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和什麼地方
生活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帶。群居,日行性,無定居。中國主要分布甘肅、 青海、 新疆和內蒙古等地。世界主要分布在亞洲、印度、非洲等地。
生活習性:
駱駝是在白天活動的動物,野生的駱駝成群生活,每群由一頭雄獸和多頭雌獸帶著它們共同的幼獸組成。成年的雄性幼獸會被驅逐出群,組成單身漢的群。雄獸之間為了成為群的首領會進行非常激烈的斗爭。
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一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由於它們鼻內有很多極細而曲折的管道,平時管道被液體濕潤著,當體內缺水時,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在管道表面結出1層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體外,在吸氣時,硬皮內的水分又可被送回體內。水分如此在體內反復循環被利用,故能耐渴。
駱駝科是草食動物,主要吃草,亞洲和非洲的動物尤其能夠吃帶刺和含鹽的植物。
(1)印度為什麼有駱駝擴展閱讀
種群現狀:
雖然單峰駱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駱駝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了加拿大。
B. 駱駝象徵什麼
駱駝象徵(任重道遠)
拓展資料:
駱駝,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極能忍飢耐渴。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3周,沒有食物可生存一個月之久。
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亞洲、印度等熱帶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萬頭,全部都是家畜。
駱駝由於胃內附生有水俘,作儲水用,故能耐渴。駱駝鼻子構造異常特別,鼻腔內布滿彎曲微小氣道。當駱駝大量消耗水分時,其分泌物變得乾燥,形成硬膜。駱駝呼氣時,這種硬膜能吸收來自肺部的水分;當它吸氣時......
雖然今天單峰駱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了加拿大。
C. 駱駝的駝峰是用來干什麼的
駱駝的駝峰儲藏了大量脂肪,可供駱駝維持正常行動,因此駱駝可以較長時間不吃食物。同時集中聚集在一處的脂肪,可以使駱駝的體溫保持恆定,而不會使身體各處過度發熱。
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
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說明,駱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3)印度為什麼有駱駝擴展閱讀
駱駝的生活習性:
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隻在一起,很少見12~15隻的大群。
雙峰駝十分能耐飢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
它們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鹼植物)。
D. 駱駝的來歷
駱駝,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極能忍飢耐渴。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3周,沒有食物可生存一個月之久。
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亞洲、印度等熱帶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萬頭,全部都是家畜。
駱駝由於胃內附生有水俘,作儲水用,故能耐渴。駱駝鼻子構造異常特別,鼻腔內布滿彎曲微小氣道。當駱駝大量消耗水分時,其分泌物變得乾燥,形成硬膜。駱駝呼氣時,這種硬膜能吸收來自肺部的水分;當它吸氣時,貯藏在硬膜中的水分又被送至肺部反復循環。
中文學名
駱駝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亞綱
真獸亞綱
目
偶蹄目
亞目
胼足亞目
科
駱駝科
屬
駱駝屬
種
駱駝
分布區域
亞洲、印度、非洲等
英文名
camel
愛沙尼亞語
kaamelid.
E. 印媒印度陸軍考慮訓練駱駝嗎
盡管中印洞朗對峙危機已結束4個月,但印度在中印邊界問題上似乎仍沒「放鬆警惕」。據《印度時報》12月28日報道,印度陸軍計劃採取試點項目,在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中印實控線周圍引入駱駝,並訓練這些動物在該地區巡邏及運送物資。
《印度時報》稱,盡管中印在洞朗地區已經解除對峙,但印度陸軍「仍然擔憂中國士兵會在該地區出現」。鑒於這種情況,他們計劃採取一個試點項目——即在中印邊界地區引入駱駝,作為檢查拉達克地區中印實控線周圍有無「入侵」的綜合措施的一部分。
關於中印邊界問題,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在12月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了回應。任國強說:「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次會晤剛剛結束,據我們了解,中印雙方一致同意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為中印關系更好發展創造條件。中印兩軍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兩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應該加強戰略溝通,推動兩軍關系健康發展,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也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有關協議和協定,約束好邊境部隊,多做有助於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F. 從來沒有獵食動物捕殺駱駝,這是為何呢
駱駝是食草動物,我們都知道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是死敵,食肉動物要捕殺食草動物獲取它們的肉來維持生存,但是駱駝的生長環境很特殊,是在荒涼的荒漠化地區。那麼駱駝在如此條件惡劣的生長環境中有沒有天敵呢?
在食草動物中,駱駝已經屬於中大型體型,就是這樣魁梧高大的動物也不能倖免淪為狼的食物,那些生活在食肉猛獸眾多的地區的駱駝,就更容易遭到獵食了。澳大利亞原本沒有駱駝,但目前卻估計有至多70萬頭野生駱駝,這些駱駝都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澳大利亞的野駱駝主要分布在中部半荒漠化的平原,那裡也是澳洲野狗出沒的地方,作為澳洲大陸最大的食肉動物,澳洲野狗擅長團體合作,可以輕易殺死成年野駱駝。
而分布在非洲南部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的單峰駱駝,同樣會面臨被獵食的威脅,非洲大陸野性十足,中大型猛獸眾多,非洲獅、獵豹、花豹、鬣狗、野狗,甚至鱷魚都是駱駝的致命威脅。
分布在中亞哈薩克和印度的駱駝,同樣存在著生存威脅,哈薩克多野狼,而印度的花豹甚至會襲擊人和家畜,就更別提駱駝了。
一般來講,分布在北非西亞的駱駝相對是比較安全的,那裡沒有大型猛獸。但是在其他地區,雖然駱駝的生存環境以戈壁荒漠為主,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地區就不會有猛獸出沒。實際上駱駝在全世界最大的威脅就是狼,狼的適應力和耐力都很強,能長途跟蹤追擊獵物數百公里,狼的分布又很廣,因此對駱駝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G. 關於駱駝的知識
1、世界上有兩種駱駝——單峰駝和雙峰駝。野生雙峰駝是世界上僅存的野生駱駝,並且只存在於兩個地方,也就是新疆的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蒙古的大戈壁保護區。
2、駱駝為了適應例如沙漠等嚴酷環境,演化出了許多適應機制,包括三層眼瞼和兩層眼睫毛來抵擋沙塵。它們的嘴唇非常厚,讓它們可以食用其他生物吃不了的帶刺植物。它們的大腳板很平,防止它們在沙漠上行走時不下陷。
3、駱駝的駝峰是最容易注意到的特徵。不過與大多數人認為的不同,駝峰並不是用來儲水的,而是用來儲存脂肪。當食物短缺時,這些脂肪能夠轉化為水和能量。
4、當駱駝有水喝的時候,可以喝得很快,13分鍾內就能喝下多達113升水。它們的補水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哺乳動物都要快。
5、駱駝給人類提供肉和奶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駱駝奶非常有營養,所含的鐵元素比牛奶高10倍,維生素C比牛奶多3倍。
(7)印度為什麼有駱駝擴展閱讀:
駝峰的作用:
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
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說明,駱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
駱駝的瘤胃被肌肉塊分割成若干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一種粘稠的綠色汁液。
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其胃裡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駱駝
H. 印度怎麼就個駱駝騎兵.莫卧兒最厲害的是重騎兵
阿拉伯的騎兵中有駱駝騎兵也有騎馬的騎兵。相對來說,騎馬的騎兵要多很多。。
由於阿拉伯地處沙漠地區,駱駝騎兵就應運而生。駱駝騎兵相對馬騎兵來說有一定的優勢,比如駱駝身高要比馬高很多,面對馬騎兵的時候配合善於劈砍的阿拉伯彎刀有絕度的優勢。而且駱駝負重要比馬大,騎兵可以攜帶較多的裝備,披掛較多的盔甲,所以駱駝騎兵在阿拉伯騎兵中扮演了一定的重騎兵角色。
但是駱駝的靈活性不如馬,長時間快速奔跑能力不如馬,而且比馬貴很多。雖說在沙漠里駱駝的適應性要比馬佔一定的優勢,但是如果碰到馬騎兵的輕騎兵,也是沒有更大的優勢,很容易被靈活的輕騎兵殲滅。
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馬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優良的馬種之一,所以阿拉伯帝國的騎兵還是以馬騎兵為主。
I. 印軍將在中印邊境引入雙峰駱駝干什麼用
據《今日印度》18日報道,印軍將在拉達克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的惡劣地形使用雙峰駱駝。報道稱,中印實際控制線長達數百公里,氣候惡劣,氧氣稀薄,地形崎嶇,機械運輸困難,因此諸如矮種馬、駱駝、氂牛和驢等動物被普遍使用。其中,駱駝與其它動物相比,在力量和耐力方面具備特殊優勢。這些雙峰駱駝可負重250千克,比傳統矮腳馬多5倍。它們將不僅為印軍運送後勤物資,甚至還將運送武器。
J. 有關駱駝的知識
駱駝
駱駝 英文名:Camel,llama
駱駝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飢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所以駱駝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里貯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里的脂肪。另外,駱駝的胃裡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貯存水的地方,這些「瓶子」里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駱駝科 Camelidae
屬: 駱駝屬 Camelus Linnaeus
種: 雙峰駝(Camelus bactrianus)
單峰駝(Camelus dromedarius)
駱駝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翼還能自由關閉。這些「裝備」使駱駝一點也不怕風沙。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
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四肢長,足柔軟、寬大,適於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卧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環境。經過訓練和管理恰當的駱駝性情馴順,但也容易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千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范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至5公里,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到16公里的速度達18個小時。駱駝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為生,能吃其他動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葉和乾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也樂意取食。食物豐富時,駱駝將脂肪儲存在駝峰里,條件惡劣時,即利用這種儲備。駝峰內的脂肪不僅用作營養來源,脂肪氧化又可產生水分。因此駱駝能不食不飲數日,據記載,駱駝曾17天不飲水仍存活下來。駱駝體內水分丟失緩慢,脫水量達體重的25%仍無不利影響。駱駝能一口氣喝下100升水,並在數分鍾內恢復丟失的體重。因為駱駝的這些特性,人們稱它們是沙漠之舟。冬季,駱駝生長出蓬鬆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脫落,身體幾乎裸露,直到新毛開始生長。雌駱駝每產一仔,哺乳期一年。駱駝的壽命為30至40年。
分布數量
雖然今天單峰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但是根據路透社報道,近期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現在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現在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到了加拿大。
混血駱駝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並且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雌性混血可以與雄性雙峰駝交配並產子。在哈薩克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六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馬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卡馬在4歲後開始性成熟,對雌性大羊駝和原駝感興趣。之後又有一隻雌性卡馬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因為駱駝和大羊駝都有74條染色體,科學家希望雌性卡馬可以生育。如果成功,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南美類駱駝的體型,肉、毛產量,馱物能力。卡馬看起來繼承了父母的性情,並顯示出新舊大陸駱駝科物種間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