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印度現在分成了哪幾個國家
印度、巴基斯坦、尼伯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B. 印度一共有多少個國家使用語言
印度語言主要屬於四大語系,即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澳亞語系.印度74%的人口使用印歐語系語言,25%的人口使用達羅毗荼語系語言,0.73%的人口使用漢藏語系語言.
印度古代通用的語言是梵語(Sanskrit),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主要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4世紀.梵語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語和後來規范化了的梵語.梵語有豐富的文學作品,諸如吠陀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羅迷.梵語是一種「雅語」.與它相對應的一種語言叫「俗語」(Prakrit),又稱婆羅克利特語,是各地方語言的總稱.它與梵語不同,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徵.
除上述語言外,古印度還有一種語言叫巴利語(Pali),它是從公元前6世紀由吠陀語發展而來,它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它是一種書面語言,見於佛教經典,後來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流傳到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
C.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有二千五百年前印度有多少個國家多少個國
2500年前印度有2500年前的印度有多少個國家?多少個國?這個查一下歷史就能知道印度真的有很多個國家,在2500年前,但是我也不能一一說出名字。
D. 印度是不是一個國家
印度原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歷史以來都不是,印度人沒有歷史,但尼赫魯開始的印度人,整天幻想自己地盤很大,印度只不過是個地理概念
孔雀王朝?在印度西北部,雅利安人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現在可以說他們是印度人,但對於古印度人,絕對是侵略者,可以算是印度地區歷史上統治最廣大的帝國了,也還沒現在印度的一半呢,統治時間50年。
之後拉其普特人的拉其普特國,德里蘇丹國、莫卧兒帝國都是突厥人的帝國,地盤也都不大,他們同樣沒有接受古印度的管理和文化,因為印度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因此印度地區是真正上千年被外族、外文化統治的地區,印度自己呢,都是大大小小的土邦,說白了就是土著,沒有國家。
貴霜帝國?在印度北部,是大月氏人的帝國,不是印度人的帝國,管理和文化都不是印度的。
最後英國人了,把整個印度收入囊中,20世紀40年代,英國讓印度地區組建國家,留下兩個對立的,那就是印巴。
所以,印度是國家?最惡心的就是外國論壇里的印度網友,天天說自己是文明古國,說到輝煌歷史的時候,總是要和中國抱團,去TMD的,惡心死了,中國文明從未間斷,少數民族統治中國,首先必然是中原王朝下屬的官員,比如努爾哈赤,本身就是大明的官員,統治模式必然是中華儒法道文化,管理經驗必然是歷朝歷代的管理總結,哪像印度地區,從來不是國家,文化被消滅,印度人的馬虎和愛面子,使得印度人天天自己騙自己,他們的歷史都只在中國和伊斯蘭國家的文獻記錄里,古印度文明早就消亡了
除此之外,各個時期,瓜分統治印度地區的各個外國,在他們離開或者消亡之後,印度人也從來不保留他們的優點,比如管理方式,文化吸收,印度人從來不這么做,他們只關心那些統治印度地區的外族是怎麼樣的享受統治地位,比如最近的英國,印度人整天幻想如同英國紳士般的生活,卻極少去思考努力付出才有回報,所以90年代開始,就搞什麼軟體外包,做碼奴,做了碼奴,還以為很高級,天天說美國nasa有60%的印度員工,在外國論壇作為榮耀,結果認真的美國nasa員工打臉印度人,nasa印度員工是0,但印度人多嘛,擋不住沙雕印度人自吹自擂,印度人乃人類恥辱,卻不自知
繼續,1950開始印度人自吹自擂的特性,就領他們膨脹要侵略中國,1962年被中國揍了,1967年印度也是首先開火攻擊中國邊防,結果中國一反擊,幹掉76個印度軍人,自己受傷6人,印度媒體也是這樣報道了,1975年,印度媒體改為中國受傷12人,1980年改為中國死亡120人,1990年改為中國死亡800人,然後就是現在,印度人總說什麼還有1967年的戰爭,我們倒是一臉莫名其妙,他們海曙工作機贏了,自己比中國厲害,這洗腦程度,如今越來越膨脹,又是皮癢了,每次皮癢被揍了,就哭哭啼啼說別人背信棄義,實際上1960年開始中國就警告印度,次數多達10次,印度自己不懂外交,又侵略成性,被打了卻怪別人,如今印度網友的口頭禪就是:永遠不要相信中國,我認為印度地區應該回到它原來的樣子,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個土邦,也就是小部落,這才是印度的常態
E. 印度是個什麼國家
印度根本不像是一個單一的國家,但它卻是好幾個國家組成的「印度聯盟」。印度迄今為止還沒有統一的國家語言,全印度不到10%的人會說英語,英語在印度其實屬於小語種。印度雖然沒有統一的國家語言,但他們的官方語言多達22種。而英語並不在這22種官方語言之列。在印度使用最普遍的是印地語,約有41%的人口使用。
印度宗教與民族始終是復雜矛盾的交匯點。度是個地地道道的宗教國家,幾乎人人都篤信宗教,且宗教派別繁雜和矛盾之深為世界之最。它有著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教派。印度宗教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醫學、天文及地理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宗教已深入到印度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宗教教派之間的沖突,儼然成為印度經濟崛起的潛在危害。
所以種種我們就可以理解印度為什麼也稱為開掛的民族!
F. 印度以前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 還有個錫丹,但好像已經被印度佔領了。
G. 印度分成了哪三個國家
古印度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這三個國家。
1、印度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稱「巴基斯坦」,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一個多民族伊斯蘭國家。國語為烏爾都語。
3、孟加拉國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簡稱「孟加拉國」,南亞國家,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分與緬甸為鄰,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全國總面積為147570平方公里。
H.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是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根據英國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稱印度獨立法案(因1947年6月由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主義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英國印度總督L.蒙巴頓(1900~1979)提出的英國移交政權和印巴分治方案,英屬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而562個土邦的王公有權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也可以保持「獨立」。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區,包括鄰近的安格迪伐島)。1600年,英國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從事商業剝削,並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據點。1757年,發生了印度與英國在普拉西的一場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殖民者佔領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發了著名的歷時近兩年的全民反英大起義。印度反英國殖民統治一直未中斷。印度民族運動領袖、在印度被尊稱為「聖雄」的甘地,1920年倡導對英國殖民政府「不合作運動」;接著,印度國大黨通過了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號,並一直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
英屬印度中後期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或稱國大黨),並於1892年頒布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選舉范圍擴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但由於政治斗爭的影響同時作為穆斯林領袖的真納於1920年脫離國大黨。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
1942年,隨著英國捲入二戰,英國也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1946年,由於二戰對英國國力造成的沖擊導致英國無法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於是由英國派出的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的自治事宜並提出了聯邦制下自治(或獨立)的構想。該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單方面撕毀協議要求重新談判。這導致了穆斯林聯盟退出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該協議的撕毀直接導致了印巴分治期間的第一次大屠殺,而無力維持和平的印度總督韋維爾子爵制定了名為「瘋人院行動」的撤僑計劃。
1947年2月21日以協調能力見長的蒙巴頓子爵接替韋維爾子爵成為印度總督後仍然致力於維持印度的統一並留在英聯邦的內部。但統一的構想在民間已無基礎的情況下蒙巴頓總督只能寄希望於印度的政治派別的支持。蒙巴頓與穆斯林領袖真納多次會晤後無法獲得支持,只能放棄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並成功尋求甘地對分治的支持。
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這一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也包括印度高等文官、印度軍、印度鐵道的分割)。另外,獨立後的政治框架暫時按照英國制定的1935年印度統治法實施。
7月18日實施的1947年印度獨立法規定,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兩國在各自的憲法(印度憲法及巴基斯坦憲法)實施之前是英聯邦的自治領(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亞地位相同,在國際法上是獨立國家)。
I. 歷史上的印度到底挨過多少國家入侵胖揍
第一個胖揍印度的國家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
公元前6世紀,世界上第一個有史料記載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入侵征服印度河平原,胖揍了發明種姓制度的印度雅利安人。當時,華夏文明兒女漢族人尚在萌芽階段。
第二個胖揍印度的國家是馬其頓帝國
在亞歷山大大帝統治希臘半島馬其頓帝國時期,波斯帝國已經四分五裂,這使得在馬背上戰死疆場的亞歷山大大帝興致勃勃長驅直入亞洲,最遠到達印度再次胖揍雅利安人。當時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代,羋月、秦穆公、呂不韋、秦始皇、商鞅、孔子、韓非子、墨子、老子等等歷史名人紛紛登場。
第三個胖揍印度的國家就多了,先後有大夏希臘人、塞人、安息人入侵印度
自馬其頓帝國瓦解後,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式孔雀王朝誕生。該王朝在阿育王使其達到巔峰,佛教得到空前發展。好景不長,阿育王一死,印度進入列國紛爭分裂時代。
除了大夏希臘人、塞人、安息人入侵印度,把印度揍的最服帖的是古時活動在甘肅、青海一帶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人。此時,中國正處於版圖空前強大的中國大漢王朝。大月氏人入侵印度後建立貴霜帝國,與漢朝、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稱為古代四大帝國。如今,大月氏人不見蹤影,漢人還在這里繁衍生息。
第四個胖揍印度的是阿富汗突厥人
11世紀,來自阿富汗突厥人連續入侵印度12次以上,從1206年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後,印度被穆斯林統治的漫長歷史才剛開始。
第五個胖揍印度是英國
歷史推進到近現代,在英國人入侵印度前,葡萄牙、荷蘭就來過了。別說英國胖揍印度,英國胖揍亞洲這段歷史大家都知根知底,不再贅述。
J. 印度分成了哪三個國家
老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退出後,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在1971年贏得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但也付出了落入蘇聯手中的政治代價。印度在1975年吞並了錫金王國,並將前王國建立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行政區劃
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總人口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畔。它是一個中部地區,包括新德里、舊德里和農村地區。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鐵路和航空樞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