。

(4)美國政治環境和印度哪個好擴展閱讀

中國地處亞洲大陸,北邊是俄羅斯,南邊是印度,東邊是一群東南亞小國還有一個日本,陸地接壤的鄰國眾多,四周都是強敵。中國的國土雖然大,但適合耕種的土地面積,還不沒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多。中國的礦產資源總量非常豐富,但比美國略少。

中國的地理位置是適合強國生存的,一旦中國衰弱,就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但反過來,中國如果發展成像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遠比任何時期的美國都強。

㈤ 美國的政治地理優勢好嗎

從二戰後到現在都很好,然而當歐亞大陸及其附屬巨型半島非洲(完整的舊大陸+印澳~印為印尼,澳為澳大利亞,僅僅=歐亞非巨大陸的台灣島)即東半球被一個強權統一或完全實控,則極其差,所以美國首要目的不能讓歐亞大陸強權做大,更會永遠阻止歐亞大陸統一,會一直抄襲當時的大英,玩大陸均勢。

東半球的陸地過於巨大,分三部分。


以斯瓦爾巴群島為中心的視角



美國為什麼要重點在東(亞太區塊)、西(環地中海區塊),中(沙特、以色列、西奈半島-環印度洋區塊)三處重點去定釘子?因為無論有無可能,都必須一直防止這個巨無霸誕生,因為一旦發生東西半球分,這個體積體量比~東半球完完全全可以當西半球根本不存在!





㈥ 如何判斷一個國家政治環境的穩定性 比如美國

一、政治穩定的界定和實質

在西方政治學理論界, 研究政治穩定問題的權威當數西方保守主義政治學的代表人物亨廷頓, 他在20 世紀60 年代末出版的《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政治穩定理論。而我國政治學界對政治穩定理論的系統研究起步較晚, 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者們才逐漸從政治學的角度運用政治穩定這一概念來分析政治現實。特別是在經歷了1989 年國內政治
風波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事件以後, 國內對政治穩定的研究具有了更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於如何界定政治穩定, 以下的幾種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一種觀點認為, 政治穩定主要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秩序性和繼承性。秩序性就是指沒有發生暴力、壓抑或體系的解體。繼承性指的是沒有發生政治體系關鍵要素的改變、政治演進的中斷、主要社會力的消失, 以及導致政治體系根本變動的政治運動。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正是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他主要是從政治穩定的反面解釋秩序型和繼承性。第二種觀點認為: 「政治穩定是指面臨社會環境系統種種變化和壓力的政治體系, 在內外一系列調整機制的調節下, 維系其存在狀態和發展過程的有機統一的結構功能有序性。」第三種觀點認為,政治穩定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政治體系中各個部分、各個層次之間保持相對協調和平衡, 社會呈現出一種有序的運作和發展狀態。第四種觀點認為,政治穩定是一個多重意義上的綜合概念,包括國家根本制度的穩固,國家大政方針上的相對連續性、一貫性, 利益群體之間無根本性沖突和明顯對抗,社會生活、社會治安正常有序;政治體系在運轉過程
中能保證政令暢通, 政治信息的反饋比較及時、准確,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程度較高。

上述觀點是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政治穩定內涵的界定, 有的著重於政治穩定的本質分析, 有的著重於社會環境與政治系統的相互關系, 有的著重於特定時期政治穩定的特性的分析等。筆者認為政治穩定的內涵應當包括: (1) 政治系統的連續性。主要是指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權性質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國家政治系統正常運轉, 政治過程按照既定的程序不間斷地進行。(2) 國家政治生活的秩序性。指的是政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有序性, 即社會政治發展的有序狀態,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它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社會政治生活的秩序性、政府更迭的連續性的統一,即統一於社會的有序發展。(3)政治局勢的可控性。主要是指國家的權力主體( 主要是政府) 能夠完全或基本控制國家政治局勢, 能夠把社會沖突控制在其所允許的范圍內, 使其不至於釀成嚴重危害社會政治穩定的後果。(4) 社會政治心理的穩定性。主要是指政治穩定作為政治系統運行的一種表現形態,還需要公民形成較為一致的政治共識、政治認同感和支持感,在
社會經濟政治發生變革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社會政治心理因素。

上述各層次的政治穩定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個層次發生不平衡, 都會影響其他層次的平衡。只有具備並保持了上述各個層次的穩定性的社會, 才可以被認為是政治穩定的社會。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 影響政治穩定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利益分配、政治腐敗、政黨建設和政治參與等。

二、利益分配和社會分層與政治穩定

在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 往往伴隨著利益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拉大等現象。以中國為例, 20 多年的改革開放, 中國已走完從平均主義、「大鍋飯」到貧富差距加大這一段漫長的路程, 收入分配的平均主義也已被打破得相當徹底。據統計, 以國際通用的五等分法為工具, 把社會上20% 的高收入戶與20% 的低收入戶的人均收入作比較, 1995 年城鎮居民的貧富差距為3 倍,而在1978 年差距是1.8 倍; 農村居民的貧富差距在1978 年是2.9 倍, 到1995 年上升為6 倍。中73國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一直是收入水平懸殊的兩大社會群體。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呈擴大態勢,以人口加權平均計, 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是5 倍, 到1996 年, 這種城鄉之間平均貧富差距為5.5 倍[5]。中國收入分配的差距,反映了致富機會方面的差距, 而最大的不公平是由於資源的分配、佔有及使用不公。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期, 由於權力這只嚴重變形的手在進行資源配置, 導致腐敗現象叢生, 權力尋租活動猖獗。而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相對應的則是社會分層的變化, 中國社會的人群中已經形成高收入者群體和低收入者群體。

收入分配的一定差距有利於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 但差距過大或者說兩極分化, 則又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占人口絕大部分的低收入者面對一小部分非常富裕的高收入者, 必然會對現行的社會經濟狀態產生不滿和抵觸, 並期望通過某種制度變遷得到徹底的改變。在制度變遷呈剛性狀態的情況下, 更大程度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當然會導致各種不穩定事件, 如社會動亂、利益集團對抗、群體暴力、非法侵權等。

這種利益分配不公、貧富差距以及社會分層拉大對發展中國家維護政治穩定無疑是不利的,要想維護國家的政治穩定就必須遏制利益分配的不公, 調控過大的收入差距和社會分層。本文認為, 主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經濟發展, 盡可能地增加社會總財富。二是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整頓不合理收入, 努力減少體制方面的分配不公。三是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保障制度, 擴大就業, 千方百計增加弱勢群體的收入。四是完善個人所得累進稅、遺產繼承等制度,利用法律手段調節過高收入, 縮小貧富差距。

三、反腐倡廉與政治穩定

在現代化浪潮中的追趕型後發國家需要一個權威、廉潔、高效的政府來領導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由於歷史和制度上落後和不完善的原因, 這類國家往往又是政治腐敗的易發和多發國家, 能否卓有成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 搞好廉潔建設, 是關繫到後發追趕型發展中國家能否保持政治穩定的重大課題。

現代化建設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領導, 一項政治決策從提出到討論、決定、執行和修正, 必須有程序和規范, 明確政治結構在決策時的階段性功能。政府機制的互相配套和相互協調,能夠有效地排除政治體系中不穩定因素的產生, 從而促進政治體系的正常運轉。社會政治穩定與政府控制社會能力的強弱有關, 政府控制能力的弱化是導致社會政治不穩定的一大原因。強化政府功能是政治穩定的保障, 而這種政府能力的強化有賴於政治權威的鞏固和公民政治認同的加強。在發展中國家裡建立這種政治權威, 不僅要求以傳統習慣和個人魅力為合法性基礎的傳統政治權威向以理性和法律為合法性基礎的現代政治權威轉變, 而且要求政府在現代化過程中建立起
廉潔高效的政治形象, 培養國民的政治認同和政治情感。只有這樣, 政府的動員和貫徹能力才能提高, 政治秩序才能夠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

四、政黨建設和政治穩定

在現代政治過程中, 政黨具有建設和維系現代政治制度的功能, 政黨有利於緩和階級和集團之間的矛盾沖突, 有利於維護政治穩定。因此, 建立一個強大的政黨制度是謀求政治穩定的重要保障。「到目前和預料到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發展中國家, 莫不是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政黨組織能夠擔負建設現代政治制度的重任, 政黨是組織公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制度性機構, 它不僅能夠有效地把社會分化出來的各種社會力量或社會團體吸收並同化於政治系統, 而且還可以產生新的政治合法性基礎。正因為如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強化多黨制或兩黨制來維持政治穩定, 而亞非拉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以強化民族主義的一黨制來維持政治穩定, 社會主義國家則以加強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政黨體制來實現這一目的。

在亨廷頓看來, 一個現代化過程中政治體系的穩定, 取決於其政黨的力量, 而衡量一個政黨是否強大、是否有力的標准主要有三個: 首先, 「一個強大的政黨能使群眾的支持制度化。政黨的力量反映了大眾支持的范圍和制度化水平。」「表現政黨力量的第二個方面是組織的復雜性與深度,特別表現在政黨與社會經濟組織如工會和農協聯繫上。」「政黨力量的第三個方面是: 政治積極分子和權力追求者與政黨認同的程度以及他們視政黨是實現其他目的手段的程度。」 由亨廷頓的闡述, 發展中國家加強政黨建設, 維護政治穩定, 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 加強組織建設,
爭取大眾的支持並將這種支持組織化、制度化。其次, 加強與社會其他力量集團的聯系和整合, 使這些力量集團成為政黨的支持性組織, 進一步發揮政黨對工人和農民的號召力。最後, 強調政黨的忠誠和內聚力, 吸納更多的社會積極分子和優秀分子。

五、政治參與和政治穩定

現代社會日益擴大的政治參與, 可為公民或利益集團表達自己的要求和願望、促使政治維護自己的利益等方面提供正常的、合法的、多樣的、寬闊的渠道, 這無疑可為社會的政治穩定提供保障條件。首先, 政治參與滿足了公民日益強烈的參與政治生活的願望, 增強公民的主人翁責任感,促進公民對社會制度及其政治權威的認同, 有利於政府的正確決策並及時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或問題。其次, 政治參與本身是一種廣泛而有力的社會監督, 這有利於克服各種政治機構的官僚主義,扼制政治腐敗現象的滋長。政治參與在總體上和長遠上來看是能夠促進政府所希望的社會政治穩定的, 是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的。而且, 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減壓閥」和「穩定器」。如果
政治民主化改革滯後, 不能給人們提供合法正當的政治參與渠道, 反而給予壓抑和堵塞的話, 只能導致社會矛盾的積聚, 不穩定因素如同火山口下內應力的積聚, 有可能因偶發事件而爆發, 直接危害政治穩定。

但是政治民主化改革超前, 政治參與過度, 也會導致政局失控, 政府權威喪失, 社會動盪混亂,從而嚴重破壞社會政治穩定。亨廷頓指出, 伴隨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人們對政治參與的需要必將加強, 但是政治參與必須與政治制度化建設相適應, 如果在這種政治參與迅速擴大的同時, 該社會政治制度化水平並未相應提高, 就會造成政治動亂。他認為, 20 世紀50~60 年代, 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出現普遍的政治動盪, 其原因恰恰就在於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擴張過快, 政治體系的制度化建設卻並沒有相應發展, 結果使得政治體系不具有組織和疏導日益擴大的政治參與的機制和能力。這種政治參與和政治體系制度化的比例失調是造成政治動亂的根本原因。

而對於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 現階段的政治參與即民主化進程還需要面對一個基本的問題: 作為後發國家, 當前的中心任務仍然在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這是由當今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決定的。政治發展的近期目標仍然是為經濟發展開辟道路。它不僅需要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 而且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從一般意義上說,政治發展具有民主和穩定兩大目標, 但因不同的時空條件, 在目標設計上應有輕重緩急。

㈦ 美國與印度關系

近年來,美印關系不斷升溫,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並有意識地加強在非軍事用途核能合作領域的對話,但由於美國在核燃料與核技術解禁方面拒絕作出讓步,美印關系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仍存障礙。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美方簽署全面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就印度核設施的區分方案進行多輪談判。根據最終方案,印度22個核反應堆中有8個被劃入軍用核設施,14個被劃為民用核設施,而備受爭議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將不接受國際監管。印度媒體認為,美印兩國就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實施問題達成協定,將有力地推動兩國戰略夥伴關系的全面發展。美印兩國還發表了聯合聲明,承諾在經貿、農業、能源、科技和國際事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美國在聯合聲明中還承諾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出口微型合成孔徑雷達和月球礦物制圖儀,用於印度即將實施的「月球-Ⅰ號」探月計劃。美國五角大樓2日還宣布,美國將向印度出售包括F-16和F-18在內的先進戰斗機,作為美印軍事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標志。

㈧ 世界政治環境最好的國家是哪國德國、美國還是日本

美國。

㈨ 美國VS俄羅斯,如今對於印度來講到底哪一個關系更重要

現在美國對於印度更重要。

其次,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印度具有躋身國際大國之列的資本。印度進行經濟改革後,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正軌。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位居全球前十名,其經濟增長率在前十個國家中最高。在不久的將來,印度的經濟總量可能會躍居世界第三位,龐大的經濟總量使印度無需與大國建立聯系就可以擁有成為世界一流大國的首都。

㈩ 印度和美國 地理位置、人口種族、地形、氣候的區別

與美國86%的識字率相比,印度的識字率僅為74.04%。

美國總統是憑借資歷和演講技巧當選的(唐納德·特朗普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而在印度,領導人是憑借能量和種姓當選的(莫迪擁有德里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

並不是說印度對政治缺乏熱情。
我們有傑出的人才,如阿爾溫德·凱傑里瓦爾(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國稅局雇員)、梅德哈·帕特卡爾(社會活動家、環保主義者)、馬諾哈爾·帕里卡爾,我們仍然推選了一個下令禁鈔令的人。


美國農業

閱讀全文

與美國政治環境和印度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航油的油怎麼樣 瀏覽:648
西藏與印度邊境局勢如何 瀏覽:110
英國人埋了什麼雷 瀏覽:864
印度的鬍子怎麼刮 瀏覽:221
中國的酒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53
中國朝代元朝統治中國多少年 瀏覽:506
義大利有哪些森林嘛 瀏覽:36
義大利是什麼節日嗎 瀏覽:944
義大利亞面是哪裡的 瀏覽:652
越南為什麼消耗貓 瀏覽:48
印度人的堅強到什麼程度 瀏覽:374
越南學生生活費多少錢 瀏覽:948
伊朗的女人穿什麼衣服 瀏覽:398
中國邊境哪個地方越南人很多 瀏覽:947
義大利磚廠一日游怎麼樣 瀏覽:859
中國移動已訂套餐怎麼取消 瀏覽:691
印尼甘蔗怎麼砍 瀏覽:523
義大利的科學家有哪些成就 瀏覽:147
印尼排華是什麼意思 瀏覽:958
印度實際感染有多少人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