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藍舌石龍子吃什麼
喂飼,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
花,蔬菜,柔軟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
水流慢的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藍舌石龍子,世界上第二大的石龍子,是一種非常溫順而且容易飼養的蜥蜴。分布於澳洲大陸和附近島嶼,印尼和新幾內亞也有分布。顧名思義,他們的舌頭是藍色的,平時會不時向外一伸一伸的。他們是地棲性的石龍子,在澳洲,它們經常出沒於家庭後院的牆腳縫隙,野外數量龐大。
② 養藍舌石龍子需要UVB嗎
uvb不需要,但是平時曬曬太陽足夠了。如果平時不曬太陽那就需要uvb5.0。鈣粉一定要,藍舌長得快,需要大量鈣質一周一次鈣粉
③ 藍舌石龍子長大會變色嗎
會。
藍舌石龍子(拉丁學名:Tiliqua scincoides),有鱗目石龍子科動物,屬於非CITES附錄物種 。它們分布於澳洲大陸和附近島嶼,印尼和新幾內亞也有分布。它們舌頭顯藍色,是一種溫順且易飼養的蜥蜴。
它們是地棲性的石龍子,在澳洲,它們時常出沒於家庭後院的牆角縫隙,野外數量龐大。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且食量大。
外形特徵:
藍舌蜥的外形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
由於四肢短小,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
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
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④ 馬老奇藍舌的優缺點
優點:
1、壽命較長15年以上,25年以下
2、藍舌石龍子是少數幾種可以和主人產生互動的蜥蜴。 他們能夠認識到的聲音和能記住的臉。
3、事物,藍舌是雜食動物(雜食的爬寵通常都有一顆垃圾桶般的心)人工環境下主食通常可以給予貓糧狗糧為主食,但是因為豐富的蛋白質含量,所以往往容易養出一條過度肥胖慵懶的藍舌。
缺點:
1、對待它要十分有耐心,養動物就相當於養孩子,不拋棄不放棄。
2、生長環境,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森林地表,樹皮,等更加適合充當理想的墊材。可能一般人家裡是無法達到這樣的條件。
3、對溫度會有所挑剔。溫度:通常在箱子營造熱區和冷區的溫度階梯讓他自己選擇。冷區通常(22-26)熱區應該保證在(32-40度)左右。
⑤ 藍舌石龍子的基本信息
學 名:Tiliqua scincoides 。
原產地: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
體長:全長45-60公分。
適溫:攝氏22-28度 。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制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泥土,砂礫,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溫度:29 - 31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3 - 26 °C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19 - 22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中
躲藏處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喂飼
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
花,蔬菜,柔軟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
水流慢的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繁殖
胎生。
⑥ 藍舌石龍子是群居還是獨居
建議獨居,因為冷血動物成年以後會因為性感覺而互相爭斗,這會造成對它們的傷害。藍舌石龍子很好養,只要溫度注意不超過40度,適度稍微乾燥點,墊材最好是細沙,就很好養。平常給他點蟋蟀,水果,蔬菜就行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UVB,還有,藍舌石龍子皮膚很容易受傷,不要和陸龜鬃獅在一起養那樣會受傷的。記住,小的時候可以群養,一年以後千萬別群養啊,採納我吧,我沒積分了,我有急用
⑦ 藍舌石龍子問題
原產地: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體長:全長45-60公分
適溫:攝氏22-28度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 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 ,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 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制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泥土,砂礫,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活動時間 日間;12 - 14 小時直接陽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設備 (例如:紫外光管 5.0,強力紫外光燈)。
溫濕度 溫度:29 - 31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3 - 26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19 - 22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中
躲藏處可用,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喂飼食物 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繁殖胎生
分類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分布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北部藍舌石龍子,
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分布於澳洲中部及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斑點藍舌石龍子,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另外有一種英文名叫作Irian Jaya的品種,Irian Jaya是印尼的一個地區的名字,接近新幾內亞。當地所產的藍舌介於澳洲東部藍舌和印尼藍舌中
⑧ 養藍舌石龍子森林地表多久洗一次
一周一次
泡澡頻繁容易感冒。
藍舌石龍子(巨柔蜥),世界上第二大的石龍子,是一種非常溫順而且容易飼養的蜥蜴。分布於澳洲大陸和附近島嶼,印尼和新幾內亞也有分布。顧名思義,他們的舌頭是藍色的,平時會不時向外一伸一伸的。他們是地棲性的石龍子,在澳洲,它們經常出沒於家庭後院的牆腳縫隙,野外數量龐大。
⑨ 干養烏龜怎麼養
由於龜的干養多是針對水龜而言的,那麼這個「干養」也是有條件的。並不是將龜在那干放著就好,就可以不管不顧了。對於水龜來說,長時間不提供水飲用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還有像豬鼻龜這類高度水棲的龜類,離水幾小時便會有生命危險的。
龜雖然耐餓,但是耐渴卻不能太長時間,只能說龜在有水的情況下,餓上幾周是沒問題的。如果幾周不接觸水,龜恐怕都幹了。這個時候和龜的冬眠又有所不同,雖然龜冬眠很多時候埋在沙子或者椰土裡面睡覺,也沒有接觸水。但是這個時候龜的新陳代謝處於極其微弱的狀態,幾乎很少消耗,而且環境里的沙子或者椰土也是要保濕的,並不是完全無水。
正確的水龜干養方式應是:水龜離水,飼養在乾燥的容器內,保持身體乾燥,放在通風的地方。多半針對龜出現咬腳趾、腐皮腐甲或者眼睛感染、擦傷等傷病時,為的是抑制細菌的快速增殖,給龜療傷的契機,是我們人為採用的手段。這段時間不能給龜曬太陽,否則容易干曬脫水,除非短時間你守在旁邊,哈哈。因為干曬而出龜命的事例已經很多了吧。每天可以泡澡1-2次,期間龜會自行飲食補水,或者龜還有進食慾望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餵食。泡澡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即可,當然這個不是固定的,沒有什麼標准啦,只是大家自己拿捏一下就好。
水龜出現外傷或者感染時,干養的護理其實對於它的康復還是很有幫助的。大家也會發現,在龜患有腐皮腐甲的時候,它也更喜歡待在曬台上不下水,這是龜本能的一種趨利避害。水是萬物之源,傷口的細菌繁殖也是離不開水的,切斷水源一定程度上是有抑制細菌繁殖作用的。
那麼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低溫季節並且又需要干養,就只能盡力提供一定的加溫辦法了。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套缸加溫的方法吧。採用套缸的方式其實就是小缸放置在大缸內部,大缸裝水配加熱棒,溫度調節到適宜的數值就好。小缸內部正好運用周圍的水溫進行加熱。不過這時,大缸的頂部是需要加蓋進行保溫的,不然容易產生溫度差。留出點縫隙就好,進行換氣用,也不能全封閉嘛。要是你有一套完整的陸龜箱飼養設備,那就直接在裡面干養保溫就很好了。
龜是變溫動物,尤其是水龜干養期間需要補水,而往往我們遇到的氣候並不是最理想的。這時候就是要注意溫差的變化。不是說龜不能受冷,除非熱帶龜,而是不能接受短時間內溫度的驟升驟降而已。若是溫度變化差距能控制在3℃以內,龜還是可以接受的。溫差變化太大,龜也是會感冒的。
相信大家對龜的干養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干養只是我們輔助治療龜疾病的一種方式。如果健康的龜自然不需要干養,水陸結合的環境,讓它自行選擇上岸還是下水。
⑩ 剛買了藍舌石龍子,食物和水多久喂一次比較好最大能長多大求簡單的飼養方法。
這個很好養的,而且很萌,哈哈食物2天喂一次就好。飼養箱里放一個水盆。平時狗糧就好偶爾給點水果蔬菜。大的馬老齊能長60-70厘米 曉得印尼50-60吧。飼養挺簡單的。望採納!!!