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孫立人是怎麼突出重圍打到印度去的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團團長劉放吾率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後復掩護盟軍轉進,轉戰經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貳』 請問中國遠征軍一共在印度駐了就個師
1942年,為保衛抗戰的戰略大動脈-滇緬公路補給線,國民政府將第五軍編入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3月底,中國裝甲兵在緬甸首開與外國盟軍聯合作戰的記錄,戰敗被迫撤回國內。此後隨著大量美援陸續運抵,國民政府開始在印度藍姆伽編練美製的國民革民軍新軍-中國駐印軍,這群「美械中央軍」乃是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所編成的最精銳部隊,初期為步兵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後來擴編為新六軍、新一軍。新二十二師曾在緬北索卡道打過一場不折不扣的典型殲滅戰,讓日軍屍盈山壑,從兩軍戰斗結束後累積的戰果來看,足已使抗戰前期的所謂「德械」中央軍相形見絀。在此精銳的中國駐印軍之下,陸軍機械化學校便成立了「陸軍機械化學校駐印戰車訓練班」,負責培訓官兵;並又於駐印軍之下成立「中美第一臨時戰車群」,計劃下轄七個戰車營,負責作戰。同年八月,便將第一批戰訓班結訓官兵編成以美製M3A3史都華(Stuart)輕戰車為主的戰車第一營。
1944年初,戰車群美籍指揮官命令趙振宇上校為營長、趙志華為副營長,帶隊由藍姆加至加爾各答接收作戰用車輛。戰車第一營為中國駐印軍的軍直屬戰車部隊,也是國民黨陸軍使用美製戰車作戰的開始。由於戰車第一營的驍勇善戰,美軍司令部又決定在瓦魯班戰役後再提供美製M4A4謝爾曼(Sherman)中型戰車一個連,補充給該營作戰使用,加強戰力。其後該部隊在緬北其它戰役中繼續協同,中、美等國友軍部隊並肩作戰,經常扮演沖鋒陷陣的關鍵角色,更曾與日軍戰車聯隊於緬北的貴街,發生了戰史上少見的「中日坦克戰」,結果當然是以裝甲火力俱差的倭國戰車被殲收場,該部對反攻緬北、打通中印公路具有整體的傑出表現,直到抗戰勝利,加上隨後在藍姆加訓練未上陣的六個戰車營官兵,與國內留存的老戰車部隊的兩個團,使國民黨陸軍裝甲兵發展到達巔峰全盛期。國民革命軍的戰車兵是以德國軍事顧問依據德國的裝甲兵發展經驗而成立的。但由於德國顧問們的軍事經驗和軍事思想都停留在一戰的軍事理論中(步兵是戰斗的絕對核心,戰車只作為步兵的輔助支援火力。這種思想在日軍和許多二戰初期戰敗的西方國家軍隊中都普遍存在)。再加上當時中國所處的經濟環境,戰車兵在早期並不是獨立的兵種,而是隸屬於國民革命軍陸軍交通兵即輜重兵。隨著軍事思想的進步,條件的成熟,國民革命軍也有了自己獨有的戰車兵。早期的戰車兵使用的兵種專用色為黑色(國民革命軍陸軍輜重兵的兵種專用色),後期建立了裝甲兵這一兵種,其兵種專用色也改為銀色,同時有其特殊的軍銜領章.叫做「克羅米領章」(鉻質的電鍍章)。 早期的獨立戰車營因其隸屬於交通兵第二團,故其臂章的部隊符號為X2。裝甲兵頭戴的是一種橡膠制的防撞頭盔。其型號與德國機械化部隊早期所使用的相同,在執行訓練和維修保養作業時,穿連身工作服,戴布制野戰帽。進行檢閱和參加戰斗時,戰車乘員習慣穿著一般的野戰制服,帶防撞頭盔。有的還戴有德式鋼盔,配發駁殼槍及專用彈匣包,戰車內的每位乘員配發德國原裝或國內仿製的德軍制式風鏡。 抗戰中期的第五軍直轄的戰車兵團還沿用早期的軍服,接收義大利菲亞特CV-33戰車時隨車配給了數量不詳的義大利式橡膠頭盔。1938年國民黨政府接收了蘇聯坦克,但沒有資料記載軍隊是否使用過蘇制的坦克帽。
中國駐印遠征軍部隊服制裝備
中國軍隊在以極其落後的裝備與日軍抗衡了五年後的1942年元月,終於與美、英、蘇為首的26個國家聯合發表了對德、意、日法西斯三國的《共同宣言》。成為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主要成員。於是,中國政府得到了大量來自西方盟國的援助,但與此同時也必須承擔起在東南亞戰場保衛其盟國的沉重責任,和重要的戰略大動脈-滇緬公路補給線的安全。1942年2月,日軍在佔領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之後入侵緬甸,國民政府派遣由衛立煌為司令(杜聿明代理)、林蔚為參謀長的中國遠征軍(杜聿明的第5軍、甘立初的第6軍和張珍的第66軍)入緬作戰;雖然中國軍隊作戰英勇,取得部分的勝利,但因英軍指揮官缺乏作戰決心,不斷退卻避戰,使得中國遠征軍難以支撐大局,讓整個戰局急轉直下,我入緬作戰的遠征軍也被捲入潰敗的旋渦中。於是,中國遠征軍開始分兩路退出緬甸。一路為杜聿明率領的遠征軍主力,本想由滇緬公路退回國內,但因日軍進展迅速,回國之路遭到截斷(其間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在高麗貢山戰死),不得不進入野人山谷,穿越蠻荒叢林向國境推進。經過千辛萬苦,累病餓死官兵無數,終於返抵國門,後與日軍隔怒江對峙。另一路由孫立人帶領新38師主力,有秩序的退向印度,爾後在雷多與國軍新編新22師(師長廖耀湘)殘部會合,並在美國的協調下,由英國盟軍提供印度藍姆伽作為該批入印國軍的整訓基地,成為日後中國駐印遠征軍的種子部隊,簡稱駐印軍(即國軍服制的另一大類-美式師)。
『叄』 孫立人只帶過38師其他師帶過嗎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1944年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38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叩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1944年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入緬作戰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後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
1949年8月陳毅華東野戰軍部葉飛10兵團攻克福州,10月又克廈門,准備攻擊金門。金門告急,孫立人接電,即刻派精銳部隊前往增援,孫立人的201師投入部分預備隊後獨立完成了反擊,將對方壓縮到古寧頭。
『肆』 孫立人去印度算叛國嗎
不算叛國,因為他屬於遠征軍,最高司令官是蔣介石。但是,史迪威是蔣介石的高參,並負責部分涉外事務。所以,孫立人去印度並不是自作主張,而是由史迪威特意安排的,在印度訓練部分遠征軍。
『伍』 遠征軍杜聿明部再走出野人山之後為什麼還是到了印度
在撤退途中杜聿明與史迪威是有分歧的,史迪威想要把遠征軍帶到印度,這樣他就能爭取到美國的援華物資 用美國的槍炮和教官包裝和領導中國的士兵。他認為中國的士兵是勇敢的,只是軍官太無能而且還有派系斗爭,於是他想用自己的方法創造出一支屬於他自己的具有戰鬥力的部隊稱霸東南亞戰場。這樣將來他回國的時候臉上也有面子,而杜聿明就是擔心史迪威把委員長的精銳中央軍變成他自己的雇傭兵,所以毅然決然的要翻野人山回國。連第五軍看家寶貝重炮和坦克都給炸了,有美國留學背景的孫立人和有法國留學背景的廖耀湘沒有聽從杜聿明的指揮將殘部帶到了印度組成新一軍,杜聿明差點病死在野人山裡後來回國就卸任了也沒有去印度。儒雅的鄭洞國被委派接替脾氣暴躁的杜聿明出任駐印新一軍軍長。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美國佛羅里達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軍駐天津的第15步兵團營長、代理參謀長,晉升中校。當時馬歇爾任該團副團長、代理團長,兩人在此結識。史迪威曾多次來華,會講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史迪威於1942年晉升中將,並被派到中國,先後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後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2015年9月2日,約瑟夫·史迪威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參考鏈接:
網路-杜聿明
網路-史迪威
『陸』 孫立人為什麼兩次派小分隊進入野人山,他們在野人山發現了什麼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金牛鎮人,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在美國留學,仁安羌一戰贏得了國際聲譽,營救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打通中緬公路中聲譽鵲起,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勛章,被視為國軍中相當另類的鷹派,孫立人將軍不但軍事才能極高,而且重視教育。
種種考慮之下,孫立人最後當機立斷,脫離第五軍的建制。
孫立人的擅自脫離,讓正在步入野人山的杜聿明非常惱火,他惱怒地命令部下發電文給孫立人,要他服從命令,立即跟進。但是孫立人依然堅持己見,打定了往西撤退的主意。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軍演習在西北地區已演習完畢。
孫立人頂撞杜聿明的結果使他面臨兩種風險選擇:如果突圍失敗,他將以抗命罪受到審判;即使突圍成功,他仍然可能受到來自上面的非難而被撤職。因為抗拒杜聿明同樣意味著對蔣介石不忠。但孫立人的經驗告訴他,此次不大膽抗命,把隊伍拉到印度去,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無法估量的,現實逼迫他這樣做,生死攸關,別無選擇。
1942年5月10日,在曼西至溫佐三百公里干線公路上,孫立人親率新三十八師的一萬多名官兵,急速向南前進。他們冒著空中敵機轟炸掃射和地面日軍的圍追堵截,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迅猛突圍。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
5月11日晚,新三十八師在行進途中,師先頭營在南馬與日軍一個搜索大隊迎面相遇。日軍將車輛阻塞在道路上,並占據有利房屋,強行阻擊。孫立人一面指揮戰車向敵人猛轟,一面下車,親自率領士兵排除路障。全師只用了四十分鍾就殺開一條血路,然後馬不停蹄,向南挺進。
5月26日,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的七千餘人,抵達了印度邊境小鎮錫邦。九千多人的部隊傷亡不到兩千人,孫立人還下令沿途收留了數以千計的緬甸難民和英國散兵。此時,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圍戰中解救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在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示歡迎。 為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對南海問題上制定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戰略方針。
『柒』 我父親就是遠征軍,他在緬參加過同古會戰,解救過英國人,後隨孫立人撤往印度。具體下清楚他是不是屬三十
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應是新38師下屬的113團
『捌』 孫立人曾經在緬甸解救7000被圍困英軍,為何當他轍退到印度時,英軍拒絕他入城、還要求上交武器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但是,為什麼英國人拒絕孫立人進入印度呢?主要是孫立人將軍是一個具有主權國家的將軍,而且孫立人是一個反抗殖民侵略的英雄。當時印度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他們肯定不會歡迎一個反抗殖民者的英雄進入。
『玖』 孫立人的新38師駐印度時,副師長是誰我要這個人的資料。
38師撤退到印度前,原副師長齊學啟將軍因救傷員遭日軍襲擊被俘,後因不屈服於日軍被殺害。
孫將軍帶領新38師戰略轉移至印度,經蘭姆加整訓半年多後,吹響了反攻緬北打通滇緬公路的號角。孫立人時任師長,副師長由2位少將擔任 唐守治和葛南杉。
『拾』 《遠征遠征》,孫立人識時務,撤印度,部下死人少,保存實力。 杜聿
當時退路被斷了,兩條路要麼去印度要麼走野人山回國。蔣嚴令杜回國,杜不敢抗命只能走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