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19日成功發射 烈火-5導彈 印媒說 可以覆蓋整個中國...中國很受威脅么 誰實力強些
印度的夢想就是要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因此,印度對於實現和世界大國一樣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如飢似渴。印度此前公開的「烈火」導彈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射程750公里的「烈火-1」、射程1500公里的「烈火-2」以及射程2500公里的「烈火-3」。這些導彈足以將巴基斯坦納入打擊范圍,並對部分中國境內的目標構成潛在威脅。但印度的戰略目標是要對中國全境實現戰略威懾,仍需要「烈火-5」這樣的遠射程導彈。
一直以來,印軍一直將擁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提升其戰略核力量的重要一環。但受技術和經驗方面的限制,印度不可能在研發洲際導彈時一步到位,只能對其現役的「烈火」系列導彈進行升級和改進,以小步快跑的發展模式,逐步將其「推」進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行列,「烈火-5」型導彈就是這一發展思路的直接體現。據悉,「烈火-5」型導彈總重為50噸、彈長為17.5米,其第一段來自「烈火-3」型導彈的彈體,第二段是經過改進的彈體,而第三段採用了小型化設計以確保導彈能打到5000公里之外。
雖然「烈火-5」型導彈與「烈火-3」型導彈有60%的相似性,但前者由於採用新型先進技術,例如可提供導航和制導能力的環形激光陀螺儀和加速計等,因而打擊精度更高一些。據悉,「烈火-5」型導彈能夠攜帶多彈頭,且具備彈道導彈系統對抗措施。除此之外,印度先進系統實驗室已經成功研發並測試了分導式多彈頭,這是提高「烈火-5」型導彈性能的又一項重大技術突破。「烈火-5」型導彈未來攜帶的分導式多彈頭將達到3至10枚,每個核彈頭可攻擊相隔數百英里的不同目標。同樣的,也可以使兩枚或更多核彈頭攻擊同一目標。
其實,印度的彈道導彈發展之路一直不平坦,不但試驗成功率不高,而且還嚴重依賴外購重要零部件。據說,印度的「烈火-5」早在一年前就已製造組裝完畢,但還在等待懸而未決的俄羅斯「關鍵技術」,這里說的關鍵技術,就是指由俄羅斯提供的關鍵制導組件。沒有俄羅斯提供的制導組件,印度的導彈要麼嚴重偏離靶心,要麼就是失去控製成為無頭蒼蠅。此外,由於在導彈技術上的先天性缺陷,「烈火-3」和「烈火-4」的技術本就不太成熟,因此,以此為基礎的「烈火-5」導彈的發展、測試以及部署,將註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比中國東風落後30年
近年來,印度雖然宣布「烈火-3」和「烈火-4」均已經取得成功,但是,嚴格來說,「烈火-4」和「烈火-5」均源自「烈火-3」導彈的技術,只是射程各自不同罷了。與之前印度的所有彈道導彈均採用裸彈發射不同,「烈火-5」將成為印度武器庫中首款由儲存/發射筒發射的公路機動導彈。印度媒體更是把其與中國的彈道導彈相提並論,「與中國在09年國慶閱兵中展示的」東風-31A「洲際導彈頗有相似之處」。據專家稱,「烈火-5」導彈雖然也採用了中國的「東風-31A」導彈類似的公路機動方式,但是中國的「東風-31」系列導彈不但射程遠,而且穩定可靠,已經服役數十年,逐步成為中國陸基戰略導彈的主體。該導彈射程在11200公里左右,是一種三級固體燃料推進公路機動洲際道導彈導彈,由8×8型牽引車和8輪拖車運載,經由筒式發射裝置發射。這種洲際戰略導彈能夠打擊全球的任何戰略目標,技術十分成熟,而且還有多種改進型。而印度的彈道導彈發展,可以說在「烈火-5」上才剛剛達到先進國家上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的水平。特別是印度現在「烈火-5」導彈還沒有進行飛行試驗,最終成敗如何還很難說,與已經進入大批量服役狀態的導彈根本沒有可比性。但印度媒體仍不顧這一事實,對「烈火-5」大肆吹噓。印度媒體稱,一旦「烈火-5」導彈發射成功,印度將打入洲際導彈俱樂部。對於印度的這種過分宣揚,有分析稱,「烈火-5」不僅是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更是一枚政治導彈。
印度DRDO稱,印度完成「4到5次可重復的試射後」,將在2014~2015年部署「烈火-5」導彈。分析認為印度憑借不斷提升的核威懾能力頻頻向鄰國示威,顯示印度的「大國威風」和地區霸權圖謀。作為印度新的核威懾力量,由於可通過公路運送到印度境內不同地點發射,除北美和南美外,「烈火-5」洲際導彈將可鎖定各大洲目標。此外,印度通過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和自建核潛艇、采購俄羅斯改裝的航母和自建航母逐步發展自己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擁有完善的核威懾能力自然成為印度實現「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遠大抱負不可或缺的「硬指標」之一。
據印度媒體4月5日報道稱,印度將在4月15日試射射程達到5000公里的「烈火-5」洲際導彈。「烈火-5」可攜帶核彈頭。據悉,印度此舉旨在向中國傳遞強烈的「震懾性」信號。一旦「烈火-5」導彈發射成功,印度將打入洲際導彈俱樂部,而目前這個俱樂部的成員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與此同時,報道還強調,「烈火-5」導彈具有作戰靈活的特點,打擊的范圍可以覆蓋整個中國。
『貳』 印度薩姆-3地空導彈的性能參數是怎樣的
「薩姆」-3是蘇聯5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半固定式、全天候對付中、低空目標的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1961年裝備部隊。印度於1975年引進並裝備部隊,稱「帕朝拉」。通常與中高空防空兵器交叉配置,用於要地防空或野戰防空。
性能特點
「薩姆」-3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有效對付中、低空目標。戰斗部威力大,多發射擊殲毀率較高。易受電子干擾,性能相對落後。
基本數據
「薩姆」-3射程5-21千米;射高0.08~15千米;彈長5.948米;彈徑0.552米;0.375米;發射重量952.7千克;翼展1.192米;2.208米;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戰斗部重84千克;裝烈性炸葯70千克;戰斗部類型:破片殺傷,天線電引信;殺傷概率2;發齊射95%;動力裝置:固體火箭發動機+固推器;制導方式:無線電指令制導。
作戰應用
蘇聯外售的SA-3導彈曾參加過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中,訓練有素的南聯盟防空軍使用SA-3導彈擊落了美製F-117隱形戰斗機,在全世界引起極大轟動。南斯拉夫當地時間1999年5月27日晚21時45分,從義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起飛的一架編號為806的F-117被南防空軍雷達手發現並採用手動跟蹤方式搜索,進入SA-3射程後,採用雙發齊射方式將其擊落,墜落在貝爾格萊德以西40公里的布賈諾維奇村。事後,南軍認為,「擊落F-117的功勞99%屬於訓練有素的防空軍戰士,10%屬於「SA-3」導彈。
識別特徵
SA-3導彈尖錐形彈頭,圓柱形彈體。4組控制面,第一組位於彈體底端,面積最大,矩形,為助推火箭控制翼面,第二組最小,梯形,位於助推器與主航發動機之間,第三組位於導彈的後部、主航發動機底端,梯形,面積僅次於第一組,前緣後掠,翼尖有整流罩,第4組位於彈體頭部、較小,梯形,前緣後掠。採用四聯傾斜發射方式。
『叄』 介紹一下印度的導彈型號
介紹幾種彈道導彈:
大地型短程戰術彈道導彈
射程:150KM---350KM,彈頭質量:約500Kg, 精度(CEP)約450米
燃料:液體硝酸---甲基肼
烈火-1型短程戰術彈道導彈
射程:700KM---750KM,彈頭質量:約1000Kg, 精度(CEP)不詳
燃料:單極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 彈徑:約1.0m
烈火-2\A型中彈道導彈
射程:1500KM(A型可達2000KM),彈頭質量:約1000Kg, 精度(CEP)不詳
燃料:兩極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 彈徑:約1.0m
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
射程:約3500KM,彈頭質量:約1500Kg, 精度(CEP)不詳
燃料:兩級極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 彈徑:約1.8m
烈火-4型中程彈道導彈
射程:約3000KM,彈頭質量:約1000Kg, 精度(CEP)不詳
燃料:兩極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 彈徑:一級約1.25m,二級約1.0m
烈火-5型遠程彈道導彈
射程:5000KM, 彈頭質量:約1100Kg, 精度(CEP)不詳 , 起飛質量:50t
燃料:三極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 彈徑:約2.0m
『肆』 印度前一段時間發射的導彈叫什麼
烈火-5」導彈,是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研製的固態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於2012年4月19日,首次試射成功,並命中目標。
該型導彈設計上延續了烈火-3型,不過首次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射程超過5000公里,長17米,重50噸,直徑2米。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可攜帶一個100公斤核武器。他的服役將成為印度可攜帶核彈頭的最遠程導彈,並將使印度擁有用同一導彈發射多個核彈頭的技術。
據其宣傳該型導彈還可改裝,用來發射小衛星,甚至可用來擊落在軌的敵方衛星(發射最終高度可達800公里)。
評論:我們知道一款導彈從試射到定型需要經歷很多次的試射,歷史數年,所以其真正成軍還需要很多年。不過他的出現確實對我們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但是我們並不懼怕,真正的高手是讓敵人明白,動手之後的後果。(附件貼上世界各國目前最新導彈的相關數據,可見印度還是相差我們15年以上)
『伍』 印度一次發射31顆衛星,究竟是發射衛星還是導彈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今天宣布,將於1月10日在其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上發射31顆衛星,其中包括印度的Cartosat-2系列地球觀測衛星。
8月份,印度研製的導航衛星IRNSS-1H未能成功發射後,這次的任務將成為首個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任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高級官員告訴印度媒體稱:「發射暫定於1月10日進行。「我們暫時安排在上午9時30分發射火箭。攜帶Cartosat遙感衛星和其他衛星,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28個衛星,「ISRO主任戴維·普拉薩德·卡尼克(Devi Prasad Karnik)說。
8月31日,印度自行研製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失敗,未能運送第八顆IRNSS-1H導航衛星抵達預定軌道。這是在發射失之後的四個月,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40)於2018年首次進行太空任務。
除了Cartosat-2以外,該任務的有效載荷還將包括來自印度的每顆納米和微型衛星。作為一個觀測衛星,Cartosat將為制圖,城鄉應用,沿海土地利用和道路網路監測等公共事業管理提供高質量圖像。Cartosat-2是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地球觀測衛星,是Cartosat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衛星。該衛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建造,發射和維護。重量在發射680公斤左右,其應用主要是在印度制圖。它於2007年1月10日由PSLV首次發射。
Cartosat-2帶有最先進的全色(PAN)相機,可以在電磁波譜的可見光區拍攝地球的黑白照片。這個高解析度的PAN相機所覆蓋的行幅為9.6公里,空間解析度小於1米。衛星可以沿著軌道向上轉向45度。印度在太空中已有一個由10顆遙感衛星組成的「關鍵星座」,這使印度在監控邊境和邊境活動方面具備了優勢。印度的遙感衛星名義上是民用,但是其民用衛星組成的星座時刻緊盯中國和巴基斯坦地區,很難相信這是一顆純民用衛星。
「一箭多星」對於印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多星分時釋放與潛在的「導彈分導技術」密切相關。只是和一箭多星相比,導彈分導技術更加難以掌握。主要原因在於,發射衛星只要進入太空軌道即實現目標,而導彈分導目的在於攻擊不同的地面目標,存在導彈彈頭再入段的問題,即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關繫到導彈的實際命中精度。但一箭多星畢竟是導彈分導技術的前奏曲,其潛在軍事用途不容忽視。
另外這種一次發射若干衛星的做法在戰時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它能快速彌補戰場天網偵察能力的不足,編織嚴密偵察體系,尤其是在納米衛星問世後更會有實際意義。
『陸』 印度載人飛船也要發射,和我國相比,印度的航天實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起始於2007年,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承擔。
從2007年開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600公斤太空艙回收實驗(SRE),並且使用極地運載火箭(PSLV) 將太空艙發射升空,在近地軌道運行12天後返回地球。
在之後印度還進行了乘員艙大氣再入實驗,以及2018 年的中止試驗,這讓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飛行所需的耐熱材料、技術和程序。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其中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但依靠航天領域的科學家們,在歐美人的質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壯舉,現在還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初步建設,在航天領域,我國絕對處於頭部集團。
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10多年過去了,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研製出袖珍版的「加甘楊」載人飛船,這個只比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艙要重一點。說白了,也就是讓宇航員到太空裡面去體驗一把,什麼科學實驗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拍上幾張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於艙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體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為航天強國,印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柒』 中美印三國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哪國的技術最先進
論技術,中國排第二,美國第一,印度最後。『捌』 印度有核武器嗎
印度有核武器。
在1974年5月,印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代號為「佛祖微笑」。當時試爆的核彈當量約1萬噸,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沒有引起外界的足夠警惕。加上印度沒有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印度核試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叫囂著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在1996年,聯合國通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印度仍拒絕加入其中。到了1998年,印度無視禁止核試驗條約,竟然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進行了5次核試驗,此舉在國際社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8)2021年9月23日印度發射什麼導彈擴展閱讀:
印度研發出了「烈火-5」洲際導彈,該導彈彈體重約50噸,射程為5000-8000公里。在精度方面,印度軍事專家曾稱,「烈火-5」依靠極高精度的激光陀螺與最現代的微型導航系統,命中精度可達幾米。除了「烈火-5」外,印度正在研製射程達1萬公里的「烈火-6」。
屆時,該型導彈問世後,印度戰略威懾能力將得到顯著增強。在海基核力量方面,印度研發出了「殲敵者」號核潛艇,該潛艇可攜帶12枚潛射導彈。
『玖』 印度今日成功試射烈火-5導彈,我國對其導彈有沒有攔截能力
沒有攔截能力,雖然印度的彈道導彈是很一般,但是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都還沒有彈道導彈攔截能力。
『拾』 SA3導彈是什麼
藏原羚地對空導彈,蘇、聯第二代地對空導彈系統,即薩姆3,用於中低空防空。S-125 涅瓦河Neva/伯朝拉河Pechora("Нева"/"Печёра")地對空導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