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阿瓊坦克每輛造價超過800萬美元,他為何如此值錢
因為這款坦克的開發周期太長了。
因為印度已決定在五年內開發出國產坦克發動機,根據印度武器裝備生產的特點,可以說這將是五年,十五或二十年,價格將翻一番。目前,阿瓊的發動機是從德國進口的,變速箱也是從國外進口的,火控系統是從西班牙的公司獲得的,火炮控制系統是從德國的FWM公司獲得的,履帶橡膠墊是一家名為Cloth的公司德國,賽道也一樣是進口的。印度製造的坦克炮的性能簡直是不合格。當然,印度通常不使用它。總體而言,印度阿瓊坦克的單價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沒有人能超越它。
⑵ 印度耗資207億美元的阿瓊坦克,為何會成為國際笑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部分,在一些領域的發展也逐漸變慢,而其他國家也日益強大,國際局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全球化發展為各國創造了發展機遇,各國也把握住了發展機會,一些國家也因此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比如印度,在時代的更迭中不斷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就,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也開始重視軍事建設,但由於受工業發展的限制,其只能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的武器,用於自己的軍事建設,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獲得長期發展還是要提高自身的工業水平,所以印度也獨立研製過軍事武器,比如阿瓊坦克就是印度國產的武器。
⑶ 求世界各大國的主戰坦克
德國 「豹2A6」
德國的豹式坦克已經成為衡量是否是第3代主戰坦克的標准了,先看看它的配置吧。
戰斗全重:超過60噸
車 長:9.61米
車 寬:3.42米
車 高:2.48米
乘 員:4人
火 炮:德國萊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徑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在常溫狀態下穿深達900毫米,而且精度相當高。射程5000米,為目前射程最遠的坦克火炮。火控系統先進,反應時間6秒。
機槍:1挺萊茵金屬公司的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一挺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彈葯基數:炮彈42發。 7.62毫米彈4750發。煙幕發射彈:16具
發 動 機:MTU公司研製的MB873Ka-501型4沖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發動機之一。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1500馬力)最大行程:550公里
最大速度:72公里/小時。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公里/小時僅需6秒。在車體後部安裝有1部電視攝像機,其監視器可使駕駛員更安全地倒車,並使用了基於陀螺技術和有全球定位系統支持的混合式導航系統,使坦克在任何作戰環境中都能導航。
裝甲防護:間隙式復合主裝甲,防彈能力達到了400-420mm均制鋼板。炮塔正面安裝了鍥型前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採用改進的復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防護能力。豹IIA6M的突出特點是對地雷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些組件包括安裝在坦克底板下的附加被動裝甲,新型車體逃離艙口,改進的駕駛員、車長、炮手和裝填手座椅等;此外,車輛底部的彈葯儲存區也被騰空,使坦克乘員不再擔心自己「坐在火葯桶上」了。它們可以在雷區靈活地穿梭行動,而不必擔心地雷炸斷履帶或者炸毀裝甲引爆彈葯。許多軍事專家認為,目前大多數坦克進攻時,都需要工兵提前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雷區,或者有排雷車輛伴隨負責清理道路上的障礙,新「豹2」的服役將有可能改變這一傳統作戰模式和編組,從而大大提高地面裝甲力量的攻擊速度
火控裝置: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復合電路,因而易於穩定、有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種放大倍率。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車長和炮長能在全天候條件下捕捉目標,炮長和車長都可以開炮射擊。車長不僅能通過其目鏡看到他自己晝間觀察的圖像,而且其監視器還可顯示炮長晝夜觀察的圖像。用全電式炮控和炮塔控制系統代替液壓式系統,既安全又減少了噪音。
中國 「99A2」
具體參數由於中國的保密不明,大致如下:
◆加裝大量披掛式反應裝甲
99A2型主戰坦克在外觀上與原來的99式和99改進型主戰坦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加裝了大量的披掛式爆炸反應裝甲,其主要安裝在炮塔正面和側面,避彈性能與防護能力均獲得顯著提升。由於敵方武器命中裝甲下半部時,可能會順著裝甲外部輪廓而打進炮塔與車體的接縫,進而卡死炮塔,因此99A2型主戰坦克還在車體相對應位置增添了新裝甲來減少炮彈穿入炮塔環的機會。從已有的照片中可以推測出,中國在99A2型主戰坦克上面還安裝測試過其他不同的附加裝甲構型,這些全新反應裝甲可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裝甲防護能力,在面對目前亞洲出現的如韓國新型主戰坦克的120毫米增強型穿甲彈打擊下,會有很好的防護能力。在99A2型主戰坦克炮塔側面裝甲上還有一點值得關注,有一個類似干擾機的裝置,這表明99A2型主戰坦克很可能增加了主動防護系統(PS:貌似聽特務們風傳過這東西),具體型號還不是很清楚。
◆換裝14.5毫米高射機槍和140毫米主炮
在武器系統方面,99A2型主戰坦克與以前的99式主戰坦克最大的不同是換裝了QJG-02式14.5毫米車長用高射機槍代替原來的QJC88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從而也可以推出99A2型主戰坦克很可能也換裝了更可靠、操作更簡易、性能更優良的改良型自動裝彈機。
中國這款99A2型主戰坦克,可能會有2種不同火炮配置。中國在西北地區多次實驗了140毫米主戰坦克火炮,這很可能成為其中的一種配置。同時解放軍為這門140毫米的火炮配屬了全新研製的新型穿甲彈一貧鈾穿甲彈,有消息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這種與美國陸軍裝甲部隊幾乎同等水平的穿甲彈,這種穿甲彈按照中國部門的試驗得出的結論是,它可以在1400米,洞穿包括M1A2在內的全部世界上第三代主戰坦克的主裝甲!另一個方案就是中國依舊沿用與以前的99式相同的125毫米主炮,這可能會很大程度上限制這款新型99改進型主戰坦克的火力與打擊能力。目前來說,中國仿製的俄羅斯125毫米主炮並不能很好的對抗歐洲與美國所裝備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的主裝甲。
◆加裝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紅外線熱成像儀
在觀測設備方面,從99A2型主戰坦克炮塔上可以看出,它已經換裝了新型紅外線熱成像儀,很可能就是中國最新研發成功的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紅外線熱成像儀,其探測單元直接接收整個視場的熱輻射信號並形成凝視圖像,不需要光學掃瞄動作。此種第二代紅外線熱成像儀的有效使用距離長達7至9千米,在目視能見度只剩下100米的惡劣環境下仍有4000米的探測距離,識別距離為3100米,靈敏度和解析度比第一代熱成像儀大幅提高,體積尺寸卻更緊湊,故造價反而降低,平均失效間隔延長為4000小時。
◆裝備兼容式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在通信系統方面,中國新開發了能與」格羅納斯」和GPS同時相容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未來將全面取代99式主戰坦克上只能使用美國GPS粗碼和」北斗」的9602式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由於相容於」格羅納斯」,新系統的定位誤差將會在20米以內。從炮塔衛星接收天線變化可以看出,99A2型主戰坦克已經全面換裝了此種兼容式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並與車上的通訊系統、觀測裝備等整合,進而發展成車間通信甚至戰場管理系統,會大幅增加整個地面部隊的作戰效能,指揮官能透過定位系統確切掌握戰場敵我動態,並立即擬定作戰計劃與任務先後,並傳輸給坦克群。
◆採用橫置傳動系統及大功率發動機
原來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採用動力系統縱向布置的底盤,體積重量過大,限制了99式主戰坦克的發展潛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推出外銷MBT-2000型主戰坦克,它採用了橫置布局傳動系統,其車體長度僅6.487米,而發動機輸出功率則還為1200馬力,但其改裝餘地比較大。經過長時間測試證實,MBT-2000的動力傳動系統是所有中國國產坦克中最優秀、最可靠的,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小。從最新的99A2型主戰坦克外形照片中,我們發現它已經使用了MBT-2000的底盤(PS:這一點恐怕不確切吧?)。使用新的底盤後,99A2型主戰坦克很可能會在其中安裝更大馬力的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可能是在原來99式主戰坦克1200馬力的150HB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其最大輸出功率為1500馬力,各項指標與德國MTU MT883發動機接近,此種新發動機以及新的傳動系統早前已經安裝於中國98式改進型主戰坦克上進行過測試,並展現了80千米/小時的最大公路速度以及60千米/小時的最大越野速度。此外,99A2型主戰坦克空氣清潔過濾裝置,採用了類似M1A2的雙過濾體制。
美國 「M1A2」
重量 69.54噸
車全長 9.830米
車寬 3.658米
車底距地面 0.482米
單位壓力 94.2KPa
燃氣輪機 1500馬力
單位功率 21.6馬力/噸
最大速度 66公里/小時
越野速度 48.3公里/小時
10%坡度 26公里/小時
60%坡度 6.3公里/小時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並列武器 7.62毫米機槍
車長武器 12.7毫米機槍
行程 434公里
越垂直牆高 1.066米
越壕寬 2.743米
成員 4人
該坦克首次安裝了車長獨立熱像儀,這是該坦克的主要特徵之一。該獨立穩定式熱像儀是坦克具備了獵-殲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見度很低情況下與敵交戰能力。該坦克還改進了車長和炮長的顯控裝置,提升資料處理及應戰效率。此外,主炮和車長與炮長的瞄準儀上均安裝了穩定器,進一步提高了行進間射擊性能。M1A2坦克還採用了CO2激光測距儀,該測距儀工作波長與熱像儀相同,測距范圍加大,穿透煙幕和塵煙能力更強,對人眼也較安全。
該坦克配備了新近的戰場管理系統(BMS) ,能自動地提供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信息、目標數據和命令等。 M1A2配備了自主導航系統,通過GPS衛星定位系統能快速准確標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盤也進行了若干改進,發動機加裝了數字電子控制裝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俄羅斯 「T90s」(這坦克也賣給了印度)
戰斗全重:46.5噸火炮:1門2A46M滑膛炮,口徑125mm
機槍:1挺7.62毫米;1挺12.7毫米
彈葯基數:炮彈43發。9M119M炮射導彈4枚。
火控系統:1A46型,「獵-殲」式。基本沿用T-80,但在彈道計算機、炮長測距/瞄準鏡、火炮穩定器等作了改進。火炮的彈葯也有改進,提高了對付反應裝甲的能力。
煙幕發射彈:16具
發動機:1台B-84MC多燃料柴油發動機,能實現電啟動和壓縮空氣啟動/或者B92C2四沖程水冷柴油發動機
發動機功率:1000馬力(T-90C)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乘員:3人
過垂直牆高:0.85米越壕寬:2.8米爬坡度:30度最大行程:550千米
裝甲防護:俄式「喬巴姆」裝甲,對動能彈相當於780-81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爆炸反應裝甲
主動防護:「窗簾-I」光電防護系統,由光電干擾系統、激光報警器、防激光煙幕拋射系統及系統控制設備組成,據稱可以使大多數反坦克導彈的命中率降低3/4~4/5
日本 「90式」
車 全 長:9.7米(炮向前)
車 體 長:9.45米
車 寬:3.4米
車 高:2.3米
乘 員:3人
戰斗全重:50噸
武器裝備:一門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授權生產120毫米44倍口徑滑膛炮,配自動裝彈器,彈葯基數40發,最大射速11發/分。主要使用兩種彈葯:分別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使用穿甲彈時,主炮初速為1650/秒。
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一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
兩側各裝三具煙幕彈發射器
發 動 機:三菱重工10ZG型10缸二沖程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1500馬力)。
最高時速:70千米/小時(公路)
最大行程:300千米(公路)
爬坡能力:31度
越障高度:一米高垂直牆
越壕寬度:2.7米
英國 「挑戰者2」
性能數據
型號:挑戰者
乘員:4人
戰斗全重:62000kg
凈重:60000kg
單位功率:14.2kW/t
單位壓力:95.2kPa
車長
炮向前:11.560m
炮向後:9.800m
車體長:8.327m
車寬
帶裙板:3.518m
不帶裙板:3.420m
車高
至車長瞄準鏡頂:2.290m
至炮塔頂:2.500m
車底距地高:0.5m
履帶中心距:2.120m
履帶寬:650mm
履帶著地長:4.790m
公路最大速度:56km/h
燃料儲備:1797L
涉水深(無准備)1.07m
爬坡度:58%
攀垂直牆高:0.9m
越壕寬:2.8m
發動機
生產公司:珀金斯發動機公司
型號:康達12V-1200
類型: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功率/轉速:882kW(1200馬力)/2300r/min)
以色列 「梅卡瓦MK1型坦克 梅卡瓦MK3型坦克 (最新的是梅卡瓦4型) 」
乘員 4人 4人
戰斗全重 60000kg 61000kg
凈重 58000kg 59000kg
單位功率 11.03kW/t 14.67kW/t
單位壓力 88.3kPa 96.0kPa
車長(炮向前) 8.630m 8.780m
車體長 7.450m 7.600m
車寬 3.700m 3.700m
車高
至指揮塔頂 2.750m 2.760m
至炮塔頂 2.640m 2.650m
火線高 2.150m
車底距地高 0.47m 0.53m
履帶寬 640mm 660m
履帶著地長 4.780m
公路最大速度 46km/h 55km/h
0—32km/h加速時間 13s 10s
燃料儲備 900L
公路最大行程 400km 500km
涉水深
無准備 1.38m 1.38m
有準備 2.0m 2.4m
爬坡度 60% 70%
側傾坡度 38% 38%
攀垂直牆高 0.95m 1m
越壕寬 3.0m 3.5m
發動機
� 生產公司 泰萊達國·大陸公司 泰萊達國·大陸公司
� 型號 AVDS-1790-6A AVDS-1790-9AR
� 類型 4沖程12V90° 4沖程12V90°
風冷渦輪增壓柴油機 風冷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
� 功率/轉速 662kW/2400r/min 895kW/2400r/min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 底特律柴油機 底特律柴油機
阿里遜公司 阿里遜公司
型號 CD-850-6A CD-850-6A
法國 「勒克萊爾」
公路最大速度 71km/h
越野速度 50km/h
0-32km/h加速時間 5.5s
燃料儲備 1300L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涉水深
無准備 1.0m
有準備 2.3m
潛渡深 4.0m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30%
攀垂直牆高 1.25m
越壕寬 3.0m
最小轉向半徑 原位
義大利 「公羊坦克」
乘員4人
戰斗全重48000kg
單位功率18.4kW/t
單位壓力83.4kPa
車長(炮向前)10.540m
車體長7.595m
車寬:
帶裙板3.545m
不帶裙板3.420m
車高(至炮塔頂)2.46m
火線高1.910m
車底距地高0.44m
履帶中心距2.802m
公路最大速度65km/h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潛水深4m
爬坡度60%
側傾坡度30%
發動機:
生產公司菲亞特-伊維科
型號MTCAV-12
⑷ 印度阿三自主研發的國產光輝戰機以及阿瓊坦克的性能如何阿三說光輝媲美殲10,阿瓊比T90還要先進
印度的國防自主研發能力現在看只能說就是一個大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LCA是比梟龍還要小的輕型戰斗機,跟J10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跟梟龍倒是可以比一下,大概能趕上台灣IDF的性能吧,原本准備自己開發一款卡弗里發動機,不過結果大家都能預見到了,現在試飛用的是美國F404。
LCA基本是西方技術的大集合,發動機是美國的,電子設備主要是法國的,整體設計法俄都有。
阿瓊同樣,德國發動機,英國火炮,火控法國貨,如果阿瓊完成了全部開發,性能倒是可以一看,但是阿瓊的裝甲開發沒有完成,德國發動機有高溫性能下降嚴重的問題,法國火控在印度會失靈,用了英國線膛炮,英國碎甲彈在現代坦克面前失去了威力,而且仿製英國喬巴姆復合裝甲的坎昌裝甲研究失敗,現在是用普通鍋爐鋼做的替代。
所以印度自產武器的性能,只能在宣傳冊上存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⑸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⑹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是怎樣的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耗費三十多年,花費數十億盧比,研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一種有可能先進坦克。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決定自行研製一種新型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自稱)坦克。起初命名為MBT80,後以印度教神話中戰神的名字改稱為「阿瓊」。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但最終也證明只是號稱而已。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
該坦克重50號,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該坦克正式研製以來計劃一再延期,時過15年仍未完成,原來確定的1990年裝備部隊的目標至少要推遲到90年代中期。研製經費一再追加,已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其中,對外交流費用為8.936億盧比,約占總經費的三分之一。僅戰車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開支就達到6.882億盧比,其中對外交流費為3.286億盧比。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
2008年4月16日,印度國會的防務委員會提交的第29份報告中,引用一名印度軍官的話說,「我們進行了冬季測試,這款坦克表現很差,共有4台發動機出現故障」。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說,「阿瓊」坦克正遭受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包括火控系統、懸掛系統,機動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瓊」坦克,經過30多年的研製仍然沒有達到預定的指標,不僅在時間上創造了3代主戰坦克研製周期的世界之最,而且性能上甚至不如某些二代主戰坦克,足以哂笑大方。
到1991年底,印度陸軍參謀長對「阿瓊」大為失望,要求中止整個計劃。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印度陸軍只好降低了的技術要求。但1995年的試驗表明,「阿瓊」連降低了的要求也難以滿足。印度陸軍稱「阿瓊」為「不適宜上戰場」,只能訓練時使用。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⑺ 阿瓊式主戰坦克是什麼時候被批准研製的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上說,印度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後定名為阿瓊式主戰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阿瓊主戰坦克重50噸,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⑻ 印度的主戰坦克是M1A1嗎中國最先進的坦克是99式嗎它與M1A1和T80是一個檔次的嗎
樓上兩個回答錯誤!
印度現有最好的坦克是從俄羅斯引進的T90S
據最新消息 中國最好的並不是99式 99式實際上是一個外強中乾的角色
因此99式沒有大量裝備 以中國的財力和需要 根本無需同時裝備兩種坦克 目前最好的是96G 加裝了熱像儀 今後必然是99直接淘汰 96裝99的火控和激光干擾系統裝備全軍
========
99、96G的檔次比不上M1A2 超過T80是沒問題的
⑼ ztz-99和印度「阿瓊」坦克那個厲害
ztz-99
阿瓊根本就沒搞出來,最後阿三還是仿製了俄羅斯的T90
就和LAC一樣搞了很多年都沒搞出來,即使搞出來其作戰能力也就和梟龍差不多
⑽ 國產的99主戰坦克是否能比過印度現有各型號坦克
作為世界上最強的主戰坦克之一,我國99A重型坦克表示:我是為了防守北面大規模坦克作戰而存在的,要是拿正眼瞧一下印度坦克就算我輸。
可以說印度陸軍的王牌裝備,現役的最強的T-90S主戰坦克,在遇到我國的99A主戰坦克時,就沒任何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