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生活風俗習慣
一,印度人的服飾習慣
1,印度很多地區因宗教信仰有包頭巾的習俗;其中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
2,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搭配窄腳的長褲。
3,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二,印度十分重男輕女,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
三,印度夏天溫度極高,印度人喜歡用洗澡來降溫,一天沖洗幾次。
印度人還喜歡晨浴,天還沒亮就有許多人提著包袱趕往恆河岸邊洗澡
四,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拋灑用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迎接春天的到來。
五,「神像站廟外」。印度教的廟,經常是外牆、房頂上站滿了諸神的塑像,而廟裡面空盪盪的什麼也沒有。
六,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
『貳』 講禮節的印度人,他們有哪些比較奇特的生活習慣
第一,印度人吃飯都用手抓,而且必須是右手,說到這里,大多數國人認為這很不衛生,這讓我聯想到一位網友說的一句話「讓印度人來吃中國的火鍋試一試」,敢不敢用手去抓,因為印度文化右手代表干凈,左手代表臟,所以去印度用右手握手代表尊重,用左手代表侮辱,要去印度旅遊的小夥伴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哦!為什麼會這樣呢?請看第二點。
『叄』 印度日常生活方式
在印度,有些人上廁所大便是不用紙而用左手清潔.所以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見面禮: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這是印度傳統的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地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語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長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干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覺得真誠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
『肆』 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現在的印度婚姻大多數仍然是包辦婚姻,非常講究階層種姓,門當戶對,由於印度的種性制度的影響,種姓不同是結婚大忌。結婚前,也是由媒人(由祭祀充當)出面介紹,雙方父母會根據社會階層、語言、區域以及星相等方面來考慮是否見面詳談,就像中國古代媒人上門提親一定要帶來主角的生辰八字先合上一合;然後由父母來先考察衡量,覺得兩人般配,女方父母又能答應男方提出的數量之後,就確定下來,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從這些看來,印度和中國古代促成一門婚姻的方法簡直一模一樣。不過,中國古代的大男人們似乎比印度大男人們還多尊重女性一點點,多一道聘禮送定的手續,然後再女方再帶著嫁妝嫁進門來,但是印度從古到今,女方出嫁時都要陪送豐厚的財物,現代的印度仍然是養女為患,高額的嫁妝費用往往使一個家庭不堪重負。
『伍』 印度的真實生活是怎麼樣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小康生活。不過在這世界上,每個國家還是存在著貧富差距的現象,有富人,就一定有窮人。小編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它們國人的貧富差距特別懸殊,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小編聽完驢友的故事後也是感到心酸,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感想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陸』 想知道印度人的生活習慣,比如衣食住行
早幾年看書的時候,讀到印度人上廁所完畢後是用手來揩乾凈的,當時難以置信。
在國觀轉了幾次後,終於有人證實,印度人確實是這樣清理干凈自己的屁股的。
印度廁所都沒有衛生紙,人們也不習慣自帶衛生紙,全部是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
是伸手可及的。大便過後,便用左手手指去擦肛門,然後馬桶邊水槽里的水沖洗左手。
所以,在印度,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有位常去印度的網友就說過,印度人看咱們還覺得可笑呢。為什麼呢?
有個印度人就說過『想到他們用紙擦,我都不願意和他們(不光是中國人,
還包括所有用紙清潔的人)握手』。
為什麼印度人會這么想呢?後來清楚了。原來印度人認為,所有用紙清潔
大便的人,都是不洗手的?!誤會就是這么簡單。跟印度人解釋清楚了。
他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些人用紙擦完以後,還要洗手的。但是問題馬上來了,
他們又開始不解了:你們用紙擦一遍,然後用水洗手,我們直接用手,
然後用水洗手。你們的方法還是費事啊。而且浪費資源,還要花錢買衛生紙。
『柒』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
印度人如廁之後,確實是用手去清潔的——(只限於左手。這點請記住)。一開始我在網上看到相關說法,也不敢相信,認為是醜化印度人。現在經過多方認證。證明這個說法屬實。
其次,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你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捌』 古印度人是怎麼生活的
古代印度人大部分在農村生活,經濟也是自然經濟自給自足,各個種姓的人會有代表組成一個類似村委會的團體治理村子,各個職業比如放牧人,老師,鐵匠,木匠,都是世襲的,不生產的職業別人會分一部分收成給他們,除了鹽和鐵其他都能自己生產,在古代印度國家強盛的時候,稅吏收稅能控制住,大部分村民都能過的很不錯,混亂的時候就不行了人民容易受收稅的人敲詐勒索。
『玖』 印度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為什麼看上去伙食很好的樣子
一提印度美食,估計很多人想到咖喱,想到某隻手拋出來的飛餅。但事實上,印度飛餅並不是印度的特產,或者說並不是印度人愛吃的食物。因為雖然印度的胖人不少,但事實上人口超密集,很多人還處於吃不飽飯的溫飽線上。是不是這樣說有些奇怪了?為什麼這么多人吃不飽飯,卻還會有那麼多胖子呢?
最後,印度人喜歡用的油也很給發胖加分。他們最多用的就是熱帶木本植物油,即棕櫚油。這種油在印度絕對可打五星好評,炸個東西,做點食物,完全就是無棕櫚油不歡。但這種油吃多了就會發胖,印度人民生活如此“美好”,如何能不增加噸位呢?
其實,如果真的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印度的話,我們還是非常不理解的。他們的國民生存現狀差距極大,有的成了胖子不假,但有的就吃不飽飯,處於挨餓狀態。可國家呢?卻每年還有大量的大米出口,這種生存法則我們普通人真是沒辦法接受。
『拾』 印度人生活習慣
在印度,有些人上廁所大便是不用紙而用左手清潔.所以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見面禮: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這是印度傳統的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地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語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長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干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覺得真誠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